原理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06258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

2、级的科学理论。(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及主要革命实践活动2、 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1 ) 以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2 ) 以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为代表的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即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材料。(3 ) 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19 世

3、纪 406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2题作了科学的论述。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

4、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略)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观点和看法,人人都有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水本原论(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中的枟水地篇中也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也。 ”火本原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赫拉克里特: “火”

5、是万物的本原,火产生一切,一切又都复归于火。世界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中国古代五行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宇宙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之间基本的关系是相生相克。3五行说是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多元素论,也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原子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德谟克利特: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即原子构成,原子间彼此碰撞而结合在一起,就是万物的产生,原子的分离,就是物质现象的消失。气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王充:天地和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元气自然构成的,元气是自然界原始的物质基础。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思维

6、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世界是否是可知的?不可知论:代表人物:休谟、康德休谟: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康德: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小结: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第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不同哲学派别的划分: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的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2.

7、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的,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4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贝克莱等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

8、便是吾心” ;明代的王守仁认为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 ;“心即是天”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英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道、理、理念柏拉图、绝对观念黑格尔、上帝的意志、鬼神的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当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存在的本原。而整个世界则是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代表人物:朱熹、柏拉图、黑格尔等宋代的朱熹:理是世界的本质, “理在先,气在后” “理在事先” ;古希腊的柏拉图: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即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德国哲学

9、家黑格尔:从绝对观念中派生出万事万物,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等。哲学的非基本派别的划分:第一,一元论、二元论的划分1、划分标准: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即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2、 什么是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 (monism ) 与“二元论” 、 “多元论”相对。主张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有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5“ 二元论” ( dualism):主张

10、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 17 世纪法国哲学家 R.笛卡尔。第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划分1、划分标准: 根据对世界发展状况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也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论,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起统称为哲学上的两大对子。2、什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 )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dialectics)源出希腊语 “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

11、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辩证法;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我们走下而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 ”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对立和矛盾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和谐。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有无

12、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弱者道之用”:6“柔能克刚,齿以刚折,舌以柔存”唯心辩证法: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头足倒立的辩证法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黑格尔: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本身有着自己的辩证运动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

13、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 )什么是形而上学(metaphysics) ?字源意义:英语 metaphysic 或拉丁语 metaphysica 一词源自希腊语:(met ) ,意思是之后或之上,而 (physik )在希腊语原意是“自然,自然的产物” ,两个字根组合起来 metaphysica 的意思就是“在自然之后” 。metaphysica 的出现其实是由于亚里士多德把它写于他的另一篇著作物理学之后。因此,编写于物理之后的著作所探讨的问题就成了现在形上学研究的基

14、本问题。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人(明治时期)井上哲次郎从 metaphysic 一词翻译而来。小结: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对立的焦点是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三,可知论、不可知论、怀疑论的划分1、 划分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2、 什么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和怀疑论?(1 )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主观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7界是可知的)(2 ) 不可知

15、论(agnosticism):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是一种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3 ) 怀疑论(skepticism):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不做出正面回答,采取回避的态度,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概念物质范畴的发展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问题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石。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有一个漫长的

16、历史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大多凭直观或“天才的直觉”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本原,并把它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论” 。第二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这是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在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方面又前进了一步。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物

17、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8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的本

18、质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对象和内容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与运动运动定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及其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同时又承认在物质

19、世界的永恒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第一种: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9第二种: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但事物在产生之后到灭亡之前,其根本性质是不变的,这种质的稳定性就表现为相对静止状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的运动观。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过来,夸大相对静止

20、而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则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相对主义(relativism) ,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 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庄子(相对主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克拉底鲁(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坚持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

21、观点。第二,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第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3、时间和空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10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5、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

22、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小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1 )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即将自然对象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三)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真正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