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亭:旅游业区位论.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06490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云亭:旅游业区位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卢云亭:旅游业区位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卢云亭:旅游业区位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卢云亭:旅游业区位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卢云亭:旅游业区位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旅游业区位论区位理论始建立于 19 世纪初,一百多年来,它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已经遍及农业、工业、商业、贸易、城市等领域。比较著名的区位理论有:德国经济学家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本世纪 5060 年代,被称为“中心地理论之父 ”的克里斯塔勒对旅游区位进行了研究,他把影响旅游活动的区位因素分为 12 项。但是他采用的是经验和行为研究,而不是用在商业服务业中心地研究时采取的演绎方法。由于他的旅游区位研究是从旅游需求(旅游者源地)出发而不是从旅游供给出发,所以没能够建立一个旅游作用的理想空间模式。此后,齐瓦丁乔威塞克(Zivadin Jovic

2、ic) 、狄西(Deasy )和格里斯(Griess ) 、约克鲁(Yoreno) 、弥尔西(Miossee)分别于60、70 年代提出过类似于杜能的空间模式,但对现实的旅游空间组织没有多大指导意义。但美国学者克劳森( Clawson ) ,提出了旅游业区位的三种指向,德福特(Defert)提出了旅游业布局的五条原理后,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业也可用区位理论来研究。实际上,旅游业在一定地域的布局、配置,就是区位理论的组成内容。因为区位理论的本质就是:研究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什么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而一定的经济设施又为什么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空间组织(区位)层次时旅游作用体

3、系。这种表现于地理空间的旅游作用体系,是由旅游资源、旅游通道、旅游地等因素构成的,其中旅游地又是作用中心(集聚单元) 。因此旅游区位的层次主要有三个方面:广域角度(如人口和面积在一定规模之上的国家)的旅游资源、旅游通道和旅游地相互关联基础上的空间组织格局;以旅游地为核心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旅游交通的区位选择;旅游点、旅游饭店、旅馆等旅游地内部因素的场所选择。这些研究课题,核心问题就是旅游业的区位论。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区位研究,应该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大重点。但是,旅游业的区位研究,又不同于工农业区位的研究,这是因为旅游业有不同于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如旅游业的大众性、经济性、综合性、多样性、季节性的特

4、点,旅游业生产过程、产品的特点等。所以研究旅游业区位时,决不能简单照抄经典的工农业区位理论。笔者认为,旅游业区位理论应该包含如下一些基本思想:(一)旅游作用体系乃是服务范围呈面状扩散分布的集聚中心(即旅旅吸引中心地)的空间组织,是供给与需求两种作用过程的总格局。(二)旅游吸引中心地是旅游活动得以完成的基本集聚单元,是旅游供给主体。这一中心地存在于一定范围的区域之中;不同大小服务区域应有不同规模的中心地,并相互构成一个等级系列;中心地体系的具体空间排列服从于中心地功能性质。(三)影响以旅游地为中心的旅游空间组织的要素(即区位要素)主要有广域角度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地的基础设施

5、(包括道路交通、邮电通讯、饭店旅馆及有关生活服务设备等)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程度等。地面比较平坦,人口分布则相对均匀;旅游地的建立要立足于已经存在的丰富旅游资源; 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应的旅游需求也越大。(四)旅游地吸引范围内的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中心地的供给量实现平衡,是旅游区位理论研究的精髓。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多层次的,在空间上表现对远近旅游地的需求;在内容上要求旅游地提供不同类型的游娱项目。特别是个人的闲暇和收入限制了出游时间和空间范围时,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者要求建立一个娱乐旅游中心,力图以最低的消费(时间和金钱)获得最好的旅游满足。在旅游地的旅游经营方面,旅游服务的供给量有一个保本

6、的低限,即旅游门槛,在旅游者数量上表现为旅游门槛人口,在旅游地的吸引空间上表现为旅游门槛范围。可见,旅游者多层娱乐旅游需求和旅游经营门槛的存在,将促使在一定区域面积和人口的空间上形成一种规模和功能不同的旅游吸引中心地系列,并使旅游需求量和供给量趋于平衡。由此可见,每一个旅游地都将极力扩大自己的旅游吸引范围,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旅游地空间组织的最终格局应该是类似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提出的服务范围呈面状扩散分布的集聚中心体系。在这个旅游吸引中心地体系中,同一等级的旅游吸引中心地的吸引能力相同,但其功能可以不同,即属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地。旅游地作为旅游供给(需求释放)中心,其总供给量(需求释放总

7、量)是从高级中心地向低级中心地逐渐降低的。每一中心地及其吸引范围构成一个旅游区域,随着中心地的等级梯次变化,旅游区域也呈现相应的等级格局。空间中任何一点与整个中心地体系的关系如何呢?这里引入旅游势能的概念:某一点的旅游势能指各级旅游中心地对这一点旅游者旅游吸引的总和。各点对其所处的旅游中心地体系的需求结构是这样的:等级越小,需求量越大,反之亦然。某点旅游势能(Y)的数学表达为:式中:Mi 为第 i 个中心地的吸引能力Vi 为某点对 i 的旅游需求Ri 某点到 i 的旅游时间和费用阻抗Ki 某点到 i 的可达性和旅游者对 i 的感知系数总之,旅游者到旅游中心地游览,需求的满足就是旅游势能的释放;

8、返回常住地,旅游势能又从零开始增长,到一定时期又出去旅游,因而从旅游者而言,旅游表现为一定的周期性。旅游作用体系空间组织中任何一点的旅游势能,在某一特定时限内都是相等的,这样全区域的旅游需求和供给便呈现平衡状态。旅游吸引中心地体系是个一般均衡的空间作用系统,是旅游供给和需求平衡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中的作用体系无疑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它给人们一个启示:任何旅游地都要力求保持旅游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以此来建立远景发展目标。同时在进行旅游规划和建设中,不应该只发展一个以首位旅游地(接待游客最多)为中心的单一旅游区域,也不能仅将投资用于几个高级的旅游中心吸引地,而置中、低级于不顾。在我国一般把旅游

9、吸引中心地称为旅游中心。它是指某一旅游地域拥有一定数量旅游人口、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并能承担该区旅游需求及供给功能的核心。这一核心辐射范围可远可近;级别规模可大可小。其共同特征是: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相应规模的旅游经营门槛;交通通畅,便于使各景区形成旅游网络;资源集中,便于满足游客的游娱需求;地域开阔,可承载众多的游客和为游客服务的旅游人口;旅游综合功能发达,集中了比较完善的接待设施,可给游客提供方便的游览和生活条件。总之,旅游中心是经济发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设施健全的地方,它与旅游城镇在本质特点上同属一个概念。一般而言,旅游中心是旅游城镇的功能之一,旅游城镇是旅游中心的实体。二者都是一个地

10、区旅游活动集中的空间场所,是地域旅游体系中的枢纽点。在旅游吸引中心地空间组织格局中,由于各旅游中心的区位因素的不同组合特点和维持旅游业利润的最低“门槛范围” ,一般把旅游业布局划为三类:(一)资源型这类旅游业的布局特点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对旅游者吸引力较大,但距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客源市场较远,旅游商品的门槛范围大。由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比经济发达地区差,因此旅游商品的成本高,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比较艰苦。但由于旅游资源上的优势,故发展旅游业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这种类型在各国都有。如日本的北海道、冲绳岛、中国的海南岛三亚市,黑龙江省的漠河等。北海道地处日本北部边陲,是

11、日本面积最大的行政局。这里地广人稀,开发较晚,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大部未遭受人为的破坏。因此北海道的自然公园在全国是最多的,设有:5 个国立公园,4 个国定公园,14 个道立公园,共占地 83.8013 万公顷,并有 195 处温泉地,居日本四大岛之冠。由于北海道地域广阔,地价低廉,环境清净,适于发展大规模的户外度假旅游。北海道共拥有 88 个高尔夫球场,14 个野外体育活动场,79 处海滨浴场,61 处旅游牧场和144 个野营地。这些旅游设施在全国都是占第一位。此外,北海道属寒温带气候,冬长夏短,是发展冬游型旅游项目的好地方。现在这里已建有 95 处滑雪地,46 个溜冰场,两个供游人

12、娱乐的汽枪射击场。总之,这些冬季运动场所在日本也是最多的。北海道的旅游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在客源上显得很不足。这里消费购买力指数比较低,约为 86.8,一般家庭用于娱乐旅游的开支只占全部生活支出的 7.74。所以本地游客不占主要地位。外地游人主要来自人口密度大、经济水平较高的“三湾一海”(伊势湾、骏河湾、相模湾和濑户内海)地带,由于游程远,基础设施不完备(例如水道普及率、公路铺设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 ,故外来游客数量也不丰富。不过北海道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二)客源型客源型又叫“ 市场型” 。这类型的特点是:土地利用率高,工商企业密集,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更为短缺。但旅游需求

13、很大,旅游商品的门槛范围较小,因而,往往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较大,效益较高,旅游业的资金利用率也较高。这种类型一般配置于人口密度高、地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都市或邻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有限,潜力不足。为了解决客源多、旅游资源不足的矛盾,这些地区只好向外寻找旅游新地,旅游业出现了逐渐向外扩展、辐射的趋势。这类地区如日本的东京、横滨、大阪,中国的上海、天津、广州等。以东京为例:(见上表):该表中前八项都是东京优势所在。说明东京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不仅工商业发达,而且基础设施精良,劳动力素质高。这是东京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但是东京的旅游资源设施相当紧张。表中后四项说明东京已建立了一批数量可观

14、的游览点,但是和巨大的客源市场很不协调。尽管近年又修建了一些国立、国定和都立自然公园,1983 年修建了世界规模的东京迪斯尼乐园,但是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小的。以上是从东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表征客源型旅游业布局的。下面我们以旅馆业的建设分析一下东京的旅游业的内部结构的特点。日本旅馆一般分两类:1西式旅馆,据 1982 年统计,东京共有这类旅馆 253 所,约占全国10;西式客房 40351 间,占全国 19。目前,经政府登记造册、水准较高的西式旅馆有 51 家,共有客房 21264 间,占全国 27.7。由此可见,东京的西式旅馆规模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日本式旅馆:1965

15、年东京有这类旅馆 3752 所,后来由于经营艰难,相当数量在倒闭改业。到 1983 年仅剩下 2635 所。现在登记造册的仅 9 所,客房 284 间,仅占全国的 0.3。这种情况说明:东京的日本式旅馆不但规模比较小(其中许多是散布街头巷尾的“夫妻店 ”) ,而且正在趋向减少。以上事实说明,东京旅馆业充分体现了旅馆规模大、等级高、占地少、容量大、利用率高等特点。此外,到东京旅游的人数多,流动量大,逗留时间短。这从旅馆的结构情况也可反映出来:据统计,东京都市旅馆共安排了 3 万多名从业人员,占全国都市旅馆就业总数的 60;而东京疗养地旅馆仅一所,占全国的 1.1,就业人员 50名,占全国 0.4

16、。说明东京缺乏诸如国民保养中心、国民休假村等中长期度假胜地。而短时间的消遣、娱乐的咖啡馆、酒吧、卡巴莱(一种伴有歌舞表演的餐馆) 、麻将房、舞厅和保龄球场等场所的数量,均远远超过全国其它地区。东京旅游业内部的结构和发展方向基本上反映了客源型旅游业布局的特征和趋向。(三)混合型这是一种介于资源型和客源型之间的旅游业分布类型。这类地区旅游资源和客源的分布在空间上互相重叠或接近,旅游业的发展兼有资源和客源的优势。混合型旅游布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调旅游业与城市其它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正确合理地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职能,明确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17、。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在日本如京都、奈良;在中国如北京、杭州、西安、桂林等。京都是日本的旅游名城,自公元 781 年起,到明治维新止,一直是日本的国都。京都市内文化古迹很多,仅国家级的重要古代建筑就有 254 处,是日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 8 个历史风土保护区,12 个历史风土特别保护区。这两类地区共占地20730 公顷,占全国同类保护区的 40,其数量之多、占地之大均居全国第一位。东京不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也很著名。该市附近的山阴海岸国立公园和琵琶湖国定公园都是日本最优美的自然风景胜地。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看,京都所在的京畿地区是仅次于关东地区的人口稠密地方。这里距大阪和神户两大

18、港口城市近,经济基础雄厚,工业综合发展地域水平高,所以京都地区的旅游客源市场也很广大。据统计,大阪市的居民消费购买力指数高达 125.8,仅次于东京,居全国第二位。与京都府相邻的福井县,居民消费购买力指数也达 106.6。京都本地的指数虽然不很高,但家庭消费中用于求知娱乐的比重达到 9.54,超过了东京。可见,京都的旅游业兼有资源和客源双重优势。1950 年,京都被日本指定为国际文化游览城市后,其产业结构明显不同于阪神地区。京都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其全部工业产值的 6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京畿地区之冠。在工业产值中,又以纺织、食品和电讯为主,重化工业比重占的极小,传统工业相当发达。如西阵织、友禅

19、染、清水陶器等都是久负盛誉的传统工艺品。1976 年,日本政府指定的 77 种受保护和扶植的工艺品中,有 11 种产于京都,而其它大城市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市都各占一种。近代工业京都虽有所发展,但多集中于南部,以保护西北郊的传统家庭工业区。京都经济发展采取这种保存和开发并重的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从旅游业本身看,京都是座古城,是日本传统文化荟萃之地。所以在建设旅游设施时,也尽量考虑到与其传统的民族文化相协调、统一。京都除了料理店(日本饭馆)较多外,其它如咖啡馆、酒吧、卡巴莱、夜总会、舞厅、弹子房等,都要少于全国其它大城市。此外,京都的旅游结构也不同于东京。据 1982

20、年京都府统计,经政府注册的西式旅馆和日本式旅馆数量分别占全国 4.8和 4.7。二者几乎持平。这些都说明,京都作为一个旅游业布局的混合型典型是很成功的。上述旅游业布局的三种类型,彼此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不变的。例如资源型旅游业布局,可以伴随地域经济的发展,人口密度的增长,逐渐发展为混合型布局类型。客源型城市,随着人们创造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多,也可转化为混合型布局类型。总之,三种类型中,以混合型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最高,客源型次之,资源型最差。旅游业管理者应该把握三种类型旅游区位条件的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因地制宜采取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坚持旅游发展战略的正确方向。如对资源型应侧重发展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基础设施的效益;对客源型要着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创立,改变旅游资源与充足的客源不相适应的局面;对混合型地方,则应采取保护和开发并举的方针,使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更加协调地发展。总之,研究地区旅游业的区位问题,对于发挥地区旅游优势,扬长避短地发展地区旅游业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西方学者弗洛伦斯经过多年研究,提供了一个“区位系数” 统计指标。如他提出的某地区某种工业的区位系数应该由下式求得:那么旅游业的区位系数如何求得?这种区位指标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指导价值?这些都是地区区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选自卢云亭著现代旅游地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