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题 : 第二章 团体心理咨询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形成对团体心理咨询的科学认识。教学重点:团体心理咨询发展阶段、各阶段特点教学难点: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教学方法:讲授、自学指导教学时数:6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备注一、导入二、新授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时期,对这已发展历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团体心理咨询的实质。团体心理咨询探索期(1905 年第二次大战前)心理辅导起源于欧美,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也是最早在欧美发展起来的,许多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都为它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其中美国内科医生普瑞特(Joseph
2、Pratt(1872-1956))是人们公认的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之父。他于 1905 年组织了一个由20 多位肺病患者组成的治疗小组,采用讲课、讨论、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集体心理治疗,这是团体心理治疗小组的雏形。普瑞特当年采用的治疗技能、技术,有很多目前仍在使用。一、普拉特开创性的工作最早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是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内科医生普拉特。1905 年,他将住院的 20 多位患者组成一个团体,采取讲课、讨论、现身说法等形式,鼓励、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普拉特的这种探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 世纪 20 年代,维也纳精神科医生莫里诺首创了心理剧。莫里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创造和自我教育
3、的潜能,通过表演这种形式,使表演者达到精神宣泄,减轻压力和自卑感,激发表演者的自发性和创造性。集体心理治疗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医生普拉特(Pratt JH) ,1905 年他在美国波士顿首次采用集体教育和鼓励,以及开展集体讨论的方法,帮助久治不愈而又心情沮丧的结核病人克服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普拉特的做法使许多病人受益。此后,他又和其他医生合作将这种方法分别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儿童营养不良症和精神病病人。在此以后,不少医生对集体治疗发生兴趣,模仿和发展了早期集体治疗,并分别创立了一些专门用于集体治疗的方法。例如:美国精神病学家拉扎尔(LazellE)于 1921 年在华盛顿的伊丽
4、莎白医院运用普拉特的激励、鼓励、支持等方法集体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马休(MarshC) 将普拉特的方法加以发挥,在交谈基础上增加艺术课和舞蹈课,使之成为一种活跃的团体治疗方法。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Moreno 几)1910-1914 年间在维也纳创用心理剧(psychodrama)和社会剧(sociodrama)进行集体治疗,并于 1925 年将其传人美国;在这一过程中他还提出了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和团体成员之间情感互相作用(sociometry) 的概念;1932 年他又第一次使用了集体心理治疗这一术语。1934 年舒尔德(SchilderP)对门诊精神病人开始使用带有心
5、理分析式的集体心理治疗。而沃尔夫(WolfA)主张在集体心理治疗中每个病人应轮流谈自己的问题,他使用的方法被称为团体心理分析。集体心理治疗迅速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由于战争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骤增,面对一大批饱受战争创伤的士兵,数量有限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而普通士兵也无能力支付昂贵的诊费。因此,集体心理治疗作为一种经济、简捷、高效的治疗手段用于战后士兵中的精神病病人和心理障碍者,这对集体心理治疗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1943 年在美国成立了集体心理治疗学会(AGPA),1950 年创办了集体心理治疗杂志。以后,专业集体心理治疗工作者大幅度增加,专业11文献
6、也逐渐增多,成为心理治疗工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二、职业辅导的兴起心理辅导这种教育服务的形式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年。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的大城市,如底特律、波士顿、纽约和芝加哥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各地移民大量涌入,使社会问题与日剧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忧虑和困难。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现状,心理辅导工作便应运而生。年,心理学家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一个辅导中心,专门辅导青年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志趣以便寻求合适的工作。这项服务在美国大受欢迎,帕森斯为此而获得“辅导之父”的美称。除此外,当时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也促进辅导的发展。心理卫生运动的产生与一位美国大学生比尔斯有关。年,
7、比尔斯根据自己患躁郁症住进精神医院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出版了一本名为我找回我自己的书。这本书的问世,引起美国大众对心理卫生工作的注意和重视。年,由比尔斯发起成立了美国的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防止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的产生,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当辅导运动在美国各地兴起的同时,作为学校教育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设立了心理辅导这一科目。辅导员由一般教师兼任,辅导内容主要有心理健康辅导与职业辅导,辅导方法主要是利用一对一的面谈,提供经验性的帮助。那时缺少辅导的理论指导,也不掌握谈话的技巧以及评定手段等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辅导逐渐成为一门学术性的学科,心理测验和辅导技巧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时学
8、校的心理辅导内容不仅限于职业或适应问题,而对个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所以在后来逐渐产生的各种辅导模式中,注重个性和人的整体发展的辅导模式,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的新的辅导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年出版的著作辅导与心理治疗中,提出受导者在辅导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被动地位,自由决定辅导的方向和进展。这种理论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同。年代到年代,关于辅导理论与实践的刊物、著作和心理测验等大量涌现,使得心理辅导的经验、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提高,辅导的模式也日渐见多,目前流行的辅导模式最少也有种。 进入年代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学校心理辅导,每年由政府拨出大量资金资助辅导工作的开展。早在
9、年在俄国人造卫星上天这一重大新闻的震动下,美国联邦政府就有针对性地颁布国防教育法 ,指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由于各国政府重视扶持和投资,加上辅导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得到社会人士的认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发展很快,建立了由小学至大学的完整的辅导体系。在欧美各国的中小学均设置“心理辅导中心” ,大学则普遍设置“学生人事服务处“与“心理辅导中心” ,由受过心理辅导专业训练的人员提供各项咨询、辅导与测验服务;另外,辅导的专业性日益增强,有一批经过严格训练的辅导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理论和技巧,可以为各种不同层
10、次的学生提供服务。 三、精神病学家的探索马士将普拉特的理论应用在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身上,环境治疗的先驱。拉扎尔为精神病患者开设学习班。莫雷诺首创心理剧1909 年,精神科医生兼牧师马施(Marsh)开始尝试以团体心理治疗的技能治疗精神病人,他是第一个把团体心理治疗方式引进精神病治疗与康复工作的精神科医生。1920 年,维也纳精神病医生莫瑞诺(J.L.Moreno)创编了一种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新技能-心理剧。1932 年,莫瑞诺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 “团体心理治疗“这一术语。30 年代初,斯拉夫森在纽约运用团体心理治疗的方式为诊断和治疗有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但团体辅导与治疗
11、真正的发展并走向实用是在二战之后。四、心理学家的探索12阿德勒,A. 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1870 年 2 月 7 日生于维也纳,1937 年 5 月 28 日卒于苏格兰的阿伯丁。幼时身体孱弱,长大后决定学医。1895 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1902 年参加 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小组,曾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的主席。后因强调社会因素和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并把补偿缺陷的作用看作神经症的根本原因而与弗洛伊德发生明显的分歧。1912年,阿德勒自成一派,称为“ 个体心理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阿德勒作为医生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务
12、,以后他在维也纳成立儿童指导诊疗所。1926 年到美国,受到热烈的欢迎。1927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1934 年定居美国,并成为长岛医学院的医学心理学教授。1937 年赴阿伯丁作演讲旅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主张人生而具有一种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他把这种内驱力叫作“追求优越 “,意思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存在身心的缺陷 ,因而产生补偿这种缺陷的欲求,而且补偿往往是超额的,即不仅抵偿了缺陷,还发展为优点。他还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或称“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这个概念对当代主张心理学采用特殊规律研究法的心理学家有影响。阿德勒晚期还提出所谓“创造性自我“ 的概念,主张人在塑造
13、自己人格和命运的过程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主要著作有:论神经症性格(1914) 、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 (1919) 、 理解人类本性(1918) 、 神经症问题(1932) 等。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心理学名称。所谓 “个体” ,并不是指个人主义或自我中心,而是强调人的社会情感和一体性,强调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只有通过对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才能理解个体。他侧重从社会因素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神经症的成因与防治的心理学体系。是精神分析内部向弗洛伊德开战的第一个理论体系,对精神分析由生物还原论的本我心理学转向社会文化取向的自我心理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从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
14、分析过渡的中介。阿德勒是最早与弗洛伊德决裂另创自己理论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个体心理学对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和儿童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阿德勒的生平阿德勒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地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一生!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从小驼背,行动不便,这使他在蹦跳活跃的哥哥面前总感到自惭形秽,老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5 岁那年,一场大病几乎使他丢掉小命,痊愈以后,他便决心要当一名医生。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但阿德勒凭
15、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努力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而成了优等生。 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1888 年阿德勒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95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02 年弗洛伊德邀请他帮助组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1907 年,阿德勒发表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 ,明确揭示了他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1911 年,他辞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一职,退出精神分析协会,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不久,阿德勒组建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协会”,1912 年改名为“个体心理学” 。他致力于把自己的理论与儿童抚养和教育的实际相结合。1920 年,他与他的学生一起在维也纳 3
16、0 多所中学开办了儿童指导诊所,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思想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有自己的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和追求理想,并且是一个与社会和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追求优越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追求优越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后天发展出来的。人在刚出生时,它只是作为潜能。但从135 岁开始,则开始确立优越的目标,以带动心理的发展。他认为,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密切联系的,是对自卑感的补偿。阿德勒区分了追求优越的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是只追求个人优越,很少关心他人,其行为往往受过度夸张的自卑感驱使。另一种是追求一种优越、完善的社会,使每个人都获得
17、益处。2、自卑与补偿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他指出,自卑与补偿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在婴幼儿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劣势,需要依赖成年人才能生存,他们由此必然产生自卑和补偿。当然,这种自卑与补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健康的反应,可以驱使人们实现自己的潜能。但是,如果不能成功地进行补偿,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3、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的生活方式称为生活风格,但有时他又给出其它定义,如一个人自己的风格、人格的统一体、个体性等。总之。生活风格是因人而异的。阿德勒认为儿童到 5 岁左右便形成了生活风格。其家庭关系、生活条件和经验决定了他今后
18、一生的生活特点。他提出三种研究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和梦的分析)阿德勒把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他认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也就是一个人自己的人格,是人格的统一性、个体性,是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方法和希望对人生做出贡献的愿望等。阿德勒认为,生活风格在 5 岁左右就基本形成了,不过只是潜意识地表现出来。阿德勒提出了三种途径来帮助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第一是出生顺序。他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方式或给予的关注会根据子女的出生顺序而变化,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也常常因要争取父母的爱而相互竞争。因此,长子的性格特征是聪明、有成就需要、但害怕竞争;次子喜欢竞争、有强烈的反抗性;最小的孩子有雄心
19、、但懒散、难以实现抱负。独生子女的性格类似于长子,因为其竞争对手往往来自学校的同学。第二是早期记忆。阿德勒根据人的记忆具有主观性、创造性和想象性的特点,认为个体对于自己早年生活的记忆往往为人们了解其独特的个性提供了线索。第三是梦的分析。阿德勒认为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梦能够显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4、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指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为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与他人合作。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植根于每个人的潜能之中,因此,必须先发展起社会兴趣,才能形成有用的生活风格。阿德勒还把社会兴趣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20、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阿德勒强调,社会兴趣根植于每个人的潜能中,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能否形成成熟的社会兴趣。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三大任务的顺利解决反映了个体具有丰富的社会兴趣,反之则是缺乏社会兴趣。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一种是优越情结;另一种是自卑情结。他还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表现的特点,把人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统治-支配型;二是索取-依赖
21、型;三是回避型;四是社会利益型。他认为,前三种类型的人的社会兴趣和生活风格都是错误的,只有第四种类型的人具有正确的社会兴趣和健康的生活风格。5、创造性自我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它。创造性自我能够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决定了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社会兴趣正确与否。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的思想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是针锋相对的,他极其重视自我及其创造性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这深深14地影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们的自我概念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三)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评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西方心理学有重要的贡献,又有明显
22、的局限性。1、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贡献首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自我心理学的形成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价值取向。再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最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推动了心理学走向应用。2、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局限首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仍然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和生物学化的倾向。其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人性的社会本质的看法仍然是肤浅的。再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最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科学性不强。他的学说虽然是建立在临床观察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的,但后来的许多研究
23、并未对其科学性提供较多的支持。1928 年,奥地利的阿德勒( A.ADLER )组织以个体发展为主题的团体 30 年代初,斯拉夫森把团体治疗分成两类:活动型团体治疗(分游戏团体心理治疗和活动会谈式团体治疗)和分析性集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期一、二战中的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大批士兵出现精神障碍,单靠个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已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此背景下,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得到重视,迅速发展起来。战争中精神病学家福克斯和精神科医生柏恩 Wilfred Bion(1897-1979)开始在军中尝试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精神科医生艾利克柏
24、恩认为,团体中的互动会使成员增加对自我、对他人的觉察力,使他们学会做新决定,表现出适宜行为。柏恩创办了交互作用治疗团体。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勒温看到了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勒温认为,人际关系的敏感性及对他人的理解态度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这种训练可以借助较自由的团体活动与讨论。从这以后,团体辅导不仅针对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人进行矫治,而且也为正常人、健康人提供了一种可以促进人格成长的学习机会。二、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40 年代后期,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提出了“集体动力学“ 和“场论“,并做了大量实验,为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的
25、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47 年,在他指导下建立了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 “,又称“人际关系训练实验室“NTL(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对个体进行人际关系的敏感性训练。这一实验室的建立在团体心理治疗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从前的团体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人作矫正性治疗,而如今团体心理治疗已不仅做这种矫正性治疗,同时为正常人提供发展性教育和培训。“团体心理辅导 “这一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熟悉,该实验室创造的一套训练技能称为 T小组训练。以后用这种训练技能的小组称为 T 一小组。三、20 世纪 50 年代团体行为治疗的发展四、20 世纪 60 人本主义
26、团体心理咨询的兴起在美国,七、八十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特别是交友集体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罗杰斯等人倡导的人类潜能开发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全国各地有几百万人自愿参加这种集体,在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此比较有研究的心理学家有赫尔姆斯、鲍姆林德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15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60 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对团体心理辅导
27、与治疗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罗杰斯(C.R.Rogers)等人倡导“人类潜能运动“,其中心概念是人的自我实现。特别是罗杰斯的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团体辅导理论从此进入日常生活,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现状在美国,七、八十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特别是交友集体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罗杰斯等人倡导的人类潜能开发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全国各地有几百万人自愿参加这种集体,在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此比较有研究的心理学家有赫尔姆斯、鲍姆林德等人。团体辅导在中国我国台湾地区,由于
28、受美国影响较多,团体心理辅导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尤为活跃,开展的类型较多,主要包括:人际关系训练、自我肯定训练、朋辈辅导训练、学习、会心、成长、价值澄清、克服焦虑、男女社交技巧训练等等。在我国香港地区,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但,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团体活动的最早的尝试却是 1920 年 8 月,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童子营“ 。70 年代初期到 80 年代是尝试各类团体辅导活动并有所发展的阶段。80 年代以后,团体辅导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扩大到老人及各年龄阶段,服务模式有发展性、康复性、预防性、行为
29、修正性等等。在香港,所有大学的学生事务处都有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团体辅导。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到我国大陆,各地教育、治疗对团体辅导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高校主要运用在新生入学教育、自信心教育、人际交往及某些问题的心理治疗等等方面,有代表性的有清华大学的樊富珉老师等人做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培养等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研究,华东化工学院杨瑞利老师对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的团体治疗研究;复旦大学的孙时进等人做的对抑郁的团体心理治疗及对自信心培养的研究。在中小学也有研究,有代表性的有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梁东标做的团体辅导在中小学的运用研究。当然,还有一些治疗机构
30、进行的治疗性的、康复性的研究等等。总的来说,在我国大陆,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及应用还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的研究。现在团体辅导与治疗的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它既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如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等。也可以被用于调节正常人的心理障碍,用于发展性目标,即帮助正常人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适应问题。还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如潜能训练、拓展训练、成功训练等等。 从国内外研究情况看团体辅导日益多元化,主要是发展性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大陆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团体心理辅导将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广泛开展。我国台湾地区,由于受美国影响较多,团体心理辅导起步较早,积累了
31、许多的经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尤为活跃,开展的类型较多,主要包括:人际关系训练、自我肯定训练、朋辈辅导训练、学习、会心、成长、在我国香港地区,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但,作为价值澄清、克服焦虑、男女社交技巧训练等等。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团体活动的最早的尝试却是 1920 年 8 月,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童子营“ 。 70 年代初期到 80 年代是尝试各类团体辅导活动并有所发展的阶段。80 年代以后,团体辅导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扩大到老人及各年龄阶段,服务模式有发展性、康复性、预防性、行为修正性等等。在香港,所有大学的学生事务处都
32、有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团体辅导。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到我国大陆,各地教育、治疗对团体辅导进行了一16定的研究。在高校主要运用在新生入学教育、自信心教育、人际交往及某些问题的心理治疗等等方面,有代表性的有清华大学的樊富珉老师等人做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培养等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研究,华东化工学院杨瑞利老师对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的团体治疗研究;复旦大学的孙时进等人做的对抑郁的团体心理治疗及对自信心培养的研究。在中小学也有研究,有代表性的有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梁东标做的团体辅导在中小学的运用研究。当然,还有一些治疗机构进行的治疗性的、康复性的研究等等。总的
33、来说,在我国大陆,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及应用还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的研究。现在团体辅导与治疗的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它既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如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等。也可以被用于调节正常人的心理障碍,用于发展性目标,即帮助正常人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适应问题。还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如潜能训练、拓展训练、成功训练等等。 从国内外研究情况看,团体辅导日益多元化,主要是发展性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大陆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团体心理辅导将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广泛开展。生活发现会概述生活发现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现在日本,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生活发现会既是一种以
34、集体形式学习森田疗法理论的自助团体,也是一种自助心理健康的活动形式。生活发现会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学习森田理论,使参加活动者领悟并努力实践,从神经质症状中解脱出来,更加建设性地工作和生活。 作为日本全国性的自助团体,生活发现会的总部设在东京都文京区,现任理事长是大谷铃代女士。 行动转变性格一书的作者长谷川洋三先生也曾担任过生活发现会理事长,在推动和普及森田式精神健康法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该组织发行月刊生活发现 ,每期都介绍森田理论、专家讲演、患者体验等,提供与森田疗法有关的书讯及活动,介绍各地生活发现会的基层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月刊发行全国。目前,生活发现会有大约 6700 名会员,分布在
35、日本各地,全国共有 137 个生活发现会集谈会。参加集体学习森田疗法的人有在生活中因神经症症状而苦恼的,也有已经克服了症状,想更加充实地生活的人,还有希望增进身心健康的正常人,适应面广。参加者或自愿报名,或由医疗机构推荐。作为一种改善与增进心理健康的活动形式,生活发现会通过多种活动,如集体座谈会、学习会、读书会、恳谈会、亲睦会、合宿会、郊游、联欢等形式,交流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的感受和体会,经验与教训。参加者互相启发,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新会员在集体学习过程中向会员述说自己的苦恼,老会员根据自身战胜神经质症的体验给予指导和帮助。新会员以老会员的经验及帮助为行动指导,努力克服神经症。而那
36、些通过学习及团体活动,已经从神经症的苦恼中解放出来的老会员在帮助新会员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洞察,发挥自己的个性,继续完善自己。生活发现会的活动方针生活发现会作为一种自助团体,其活动的原则,方针是明确的,是根据生活发现会会则而制定的。1.生活发现会的森田理论集体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克服神经质症的症状,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森田疗法作用,更加建设性地生活。因此,与此目的有同感,能够正常生活的人,无论是谁都可以参加。2 生活发现会的活动宗旨是通过森田疗法的集体学习和实践,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活动。3.生活发现会的森田疗法理论集体学习的组织不是医疗机构,而是自助组织,是基
37、于会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地开展活动。4.会员之间是朋友,谋求温馨的人际交流,通过分享相互之间的经验与希望,共同成长,更积极地生活。5.组织中的负责人(干事或理事)是为了促进组织活动顺利地进行而设的,会员之间相互是平等的。6. 在生活发现会中会员之间的隐私权受到尊重和保护。会员在活动中绝不涉及工作方面、赢利、17宗教、政治等内容。生活发现会的学习形式及内容生活发现会的森田疗法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地区集谈会,基础学习会,中级学习会、研讨会。地区集谈会是指会员每月参加一次,到家庭所在地附近的会场,互相交谈,话题是生活中为哪些事而烦恼,日常生活中怎样学习森田理论,怎样发挥森田
38、理论的作用。基础学习会,每周一次,每次约 2 小时,三个月一期。学习内容包括:1.神经质症是怎么得的(如神经质症的实质、神经质症形成机制、由症状而歪曲了的看法与观点看) 。2.人的欲望与焦虑。 (如焦虑是欲望过度的反应、生的欲望与死的恐怖、各种欲望的自觉等。 )3.感情的法则及感情与行为的法则。 (如感情的五个法则、感情与行为的关系、积极的行为与愉快的情绪、消极的行为与不快的情绪、重复积极行为的重要性等。 )4.神经质的性格特征。 (如性格的理论、行动改变性格、神经质者的性格特征等。 )5.关于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如顺其自然的被动面和能动面、积极行动阻断精神交互作用、从症状本位朝向目的本位
39、等。 )6.神经质症的治疗(如神经质症的治疗过程,所谓治疗是不把症状视为异物的态度等)7.行动的原则。 (如积极生活的十二个重点、促进行动与实践的指导等)以上七部分内容的学习必须结合日常生活边学习边实践。学习过程中每天要写日记,老会员根据自己体会批改日记,解释说明。中级学习会是参加完基础学习会后而进一步提高的学习形式。每周一次,每次约 2小时,三个月一期。学习会的目标是充实现实生活,朝向自我实现,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研讨会主要是邀请精神科医生、心理学专家进行深入辅导、讲座,参加者主要是老会员。生活发现会的特点生活发现会与住院式森田疗法、门诊式森田疗法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过森田理论学习及有经
40、验者的指导帮助,改变患者的性格特点,阻断精神交互作用,把患者强烈的生的欲望引导到建设性的行动中去,以达到减轻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获得自信的目的。不同之处在于住院式森田疗法适用于那些神经质症症状严重,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患者;门诊式森田疗法适用于那些症状较重,服药无效,痛苦深刻但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患者;生活发现会适合于那些症状较轻,能够忍受痛苦,坚持正常生活的人。他们之中学生照常上学,主妇仍然料理家务,尽管他们被许多苦恼所困扰。这些人利用业务时间组织起来,集体学习森田疗法,通过讨论、领悟、实践、改善生活适应状况,更加健康地投入生活。生活发现会的特点可以概括以下四点:1.以自学森田理论,集体交流讨
41、论为基础生活发现会采取集体学习形式,参加者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学习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认清症状或精神冲突的实质,达到自我觉察,实现从症状或精神冲突中解脱出来,发挥神经质的积极方面的作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学习。集体学习,可以发挥参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互相启发,改变不合理的思维和习惯。集体的力量、智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起作用。2.强调通过实践来治疗神经质症森田疗法重实践的作用。 “带着症状生活”、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等名言都充分体现18这种思想。神经质者摆脱苦恼获得自我解放的关键在于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治疗神经症。正常生活的人,只是被神经质症症状所苦恼。如果无法进行创造性的生活则需住院治疗
42、。生活发现会强调“行动的原则”,要求参加者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努力行动,积极实践,不追求“完善”。在日常生活中修正和更新对自我的认识,积极尝试新的行为。实践的情况可以在发现会上总结,遵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规律,从森田理论出发开始实践,再带着实践体验回到森田理论学习中来,使参加者不断加深对森田理论的体验,并获得进一步发展。3.“奉献 ”与“互助” 是生活发现会的传统美德在各地的生活发现会活动中,活跃着一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老会员,他们满怀热情地帮助曾和自己一样有苦恼的新会员,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发现会学习森田疗法理论的活动不断发展。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森田先生的教诲。森田正马先
43、生曾在 1930 年 5 月对神经质症症状改善的患者谈过以下内容:“在自己痊愈的时候,自然会同病相怜,产生一种希望其他患者也早日康复的心理。假如只顾自己,没有牺牲精神,担心说出自己内心话,怕别人知道,还是因执于小我,仍然是自我中心作崇,其神经症并未痊愈。请大家都具有同情心,对其他患者讲述自己的症状及治愈过程,希望为后来者发扬自我牺牲精神”。生活发现会的患者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新会员学习,充当讲师,批改日记。4.善用业余时间,丰富人生体验生活发现会的各种活动都是利用业余时间。随着科技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周休两日的制度正在落实,业余时间如何有效利用成为现代人的重要课题。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
44、积累了身心两方面的疲劳。业余时间如果能调整身心状况,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一般而言,神经质性格的人不擅长业余活动。因此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集体学习森田理论,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更可以学到森田的人生态度,体验到助人的快乐感。五、生活发现会的治疗效果通过参加生活发现会的活动,很多有神经质症的患者建立了通向建设性、创性和美满生活的道路。一个近千样本的随机调查表明,参加生活发现会的人,有 50%以上达到痊愈,22%的人有好转,只有 3%的人没有改变。生活发现会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生活发现会是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形式。随着森田疗法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生活发现会必将为更多的人所了
45、解。相信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卫生工作的人士会尝试以生活发现会的形式,为千百万被神经症困扰的患者排忧解难。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患者及愿意增进心理健康的人们通过集体学习森田理论,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更加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四、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一)未来社会的变化(二)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新特点1.发展性团体辅导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2 更加重视团体咨询师的专业培训.3 基于终身发展观的生涯团体咨询将受青睐4 重视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团体心理咨询.身心灵(Body-Mind-Spirit Approach)全人健康辅导模式身心灵(Body-Mind-Spirit Approach)全人健康辅导模式
46、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健身方法及生活哲学,从身体、情绪以及思想观念三个层面介入,通过生理心理精神互动,促进团体成员达致全人健康为目标的辅导模式。该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养生学、哲学思想等融会贯通,把书法、针灸、气功、太极、19瑜伽、冥想等方式融入小组辅导过程之中。一、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简介身心灵(Body-Mind-Spirit Approach)全人健康辅导模式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健身方法及生活哲学,从身体、情绪以及思想观念三个层面介入,通过生理心理精神互动,促进团体成员达致全人健康为目标的辅导模式。在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概念中, “
47、身心灵”三个字的字面意义分别是:“身”,指躯体;“心”,即心理,主要指情绪;“ 灵”主要指精神或精神状态,即人的意识、思想、思维活动等。 “身、心、灵” 三字的英文译词分别为:“Body”、 “Mind” 、 “Spirit ”。“身心灵”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 身、心、灵 ”三个层面,也就是说,该模式以在这三个层面上进行介入为主要形式;其二,指三者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即该模式的目标是促进“身、心、灵”三者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全人健康的目标。而强调三者的互动关系,是“身心灵”模式的理论核心和应用依据。身心灵互动理论是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理论依据。二、身心灵全人健康辅
48、导模式发展的背景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的心理的变化,如感觉、知觉、意识、情感等方面;医学多着重对人的身体机能的研究,如疼痛、身体不适、生化指标异常等。而事实上,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已经摆在人们面前,即现代人的许多疾病已经不能仅仅用身体或者心理的异常来解释,却可能是身体、心理、乃至思想观念综合失衡的结果。随着当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趋势,西方社会在 20 世纪中期已经开始运用东方的一些身心调适方式,如瑜伽、静坐、脚底按摩等手段去推展身心治疗。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出现向东方学习冥想、佛教的现象,一些嬉皮士提出回归大自然的运动,而那时的心理治疗也受当时文化及潮流的影响 ,运用身体
49、放松、素食、祈祷等方式来进行情绪的处理。现在,不少美国大学中,已经设有气功班,瑜伽、写作治疗、音乐治疗、艺术治疗也越来越广泛。其目的主要以健身、养性为主,也有一些人通过健身、瑜伽等方法,试图对癌症患者的康复进行治疗。20 世纪 90 年代初,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陈丽云教授从素食、气功、拜佛等中国传统健身方式中得到启发,提出并开创了“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并用于辅导癌症病人。到现在,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在香港应用了近十年,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辅导,现在已经在癌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离婚妇女、不孕症、大学生等人群中实验。三、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特点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特点表现在辅导的短程化、集中化、系统化和本土化。该辅导模式一般采取四至六个活动单元,每个单元四小时,每次有明确的主题,针对身、心、灵等不同层次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活动,协助曾遭受身心打击的人解脱心理困扰,提高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该模式将西方团体心理辅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