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篇 一卷经 第二十三集 薄伽梵歌薄伽梵歌虽是记述距今 45004600 年前的往事,但一直是以神话的形式流传。直至公元前 500 年左右,相当于春秋时代才得以首次成书。在初次成书时,歌文较短,仅为现本的第一章,第二章的38 颂以前的部分,以及第十一章,第十八章的 7478 颂。其余各章颂是在以后的九百年至一千年中陆续追加的,其内容往往窜入了一些人为的宗教势力及社会势力的需要。本丛集只介绍其初次成书的内容,其余内容读者可直接阅读译本。薄伽梵歌在印度的宗教界,从古至今,都把黑天女神说成是本教的大神,佛教也不例外。这也并非全是人为的,因为黑天是属于东方的女神-玄女。薄伽梵歌的第一章,是说持国大君
2、正在听御巫用天眼、天耳把两军的战况秉报。克里希娜与般度王子阿周那的战车,冲进两军阵间观阵。阿周那左手持神弓,克利希娜左手持神鞭站在车上,御巫听见阿周那对克里希娜述说观阵的感想:敌军阵中,皆是兄弟,亲朋好友,叔父师长。同宗相击,兄弟相残,只图王位,令人不安。良心自责,精神崩溃,全身瘫软,不能参战。号角齐鸣,两军相冲,不战而死,我也心甘。御巫看见阿周那的神弓从手上掉落,瘫坐在战车上,不能参战。第二章是描述御巫用天眼看见克利希娜在教诲阿周那,要他替天行道而不能行人道!那么什么是天道呢?用人道的观点看,这个人死了,那个人还活着。但天道不是这样看,天道看生命是看灵魂而不是看形体。灵魂是不生不灭的,形体是
3、有生有灭的,故而应毫无顾及去替天行道,去击杀违天意的敌军。御巫听见克利希娜说:在这紧要关头,切莫屈服软弱。不是升天之道,反会招致毁祸。圣贤不忧死者,不为存者悲怆。神明未曾不存,众生亦是一样。灵魂寄宿形体,智者不应迷惘。人与物境接触,才知寒暑暖凉。感觉来去无常,智者等同喜伤,触境不增烦恼,如此方可久长。无中不能生有,有亦不生无常。不灭遍及一切,永恒永无毁亡。宿人体之灵魂,永恒长存不朽,替天英勇作战,灵魂无死无伤。并非灵魂杀生,灵魂亦不被杀,灵魂不生不灭,形体世世毁亡。凡人不知此理,故而贪生怕死,圣者知灵永存,仅是旧换新裳。灵魂万劫不灭,永是亘古长存。人若明了此理,永无忧愁感伤,灵魂虽宿人体,却不
4、会受杀伤。对于芸芸众生,不必忧愁悲怆,生死自有定数,只管勇猛前闯!持国大君呆呆地听着,御巫曰:黑天又讲:偶然遇到战争,便是通天门敞。这是正义之战,切莫将罪承当。你若临阵不战,不仅失责败名,恶名到处流传,比死更加讨厌。勇士皆会认为,脱逃是因胆怯,平素受人敬仰,落得人人轻蔑。敌人也会毁谤,流言蜚语中伤,还会失去众信,那时苦闷难当。战士应无畏惧,接受战争洗礼,要么升入天堂,要么胜获大地。等同看待胜败,等同看待得失,勇敢向前战斗,莫要招致祸殃!御巫说:大君啊!听完奇异玄妙话语,惊恐万状毛骨悚然。至高无上秘密之论,是瑜伽主黑天所发。我不仅是喜悦愉快,又觉惊恐奇妙神圣。哪里有瑜伽主黑天,哪里有神臂弓王子,
5、哪里就有吉祥幸福,哪里就有胜利永恒!薄伽梵歌的中心思想,它告诉人们,行为的准则是按天意去行动,与天相应就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生则勇敢奋斗去获得大地,死则升天。这不禁令人想起西楚霸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相应是与天相应,而不是与人相应,是应天德而不是应人德,这是修出去的关键。御巫用天眼、天耳追踪着克里希娜对阿周那传教瑜伽思想、瑜伽功理、功法。克利希娜着重指出,不要死守着陈旧的经典不放,去追求毫无意义的宗教仪式:那些蠢才花言巧语,只信经典其它皆无。那些蠢才利欲熏心,唠叨繁琐仪式重重。梦想升天荣华富贵,只会导致果报轮回。克利希娜又指出:要重因但不去追求果,也不需去执着无为。
6、要将果看得很淡,将成功与失败等同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超脱,才能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一心修炼。你应从三德中得以解脱,要坚信灵永恒超脱双味。 (双味即等同观的反面)弃财产丢幸福专注自我, (自我是指身中大灵)入三昧冥想我瑜伽禅定。 (打坐时不要想福、财)旧经典如孤井用处几多, (双意:井见识、井量小)洪水来一口井用处几何。你只管行瑜伽不求结果, (只管耕耘,不求结果)切勿使求业果成为动因。 (这是修功有成的诀窍)莫执着求无为坚信瑜伽,是成功是失败等同看待。贪业果入迷惑卑微可怜,智慧人将业果全部舍弃。有为中修瑜伽则是诀窍,解脱了生与死三界束缚。何为善何为恶全部抛掉,这才是无灾难至胜境地。只有在超脱了
7、迷惑疑团,才不会被已闻事情惑乱,也不会为将闻事物迷混,被经文弄得你颠倒迷乱。一旦你坚定地处于三昧,你才会把瑜伽真正得全。冥想黑天女神,意守心中大灵是瑜伽三昧的一种入定方法。克利希娜指出:旧经典如井底之见、繁锁的宗教仪式毫无用处。真正了脱生死、出三界的路只有一条,即打坐入定,且要于心无求。一求果心必乱,心乱则不入定。不少修持、炼功者,一打坐就想,能出神通。或想,若毫无结果怎么办?那就全完!全了戏,根本不可能入静、入定。御巫又听到黑天女神开示般度王子,瑜伽三昧,即入定的人是什么样。摒弃了识心中种种欲望,使自我得满足宁静安祥。处忧患也不为忧患所惊,居安乐亦不为安乐所动。弃情欲却畏惧亦无嗔怒,方可谓真
8、智慧坚定之圣。无论是逢吉祥还是遇险,既不喜亦无忧无有怨憎,任何事任何物均无爱意,谓此人得智慧称为坚定,又犹如灵乌龟缩回肢体,摄诸根断迷惑抽离根境。修瑜伽大闭锁所有感官,瑜伽者大智慧可谓坚定。戒食者物境去其味尚存,只有是瑜伽定味才消净,修持者只奋力若不入定,诸根燥不得安诱惑他心,打坐时专注我控制诸根,无欲望瑜伽行才算坚定。行功时乱思念诸种物境,对物境心失控迷恋重重,执迷恋生贪心种种欲望,欲望空人悲怆反生嗔恨,由嗔恨再生出无边迷惑,心散乱智慧灭他就完蛋!瑜伽者摄诸根漫游根境,心专注诸根服远离爱憎,瑜伽者大智慧自我克制,摄诸根方可获安逸平静,得安逸心宁静痛苦皆无,人平静心才能专注一处。不坚持瑜伽行则
9、无智慧,不坚持瑜伽行心无专注,无专注徒持功永无平静,无平静无瑜伽何谈圣境。无成者皆因是诸根燥动,燥动者心难安随波飘动。波动心会夺走瑜伽智慧,犹如是八面风卷水中船,关键是使诸根脱离根境,但如此其智慧可称坚定。上述这段是一切修行者、炼功者的大关口,不过此关,成者绝无!御巫用天眼、天耳听到黑天女神开示如何成就梵涅槃:众生沉睡的夜晚,是瑜伽者清醒修炼的时间。众生清醒的时间,则是善察仙人封闭的夜晚。犹如千流入大海,汪洋大海如如不动无盈溢。诸欲进入无欲者,所得到是不为所动是平静。诸欲进入贪欲者,所得却是迷惑愚痴不安宁。歌中曰:如若有为,而无所求,既无我所,亦无我慢。诸种欲望,全被弃绝,他便会有,平静安恬,
10、这就是梵,阿周那耶,达到此界,则无愚闇。如能安住,于此梵界,寿终则能,达到涅槃。黑天女神开示修行者:有为而无所求是关键的关键。这是瑜伽功法与各种宗教修持法的根本区别。黑天女神认为:凡人生在凡世,一味追求无为是不现实的。凡世之所以是凡世,与大自在天的区别就在于有为。没有有为,凡人及凡世就不可能生存和存在。这并不是天尊定的规矩,而是先祖开创凡人、凡世时,用的就是有为。女神认为:波罗门教徒迁往森林遁世,出家修行是愚蠢的,不切实际的。欲望和烦恼是躲不掉的,正如戒食者,虽是远离了物境食物,但其味尚存,在心中仍有食物的滋味和形象。这就是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中国的修行学也有如此观点:小隐于山,大隐于市。
11、佛门经典中也有这种教诲:出世法不离世间法。黑天女神开示:人在凡界,无为是求不到的,瑜伽者只管去有为,但瑜伽者不同凡响的是,虽有为,但不去追求有为的结果。即,尽管去奋斗,不思其成败,对双味(如成与败,好与坏,得与失等等)等同看待。若能修到如此,就是有为中的无为。在佛门经典中,把断双味称为无分别心,认为修行者无分别心才能有所成。/所谓双味心、分别心,正是修持者、炼功入定时最难克制的识心,神识,又称为后天意识。但修行又必须是后天意识的有为行。御巫听到黑天女神对有为无为的开示:若人不做任何事,并非无事是无为!无为寓于有为中,舍弃有为难成功,若人于世行无为,不能维持片刻时,人的本身就是有,断有犹如断灭人
12、。所有业根虽克制,心却盘旋诸根境,外表视之似无为,其实是个假面人。有为瑜伽靠业根,不迷不恋诸业果,心专注我克知根,他便是个高尚人,世人无为命难维,不知有为胜无为,只有专心相应我,方可不受业束缚,御巫又听到关于相应的开示:众生依食而生,食物来自雨水,雨水出于祭祀,祭祀源于有为,祭祀供养众神,众神将你抚育,神人相互滋养,人获最大裨益。食用祭祀余物,免除各种罪过,只顾自食的人,将自食其恶果。诸根感觉心识,是贪欲之住所,贪欲迷惑灵魂,断贪才能获果。上文中的祭祀其意在相应,通过祭祀活动,而进入心相应的境地,即人心与宙心相应。而只有实现心心相应、相印,才可获得加持。相应的关键、诀窍就是虔诚。歌中又曰:有为
13、无为又是何物?智者也是迷惑不解。若能了知有为无为,解脱邪恶获得正果。对于有为应该知晓,对于非为应该明了。对于无为应该懂得,有为之道确很深妙。克利希娜见般度王子对有为无为还是未搞明白,于是又开示:在有为中得见无为,在无为中见到有为,在诸业中坚持瑜伽,谁就算是最有智慧。从事诸业舍弃意愿,心常满足随遇而安,虽事有为不执业果,此是有为亦是无为,诸多贪求舍弃净尽,没有欲望而制身心,唯借身体从事其业,如此不会罪过染身。通灵御巫又听见黑天女神讲完功理之后,又开始讲瑜伽功法:去将呼气献给吸气,再把吸气献给呼气,必须控制呼吸气道,专心致志静坐调息。 歌中又曰:心神凝于双眉间,不与外物犯牵连,调气息于两鼻孔,端坐犹如出水莲,离却欲望与惧嗔,克服诸根及心田,唯想解脱做牟尼,了脱生死出凡间,歌中又曰:我是修行享受者,我就是大自在天,无论是人象狗牛,一视同仁无贵贱,无欲望的瑜伽者,克制心神和自我,独自处于幽静处,时时与我相应和,净处为己设坐席,切勿过高和过低,席上铺垫谷舌草,覆盖布片和鹿皮,端坐于席止根动,控制意马和心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