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赏识教育——周宏.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09982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赏识教育——周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赏识教育——周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赏识教育——周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赏识教育——周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赏识教育——周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怎样赏识教育周宏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起事来有劲。赏识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以活生生的事实一个聋哑孩子的惊人变化告诉我们,情感的力量大于认知能力。有一种的观点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递进发展,学习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孩子懂了才教,教了才懂。 比如学语文是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设立的,规定从几岁到几岁学什么,从拼音到字到句,爬楼梯似的一步一步向上走。导致有的孩子不是居高临下地看待学习,造成对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认知结构确实有量化的标准,但学习中有些因素比如情感是无法量化的。赏识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因为人

2、在兴奋的状态中大脑会产生类似吗啡的因素,刺激神经细胞的活跃,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这样,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另外,赏识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孩子是环境之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满足孩子内在无形生命的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

3、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改变了女儿,也改变了自己,他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历经了五次开窍。从一个“爱”字发展到“ 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最终达到通的目标,并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赏识教育的内涵。(一)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两件事成功率最高,那就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赏识教育认为,家长们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家长教孩子学说话的奥秘在于承认差异

4、。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应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甚至欣赏差异。中国有句俗话:“贵人语迟。”安徽有位小男孩三岁半还不会说话,爷爷奶奶安慰孩子的父母:“没关系,据说乾隆皇帝四岁才会说话。” 三岁半不会说话不要紧,说不定还是贵人呢!家长之所以尊重差异,是因为家长心中始终坚信一个“行”字。坚信孩子会开口说话,坚信自己能够教会孩子说话。 家长承认孩子“行” 的心态,缘于祖祖辈辈实践的结果,相信所有的孩子迟早都会说话。只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时代的激烈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把所有的期望值都强加在孩子身上,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异。家长在否认差异的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

5、来。这种感觉便迫使家长去盲目攀比,盲目追赶。在追赶的同时,伴随着哀愁、抱怨、贬低,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孩子,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差异越来越大,因为教育被扭曲了。教孩子学说话时,家长都很宽容。当孩子第一次把水说成“堆”时,父母欣喜若狂,认为自己的孩子如此聪明,已经懂得表达自己的要求。 幸福感随着“堆” 慢慢延伸。没有一个母亲在把水说成“ 堆” 时,会教训孩子: “毛毛啊,四岁了才开始说话,人家隔壁小宝宝八个月就开口说话了,你好意思说,我还不好意思听呢!” “来,毛毛既然开了口,咱们笨鸟先飞,妈妈要对你高标准高要求,喝水时要跟妈妈讲妈妈,请给我喝一杯水好吗,讲不清楚就不喜欢你,讲不完整就打你。”世界上有

6、没有这样的妈妈?绝对没有,没有一个母亲会这样要求孩子。孩子正是在承认差异的环境中 ,说话越来越清晰,词汇越来越丰富,慢慢学会了说话。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家长开始怀疑孩子遗失了这一宝藏。家长在教孩子学走路时的教育宝藏是允许失败。我们都看过这样的情景:孩子跌跌绊绊地学走路,走两步就摔倒了,然后爬起来,然后又摔倒。家长们总是一如继往地鼓励,没有一个会斥责:你怎么这么笨?所有的孩子在家长的赞许和鼓励中,学会了走路,在大人营造的宽松的环境中,幸福成长。家长允许失败的态度也缘于家长坚信孩子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坚信孩子总有一天会坚定地迈出第一步

7、、第二步。家长的坚信反映在行动中、笑容里。孩子被感染着,汲取着这种心理养分,轻松舒展地成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孩子在享受失败。正是这种允许失败,不怕失败,使孩子走向成功。家长在教孩子学走路时,父母都像一座座大山,总是给孩子无尽的力量。失败是每个孩子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而孩子如何面对,反映了家长的心态。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而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孩子有一种小乌龟心态。好奇的小乌龟把头从盔甲中伸出来时,如果很安全,它便自由自在地观察着外部世界;一旦有危险情况,头便马上缩了回去。如果每次伸出来时遇到的都是危险,久而久之,它便再也不敢把头伸出来了。相反,如果每次伸出来时都是

8、平平安安,久而久之,伸出来的头,便不会轻易地缩回去,因为它获得了安全感。后来,当孩子们开始学别的技能的时候,家长们便不能容忍孩子的失败了,因此也造就了更多的失败。其实,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也就是家长在心里坚信孩子“行”。正是这不掺一点水份的坚信让孩子们走向了成功。周弘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下让女儿获得了成功,家长们也正是从这一点中重新找回了宝藏,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二)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孩子潜力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99 年 4 月,中青报刊登了一篇介绍赏识教育的文章赏识你的孩子,河南一名下岗女工看到后,立即运用到自己的儿子身上。当时她的孩子八岁上小学二年级,一年半后,她九岁的儿子

9、已经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了。赏识教育为何能激发出这么大的潜力?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到人世间的。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上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

10、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便孩子诞生时都很弱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世界里。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难免有自卑情结。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迸发出来。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这次成功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孩子的潜能需要星星之火的点燃。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

11、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三)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 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评孩子呢? 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当然,这种话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否则便会显得虚假。家长之所以发现“ 表扬加鼓励” 在孩子面前找不

12、到战无不胜的感觉,就是因为家长的表扬与鼓励是肤浅的,充满功利色彩的,“唉呀,孩子进步了,考了 80 几分。”怎么样听都像是“狼外婆”的表现。肤浅的表扬与鼓励伴随着的往往是对孩子的迁就,忍下的火越积越多,忍无可忍时便终于爆发了,于是,亲子间的裂痕更大。遭受了挫折的父母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赏识教育不能批评孩子。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批评可以,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在某种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家长很

13、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提醒过你多少次了,还这样,你完蛋了。”考试考糟了,“ 考这么点分,将来捡垃圾都轮不到你” 这样的批评,就像戳向汽球的针,整个泄气。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四)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不是温室中的花朵。九二年,中日学生夏令营较量以中国孩子的失败而告终,引发了全国上下对未来一代的忧思。不少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挫折,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太脆弱了。事实上,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挫折错位,应该给的物质上的挫折没有,而不该给的精神生命的挫折太多。孩子除了看得见的有形生命外,还有

14、一个看不见的无形生命。对于孩子的有形生命,家长呵护有加,该孩子自己做的事父母做了,该孩子自己担的责任父母担了,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罪。对于孩子的无形生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学习好,也不能多表扬,要防止翘尾巴;学习不好就更不要说了,苛刻指责是家常便饭,父母不负责任的批评指责甚至无原则的打骂,让孩子的心灵累累伤痕。如果说有形生命和无形生命分别是翘翘板的两头,有形生命那一端是上翘的,无形生命这一端是下折的,翘翘板失去了平衡,该有的挫折没有,不该有的挫折却太多。赏识教育在把做人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有人

15、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接受风雨的洗礼了。反之,若它接受的批评指责多,那它弱小的身躯就无法抵挡风雨了。而且,孩子深受社会的影响,始终处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评价之下,并不存在温室之说,赏识只是给孩子力量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周婷婷 16 岁上大学,一个残疾孩子,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她说:“小的时候,爸爸对我的教育不觉得什么,长大以后,那种感觉便明显起来,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一想到爸爸说的你是干大事的人这句话,我就找到了力量的源泉。”因此,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它不是温室中的花朵。赏识教育源于一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对人生的探索,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悟出教育与生命之间不可分割的真谛,把追求幸福、快乐做为人生的目标。就像周婷婷在贺卡上写道:不管我今后人生道路如何,我都会保持平淡的心态,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因此,赏识教育追求的是全面的成功,即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赏识教育与幸福有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活跃了,中国人才能有健康的身躯,愿每个父母都成为教育家,每个孩子都成为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