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少年袁世凯,出身世代官宦的家族 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少年读书勤奋,累到吐学,但是连举人也考不上,只好弃文从武,在朝鲜崭露头角,1884年朝鲜半岛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1885年,袁世凯被封为清朝驻朝鲜大臣,维系清
2、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小站练兵起家,袁世凯自1895年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起家,渐为清廷所倚重。这股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系军阀亦多源自清末新军。,支持变法与背叛维新,1898年戊戌政变前,帝党人物曾寄望于袁的新军,谭嗣同即曾面劝袁世凯出兵围攻慈禧太后所居之颐和园。相传袁世凯听时任直隶按察使杨崇伊说康有为已被革职待参,惧怕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连自己,遂向荣禄告密,西太后闻之大怒,下令逮捕康、梁诸人下狱,并诛杀了六君子。,人生低谷,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
3、政王。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政变一事(他怀疑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太后幽禁至死),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袁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蓑笠垂钓为袁赢得极大声誉,黄:袁使非数年间之废罢,则至晚清末造,其声望必不能隆然至于彼极。,黄远生(1885-1915)近代著名记者,“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逼清帝退位,袁世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
4、力量,于是再用袁世凯,先任其为湖广总督,旋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签订二十一条约,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
5、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不敢立即表示接受。消息一经传开,反日舆论沸腾。欧美列强对日本损害他们在华的侵略权益一致不满,纷纷给予抨击。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袁政府事后也不得不声明此项条约是由于日本最后通牒而被
6、迫同意的。此后历届中国政府均未承认其为有效条约。,袁世凯称帝,称帝的原因:1,不适应民主政治的烦扰2,社会基础:3,思想基础:开明专制4,迷信:延寿,龙的传说,称帝失败原因:1,北洋内部的矛盾2,革命派的反对3, 立宪的倒退,改良派也失望了4,地方势力的崛起,地方督抚尾大不掉,袁世凯的功绩,清末新政的中坚力量:经济上:办实业、修铁路军事上:编练新军(北洋六镇)政治上:宪政、法制改革、近代警察制度文化上:废科举、办报纸、办新学、遣留学领导清末近代化,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经济上:袁办滦州煤矿启新洋灰公司(中国第一家水泥厂)鼓励民营资本的发展文化上:推行新式教育,在直隶建大学所,各
7、种专门学校(现在中专)所,各级师范院校多所,中学所。,两大污点:一、1915-5-9,有条件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二、1915年12月洪宪帝制,袁世凯的评价,帝制失败后,袁世凯曾对幕僚张一麟吐露:“吾今日始知淡于功名、富贵、官爵、利欲者,乃真国士也。仲仁在予幕数十年,未尝有一字要求官阶俸给,严范孙(严修)与我交数十年,亦未尝言及官阶升迁,二人皆苦口阻止帝制,有国士在前,而不能听从其谏劝,吾甚耻之。总之,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袁总统之为人,意志镇静,能御变故,其一长也。经验丰富,周悉情伪,其长二也。见识闳远,有容纳之量,其长三也。强干奋发,勤于治事,其四长也。拔擢材能,常有破格之举,能尽其死力,其五长也。有此五长,而乃善日少而恶日多者,一由知识之不能与新社会相接,一由公心太少而自扶植势力之意太多。综言之,则新知识与道德之不备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长于极善之域,而反以济恶。既自顾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执行益以勇往,乃至举中国之人物为供奔走,尽中国国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剧之材料。某今敢断言,长此不变以终古。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记者黄远庸(1884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