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上篇 梅花桩的技击理论绪 论 (3)第一章 技击是梅花桩武功的灵魂 (14)第二章 梅花桩技击的特点 (17)第三章 梅花桩武功中产生灵感的条件 (19)第四章 梅花桩武功的神化阶段 (24)第五章 感知能力与技击能力的训练 (28)第六章 梅花桩技击时的心理状态 (31)第七章 梅拳秘谱的传统技击理论 (36)第八章 习武序的传统技击理论 (59)下篇 梅花桩的技击训练第一章 出手引手,见手使手 (69)第二章 得门而入,登堂入室(101)第三章 破门而入,脚抢中门(126)第四章 引进落空(145)第五章 埋伏法,认路占巧法(164)第六章 檠停成(178)第七章 闪化即打,败势法
2、(192)第八章 头手二手前手后手法(220)第九章 群战之门,攻拳练法(225)第十章 拳法即器械,器械有拳法(237)后 记上 篇梅花桩的技击理论绪 论一梅花桩拳派的源流及其优良传统茫茫的神州大地有过多少英雄豪杰,灿烂的中国文化培育出多少文明之花,又有多少东方艺术受到世人的瞩目。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的广大农村就流传着一派古朴而神秘的武术拳种一梅花拳。梅花拳古称梅花桩,因在百余根桩阵上锻炼武功而得名。据梅拳秘譜记载:“五势梅花桩为昆仑派,五势梅花拳是一种,又八卦是一种,此两种拳为昆仑派之基本拳。昆仑派之祖师化名云槃,在西域天槃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在昆仑山,因而有昆仑派之称。 ”梅拳秘
3、谱又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世矣。 ”在 1988 年之前,我国史学家就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发现,梅花拳组织是清末义和团爱国反帝运动的发动者和主力,这种观点在“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注意。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档案记载:1814 年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直隶总督那彦成上了一个奏折,内中提到了康熙年间河南滑县有一个名叫杨炳的人,会梅花拳。说杨炳是武探花,做过京营都司。这是关于梅花拳最早的历史记载。梅花拳到底是个什么拳派?为什么在近代历史上会起这么大的作用?这个奥秘还是在 1988 年底,由历史
4、学家路遥教授与作者共同对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义和团反帝斗争最活跃的地区,多次深入调查之后了解到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十多种自明朝末年以来,流传的梅花拳后一百代谱系,虽然各省、地拳谱的记载不尽一致,但从第一辈至第八辈的主要人物所记相同。第一辈是收元老祖,这是个虚拟的人物。有具体人名所指是从第二辈开始的,他就是张三省,字登,江苏省铜山县路家团人,后迁到苗家楼衬居住。据梅花拳内部的根源经记载,张三省是在 1588 年(明万历戊子年)学的梅花拳,到 1643 年明崇祯癸末年归位。从第三辈邹宏义开始才有了可靠的历史记载,邹宏义学了梅花拳“武艺独称高强,如故门名将,能周游四方千余里,一时之从学门徒者不下数
5、百人” 。他北上直隶传拳,途中收了几个徒弟。在开州他收了蔡光瑞、孟有德、王西征。以后蔡、孟、王遵师命,分路传授。蔡光端先收开州韩花礼、孙盘龙后又在北上途中收内黄县杨炳为徒。到了直隶封州(今平乡县)马庄桥后,又收张复为徒。邹宏义之子邹文聚,字会庵,生于 1690 年(清康熙二十九年) ,居住江苏徐州府铜山县,他已是梅花拳第四辈。1744 年(清乾隆九年)他北上直隶寻父,一路上所推的独轮车系由稀有兵器组成。如车把是一对双拐;车轮是风火轮;车架是护身披等。他先至顺德府广宗县魏村,继而移至南和县三官殿。1759 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又东移至平邑(平乡县)马庄桥村。邹文聚的儿子邹克谐、邹克让、邹克诚是第
6、五辈。据梅花拳内部记载,杨炳也是第五辈,他生于 1672 年(清康熙五十年) ,河南内黄县八里庄人,于 1712 年(清康熙十一年)壬辰科会试取中武探花。因他武技超人,在圣殿被康熙召见,授御前侍卫。过了三十年,他于 1742 年(清乾隆七年)七十一岁时编写了习武序 ,规定了梅花拳的习武规矩并对拳论有所发挥。乾隆末年梅花拳在河北已传遍巨鹿、广宗、鸡泽、平乡、曲周、永年、沙河、任县、邢台、清河、威县、内丘等十余个州县,并向河南、山东省推广。梅花拳在邹家传至第七辈,因无子,女儿嫁到田家,梅花拳又由田姓继承传播。第八辈宗师张从富,平乡八辛庄人,生于乾隆年间,卒于嘉庆年间。张从富的活动,梅花拳的根源经中
7、有一些说明。它记载张从富曾同邹师传教远方,徒弟日多。张在原有的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又创梅花拳小架,对梅花拳武功的发展和传播有很大贡献。当时梅花拳小架的传拳路线是只往东西走,不向南北行。东传至山东故城,西传至山西和顺、辽州等地。张从富的徒弟王发胜遵照师训出外传拳,东至直隶沧州,东南至山东省梁山。梅花拳与一般拳派不同,自公开流传以来就有文场和武场的组织,而且是文场指导武场的。梅花拳根源经上说:“小张山立文武大法流通。 ”张山即梅花拳第二辈宗师张三省,从他开始就既传文又传武,梅花拳又称文武大法。河北平乡县马庄桥的梅花拳第三辈宗师邹宏义,第四辈宗师邹文聚,邹文瑞住过的地方有对联:“文理孰如马庄楼,武技
8、唯有邹家高” ,这里明确提到了梅花拳的文理和武技。又有梅花拳的一段历史记载说:“梅花拳第四辈祖师蔡光瑞来河北开道,以道开路,以武诱人,又以文治武。 ”这里不但提到了梅花拳的文与武还指明了文对武的领导关系。梅花拳的第五辈宗师武探花杨炳于 1742 年(清乾隆七年) ,他七十岁时所写的习武序就是一篇讲文论武的好文章。其文中说:“拳堂中间立。左书:振三纲须赖真武,论纲常要恃文友讲;右书,整五常全凭大文,定太平还让武将能。上书:一贯之道。 ”文中所说的“一贯之道”也就是梅花拳的“文武大法” ,该文说:“夫一者,太极也。贯者,生生无穷之意也。天地设位,而易行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
9、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世子欲学文武之道者,一而己矣,” 。由此看来所谓文理,也就是最高层次之拳法也。在梅花拳第八辈宗师张从富的根源经上写道;“开武法在世上留传弟子,立文教度元人根招回还,论文理通上天消灾去苦,要论武本来是武教天元。 ”他把梅花拳由大架改为小架。认为是武教的开端。何谓武教?就是武技本身贯彻了文理的精神,练拳也好似在读经书。梅花拳就是无字真经,练之也可通文理,得道行。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梅花拳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世代相传,统称为文理。文理集中了佛、道、儒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之理的神奇妙用,讲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他们又以文理为指导思想,领导整个拳派的活动,负责教
10、育门内弟子遵守门规、武德。而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传授拳理等。梅花拳内容丰富多彩,有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与当前流行的武术套路完全不同。它不仅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还有极强的技击实战能力。他们练武的目的是“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由外及内,再由内而达外,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自成金刚不坏之体。 ”最后上升到文功。杨炳的习武序就曾明确说过修心养性的重要性, “虽曰手舞足蹈,似与文人不同,而其神化莫测,非粗心浮气者所能入也。昔宋将岳武穆,上马如无敌天神,下马如有道贤人。 ”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文武兼备,才能戒骄戒躁, “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着,趋避之内有利害。 ”又说:“圣人之心譬如明镜止水,无彻不照。
11、事来随应,不先事而为之备,不后事而为之留,深合时措之宜,切契内外之道,如天之无不覆,如地之无不载。 ”文理乃最高层次的拳法,其用大矣。文功是武功的高级阶段、不懂文理也难以悟彻梅花桩武功的奥妙。当然,武功锻炼也是文功修养的基础和入门,因而文场指导也就成其为必然的了。在历史上许多梅花拳有名的宗师也都是文武双全的,如梅花拳第四辈邹文聚的碑文说他“长而为武,得圣帝真传,神明变化,超越古今。 ”第五辈邹克诚的碑文赞道:“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是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以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颂扬第五辈杨炳的文章说:“武烈出众,中壬辰科探花。
12、予信其略比黄吕,法术效孙吴,勇过吴明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第六辈李进德的碑文说:“文理通玄而武备更兼绝技,锻炼气体;至坚至刚,曲折变化,无隙可指,以视古之三丰神术,惟公可与比伦。 ”梅花拳文场老师中有这样特异功能的人,在冀、鲁、豫三省各地不乏文字记载和口碑传颂。就我们调查中亲眼所见,各地许多著名的梅花拳师,不仅武艺高强且精通文理,善用阴阳八卦,能行医治病。他们虽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仍体健神旺,思路敏捷,能审时度势,且有一定的人体特异功能。由于文场在拳派中的核心作用,梅花拳在冀、鲁、豫的广大农民百百姓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凝聚力。它组织严密,其成员信仰坚定,内部团结,有许多优良
13、的传统。如:不准称王称霸、自立山头;不准打拳卖艺、炫耀自己。拳派内经常亮拳比武,交流文理拳艺,能者为师互通有无。因此,数百年来梅花拳虽在冀、鲁、豫各省广泛流传,它们的文理、武功在不同地区也略有差别。但它们却没有再分化成不同的流派,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和传统。梅花拳弟子们虽然大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但从他们世代相传的文理和武功中,吮吸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开发了他们的智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从历史记载看,在梅花拳的历代传人中没有做官的,他们与官府豪绅持不合作态度。历史上只有一个例外,即第五辈宗师杨炳。他在朝中竞技获胜,人称其为“老杨拳” ,不敢公开其为梅花拳。只是到了乾隆初年告老还乡后,
14、脱离了官场,且已年逾七十,为了使梅花拳流传下去,才编了习武序 。此后,他就将梅花拳传到了运河两岸。又据传嘉庆帝曾在京师附近光明楼微服狩猎遇虎,为梅花拳八辈张从富相救。张因救驾有功,被嘉庆召见,欲封官职。由于梅花拳不为官的规矩,他就没有接受官职,只取了一件补服返回。至今流传的八辈宗师张从富的画像,就是只穿补服没有顶戴的。现在,历史学家们已经肯定,义和拳来源于梅花拳和离卦教。河北省威县沙柳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领袖赵三多,及其以后河北省广宗县农民起义的领袖景庭宾,都是梅花拳的传人。大量的梅花拳弟子参加了义和团或农民起义军,并成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骨干和核心。我们对梅花拳历史调查的结果,得到了有力
15、的证明。在 1990 年召开的“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们介绍了梅花拳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它的文场武场组织及其优良传统,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及各界人士的赞扬。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梅花拳受到了残酷镇压,几乎全部转入了地下活动,但它没有衰败,也没有分裂,仍保持着梅花拳的风格与光荣传统。 二、梅花桩武功的内容及组成梅花桩是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一种拳术,它包括架子、成拳,拧拳和器械四部分内容。架于是梅花桩武功的基本功,它有五个基本的拳势,称为桩步五势。五势练习时要静止站桩,五势与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合,按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生者变,克者不变。此外,架子中还有运
16、动变化迅速的行步。行步由摆、扎、撤三法组成。摆法为行步之首,是在拳场中的横向运动;扎法是在拳场中的纵向运动;撤法是在拳场中斜线上的运动。由行步三法组成架子的四门八方,如梅树之干枝,是架子的拳路。每次练功先要在一个方向上练一遍左右动作相同,运动方向相反的五势及其变化动作,如盛开的双朵梅花。然后再走行步朝第二个方向练习左右五势。如此动静相间、周而复始,从第一方向练至第八个方向后,再返回第一个方向就是一趟架子。练功者可根据自己体力和功力的情况,由半趟、一趟,直至练到两趟为止。每次练功不论半趟、一趟或是两趟架子都要一气呵成,中途不要断开休息。梅花桩架子除桩步五势固定不变外。五势变化及行步三法,都有无穷
17、的变化。练者先学会一两种基本变化,待整趟架子的四门八方练熟后,再学各种变化,掌握其规律后就可随意变化了。梅花桩架子是练功之法,但也包含着技击的基本功训练。架子中的桩步为静,行步为动。练时要静如山岳有盘石之稳;一动似江河川流不息,行之似波浪有起有伏。桩步炼全身之气,行步炼行动之迅速。桩步是静止的姿势,练时要彼不动己不动,能动中求静;从桩步到行步要动时,是彼微动己先动,能忽然而动。没有动中求静的本领,大敌当前不能临危不惧,也不能在纷乱中无思无住、一切皆空。由静而动都是忽然而动, “忽然”二字说明了此动是“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有自然之态。架子可以单练,亦可二人、四人等多人对练。特别在多人对练中要
18、照顾四面、总揽八方,能进能退,知宽知窄。上述之一切也都是技击所需要的。成拳是抓拿摔打的对练套路,初练时也有一定之手,还要走四门八方的行步。成拳要在每一个练桩步五势的方向上练一手成拳,同时还要在每次摆法、撤法、扎法所组合的行步中也打一手成拳。因此每趟成拳要有十三手对练的套路。成拳套路的变化也是无穷无尽的,虽然都是些抓、拿、摔、打的对练,但对练双方要互相喂拳,练者要让人摔、让人打、让人拿,不要只当赢家。通过喂拳要学会“运动知觉,知觉运动”的感觉本领。锻炼“逆来顺受” 、 “舍己从人” , “不顶不抗,闪化为上”的能力。不要把成拳的对练看成对打,成拳套路中的抓、拿、摔、打动作,不是在技击中使用的,而
19、是为练习手、眼、身、法、步用的。成拳实质上仍是练法,只是比架子更高级的练法罢了。在成拳的部分交手中所使用的步法,称为八方群步。为了喂拳的需要,仍以中八方和小八方为主,有定手定步。拧拳已无定手定步,也不需要喂拳了。拧拳使用的步法已是无拘无束,乱而不乱的大八方为主的步法。在拧拳中主要是训练出手引手、见手使手、察敌人之来势,审敌人之短长,见劲使劲借他劲和他动我亦动,占其行气出其不意的能力。梅花桩的器械十分丰富,除枪、刀、剑、棍等常见的十八般兵器外,还有许多罕见的稀有兵器,如落子枪,护身披,风火轮,五虎锛,一锛三枪,镗耙、拦马橛、量天尺、判官笔等。梅花桩器械的练法有两种,一种是套路练法。有定手定步,一
20、定之方向路线。有单练也有对练。梅花桩器械的许多套路也走四门八方,因此内容丰富。套路大都很长,如春秋大刀三百六十手,又如八方刀,八方枪等。对练套路如镗耙对大刀,捎子棍对枪等,还有多人对练的套路,如五虎擒羊,即一杆大枪对五杆大枪。梅花桩器械套路的特点是朴实大方,威武而实用,很能表现出中华民族那种威武雄壮、机智勇敢的英维气魄。在 1990 年召开的国际历史学术会议上,曾组织参加会议的中外七个国家的历史学家约六十余人,到河北省广宗县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和景庭宾起义的故乡,参观了由当地农民组织的梅花拳表演。表演者都是农民兄弟,男女老少皆有。当时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和大无畏的英雄气魄,震撼了所有人的心。大长了
21、中华民族的志气,梅花拳的美名也传遍了国内外。器械的另一种练法就是无定手定步,按四门八方进行练习。这种练法必须要在该器械使用非常熟练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单练,也可以对练。在对练器械中,还可把空手夺器械和成拳掺进去综合练习,灵活多变无拘无束。但是无论哪种练法,都能空手练习,也就是说放下器械时的手、眼、身、法、步,也要和拿着器械时一模一样。只有能空手练器械,才会真正理解拳为百般兵器之母的含义。各种兵器无非是人的身手之延伸,只要懂得拳法变化之理,也就能随意变化使用各种器械。即使是未曾见过的稀有兵器,只要了解它的尖、勾、刃等结构的特点,就能够使用和练习它。韩其昌老师常说:练梅花拳之人没有不会练的兵器。这也就是拳法即器械之理。另一方面,若各种兵器都能练的得心应手,而且也能空手练习,拳法也就自然无穷无尽了。一出手看来是拳或掌,也可以是刀或剑。练过双兵或长兵的人,在打拳时双手协调、左右随顺。器械训练对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更高、更严,因此器械功夫好的人手长,腿快。眼看得远,身法变化也明显,更增加了拳法的威势和灵活。这就是器械里有拳法了。除此之外,梅花桩还有许多静功功法、气功功法等,我们把它们归并到基本功架子之中,而擒拿、点穴、分筋、卸骨等,也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