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进步.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12394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进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进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进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进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进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进步陈世文 , 曾孔生(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摘要:民办本科高校大多建校历史不长, “升格”与“转型”问题相随,课程体系与教学制度问题互联,如何理清工作思路?及早对人才培养活动现状进行研究、探索;作中长期的设计、构想,逐年实施,追求可持续进步;尤其锁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做强、做 实 、做完善,这才是强校之举,高明之举。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校本课程;运行机制;培养制度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民办本科院校与公立本科院校相比,除了办学主体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某些机制不同以外,公立本科院校在办学规范、办学质

2、量方面要做到的,民办本科院校同样必须做到。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无论民办、公立高校都是一样的,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最宜着眼。由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现有民办高校办学年代都很短。很显然, “升格”与“转型”问题相随,课程体系与教学制度问题互联,在头绪纷繁的工作面前必须明确:办学历史并不能成为高校的唯一生存因素,也不能成为绝对的制约因子。当务之急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明智之举迅速提升办学实力,切不可坐失良机,甘居高等教育的边缘。不同的战略会产生决然不同的两种办学效果。毋庸置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校由弱到强,民办高校只有走这一条路才能从边缘化的境地走出来,让补充性的高校

3、形象转换成发展性的高校形象。2008 年 4 月 25-27 日,在浙江树人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中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全国民办本科高校教学评估研讨会上,教育部出席会议的专家把办本科教育 6-8 年的公立、民办高等学校统称为“新建高校” ,这不仅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而且给出了如何发展民办高校的新启示。这提示人们,不要去刻意区分公立与民办,而是要研究后办院校如何跟上去的问题。后办院校可以利用“后发效应” ,从早办院校的历史中得到教益,可以敏锐发现并获取高等教育发展至今所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认知,竭力避免在自己的高校管理中重复历史曲折,起步时期、发展时期都要站到战略的制高点上,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而收稿

4、日期:2008-08-25;修回日期:2008-08-27作者简介:陈世文(1965 -),男,湖北十堰人,广东培正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高等学校管理研究;曾孔生(1941-),男,湖北孝感人,广东培正学院教学评估高级顾问,教授,研究方向:高等学校管理研究。2加快发展的速度,精心创造可持续进步的条件,使民办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得到普遍认可。广东培正学院在连续几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勤于研究,精心策划、系统部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争取进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一、民办院校层次转变与本科教学基本建设新建本科院校要从专科教育转变为本科教育,按照本科教育的需要进行教学

5、的基本建设,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变化。专科教育、职业教育的惯性总是不经意地显现,这种惯性对于本科的教学基本建设存在负迁移的作用。尤其是高职高专、普通专科教育阶段形成的思维定势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过来。已经固化而又不适宜在本科教育中沿用的观念,从外部的言语行为、内部的心理图式和教学制度的执行习惯等方面,往往被人们下意识地当成“理所当然” 。而本科教学基本建设,尤其是本科教育所需要的学位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恰恰需要教师全员养成,这些意识及需要从原来的意识中转换过来、强化起来。个体的已经达到熟练和自动化的动作,是与他心理上建立的内部图式相关的,这种内部图式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动作、行为起着认可和校正

6、的作用;如果没有认可和校正环节产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相应的新的动作和行为的。没有科研意识的全员养成,就决不可能有对科研活动的全员参与。我们曾经建立几个观测点,对于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科研课题等角度进行考察,发现经常发生和偶尔发生上述负迁移的人员占全体教学人员的 80%以上。例如教材的选用,如果同时招收本科和专科学生,而且开设了本、专科同名的课程,应当杜绝使用同版本教材,因为二者应该有完全不同的教学大纲,否则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处于转变时期的民办本科院校执行这个一般性原则存在着令人头疼的阻力。管理者必须清醒:课程名称本来也应该体现本、专科的不同,即使同名称在教学目标要求、

7、教学内容要求上,以及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目标确认也应该有显著区分,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研究问题方面,应有明显的培养档次的差距,在教学模式上应该有清晰的分辨。我院教学管理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力戒容让心理,绝不失职,绝不降低标准。有人认为可以用同版本教材对本、专科生进行深浅不同的讲授;我们断然否定此说:把本科教学仅仅理解成讲授得深一点,就是根本不懂本、专科实质性的差别。假如认为专科教材是本科的压缩版,本科教材是专科的扩充版,无疑跌入了肤浅和庸俗的泥坑。本科教育是在研究生教育之前的基础性教育,本科阶段要让学生体验探讨学问、做科研、获学位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未能贯彻这个思想的教材和教学,等于

8、迷失了本科教育的路径。在转变期如果有靠习惯、图简便、省力气的思想情绪,就会贻误和丧失人才培养的核心质量。那么,教材选用须经校级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教材选用与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相符,教学内容必须遵循教学大纲,这些都要在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变期间强力推行,这是最基本的建设之一。3专业建设是关系到完成本科教育并授予学士学位的基本建设。在专业建设中最敏感的就是有没有强烈的学位意识,有没有本科性质的质量意识。例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的学科依托,特别是专业教师队伍学科研究的背景,培养学生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或者学士学位论文的管理制度、运行方案、选题指南等方面的建设。而这一些关键性

9、工作在转变阶段必须知难而进,大力推行。又如本科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要解决一个信息量处理的问题。假如一节课就是解释了几个名词,毫无遗漏和变更地讲授了教材中的几个问题,信息量很少,按照很陈旧的程式走过来,这不是本科的教学。本科教学,要给学生指引获取信息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思路。在这个要求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灵动多了。要讲获取信息的途径,你就要接触当下千变万化的科学研究前沿发生的事情,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中得益。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在本科院校就应当与学科梯队建设统筹考虑。本科院校的教学团队要培养浓厚的探讨学术问题和教学问题的气氛。比如,从专科教

10、育转过来的时候,人们喜欢强调“应用型”而不习惯在教学任务完成以外做很多科研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说科研是研究型本科的事情,以为应用型本科就是不搞科研。他们所理解的“应用型” ,不是真正的应用型,而是实用化的思想。是只教给学生怎么操作,使他们得到一个手艺,获得一样谋生的技术,而不去帮助学生懂得这一个实际操作后面有什么理论作支撑,如何继续去探讨这些理论,这些理论属于哪一门学科的范围,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这样的所谓应用型本科决不是我们所要的,而是一种基本与短期职业培训相似的非正规教育思想。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实用化”的思想。在专科向本科的转型时期,教学团队建设中克服这种实用化思想的

11、影响很重要,关系到专业建设的进展乃至办学实力的增强。与学科梯队建设结合起来考虑,教学团队建设就可以有本科发展方向的引导,就会成为本科教学基本建设的厚实基础。二、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理论、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变为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实际活动。中间必须通过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各要素的系统联动运行,才能使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思想转换为人才培养的实际活动。 1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最能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字形式,因此是否着意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就看是否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是介于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实际活动之间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概括或者构想,应该具有本校人才培养实际活动本质

12、的真实性。它与自在的客体即某高校已经发生的人才培养实际活动既有相似性,又有非等同性。任何表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字,应当达到概括与前瞻相结合,提炼与预设相结合。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培养实际活动的反映,决非照镜子那样。4有三个相关的概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它们的涵盖面大小不同。办学模式大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大于教学模式。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定位,将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要素进行组织运行而产生的样式,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人才培养的过程条件显然是首位的构成要素,而课程设置、运行机制和培养制度是人

13、才培养模式中最容易凸现出来的要素,质量评价则是人才培养模式所不可少而又常常被忽略在外的要素。在教育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实际活动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思维空间和工作空间。接受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停留于表面,即使拿这个理念向教学科研一线工作者讲上一千遍,也不能在人才培养实际活动中体现出这个理念。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用培养制度去保证所构架的蓝图进入“施工” ,保证所确定的方案付诸实施。只有这样做,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才可以存在于人才培养实际活动中。然后就要将培养制度坚持下去,使之产生良好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

14、教学任务安排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和专业培养方向的重要体现,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这个整体设计包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的统筹安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教学计划作为主体部分,并使教学计划与其他各个部分之间有机联系、合理支配和密切配合。广东培正学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提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国情和相关规定,必须做到科学、规范,必须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体系结构必须有利

15、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必须制定和实施保证方案执行的相应制度。要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主要原则。我们在每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论证和定稿的全过程中,再三斟酌这样几点: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考虑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优化,反映新世纪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新观念、新趋势;尽可能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2.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综合培养。3.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考虑足够的依据,以科学论证为基础,协调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4.突出我院人才培养的特色,根据办学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地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扩大选修

16、课的种类和数量,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选择空间。5.在课程平台或者模块、柔性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辅修制等方面,谨慎、大胆地进行探索、创新。6.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衡量的标准。民办本科院校,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5候往往遇到一些来自自身的局限,出现一些阻力。我们认识到,无所回避地解决了这些阻力就等于办学水平的提升,就等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三、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体现就是课程体系,教育的具体实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则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出发点。构建培养模式必须精心安排

17、课程设置,但是培养模式并不等于课程设置模式。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学分制的实施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十分密切,课程设置的优化可以为学分制的实施铺平道路。 2有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设置。只有课程设置与预定的培养模式一致的情况下,培养模式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家照着做的标准式样。所以我们在统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把课程体系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和设计。 3 首先是印发修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然后各专业根据这个指导意见,结合自身的实际,根据已经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广东培正学院的课程体系是五模块+四平台。五个课程模

18、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各个课程模块的设计,都与方案的整体相融、相通,都自含很强的合理性。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的学分所占的比例最大,此模块中保留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培正英语,同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当设置了其它校本课程。为了不使学生的未来走向变成只有一技之长的技师,或者只能应付短期谋生需要的“操作手” ,我们努力营造优质的专业教育必备的比较广阔的背景,铺垫比较宽实的基础。 4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都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把专业教育重实践的指导思想贯彻其中。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主要是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规定的社会实

19、践。我们实行这样的原则:实践教学课程化。要求各门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规定的社会实践,都统一按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习大纲和学分管理办法、教学规范严格执行。四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选修课程平台。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的时候,从设计完整的课程平台中选择适合的平台课程 A、B、C,分别组合成几个课程模块。确定平台课程究竟分为 A、B 两级还是 A、B、C 三级,完全根据本院教学资源统筹,做出不同的处理。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我们贯彻这样的原则: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如图 1 所示:6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专

20、业课程模块 选修课程模块 实践教学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平台A B C专业课程平台A B C选修课程平台A B C专业基础课程平台A B C图 1 课程体系示意图要对学生施以全面的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主体性,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出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就是我们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指导思想。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统筹安排,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考虑到人才适应多元化、全球化社会,满足综合素质能力的需要,培养具有健全心理素质、良好沟通技巧、不断进取的品质,在开设专业教育课程的同时构建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

21、文明与外国文化、跨学科领域等方面为学生拓宽知识和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设“学习指导日” ,实行实验室开放,设立课外学分,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在不是教室的“课堂”里继续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为促进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自我思考提供时间和空间。现在还在继续为经管类、政法类、语言类专业设立不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与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相结合。现在开设的经济管理应用写作、法律文书应用写作、文学作品鉴赏、人际语言沟通、演讲与口才等都考虑到专业发展的需要。还设想创造条件争取将大学语文设为各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也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我们对

22、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思路与原有的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办学层次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前提下确定适用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7体现出本科、专科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差别。这是在我院专科教育升入本科教育阶段,在教学质量规格上实质性的转变,因此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审定上严格把关。在这个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关键是 4 年制本科毕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特别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设计上,明显地体现本科的要求。对于本科生进入科研体验和训练作出安排,对于实践环节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入手,脚踏实地下一番功夫,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才会真正提升。民办院校在十年乃至二十年以内“咬定青山不放松” ,坚持建设的中心不变,而且一步一步提出更高的水准,并为之奋斗,那么可持续进步的态势就会形成,这所高校在社会上的优良声誉必定会随之产生。参考文献:1阴天榜.论培养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1998,4:46-47.2武秋.完全学分制下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07,6(1):87-90.3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86-87.4张翼星.当前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两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8):73-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