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12957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水穿石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 14 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

2、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教法与学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

3、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 “滴穿” “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

4、示呢?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2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

5、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三、引读过渡。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外延伸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总结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