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企业为什么必须技术改造.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13405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电联产企业为什么必须技术改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热电联产企业为什么必须技术改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热电联产企业为什么必须技术改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热电联产企业为什么必须技术改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热电联产企业为什么必须技术改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会论文集17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热电厂为什么要技术改造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 王振铭内容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热电联产己具有相当规模,为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热电联产应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节约能源的优势,提出增强经济效益措施和向科技、管理、环保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关 键 词 热电联产、节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 39 条明确提示: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技术: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电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为贯彻“节约能源法”国家领导部门委托中国电

2、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组织编制发展热电联产的新文件,于 2000 年 8 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以急计基础20001268 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批准执行。其后我国热联产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一、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到 2002 年底为止,我国热电联产的情况:年供热量 139150 万吉焦,增加 8.08%。6000 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 1937 台总容量达 3743.67 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 14.58%。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 138.6 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天津、邯郸、衡水、秦皇岛和太原这些特大城

3、市己有一批 20 万千瓦、30 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海拉尔、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苏州地区一些村镇办热电厂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工业也开始安装大型供热机组。有些私营企业家也看好热电联产,投资建设热电厂。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己有供热管网514 公里。 (其中蒸汽网 38 公里) 。供热面积 7800 万平米。供应蒸汽 105 个工业用户897t/h,大小热力站共 1317

4、 个。己建成的热力管网:蒸汽管直径 DN1000,热水管直径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会论文集18DN1400。到 2001 年底,全国共有 662 个设市城市,其中己有 286 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占42.18%,2002 年底中国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 83346 吨/时,热水 148579 兆瓦/时。供热量:蒸汽 57438 万 GJ/年。热水 122728 万 GJ/年。2002 年底全国供热面积为 155567万平米。比上年增长 6.31%。热力管道总长度己达蒸汽 10139 公里,热水 48601 公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

5、80%,热化率 30%,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 24 万人。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的蒸汽占 65.89%,热水占 32.66%.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过渡区发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 33.12%,民用建筑占用59.76%,其它占据 7.11%,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有如下特点:(1)三北地区集中供热以民用建筑为主,如北京市民用建筑为 72.66%,河北为 66.54%辽宁为 67.5%山东为了 51.97%。(2)城市集中供热逐步向过渡区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均己有集中供热,但以公共建筑和工厂为主,如上海为 61.72%.江苏为 53.35%,安徽为 39.

6、55%城市供热管网的建设也有很大发展。按建设部规定,我国城市按非农业人口规模分组:超特大城市:200 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00 至 200 人口大城市:50 至 100 万人口小城市:20 万人口以下不同规模城市的集中供热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供热面积(万 m2) 42085.52 32436.29 24050.17 22911.18 24845.75比 例 (%) 28.76 22.17 16.44 15.66 16.97城镇集中供热发展状况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供热面积(万 m2)27651 32832 44164 50992 6

7、4645 73433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供热面积(万 m2)80755 86540 96000 110766 146328 155567从以上表可看出:我国城镇集中供热 2000 年至 2002 年,平均每年 2.2 亿平米。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城市热化率也出入较大。下表表示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从下表可知,纬度超高的严寒地区,热化率越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化率普遍较低。即东北地区的热化率一般为 6090%,黄河流域一带的河南、山东地区城市的热化率一般约为 2530%。均达到了 2000 年建设部城镇集中供热发展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

8、会论文集19规划的要求。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城市建筑面积(万 m2)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万 m2)热化率(%)热电联产/比例(万 m2)(%)锅炉供热/比例(万 m2)(%)吉林市 3572 3014 84.4 1422/47.2 1509/50绥芬河 180 92 51.1 - 92/100延吉市 77.9 61.4 78.8 - 47.9/78.0北安市 340.09 225 66.6 175/77.7 50/22.3通辽市 750 600 80 220/36.6 330/55黑河市 396 258.6 65.3 200/77.4 58.4/22.6兰州市 5547 4171.9 75.2

9、791/18.9 2280/54.6大连市 5714 5033 88 1636/28.6 3397/67.5烟台市 2000 1800 90 610/33 280/15.5邯郸市 2452 618 25.2 350/56.6 268/43.4濮阳市 288 266 92.3 266/100注:有些城市将分散小锅炉也统计在集中供热之内。从统计数字可看出:热电联产是蒸汽集中供热的主力军,锅炉房供热承担了城镇热水集中供热的重担。无论从供热能力上看,还是从供热总量上看,热电联产均占全国蒸汽总供热能力和总供热量的 6070%。如 2002 年,全国总供热能力为 83346t/h,热电联产为 59946

10、t/h,占72%。全国供热总量为 57438 万 GJ,热电联产为 37847 万 GJ,占 66%。所以,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委的文件中,均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几个趋势1、大容量供热机组增多近两年我国热电联产建设中,开始注重建设规模,对城市集中供热国家也积极提倡搞大型两用供热机组。以前单机 20 万、30 万千瓦的大型供热机组仅在特大城市建设,近两年在20 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也开始建设。据“热电建设动态”报导,仅 2003 年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建设的 5 万千瓦及以上的热电工程就有以下若干工程。2003 年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的热电工程顺序 热电工程名

11、称 装机容量 顺序 热电工程名称 装机容量1 江苏太仓港 2300MW 10 天津陈塘庄 1135MW2 河北邢台(兴泰电厂) 2300MW 11 河南新乡 2300MW3 河南焦作 2135MW 12 内蒙乌兰浩特 250MW4 黑龙江齐齐哈尔 250MW 13 大连泰山热电 2135MW5 河南平东 2200MW 14 山东茌平热电 2135MW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会论文集206 乌海 2150MW 15 天津东北部 2300MW7 太原二热 2300MW 16 天津杨柳青扩建 2300MW8 包头东华 2300MW 17 山西临汾 2135 MW9 江苏新海 230

12、0MW 18 合计 7650MW上表仅为不完全统计,且为单机 5 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例如江苏省以前多为单机1.2 万千瓦有以下的小型供热机组,目前太仓 2135MW 供热机组己投产,2300MW 供热机组近期也先后投产。江苏新海 2300MW 大型供热 2003 年 8 月通过可研报告审查也将于 2005 年 4 月投产运行。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开始建设由于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己使十余个省市燃料结构调整成为现实,一些地区将开始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见于报导的燃机热电厂有以下工程。计划建设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序号 项目名称总容量(MW)序号 项目名称 总容量

13、(mw)1、 武昌热电厂扩建 270 6 北京上地热电厂 1002 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期 采暖 1062 非采暖期 1106 7 清华大学热电厂(未批) 1003 北京太阳宫热电厂 786 8 高井电厂燃机改造 6004 北京亦庄开发区热电厂 150 9 北京草桥热电厂 6005 北京电子城热电厂 100 10 兰州燃气热电厂 400合 计 4038上表仅为不完全统计。3、 国产首台低热值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投运由南京汽轮电机(集团)公司生产的首台 66MW 低热值气体燃料联合循环热电机组于 2003年 10 月 18 日在吉林通化钢铁厂通过 72 小时试运后,正式投入运行。2004 年 7

14、 月 15 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南京主持召开了“PG6561B-L”型高炉煤气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新产品鉴定,可以批量生产。我国冶炼企业生产中的伴生高炉煤气,因热值低无法利用而放空、既无经济效益,又污染环境。该工程的投产拓展出国产燃气轮机的应用领域、为我国冶金行业有效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济效益,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本工程为例,按每年运行7500 小时计,年发电量可达 3.8 亿千瓦时,创造的年经济效益达一亿五千万元以上,在大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4、 各城市重视环保,调整燃料结构拔小烟囱,发展集中供热据国家环保总局报导:2002 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

15、得到遏制,但污染程度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会论文集21仍很严重。在全国 471 个城市中,在 209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 44.4%.空气中 SO2平均和总悬浮颗料物与 2001 年相比均有所不降.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兰州、乌鲁木齐、太原、西宁等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北京空气质量五年提升了 28.2 个百分点,2003 年力争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 60%。己实现。到 2002 年底,北京市己有 4.4 万台燃煤茶炉大灶,一万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对尚未改造的燃煤锅炉,北京市 2002 年共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 800 万吨。太

16、原市清洁能源规划通过国家科技部、环保总局的专家评审“规划”要求不生产高硫分,高灰分煤,禁止原煤直接进入用户。拆小锅炉,发展集中供热。太原市人民政府下发了2003 年拆除和整治燃煤锅炉的通告 ,规定在 7 月 31 日前完成 160 台燃煤锅炉的拆除和整治任务,并实行日报制度,对逾期未完成自拆和整治任务的单位,要在媒体上曝光,逾期不拆的锅炉全部予以强行拆除,并没收拆除之设备。上海市卢湾区在 1999 年建成“基本无燃煤区”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努力,2002 年完成区内 4t/h 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使全区清洁能源的比例达 96.8%,成为上海首个“无燃煤区” ,区域内民用燃气普及率为了

17、100%,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二级以上。乌鲁木齐大力实施“兰天工程” ,拆小锅炉,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综合治理大气污染,使该市环境质量有很大提高。2002 年前 10 个月达到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达89.22%,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 63.5%,多年未见的大气质量一级天数也达 13 天。沈阳为控制燃煤污染,实施工队了拆除千根烟囱工程,新增集中供热 600 万平米。2002 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从上年的 73 天,增加到 170 天,占全年总天数的 47%,创 30 年来最好水平。成都市不断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和监督执法力度有效控制污染,到 2003 年 6 月全市己累计改造,

18、取缔燃煤锅炉,茶炉 441 台,燃煤生活灶 13467 口,每年减少燃煤 35 万吨,烟尘排放 1.76 万吨,SO 2排放 0.562 万吨。5、 式能源建设己进入工程开发阶段最近几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基金均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到 2002 年天然气的生产量也只占全国能源生产量的 3.2%,而消费量也仅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 2.7%。而我国天然气的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 1.2%,人口则占世界总人口的 20%,人均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2%。最近报纸和电视上宣传“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进京第二条管线的建设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消息增多,可能有人认为我们的天然气多的很,其实和需要量相比还差的远

19、。我们西气东输工程的年输送能力为 120 亿立方米。莫斯科一个城市一年用天然气 360亿立米,平均一天 1 亿立米,等于我们全国商品气的 120%。因而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把有限的资源加以有效合理的利用,绝不能一听天然气比煤清洁,天然气多了,到处上天然报导项目。西气东输工程也是沿线的十个省市区可以利用。就是十个省、市区也要有重点有计划的合理利用,每个城市能分到多少气量?主要用在哪方面?要通盘考虑,再不能头脑发热。由小型燃气轮机(内燃机) 、余热锅炉、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组成的小型全能量系统(也称第二代能源系统或式电源)可以统一解决电、热、冷、供应,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 2004 年年会论文集22由于小型燃机或内燃机供电效率为 2435%,联合循环供电效率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4550%,远高于常规火力发展,否定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机组小就不经济”燃煤时代的传统观念。在燃煤的时代,火力发电厂确是机组越大经济效益越好,机组越小就不经济。但在燃料结构改变的今天情况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要改变。燃油燃天然气轮机、内燃机由于大机组与小机组的效率差别不大,而且小机组又有占地小,机动灵活的特点,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因而在发达国家大量采用,不但 1000-10000kW 燃机市场需求量大,连 1000KW以下的小燃机,100KW 以下的微型燃机也是销路看好。燃料结构改变了,

21、各类中小型机组,只要济效益好,有生命力,就有发展前途。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徐建中院士在“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一文中曾指出:“纵观西方发达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它经历了从式供电到集中式供电,又到式供电方式的演变” 。1999 年世界科学大会, “科学与能源”专题讨论会的专家们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世界各国应面向未来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专家们同时指出,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进行重新审视,也应成为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科学家拉匪德在读者讨论会上举例说,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一种分散式的电力管理新概念可能比目前是很多国家采用的电力供应系统更有利于环保。这种分散式模式

22、通过建立基于小型发电站代替少数大发电站,从而尽可能缩短发电站和电力用户间的平均距离,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损耗。目前中央式供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约55%,而测试表明,分散式电力供应模式效率至少可达到 85%。我国目前正处在大发展大集中的过程.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是主导方向,但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将做为大机组、大电网的补充,以其自身的优势,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必将迅速发展。通常 100MW 有以上的燃气轮机为大型燃机,20-100MW 为中型、20MW 以下为小型,小于 100KW 的为微型燃机。小型燃机、具有高效、清洁、经济、占地少、自动化水平高,适用分散建设和可靠等优势,因而发展很快。鉴于国

23、际上小型全能量系统迅速发展的事实和其本身的优势,因而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急计基础(2000)1268 号文中,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推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 1999 年的济南年会、2000 年宁波年会、2001 年的重庆年会和 2002 年昆明年会中均有一些学术论文积极宣传、推广小型全能量系统,实现小型热、电、冷联产。2002 年 9 月份热电专委会还专门在南京召开天然气在热电联产的应用专题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并提出“关于发展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的建议” 。2004 年6 月在南京召开的“海峡两岸第三届热电联产汽电共生

24、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又有 32 篇论文入选。2001 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绿色能源科技”高级论坛,由四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做学术报告,其中徐建中院士报告的题目就是“分布式能源 CCHP”,倪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会论文集23维斗院士在“能源的发展前景”报告中也特别提出应积极鼓励和扶持燃用天然气的热、电、冷联供技术。北京石油学会于 2000 年和 2001 年召开的“北京天然气合理利用座谈会”上均提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实现了一次能源的合理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带来了经济效益。由于燃机具有低 NOX燃烧技术,使 NOX大力减少,可提高环境

25、效益。北京地区冬季供热,夏季大部地区需供冷,因而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有广阔市场,北京应适度发展中、小型燃机热电冷联产机组。美国 9.11 事件之后和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更多的专家学者从分散电源建设,确保奥运用电安全角度出发,积极提出北京应积极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琪同志,对北京石油学会的一项关于北京天然气经济及发展的建议作出批示,要求北京应开展中小型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技术的使用进行研究。上海市负责同志也曾对上海市的院士沙龙和专家建议做过重要批示。中国能源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尝、北京动力工程分会等学术团体也均提出上述的合理建议。英国、荷兰在北京召开热电联产学术研

26、讨会和索拉公司、宝曼公司、瓦锡伯兰公司等也召开同类型宣传会、推广会。他们看准中国大陆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的无限商机,积极抢占市场。由于许多专家学者的协力宣传、推广,目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建设,己由学术研讨,进入工程开发,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成都己有一批工程实现热、电、冷联产,以其自身优势和经济效益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做为大电力系统的补充,将会迅猛发展。上海市遵循周禹副市长关于在上海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总结经验,谨慎推广”的批示精神。组织力量编制了“建筑物式供能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专题报告。和“上海市燃气空调,分布式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发展规划” 。内容丰富,符合国情与上

27、海的的实际我们有理由确信,上海市的能源建设将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三、 电力工业发展使热电联产受到压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行集资办电和多家办电的政策以后,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到2002 年底我国装机己达 35657 万千瓦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己连续 15 年,每年投产新机组均在 1000 万千瓦以上。2003 年新增装机 3000 万千瓦,创历史最高记录。目前我国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己超过 4 亿千瓦。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己步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超高压和自动化、信息化及全国联网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百万千瓦以上的水、火、核电站总数己达 107座,比 2000 年

28、初增加 27 座。现在报刊报导新批准的大电厂均为大机组。430 万千瓦,460 万千瓦电厂很多,由于机组容量增大,参数提高,致使全国火电机组煤耗逐年下降,其具体情况见下表。全国火电机组平均煤耗年份 供电标煤耗(g/dwh) 发电标煤耗(g/dwh) 年份 供电标煤耗(g/dwh) 发电标煤耗(g/dwh)1980 448 413 1998 404 373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会论文集241985 431 398 1999 399 3701990 427 392 2000 392 3641995 412 379 2001 385 3571996 410 377 2002 38

29、3 3561997 408 375 2003 380从上表可看出,我国火电机组由于技术进步和拆小机组安装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组,每年供电标煤耗率均下降 2-7g/dwh。我国热电机组与先进国家相比主要问题是:1、 机组容量偏小2、 参数偏低3、 自动化水平低4、 热电机组在火电机组中比重偏低以下列出我国供热机组的情况近六年供热机组的分类情况全国单机 6000 千瓦及以上 2002 年 2001 年 2000 年 1999 年 1998 年 1997 年供热机组台数 台 1937 1606 1498 1403 1313 1229总容量 万千瓦 3743.6 3224.159 2990.609 281

30、5.909 2493.849 2197按压力分:高压 台 377 319 194 291 271 2562084 1873.711 1736.970 1662.771 1430.471 1240.76中压 台 1560 1287 1204 1112 1042 973万千瓦 1659.27 1350.389 1253.639 1153.13 1063.379 956按容量分:台 223 187 172 161 140 1245 千瓦及以上机组万千瓦 1831.9 1583.7111470.7111374.5111137.2119375.52.5-5 万千瓦: 高压 台 142 119 112 1

31、20 120 119万千瓦 365.2 301.5 282.5 301.5 301.5 298.5中压 台 77 96 88 81 70 59万千瓦 200 247.84 227.84 210.34 182.34 148.51.22.5 万千瓦:高压 台 27 18 15 14 14 14万千瓦 36.66 24.96 20.16 18.16 18.16 18.16中压 台 631 538 499 455 426 387万千瓦 798.15 671.989 618.189 564.189 525.189 474.5891 万千瓦 高压 台 3 1 1 1 1 1万千瓦 3.04 1 1 1 1

32、 10.6-1.2 万千瓦 中压 台 828 646 610 570 541 524万千瓦 504.77 329.56 396.61 345.61 327.85 318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会论文集25从以上可看出:1、1999 年比历史最高水平 1998 年单机 6000 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增加 90 台,322.06 万千瓦,平均单台 3.578 万千瓦。2、高压机组 1999 年增加 20 台,232.3 万千瓦,平均单台 11.615 万千瓦,5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 1999 年增加 21 台,237.3 万千瓦。平均单台 11.3 万千瓦。2000 年增加不多。20

33、01年增加 25 台,136.8 万千瓦,平均单台 5.472 万千瓦。2002 年增加 58 台,210 万千瓦,平均单台 3.63 万千瓦。这表明我国装了一批高压的容量较大的供热机组。2000 年 2.5-不足 5 万千瓦机组台数减少,估计为新建大型供热机组后,拆除老旧供热机组。3、单机 25000 千瓦以上的中压机组增加不多,2002 年反而减少,表明一些工程己注意选用高参数较大的机组,以提高经济效益。单机 25000 千瓦以上的中压机组增加不少,说明在“以热定电”方针下,中压的中小机组仍有市场。4、单机 5 万千瓦及以上机组 2002 年 36 台,248 万千瓦,平均单台容量 6.8

34、9 万千瓦,说明新增供热机组,高压大容量机组增加。5、 2002 年我国供热机组中,高压机组占 55.68%,中压机组占 44.32%。俄罗斯1997 年于 9Mpa 的供热机组己占 93.72%。1996 年我们热电专委会代表团访俄时,他们讲 9Mpa 及以下的供热机组在进行拆除。1993 年热电机组发电平均标煤耗 268.8g/kwh,而供电平均标煤耗 308.6 g/kwh,而同期凝汽机组发电标煤耗 350 g/kwh。俄罗斯的热电联产基本上采用单机80-250MW 的高压和超临界机组。我国热电机组容量也偏小,近六年新增机组平均容量仅为 1.28-3.58 万千瓦/台。2002年全国供热

35、机组平均容量仅为 1.933 万千瓦/台。2002 年 1937 台, 3743.67 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331 台, 5195.511 万千瓦 平均 1.57 万千瓦/台2001 年 1606 台, 3224.159 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108 台, 233.55 万千瓦 平均 2.1625 千瓦/台2000 年 1498 台, 2990.609 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95 台, 174.7 万千瓦 平均 1.05 千瓦/台1999 年 1403, 2815.909 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90 台, 32259 万千瓦 平均 3.578 万千瓦/台1998 年 1313, 2493.85 万千瓦比上年

36、增加 84 台, 296.75 万千瓦 平均 3.53 千瓦/台1997 年 1229 台, 2197.10 万千瓦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 2004 年年会论文集26比上年增加 230 台, 294.412 万千瓦 平均 1.28 万千瓦/台上述数字表明,1999 年和 1998 年我国热电事业装机台数大为减少,而新增装机容量高于 1997 年,表明装了很多大型供热机组,新增供热机组的单台平均容量己由 1997 年的1.28 万千瓦/台增加到了。3.53-3.578 万千瓦/台,表明我国热电事业向大型化发展。2001 年全国发电机组容量比上年增长 6%,单机 6000 千瓦及以上机组,火电

37、装机增长6.88%,而热电机组增长 7.8%,说明热电机组的增幅大于火电装机。2002 年我国单机 6000 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容量占同容量火电机组比重为 14.58%与2001 年的 13.37%略有提高。这些都说明我国 2002 年的热电事业在健康发展。热电联产最大的优势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电力工业的发展致使机组越来越大,参数越来越高,供电标煤耗不断下降。热电厂则由于要执行“以热定电”的政策,和供热经济半经的限制机组不能搞的太大。又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有的热电厂工业热负荷不断下降,甚至有的工业用户关门停产,致使热负荷大量减少,发供电煤耗增加,热电厂的节能优势不断下降,

38、热电厂如不加强技术改造,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四、影响热电厂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及对策分析目前影响我国一些热电厂经济效益较低的因素基本上有三个,第一,热电厂的现有热负荷较低,达不到设计值,第二,热电厂现有供热机组选择不合理;第三,热电厂的经济、技术管理的运行水平不高,其中前两个因素,关系密切,是基本影响因素,下面放在一起分析的。热电厂的热负荷与供热机组特性匹配的好坏,对热电厂运行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电厂供热机组的容量、台数、参数选定时,则两种产品的供应能力及特性就己确定,此时如果热电厂实际负荷的大小特性与机组的供应能力,特性等基本相符,则热电厂热电联产的功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供电煤耗

39、率就降低。否则热电联产程度降低,削弱节能效果,使供电煤耗率升高,降低热经济性。而目前实际情况是有些热电厂实际热负荷小于机组的供热能力,也有一些供采暖负荷的热电厂,一般装有多类型的供热机或双抽机(CC 型) ,因其组成结构复杂与热负荷大小、特性不易匹配,难以吻合,当然我国也有很多热电厂由于热负荷特性较好,机组选型合理,年设备利用率和热电联产程度均较高,因此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江苏吴江盛泽热电厂热负荷不断上涨,目前最高达 508t/h,供电标煤耗仅为 285g/kwh(尚有 2C15 机组凝汽运行) 。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上述经济欠佳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分析看出不少是设计和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因此它的解决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加以完美和解决,综合各地几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