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集 发表时间:2008-12-03 08:06:54 阅读:553 次 回复:63 个经商改变人生犹太人的经商智慧集让钱进入流通领域雪球犹太人认为,金钱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发挥它的“ 生钱”作用。尽管存储可以得到一些小钱,但永远也成不了富翁,因为躺在银行的钱和废纸没有什么两样。犹太富商凯尔,资产上亿美元,然而他却很少把钱存进银行,而是将大部分现金放在自己的保险库。一次一位在银行有几百万存款的日本商人向凯尔请教道:“凯尔先生,对我来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就等于失去了保障,将会惶恐不可终日。你有那么多钱,却不存银,为什么呢?”“也许日本人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全保障,储
2、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程度越高。但这样一来。也限制了钱能生钱的功能,减少自己赚大钱的机会,而且也弱化了钱的金钱游戏规格。此外,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天灾人祸时,现实是最好的保证。 ”凯尔不慌不忙地答道。“当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 ”凯尔解释道, “我反对把储蓄当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一定时候可以把它提出来,再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银行里的钱存越多时,在心理上会觉得有保障,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种依赖心理将使自己的经商才能钝化。 ”把赚钱能力与民族精神相提并论犹太人对金钱的重视程度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两千多年流浪他乡的经历,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国家,
3、他们只能在异国他乡寄居生存。他们国际性地活动在各个集团,各个行业,甚至不同的国家之间。他们唯一能掌握的便是通过商业经营而赚来的钱。而金钱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力量,它不但给人们生存的机会,而且能为人们争得权利和地位。一个民族一旦掌握了金钱,她便掌握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就同样掌握了对付源自外来民族的敌意和压迫的力量。犹太人历经长年的流浪,历经迫害,压迫,放逐乃至杀戮,却始终未被同化,且最终建立自己的主权国家以色列,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奇迹。人们会问,犹太人何以生命如此顽强,历数难而不灭,答案或许就是一个字:钱!犹太民族是一个乐观豁达长于幽默的民族。从他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潜意识
4、层次的东西。有则笑话是这样说的:范因斯坦一家都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可萨洛蒙仍想同他结为儿女亲家。范因斯坦不高兴了,他对萨洛蒙说:“老弟,我们可不能结为亲家啊!弟一,你是犹太教徒,我是基督徒;第二,你穷得和叫花子差不多,一个钱都没有,你知道,对咱们犹太人来说,金钱金钱可比一切都重要。 ”这则笑话是在笑话范因斯坦的前言不搭后语吗?刚谈自己是基督教徒,接着又自称犹太人,岂不矛盾?但认真琢磨则是:范因斯坦在基督教的压力下,不得不改信宗教,但永远改不掉的是对钱的态度。他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犹太人的血,而犹太人则是以钱为重要的民族标记的!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取得博士学位以后,改信了基督教,这
5、件事深深刺伤了银行家的。尽管两个孙子常来看他,但他仍旧闷闷不乐。一天, 银行家看见两个孙子在玩剪纸,便问玩什么游戏。“我们在玩银行家的钱!” 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老银行家一听,非常高兴:“小孙子身上仍然是我的血统。 ”这两个笑话都是以犹太人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文化同化为题材,但宗教信仰并不是犹太“血统”的界定标准,而没有宗教分别的钞票才真正成了犹太人“血统” 的界定标准。我们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以文化立族的民族。在正统的意义上,犹太人同犹太教徒是一回事,信仰犹太教的人就是犹太人。然而,我们在上面讲的故事当中,不难看出其中折射出来的这样一个文化的事实:既然对待上帝的态度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疆域,为什么对
6、待钱的态度就不能构成这个民族的疆域呢?上帝也罢,钱也罢,都是人类的造物,犹太人的上帝是仅此一个而且看不见的,钱实际上也是仅此一个而且看不见的:钱不过是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符号形式,我们看见、触摸都的只是钱所采取的暂存形式,并不是钱本身,钱的最纯粹形式是“信用”它在银行账簿划来划去的过程中存在,但谁也没有看见过“信用” 长得啥模样。况且,钱不等于财富,黄金也好,钻石也好,是信用领域中的低级形式,犹如宗教领域的拜物教或多神教。钱至少是现钞纸币才能算真正的钱,而纸币大家都知道只是一种信用符号,对纸币的认可其实是对国家信用的肯定,犹如上帝授予摩西的那块法宝。这样的解说或许令人大感意外。其实,这种意外只
7、能证明意外尚未达到犹太人看待钱的那种高度。任何在潜意识层次还无法接受钱的“准神圣”性质的人,都不是这里所说的“犹太人” 。事实上,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中为了取得“钱”上面的成功而放弃犹太人的信仰仍被人视为犹太人的,从来不乏其人。在著名的犹太银行家中,伦敦的哈姆勒,纽约的贝尔蒙特,柏林的布莱希罗德都皈依了基督教;美国赢利最大的出版商、纽豪斯报馆的所有人塞缨尔. 纽豪斯只雇用非犹太人的编辑或发行人,甚至那些已经在美国名牌大学中获得学术地位的教授,也有许多已不再把自己看作犹太人了。然而,世人仍把他们都看做犹太人而根本不理睬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否发生过变化。相反,或许正是从这种为争取成功而不惜牺牲其他价值
8、的事情上,人们找到了界定犹太人的最本质特征。这意味着,在生物学基因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民族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宗教的同时,我们发现,单单宗教信仰也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文化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对待成功,对待金钱是最直接,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的态度,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为真的犹太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犹太人同金钱的高度同构关系作为其民族的区别标志。事实上,犹太人自己的笑话中已经在这么做了,而无论反犹太人主义者还是社会主义者,都不乏类似的看法。19 世纪法国“著名”的反犹太分子爱德华.德拉蒙德说过:“反犹主义是一场经济战争”。而德国著名社会主义者傲骨斯特.倍倍尔也曾说过:“反犹主义是中下层阶级的社会主义
9、”。犹太民族两千年中的存在方式本身更为有利地证明了这一点。自大流散以来,尽管从绝对数量说,犹太人毕竟与一般民众一样,较多地从事农工畜牧的生产活动,但作为其寄居城市的独特生存状态,犹太民族始终在保持着一个商人民族的身份。当然,这是有着特定历史背景的,却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下,如完国或受迫害等,生存下来的民族,绝不仅止于犹太民族一个,但惟有这个民族走上“专职” 商人民族的道路,而且还极为顺利(相对而言)尽管屡遭驱逐甚至杀戮,被一再剥夺得两手空空;但只要有那么一段不很长的平和时期,犹太人就可以由商业活动、由同钱打交道而迅速崛起,在繁荣当地商业的同时,自己也富裕起来。这犹如沙漠中一颗颗晒干的种籽,只要一场
10、小雨,马上就会萌芽而茁壮起来。甚至反过来,一个地方的商业就像一颗颗晒干的种籽,只要犹太人的春雨一到,马上就会繁茂起来。中世纪欧洲各国就是借犹太人来发展商业,尤其是法国,竟在 200 年中 6 次召来犹太人6 次驱逐犹太人,犹太人简直成了他们发展本国商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利器。用一个日本商人的话来说:“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做生意确实一套本领。生意人如果都去做犹太教的信徒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而都会成为犹太教的信徒。 ”这个日本就是自封为 “银座的犹太人”的藤田,实际上他就是成功的生意人。能够表明犹太人活动形式与钱的活动形式的同构的,还有犹太人的历史与钱的历史的统一:犹太人和钱都曾长时期仅作为
11、交换媒介而存在;犹太人和钱都曾在长时期既受排斥,又遭掠夺;犹太人与人类世界的其余部分曾长时期维持一种纯粹以钱为形式的关系;犹太人在近代是随着钱的崛起而崛起的;当代犹太人最最兴旺发达不是在以国有制为主体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是在货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这一方面足以说明犹太人何以能够幸存下来;只要有钱在流通的地方,就天然地需要犹太人这样的“媒介” ,犹太人就可以取得不可替代的位置。这种时候的犹太人是不能灭绝的,因为不能少了他们;而一旦本民族自己也领悟了钱的本性,不需要犹太人时,他们自身也就成了“犹太人” ,在钱的意义上当代美国人确实是最像犹太人的。另一方面,这也是足以说明犹太人如何能够在资本主义的形成
12、发展的若干重要方面与其如此吻合:犹太人的生存逻辑就是钱的逻辑、就是资本发展的逻辑,而这种钱的逻辑的起始点则在于犹太人对钱的“准神圣性”的认可之中。这种对钱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资本主义合理性” 水平。在这一点上,犹太人的民族起源与历史遭遇无疑起着决定的作用。犹太人的长期流散,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每当形势紧张他们重蹬上出走之路时,钱是最便于他们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保证自己旅途中生存的最重要手段。犹太人的宗教异端身份,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没有气味没有色彩,是犹太人在同其他宗教教徒打交道时唯一不具异端色彩的东西。犹太人的寄居地位,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
13、为他们原来就是用钱买下了在一个国家中的生存权利。犹太人缴纳人头税和 其他特别的税,名堂之多、税额之重,也是绝无仅有的, “犹太人若非自己在财政方面的效用,早就被消灭殆尽了”。这是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不多的共识之一。犹太人的四散分布,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是他们相互之间彼此救济的最方便形式。犹太人的长期经商传统,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尽管钱在别人那里只是媒介和手段,但在商人那里,钱永远是每次商业活动的最终争取目标,也是其成败的最终显现。所以,钱对犹太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标志:这样的钱必定以具有某种“准神圣性质”;钱本来就
14、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可以避免发生,钱越多,就意味着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所以赚钱,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安全的需求!至今在犹太人家庭中还有一种习惯,留给子女的财产至少不应该比自己继承到的财产少,这样的心愿代表着犹太人对后辈和平安宁的祈愿。所有这一切表明,在其他民族对钱抱有一种莫名的憎恶甚至恐惧之时,犹太人在钱这一方面已经完成了从单纯经济学意义上向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的划时时代跨越: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尺度,一种不以其他尺度为基准相反可以凌驾于其他尺度之上的尺度。这样,钱对于犹太人来说,具有了神圣的性质,而这一性质对于资本的发生、形成、积累
15、和增值,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赚钱行为或日后的资本主义经营行为现在成了一种自在的行为。能否赚钱成为决定一切行为之正当性的终极尺度一切价值、观念、规范和活动皆必须通过钱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性、正统性,就像自然经济下它们由神的旨意而获得合法性一样。这样一种人类状况的确立,为商业化的大潮席卷一切领域开启了闸门,从而几乎使一切纷纷坠落到商品的大海。它们原先的神圣性,不管是宗教的、伦理的、美学的、情感的还是其他什么的,都不复存在,或者至少都清一色地被抹上了一层金黄色、铜绿色或者水印痕迹。犹太人在生活上的禁忌之多、之严是各民族中不多见的,而且长久以来一以贯之,至今极少改变;可在经商领域,犹太人在经营商品
16、时的百无禁忌更是各民族中不多见的,现代世界的许多原先非商品性领域,大都是被犹太人商人打破封闭而纳入商业世界的。这同犹太商人最早确立的“准神圣” 地位大有关系。另一方面,钱的地位的确立,使得钱的历史发展逻辑自然转变为人的思维逻辑,钱的自发发展的动因转化成人类制度性建设的动机。在钱的无声而无上的指令下,一切有利与 2 资本发生、形成、发展、增值的设施、机制和构件,自动地建立了起来。世界市场的开拓、经济秩序的确立、金属作用的实现、政治权利的驾驭以及种种观念规范,都有条不紊一个个出现,而对这现代资本主义大厦的建设,最忙碌、贡献最大的人群之一必须是犹太商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确有不同民民族的商人出现在人类经
17、济发展的关键地段,而犹太商人在确立钱的“准神圣” 地位上先行了一步,因此成了向资本主义进军的排头兵,成丁名副其实的“资本家的原型”。钱的“准神圣” 地位的确立,为犹太人追求物资利益的活动清除了在其他民族中常见的种种认识和观念上的障碍,使犹太人得以最为自由地施展自己的赚钱才干。犹太人对钱的同构、逻辑、机制的认识,向 2 我们展示了犹太人生存机制中的一种内在动力,赚钱成为犹太人的第一大事,这一内在动力使犹太人民族能够随着人类社会商业发展和资本合理性的增长而不断调整和成长,并表现出了高度的同步甚至超前。这正是他们成为真正的商人民族,成为“世界第一商人 ”的内在原因。金钱莫问出处在经商活动中,犹太人对
18、生意对象总是一视同仁,而不带一丝成见。在犹太人看来,因成见而坏了赚钱的生意,简直愚蠢至极。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虽然他们也有国籍之别,但是他们自视为同胞,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犹太人在经商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贸易之中无成见;要想赚钱,就得打破现有的成见,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一样。犹太人对交易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能从对方手中得到钱,就可以做。犹太人观念中,除了犹之外,一律被称之为外国人。为了赚钱,不管哪国人,都是他们交易的对象。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交易对象的宗教信仰、肤色、社会性质面放弃一桩能赚钱的生意。犹太人聪明地认识到: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
19、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众所周知,金钱是没有国籍的,所以,赚钱就不应当区分国籍也不应为自己计划赚钱的种类限制圈子。这也是犹太人的成功所在。一方面,犹太商人在文化背景上就没有受到禁忌主义束缚。犹太教中总体上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犹太生活也从未分化成宗教与世俗的两大部分。犹太人在宗教节期间有苦修的功课,但功课完毕之后,便是丰盛的宴席,虽然无法同中国人相比(犹太人至今仍把“中国厨子 ”同美国工资、英国房子、日本妻子一起,列为理想生活的四大要目) 。所以,那种形同苦行僧般的不抽雪茄的生活方式,不是犹太商人的典型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从犹太商人集中于金融行业和投资回收较快的行
20、业来看,他们本来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钱生钱” 而不是“人省钱” 上面。靠辛辛苦苦攒小钱的人是不可能有犹太商人身上常见的那种冒险气质的。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使犹太商人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业务方面,犹太商人精打细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成本能省一分就省一分,价格能高一点就高一点。但在生活上,类似于每吸 2 美元一支的雪茄 10 支,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像英国犹太银行家莫里茨.赫希男爵那样,在庄园里招待上流社会人物,在历时 2 周的时间里,其他的不说,光是狩猎游戏中宾客射死的猎物就达 11 万头,这毕竟是不多见的。但即使节俭到冬天不生火炉的上海犹太商人哈同,也舍得以 70 万两银元修
21、造了上海滩最魇私人花园爱俪园,以取决自己的爱妻。犹太商人的这种总体上的生活方式,令同为世界著名商人的日本商人叹为观止。犹太商人还管工作如何忙,对一日三餐从不马虎,总留出时间,还要吃得像样,而且进餐忌讳谈工作。而日本商人的人生格言是:“早睡早起,快吃快拉,得得利三分。 ”两相对比,日本人大觉羞愧:“仅仅为得三文钱,就必须快吃快拉,这是何等贫穷的表现。 ”对吃饭的态度只是对犹太人生活方式的一点表现。他们每周还要过那整整 24 小时不谈工作甚至不想工作的安息日!因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熟知“平常心即智慧心”的道理的民族;犹太教靠尊重信徒的生理心理要求而保持住了自己经商时的平衡心理。常言道 “利令智昏”,
22、一个在利润(工作)问题上拿得起放得下的商人,其智力才不会衰竭。早期好莱坞巨头之一,白手起家的刘易斯塞尔兹尼在告诫其子大卫(电影飘的制片人)时说:“过奢侈的生活!大手大脚的花钱!始终记住不要按你的收入过日子,这样能使你获得自信!” 这已经成为好莱坞的经营原则。对于一个商来说,还有什么比自信更为重要的呢?它能使一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智,能使同伴增加信任,能使对手感到压力。一个气定神闲、心平气和的商人,才像真正成功的人。而反观我们中国人,在赚钱时,总是特别注意钱的出处,当铺、收购垃圾、卖棺材之类的钱时,往往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肮脏的钱,规规矩矩地工作挣得的钱才是干净的钱。而在犹看来,钱是没多大区别的,
23、既然都是钱,我就可以赚,我关心的是钱,而不是钱的性质。把钱加以区分,是一件无聊透顶的事,浪费时间以束缚思想。这是犹太商人的一大特点。推崇现金主义犹太人赚钱时还有一个较特别的地方,就是遵守现金主义,他们是现金主义的实践者。犹太商人做生意,是以现金为标准的,不愿意赊账。他们在对贸易伙伴的信誉评估时,首先考虑他的公司值多少钱,他的财产可换成多少现金。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其做生意或确定价格条款。他们认为,世事多变,风雨无常,一旦发生天灾人祸,除了现金钞票外,别无他物可以让人东山再起。犹太人注重现金主义,可能与他们长期遭受迫害排挤有关。在许多国家他们都多次遭受到排挤,每次排犹活动都遭到财产没收,能逃生者都是
24、因为有现金在手。这种历史教训使他们形成了现金的观念。对于这一点,无论犹太商人自己,还是其他民族的商人都有觉察。我们先看一则关于犹太商人迷恋现金的笑话:有一位犹太人,病危临终之际,立下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全部兑换成现金,用这些钱买一张高级的毛毯和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里面,等我死后再将它们一同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这些钱到天国去。 ”富翁死后,亲人依遗嘱准备将死者所有的财产换得的现金一同埋进他的坟墓,这时,他的一个朋友觉得这样太可惜,就灵机一动,飞快地掏出支票和笔,签下了同等的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他轻轻地对死者说:“伙计,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这则笑话说明了犹太人对现金的偏
25、爱。正如我国的一则俗语所言:“赊三不如现二” ,犹太人这种对钱的态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大有参考价值。这则笑话,当然包含着对犹太商人的某种讽刺,但决没有过分。因为这则笑话本是从犹太人自己调侃自己的笑话演化出来的,而作为原版的那则笑话,挖苦的意味更深。或者反过来,洋洋自得的感觉也更好从犹太民族史中体现。我们知道自从罗马帝国沦亡以来,犹太人便开始受到驱逐,过阗四处流浪的生活。政治风云变化莫测,当地对犹太人政策完全随其主观意识变动,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犹太人为了免遭杀戮和迫害的命运而随时都得做好迁居的准备。动荡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决定了犹太人在财产选择上与众不同。他们通常是持有现金,或把钱换成黄金及钻石
26、,固定财产少之又少。因为土地、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是无法携带的,一旦时局紧张就得弃这而逃,这对爱财的犹太人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损失。聪明的犹不会去购买土地营建奢侈豪华的别墅,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看政治风向不对,他们就马上卷起家产而逃,能随身而带的财产是他们逃难时的生活依靠,有了它们,无论遇上什么天灾人祸他们都不会担心。现金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和依靠,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程度是无以复加的。事实上,在当今的贸易中,现金仍是十分重要的,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潜伏在各种买卖活动中,如果忽视了现金主义,往往导致血本无归。所以,犹太商人的现金主义观念是很有道理的。彻底采取现金主义,是犹太人的商法之一。他们只信任自己和
27、现金,由此可见,现金在犹生活中的地位。他们认为,惟有现金才能保障他们的生命及生活,以对抗天灾地变以及人祸。犹太人的现金到底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交往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你在做生意时与犹太商人打交道,也许就明白他们对交易对方的评价。他们心中想的是, “那个人今天究竟带了多少现款?”更令人吃惊的是对公司的评价:“今天那个公司,换成现款,究竟是多少呢?”总的来说,他们关心的是现金,脑子中除了现金,没有其他的货币形式了。他们力求把一切东西都“现金化” ,惟用现金换算来估计有多少价值,即能相当于多少现款。犹太人的这一保守观念,决定他们的商品交易力求是现金交易。纵然交易对方,在一年确能变成亿万富翁那难
28、保证他明天不发生异变。在缤纷复杂的世界里,有谁能知道明天会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人、社会及自然,每天都有在变只有现金是不会变的,这是犹太人的信条,也是犹太教的“神意” 。正因为如此,犹太人对银行存款不感兴趣,银行存款虽然有利息,但利息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利息的增长幅度还不如物价上涨速度快呢,现金虽然没有利息,但因为没有银行存款之类的证据,也不需要交纳财产继承税,所以,现金虽然不增加,但也不会减少,对于犹来说,不减少是最起码的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犹太商人中也不乏如此爱现钞的。19 世纪的南非首富之一,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就“ 始终和现金或现金之类的东西打交道,喜欢钻石、金镑和纸币,而不常识那些被子称之
29、为“ 股票”之类的小玩意儿。还有英国犹太富商、欧洲第三在食品生产和经营集团卡文哈姆公司的老板詹姆斯戈德史密斯爵士也迷恋于现钞:他对售出的东西一般要求支付现钞,而购货时则往往尽可能用股票支付和采取长期借贷的方式。犹太人之所以奉行彻底的现钞主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大流散中可以随身携带现金逃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心,一旦将商品赊出去,拿不回来怎么办?如果马上要逃跑,岂不是白白损失?所以,惟有现钞最安全、可靠和永恒的。不要对顾客带有个人成见在我们考察犹太人的经商活动时还发现,他们对顾客总是一视同仁,而不带一丝成见。在犹太人看来,因为成见而坏了可以赚钱的生意,简直是太过份了。犹太人散居世界
30、各地,虽然依地区有美国系及苏俄系列之别,但是他们都自视为同胞。无论是住在华盛顿、莫斯科,或伦敦等地,犹太人之间都保持密切的联系。例如,住在美国的一位犹太人名叫合利。威尔斯顿的钻石商人,他联合全世界的犹太钻石商组成一个宠大的集团对其他国的人做生意。又如居住在瑞士的犹太人,最能利用中立国的特性,同时联络美国的犹太人和俄国的犹太人从事国际性的交易。要想赚钱,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见,这是犹太人经商得出的训示,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似的,犹太人对赚钱的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能从你手中得到钱,就可以做。在犹太人的脑海里,没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存在。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犹太人
31、,还是共产主义社会里的犹太人,为了各自共同的目的,他们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对付外人。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无论你是美国人,还是俄国人,无论你是西欧人还是非洲人,只要你和他这笔交易能给他带来利润率,他就可以和你交易,因此,如果有人对他们与苏联商人做生意而指责他们时,犹太人会疑惑不解地歪着头反问“和俄国人做生意有什么不好呢?”犹太人观念中,除犹太人以外,不管是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或鄣大利人等,一律被称之为外国人,主张何种主义,信仰何种宗教,都是他们交易的对象。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对方是共产主义或者是黑人而放弃一桩能赚钱的生意。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敢于打破旧
32、传统,接受新观念,同样,要想赚钱,也是要打破成见的。试想一想,如果因为对方的思想意识不同,自己在原来成见的作用下,主动放弃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岂不是术可惜了,太不值得了!我们知道,金钱是没有国籍的,所以,赚钱就不应当区分国籍,为自己圈划赚钱种种限制圈子。犹太人聪明地意识到这点,他们认识得早,所以他们很团结,结合在一起共同赚外国人的钱,这就是他们成功的所在!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如果他们没有上述此种意识,切因为国籍、思想意识形态的制约,而拒绝相互间的联系,他们的力量薄弱,在世界各地又受歧视,那么,他们如何面对复杂的世界呢?他们还能在商业上取得这么高的荣誉吗?他们能成为当今的金融之王吗?当能不能!出
33、租业也是不错的生意从罗马时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犹太人出租业出租业(Lease)是指出租公司直接购入使用者(个人和企业)所需要的机械和设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之租借给使用者并定期向使用者征收租错费用的一种生意方式。出租业具有时间短、风险小等优点。使用出租物令投资者不需要拥有巨额本金,资金得以灵活周转,同时也使得财务结算变得简单易行,节税效果尤为明显。对于提供出租物的企业来说,出租业可以使其迅速、安全地销售产品和收回贷款,并可以减少其客户资金上的负担,具有极佳的促销效果。出租业原本在美国就非常发达,主要租借汽车等不动产的特殊形式存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生意方式传入欧洲各国,并得到了高速发展。如
34、今其重要性已不可代替,不关是汽车和机械设备,各种医疗设备。运输机器,计算机、办公设备、不动产、教育和研究用设备等都可以通过租借方式获得。另外,金融机关也涉及出租业,这更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变化。Lease(长期租借,出租)和 rental(短期租凭,出租业)互这近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租赁时间的长短和租金的高低上。Rental(短期租凭)的出租时间短,出租时间不确定。Lease(长期租借)的出租对象较为固定(主要是企业租借,时间较长,一般在 3-5 年之间。短期租赁合同的期限一般定在一年之内,有的甚至可能是几周或几天。单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出租物品并收取租赁费用这一点上来看,直者
35、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美国出租业的急速发展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战后经济的急带发展设备投资需求增大,但苦于资金不足,不可大批量的购入设备。设备出租业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首先,他们严格区分了 Lease(长期租借)rental(短期租凭) ,所谓的长期租借,他们认为是一种为了获得收益而订立的长期租赁合同。出借人不单纯是把物件租赁给对方。也享有从租户处分得一定利益的权利。某人由熟人处租了一块地,约定年付 10 斜。 (一斜约为 375 升麦)作为地租。而且即使小麦收成不好也必须付 10 斜。这只是单纯的租赁借货合同。即使是小麦收成好的时候,借货者也必须从其租来的这块地的收成支付那 10
36、斜地租。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说好了地租是 10 斜,从市场上买来低品质的小麦作为地租有何不可?反正都是 10 斜!这样做并没有违反合同啊!另一方面,从这块地中收获的小麦要是品质好的话,就可卖个好价钱。借货者就可从中得利。但是,犹太人反对这种狡猾的做法。无论何时,都应该以租来的这块土地中收获的小麦来付地租。这是原则。对于出借土地的出租者来说,他们不仅单纯地收了作为地租的 100 小麦,还有分得租户盈利的权利.塔木德想要保证的正是这一点。塔木德想要实现的出租,是一种出租者参与出租物件所创造的利益的分配,投资色彩很浓的出租形式。租船只的合同包括单纯长期租借船合同和连同船员一起租借一段时间的定期租船合
37、同两类。在只是单纯租船的情况下,在船舶的折旧成本上加上利息和手续费就是租金。另外,有很多时候是从船建成开始就一直租给别人使用直至成为废船。租用船只,目的是为了企业的运营事业的创收,并且是长时间租借长时间受益。Lease 和 charter 虽然词语运用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只租借船的行为明显是 lease(长期租借)行为。今天一提到租船(charter 包租) ,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船和乘务员一起租用的定期租船这种形式。这种形式与其称为定期租借不同称为短期租借。因为对于借货人来说连乘务员都借用无疑是很方便的。所以,一提到租船 charter 包租,马上就会使人联想到“提供包括船员在内的服务” 。Ren
38、tal(短期租借) 不一定全是为了发展事业。为了求得安身之所的住房租赁,游玩和接待用的设备的出租等也包括含在内。最近出现了个人租借小汽车的情况,这是伴随着出租业的发展出现的业务范围的扩大,但这已经不是塔木德中所提到的最初意义的出租了。生意从不嫌小,收费从不嫌高犹太银行家莱曼兄弟,产业传到第二代莱曼手里时,商行的势力已经扩大到运输业汽车和橡胶、轮胎业。这期间,莱曼家族同其他几家犹太富豪结成了姻亲关系,例如刘其森就是其中的一个家族,他把制铜业带进了莱曼家族的范围,同萨克斯公司联合之后,莱曼兄弟公司成了华尔街的大人物。萨克斯公司是做商业票据生意的主要银行,他们与萨克斯公司的关系在 20 年代后期结束
39、了。但莱曼公司继续为百货公司、好莱坞、酒厂、空和通讯公司提供资金。当 20 世纪美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时期时莱曼公司把全部资金投向了联合大企业。当时,莱曼公司大出风头,成为企业兼并和盘购狂潮的领头人。用一位兼并经纪人卡思的话说:“莱曼公司是银行业的大师。如果有一位新人打算结婚,他们没打算请两位牧师。 ”卡恩强调说,兼并和盘购企业仅仅是莱曼公司按顾客要求而提供的一揽子服务的一部份,这家银行还代理大大小小的谈判。用卡恩的戏言说:“生意从不嫌小,收费从不嫌高 ”。后来由于经济衰退、银行内部纠纷等问题,在 70 年代末期,莱曼公司进入衰退时期,被列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早期警告名单。为了挽救莱曼公司,
40、股东们更换了董事长。两年之后,莱曼公司到复兴,资本利润率一直保持在 80%这一不同寻常的水平。为了有利于竟争,莱曼公司于 1980 年与另一家犹太银行库恩。洛布公司合作。库恩。洛布公司是同莱曼公司同时发展起来的,他们最初在辛辛那提卖干货,以后带着 50 万美元到纽约开银行,全盘时取得了最大的投资银行中排名第四。合并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把莱曼公司在国内的势力的库恩。洛布公司在国外的特长集于一身。 “使华尔街最好的两家厨师合并为一体了。 ”要赚女人的钱犹太人将“女人”作为第一商品,于是女人一下子值钱了。犹太人靠“女人” 发财,美国花花公主杂志社的社长海福拉就是其中之一。海福拉在未成名之前,曾做过某
41、报社的记者,但他老觉得小记者这个身份和自己的才能不相称,对分配给自己的那一点点薪水也很不满足,因此,他来到总编室,提出新的要求:“请总编给我增加 40 美元的薪水。 ”“哼!像你这样的水平,值那么多钱吗?”总编对这个自命不凡的小记者不屑一顾,不由自主地狠狠教训了他一番。海拉福受辱后大发其火,最后毅然决定辞职。不想这一辞职正可以使海福拉大展其才,他利用以前当记者一些采访和写稿的经验,同盟时发现将“女人”作为商品实在是个肥缺时,便集资创办花花公子杂志,在每期中插入数页性感女郎的裸体照片,很受当时美国人的欢迎,一时洛阳纸贵。海福拉于是一夜成名,一下子成了名闻遐迩的大老板。海福拉靠“女人“ 发迹后。不
42、久便在芝加哥开设了”花花公主俱乐部“ ,甄选貌美而性感的女郎,化装成兔宝宝模样招来顾客,自然美元滚滚而来。创办纽约时报的启示纽约时报至今已有 140 多年历史,他是世界各国政府必定的报刊之一,有很多专栏常被同行购买进行转载,它也是世界十大名报之一,被称为报中名报。纽约时报创始人是犹太人亨利。雷蒙。雷蒙从小家境贫寒,但自幼酷爱读书,凭着对知识的渴求,他顽强地坚持自学,终于学有所成,不仅常识非富,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16 岁时,雷蒙当了小学教员,开始自谋生计。雄心勃勃的雷蒙并不满足默默无闻的教学生涯,4 年之后,20 岁的雷蒙便辞去教师之职,只身前往纽约,寻找纽约。雷蒙平日爱写文章,这也是他的特长
43、,到纽约徨,他决定笔耕。雷蒙首先向加里尼经营的纽约人报求职,结果被加里尼雇用。但纽约人报经营不佳,不出一年便关门大吉了,后来,加里尼又创办了论坛报 ,雷蒙胧的职位被保留而受到重用,他集编辑、主笔、记者为一身,薪水由每周 8 元增加到20 元。一天,雷蒙奉加里尼之命去波士顿访问一名政治家,随身带了一名排字工人前往。采访完毕,他们赶乘夜班轮船回纽约,在途中雷蒙就完成了采访稿,并由排字工及时排版。开未亮,船就抵达纽约港,这篇文章刚好赶上上版。于是论坛报当天早上独家刊出了对政治家的专访。比其他报纸得前了整整一天,雷蒙因此出了名。雷蒙并不安心于在人之下的工作,几个月后,他辞去了论坛报的工作,受聘问讯报
44、。数年之后他又辞职,决定真正自已创办一家报纸。他首先找到银行家乔治,乔治对办报非常有兴趣,他深知一张报的魔力,同时他也很信任雷蒙胧的能力,便提出一个集资 10 万元的办报计划,请雷蒙详细列出新报纸内容以便向社会公开招股。后来乔治又拉了银行界一个朋友加盟,不久便成立了“雷蒙乔治有限公司” ,乔治任董事长、经理,妆纽约每日时报 (后改名为纽约时报 )发行人,雷蒙任总编,并发行了股票,每股 1000 元,实际筹资 7 万元。报纸刚创办时,报社在纽约一幢未建成的楼房里,由于该建筑商中途破产,楼房党未安装窗门。因资金缺乏,报社只能暂时将就于这一座无任何安全保障的屋中。当时电灯未发明,办公室煤气也没办妥,
45、晚上只能用烛光照明,室内光线昏暗,写稿、打字非常不便。 纽约时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其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纽约时报刚开始仅是一只貌不惊人的“ 丑小鸭” 。马克思炒股的启示把握时机,大赚特赚,是商场致富的一大秘诀。革命导师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为无产阶级铸造了革命理论武器。同时,马克思也像普通人一样赚钱养家糊口。他为办新莱茵报付出了他的全部 700 塔(德国货币的单位) ,把妻子的最后几件陪嫁银器也送进了当铺。当时,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经营“欧门恩格斯纺织公司 ”,经常接济马克思,但入不敷出,马克思的生活仍然十分拮据。1860 年 5 月 9 日,马克思的老朋友威廉沃尔弗去世,留下遗嘱,
46、将他一生辛勤积攒下的钱的大部分(约 1000 英镑)送给马克思。马克思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十分感激,他的资本论一卷就是献给威廉沃尔弗的。那么,马克思对沃尔弗的这笔钱是怎么使用的呢?各种马克思的传记都没有提及,最后我们在马克思的书信中找到了答案。1860 年,正是英国股票投资的高潮时期,凭丰富的经济学知识,马克思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马克思立即给恩格斯写信,催他快些办妥沃尔弗的遗产移交手续,他说:“假如我在最近10 天内有我的话,我就可以在这里交易很多钱,现在伦敦又到了可以凭机智和少量资金赚钱的时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 P409)恩格斯十分理解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了遗产手续,并把钱汇给了马克思。商场如战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看准了机会,就请下赌注。这就是马克思炒股给我们的启示。基金之神约瑟夫1917 年,约瑟夫 17 岁,他不再受雇于人,虽然倾其家产只有 255 美元,但是他要创办自己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