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艺谋的激情 浅评影片红高粱的导演意图 在电影红高粱中,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这份激情。关于这点,小说的原本也实在给了他足够优质的基础。小说红高粱家族本身就一直在张扬着这东西,再加上张艺谋在设计这电影时的勃勃野心,使得这电影通篇烫得一塌糊涂:他可以单凭着自己的激情,就把小说中的激情要素完全构架在自己的胶片之中,再然后,一口气的把这所有的他需要冲动的东西串成了一道四川火辣烫说这叫火辣烫是因为这里面的确少了点麻,他也许是因为没能力从总体上把握自己的感受,让这片子冲得可以,但可以回味的东西就要少得多了。对于这一点,在他后来的东西中还有所体现,实际上,他后来的电影中,这种激情已经开始变得缺失,甚至愈发严重
2、了。这也使得他的电影渐渐变了味道即便是在他的黄金时期这东西也有的体现的,不过是到了后来更加惨不忍睹,因为比照着自己这部红高粱 。 武侠中的一种说法叫十分力道用七分,留着三分压自身。张艺谋在这电影中仿佛用尽了自己的十分气力,也让他自己没得能力收得回来了。这点也使得电影红高粱本身少了些回味的理由。于是,看到了这样的对照,小说的在张扬之中的思考在这电影中成了空白。还是如上段说的,仿佛在这部电影中,张艺谋用尽了自己的气力似的。于是,在后来的电影中他的这份张扬同样的变成难寻芳踪了。总体上说,感觉是张艺谋的敏感要大于他的境界高度,他自己没有内足够的理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结果把自己的才华变成了东成西就中的“
3、大海无量”:能不能打出来,不知道;打出来了打到哪里,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内点原本满满的自信被自己的接连的失误给渐渐的消磨掉。最后的本事就成了上篇胡说中的玩花活了。他需要通过对电影题材和艺术形式的不停变换来满足自己个人定位的内心需求了。 这里需要插一段的是,张艺谋在这电影中表现出来的灵性,也和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中国的文化界从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繁荣时期。每一个文化圈里的人,都本能的,真诚的,甚至狂热地在追求着文化本身的价值。这里面有着对过去的十年的,过去的四十年的,甚至过去中国传统文化三千年的全面的立体的反思。还有着对未来的民族文明振兴之路的期冀。这点从各种各样的文
4、化热潮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朦胧诗,艺术热,甚至于摇滚乐的蓬勃发展,呵呵。作为文化圈中的电影界也必然的探寻着自己的思考。而他张艺谋自己,这部成片在八十年代末期的红高粱也必然的承借了这时期文化躁动的衣钵而显得灵性十足。可惜的是,这份文化的热潮在八 九年以后嘎然而止,这这这,只好呜呼奈何了。等到了现在,一群子小资级别的东西舞蹈在本该担当社会道义的文化舞台上,妈的,哭的心都有了。 现在说回来电影。实际上,这期间的中国电影也很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方式。看过这时期电影的人该有这样的体会:这时期的中国电影和前四十年的中国电影风格完全不同,和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电影风格也完全不同,和当时世界上的电影潮流也没有任
5、何接轨的意思。中国电影实际上是在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在闭门(也不得不闭门,内时候别人的电影也进不来呀)中居然硬造出了自己的诡秘型跑车。当国门打开的八十年代末,出门参展的红高粱也就可以凭借着这份独有的电影风格,打击了国外的影迷们他们压根就没见识过这样的东西。可遗憾的后来的国外电影们的大批量杀入,也就一下子冲烂了还没具体成为体系的中国电影的新思潮,搞得中国导演们不是转成鬼子流商业电影的风格,就是转成鬼子流艺术电影的风格,独独的忘记了自己的东西。这点短期独有的中国电影风格,也就一点点的烟消云散了。这东西咱不能说是祸,可也决不能简单说成是福。用王朔的话说:我们也就只能让未来去证明历史。 张艺谋的红高粱
6、是张艺谋个人电影的巅峰作。第一部就成了精品,可以担当时中国电影的代表,虽然可能存在着某些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欠,但这毕竟是一部经典之作。 这一场红色风暴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评委, 也征服了世界. 正是凭借这部电影,中国人第一次拿到了国际性大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也正是这部电影,使得世界开始关注并赞美中国新电影.张艺谋, 顾长卫, 赵季平,巩莉.这些人现在已成了电影界泰斗级的人物.当然,他们不能忘了这部惊世之作:“红高粱“!主题:本片抒发了大众渴望自由生活的感情,并对生命做出了考究和礼赞.正像张艺谋说的那样:“ 我觉得中国人活的太累了,顾虑太多了.“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贯穿了整个影片.这是一部牵手自由的
7、神话, 诠释生命的影片.情节:本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虽故事情节大抵相同,但张艺谋却在此基础上做了稍许修改和调整.他没有延续原作中时间, 空间错乱的形式进行叙述, 而是以顺序的手法将故事展开,把故事讲的很清楚, 叙事也非常流畅. 其实本片可分为两大段落:“我爹 “未出生的前半段和“我爹“出生后的后半段 .前面着重讲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争取;后面又把侧重点放在了对生命和英雄的礼赞上.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升华,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又颇为紧密, 甚是自然. 虽然并无新鲜之举,但却因其一气呵成而可见导演功底一斑.正是因为这样顺畅明了的叙事才使得影片思想能很好的融入其中,这是能高人一等拔得头筹的基石. 另外
8、, 影片在情节叙述上采用了画外音,且有 12 次之多.这样大篇幅的画外音叙述会不会降低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显得枯燥而乏味?看过电影的人都能得到答案: 不会!这里的画外音其实是一种角度 ,“我 “的角度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孙子的角度,把影片放到一种故事性的,传说性的概念上,很亲切,也不突然,同时亦节约了很多时间用来渲染气氛.色彩:本片中,导演大胆的使用了红色. 红衣裳, 红盖头,红轿子,红高粱,红高粱酒, 红色的鲜血以及红色的太阳.作者是要以一场红色风暴袭击观众的眼球,给人们以视觉冲击.除此之外,影片释放出来的粗犷, 野性,自由,浪荡,激情, 渴望以及喜悦都包含在这红色之中,以红色为大背景, 托出
9、了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 尤其在结尾,“ 九儿“和众兄弟都死了之后,“我爷爷 “和“我爹“久久伫立,没有悲嚎,没有落泪,只有凝望,在鲜红的血色的阳光中凝望.这时甚至出现了日全食,短暂黑暗后又出现了深沉的暗红,作者以这种极度唯美的方式放大了两个人, 成为对这两位英雄的礼赞. 自此之后,许多导演都开始使用单纯颜色来增强视觉感受力,而张导也在自己的后续影片中多次使用红色.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张导在新作 “黄金甲“中又大篇幅使用了金黄色.冯小刚也在“夜宴“中采用红黑白三色结合的方式给人以享受 .可见,颜色的运用已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人物:这部影片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形象-全身古铜色,
10、 皮肤饱满,棱角分明.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 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男主角姜文强壮的身体, 沙哑的嗓音成为一个典型.“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这一首歌,倒抱“ 九儿“的这一动作, 往新酒里撒尿 ,抱土雷炸车.这一形象很好的成为了突破传统道德的一个符号,成为导演对全中国人呼唤新生活的符号.不得不提的几点:1.前面提到了画外音,而这些画外音叙述的情节很大程度上节省了镜头叙述的时间,这才有了开始的十分钟抬轿, 后面的多个空镜头以及许多人景合一的描写镜头,使其不仅是一部故事片, 还带上了欣赏性和娱乐性.2.片中最经典的当属“我奶奶“和“ 我爷爷“高粱地野合的一段 .“我
11、爷爷“用脚踩倒高粱并铺成一个圆形圣坛,我奶奶“释怀的躺在上面 .这样一种天人合一,酣畅淋漓的感觉真正释放了人们对性的渴求,展现人们对封建传统的挑战.3.一首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一首“ 酒神曲,这两首极具男子雄性的歌曲很快红遍了大江南北.其他影片中也有插曲, 但总感到是游离的, 不能与影片或生活融合.但本片不同,两首歌,一段念白 ,都紧扣情节,是“ 溶解“在影片中的.这样歌曲才更具感染力,影片才更具渲染力.4.再来就是结尾处的处理:制作者放慢了影片节奏,对人物用一种深远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最后在血红的背景中以“ 我爹“的念白结束 .在“ 黄土地“中,是以憨憨在祈雨的人群中逆跑高喊结束,同样是
12、镜头变慢并后拉,去重新审视. 后来的“ 幸福时光“,“千里走单骑“,“英雄“中都有这样类似的处理. 这也成为了张艺谋的一种风格.5.本片有许多唯美的画面,不仅是顾长卫的摄影功劳,还因为导演张艺谋也同样出身摄影师,他甚至在上北影之前就是个业余摄影师.他对镜头的把握力和对画面的控制力都很深厚.本片中的两首歌都出自赵季平之手,大家也会理解他为什么在音乐制作上有如此高的造诣了.6.陈凯歌曾在当时拍过一部“孩子王“,而这两部片子成为了他们两人电影制作上分道扬镳的路口.张导从此走向了生活化, 现实化的风格, 而陈导则迈向了哲理性的格调.从此,第五代导演便“一发不可收拾“ 了!张艺谋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
13、最具力量感的一部作品,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厚积薄发。是当年那个生活里沉默寡言。默默创作的张艺谋在银幕上一次酣畅痛快的渲泄,这不仅仅表现在他在这部作品中首次创造出了“把颜料桶泼向观众”一般的视觉效果,也在于它拍出了之前中国电影中少有的粗犷与豪迈,在这部电影中,人类文明中的一切矫饰与规则都被打消而只留下关于生存的一切本能如其中赵季平为影片所作的配乐,豪迈奔放,勇往直前。 应该说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张艺谋和陈凯歌在一开始精神上是很像的,只不过陈凯歌较偏重理性思辩,张艺谋偏重感性,重视象征的意象,红高梁和 黄土地卜样,是将民族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为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红高梁 的视角所取,是
14、一种奔放豪迈的状态他们狂放的生命力喷礴般不可阻挡, “红高梁”来自土地,也是这种生命力的象征,而影片中都浓烈的视觉效果的运用。成为张艺谋完成他的这一理念的工具,如影片开头的颠轿一场戏,张艺谋拉来了几卡车黄土,在“颠轿歌”的歌声里,硬是颠出了黄沙漫天的效果。姜文和巩俐在高梁地里相遇那一段,拍出了少有的原始而粗犷的意味,而又具有一种象征生命的寓意。最为风格化和寓意深远的一幕还是影片的结尾,姜文带领村民伏击鬼子的汽车土炮失灵,村民们举着土制的炸药;中向汽车,“我奶奶”和村民全部牺牲之后,鬼子的汽车在爆炸声中变成粉碎这时天地仿佛都被染成了红色,日食出现,孩子唱起儿歌,这一系列极具象征意味充满了远古式图
15、腾感的画面可以看作是张艺谋对于民族、生命等等的全部诠释。 红高梁中加入了很多对民俗的描绘或演绎,造成了令人相当难忘的效果,如“我爷爷”在酿的酒里撒尿,所酿的酒竟成了传说中的上等好酒。而后酿酒也从此成了一种仪式。红高梁】的世界其实是一个象征化了的世界,比如其中日军镇压杀害村民一段戏,显然象征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并不可以为外力所改变。这是张艺谋纯然感性,直觉地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它的成就在于拍出了原始的虽然并不真实但又无法否认其真实的生命状态。而第五代的电影人本来就是在比任何人都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自我的人格与思想塑造的一群人。所以这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红高粱】比后来的【活着】反而更多地拍出了“
16、活着”的质感。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 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啊” “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 这是两首在红高粱里震撼着我的灵魂,神合却又风格迥异的歌曲。第一首歌,出现了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两次。第一次和“我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后,奶奶骑着小骡子,轻轻拢一拢不知是被风吹乱了还是在高粱地里激情散乱了的秀发,暗自偷笑着,高粱地里传出了爷爷毫不修饰粗犷沙哑的歌声。那是怎样朴实,诚恳的语言?那是怎样的欢快心境?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意,用西北汉子独特的方式唱给自己钟爱的女子。那是毫不做作,不恣情的,如同那红红的高粱酒,象征着西北人民的原始的豪放的爱。
17、而第二次,就是在影片结尾时,在那一片血染的深红中,高粱地里再次响起了这首歌,是作为背景,淡淡的衬着,却让我有了流泪的冲动。那歌声带着黄土地的苍凉感,配上满眼的血红,脑中浮现中铁塔一般汉子看着妹妹踏上天边之旅的孤独和沉默着的深切的痛。随着这首歌的淡去,响起了豆儿清澈的念白式的指路冥文, “娘,娘,上西南” 。红色开始翻腾,那忍住了哭腔送娘上路的童音,一遍遍击打着我的灵魂,以一种最直白的,没有哭天喊地,但天地同泣的悲壮,在一片深红中,结束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红高粱 ,以其对民俗音乐的独特应用向我们展示了张艺谋早期电影的一大特色,善用民俗,给人以新鲜感、神秘感与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张导演本人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