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苗族宗教文化研究工商管理 071 班 苏会南 0723200340摘要:苗族巫术历史悠久、景象斑斓,显示了苗族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因而对苗族巫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对苗族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的肯定和张扬。下面我将根据历史文献、神话传说和民风民俗,审视苗族巫文化的原型与巫性特色,深入了解苗族宗教文化的根源及其传播方式等。关键字: 苗巫文化 鬼神崇拜 巫术 原始宗教 巫鬼教一苗巫文化的原型及其民族特色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流布广泛的南方少数民族,苗族原始宗教作为苗巫文化原型,其鬼神崇拜和巫文化颇具原始巫性特色,可以说是研究原始宗教及其历史演变的重要依据。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信鬼好巫的民族,苗族原始
2、宗教俗称“巫鬼教” 。苗族原始宗教极其核心要素鬼神崇拜作为苗巫文化原型,已化为民风民俗,进入当代苗族民间生活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宗教文化现象。苗族鬼神崇拜有如下一些民族特色。1、鬼神没有具体的界线。对苗族来说,鬼可曰神,神可曰鬼。例如“雷神”为苗族尊奉的大神之一,俗云“天上雷公大,地上舅公大” ,但雷公也可以称为雷鬼。湘西和黔东北一带苗族最大的祭典“椎牛” ,东部苗族方言称为“弄业” ,即“吃牛”的意思。但在该地区某些苗族村寨又称“弄业滚” ,意即“吃牛鬼” 。“滚”是东部苗族的方言发音,也就是汉语“鬼”的意思。可见在苗族人的观念中,还没有善神恶鬼的观念。2、多神崇拜。苗族庞大的神团系统在各笃信
3、鬼神的南方少数民族中是罕见的,比如苗民们尊奉的巫祭傩坛鬼神达 1200 种之多,属于九大鬼系。湘西苗族崇奉的鬼神俗称“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堂鬼” ,这是社会性神祗系列。在湘西,各种自然物也都是有灵性的,所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洞有洞神,无物不灵。3、崇奉蚩尤始祖神和盘瓠图腾神。苗族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少数民族。这种自我认同意识在宗教层面就是表现在对民族人文始祖神蚩尤的认同和敬奉。“蚩尤”是远古苗族一位勇敢善战的领袖,举行祭祖仪式时都要杀猪供奉他。湖南城步苗族有祭“枫神”为病人驱除“疫鬼”的习俗, “枫神”由人装扮,头上反戴铁三角,身上倒披蓑衣,脚穿钉鞋,手持一根木棒。相传这位“枫神”就
4、是死后化为枫树的蚩尤。湘西苗族的大型祭祖典仪如椎猪、椎牛、接龙等活动均与缅怀始祖神蚩尤有关。苗族不仅祭祀始祖神蚩尤,而且祭祀犬图腾盘瓠大婶。武陵五溪地区是盘瓠神话的滥觞之地。湘西怀化高坎垄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双头联体大型陶塑明显是图腾崇拜的象征物。纵观千古流传的苗族鬼神崇拜,我们可以了解到苗族鬼神崇拜保留着较多的原生态原始宗教的文化遗留。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原生态原始宗教的产生,表明当时的苗族尚处于人与神共在的神话阶段由此而有多神崇拜,甚至神鬼不分,没有善神恶鬼之意识。随着苗族社会的演进,苗族原始宗教出现了九大类 1200多种鬼神的庞大的神团系列,并没有走向统一的神教。二苗巫文化的巫性特质苗
5、族原始宗教之所以被称为巫鬼教,其鬼神崇拜和巫师的巫术活动是分不开的。巫文化就是一种以巫觋的通鬼事神的巫术活动满足人的生存需求为标志的文化。苗巫文化具有如下特征。1、女巫男觋并存。巫者是从事通鬼接神活动的宗教职业者。考察苗族的巫术世界,既有男觋,又有女巫。男觋也叫巫师和无常;女巫也叫仙娘和蛊婆,他们都是沟通人神的中介。在这些特殊群体中,神巫居主导地位。一般,苗巫、仙娘多赢得人们的青睐,而无常和蛊婆则遭人厌恶和嫌弃。(1)苗族巫师。分苗巫和客巫两类,均父子相承或师徒相传。苗巫以口头相传的方式,掌握大量的咒语、秘诀、巫歌和技能。他们通晓本民族的文化,在群众中享有颇高的声誉。苗巫按其从事的宗教活动门类
6、与事神性质又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通神巫师“故相商” ,他们具有灵魂出游的基本能力,能鬼神附体,又能代神立言。二是祭司“故相牢” ,这是指比较高级的巫师,一般主持大型隆重的祭祀仪式,如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三是专业巫师,指地理先生“风水先生” 、巫师“故相迦” 、相命师“故相捏” 、占卜师“胜乃奔”等。四是道师即准巫师。(2)仙娘。仙娘是母系制遗风在民间宗教信仰中的一种体现。仙娘的形成源于人神错综,个人的情绪期被压以后的变态的发展。仙娘专事占卜、杠仙、算命等活动,偶尔也进行取骇和治病活动。在苗乡,仙娘的出现往往带有突发性,一旦成为仙娘,就具有了鬼魂附体和灵魂出游的功能。(3) “无常” ,也叫“猖王
7、” ,一般一个村寨总有一个“无常” ,民间充斥了关于“无常”的传说。据说“无常”在夜间能自由地出入地狱阎王大殿,专门执行阎王的命令,伙同其他村寨的“无常”去抓拿某个人的灵魂,然后这个人就会在短时间内死掉,因而“无常”能预知人的死亡。被视为无常的人,一般都是性格孤僻,行动怪异,神情恍惚。(4)蛊婆,在湘西苗区多称为“草婆子” 、 “鬼婆子”或“琵琶鬼” ,中蛊又称为“着药” 、 “着琵琶鬼” 。且蛊婆多出现在“生苗区” ,也就是经济、交通、文化相对落后的地方。古籍记载:“苗家造蛊,每于端午取蜈蚣、蝎子于一器而咒之。积久启观,留其一为蛊。取其涎屎以毒人,奇病百出,即数年后千里外无得免者。 ”蛊毒由
8、来甚久。春秋左传昭公元年就有“皿虫为蛊,疾如蛊”的记载。可见早在 2000 多年前就有蛊毒之事。2、神判高于人判。苗族原始宗教在调节人们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突出表现为“神判” 。湘西苗族的“吃榔” 、 “喝血酒” 、 “下油锅” 、 “踩铧犁”等审判方式令人寻味。(1)“吃榔” 。 “议榔”是苗族用以规范人们行为的不成文习惯法,苗语意为赌咒的条款、靠赌咒的魔力以实现扬善弃恶,把法的公正的希望寄托在想象的鬼神世界里。惩罚的方式是“吃榔” 。也就是由几个“榔头”到违规者家中把猪或者羊杀了,煮熟后通知村寨每户一人去吃。吃榔以后再当众裁决。(2)“喝血酒” 。湘西历来有“喝血酒”以判是非的传统
9、。每当纠纷不解事,人们在天王庙等地,请巫师主持,宰雄鸡滴血到酒碗里,然后纠纷双方跪着对天发誓。理亏的喝血酒者,人们相信短不出三天,长不出三年就会遭到报应,轻则病,重则死,所以理亏者都会因为害怕遭到报应不敢喝血酒,而当场承认错误。(3) “下油锅”和“踩铧犁 ”。 这两种方式是先把煮沸油锅和烧红的铧犁放在地上,巫师念咒后先从油锅和铧犁上走过,然后由因偷窃时间发生争执的双方赤脚从上面走过,以其脚是否被烫伤来判定是非。从以上三方面的论述来看,苗族的巫鬼教是氏族的伴生物,其思想基础是多神崇拜。苗族巫文化是以巫觋通鬼事神的巫术活动满足人的去灾祈福的生存需要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形式,巫觋的巫术活动以神辞咒语、
10、卜卦、走阴杠仙甚至放蛊等多种方式,沟通人神阴阳两界,实现人的精神祈求。如果没有苗族的鬼神崇拜也就没有巫文化。“巫”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为复杂的一个名词。在原始社会里,巫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智慧的化身,是灵魂世界和现实世界一切疑难的解答者。今天人们视之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文化,其实就诞生于巫文化之中,深受巫性观念的熏染。苗族巫术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样式,则应从殷商开始。苗族由于中原逐鹿失利,缺乏地理、政治上的压力等原因,继承了殷商的巫鬼文化传统,加上本民族的生活历史内容,经过若干年的衍变与发展,才形成今天的样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巫文化对苗族的发展和社会文明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在苗族先民还不能战胜自然的时候,它通过心灵幻化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显示了人定胜天的本质力量;在部落衰微、民族危亡之际,它也发挥了巨大的凝聚力,使得苗族得以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