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心态.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16675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心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心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心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心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心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心态在超个人心理学上,中国人怎样才能有所贡献?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100083)朱建军摘要: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转化为人本和精神心理学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研究者的心态会有什么影响。我认为中国的心理学家在研究的心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追随西方心理学“主流”,鄙视超个人心理学,心态的根源是自卑。严格依从旧的“科学”方法,心态的根源是胆怯。热衷向西方人介绍,但是不深入研究,心态的根源是投机。故做玄虚,片面强调“悟”、“不可言说”等,心态的根源是自负。急切于建立本土心理学,但是画地为牢,心态的根源是焦虑。我们应面对西方不比较,既不急于独立、不急于求其接纳

2、、也不急于超越。踏踏实实研究,平等心态交流。尽力形成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促进更多的交流、合作、相互支持和建设性的争论。关键词:研究心态、超个人心理学、本土A Statement about Chinese Psychologists Research Attitudeshow could the Chinese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Abstract: The paper lays a strong emphasis on the researchers psychological and mind changes in

3、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sources into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humanistic and spiritual psycholog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main mi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are the followings: one is to tail after the western psychological mainstream and despising

4、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the root of which is inferiority; one is to comply with the obsolete so-called scientific methods inflexibly, the root of which is timidity; one is to be wild about introducing our culture to the west without in-depth research , the root of which is speculation; one is to

5、be deliberately mystifying, such as one-sided emphasis on “insight” and unspeakable, the root of which is conceit; one is to try to create our local psychology impatiently but being restricted to a designated area, the root of which is anxiety. Facing the west, neither overanxious for independence o

6、r for acceptance of the west, nor overanxious to surpass the west is advisable. We should do the research without ostentation and peacefully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Moreover,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create a favorable academic phenomenon, serving to promote much more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mut

7、ual support of each other and help to bring about more constructive debates.Key words: research mind,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localization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有所知的人,在展望超个人心理学的未来的时候,都不可能不期望中国人将对这个领域做出较大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对超个人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有着超过千年的长期实践,有非常多的传统技巧、方法和哲学观点。这仿佛是中国的一个富矿,一个埋藏着阿拉丁神灯的密洞。中国人有这样的文化资源,怎么可能不有所贡献呢?我以为,

8、中国人虽然拥有宝贵的文化资源,这却未必可以保证中国人在超个人心理学上有所贡献。如果中国人在心态、范式和方法上没有正确的选择,也许我们的文化宝藏不会被转化为现代心理学的财富。目前超个人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是刚刚开始的阶段,具体的研究虽然有一些,但是还并不多。我认为这个时期在心态、范式和方法上进行讨论的重要性也远高于具体的研究。本文先就研究心态发表一点意见。我之所以从心态开始,是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心理学家在研究的心态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一、追随西方心理学“主流”,鄙视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心态的根源是自卑。中国大陆心理学家多数持这种心态。在他们的心中,只有西方心理学家研究的主流方向

9、才是值得研究的,中国心理学家只是“学生”。他们最大的期望,只是能够在西方心理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做少许补充和改进,从而在世界上发出一点点声音。这类人首选的研究领域,往往侧重于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因为这两个领域是西方学院派心理学的主流。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研究领域,这类人会归顺国外某一流派,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研究。虽不能说把外国的专家奉为神明,至少也是捧得很高。似乎凡是国外的就是好的、先进的、科学的,凡国内的就是差的、落后的、不科学的。对超心理学的研究,这类人总体上是轻视甚至鄙视的,因为这些东西不符合西方心理学主流。个别人或许可以接纳超个人心理学,那也只是因为有一些西方人已经开始研究它了。这类人

10、的心态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也应该承认,总体上中国心理学的水准低于西方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更是如此。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是于我们有益的。但是,他们心态更有消极的一面,他们崇洋和挟洋自重,用洋人压中国人,将使中国心理学跟在西方人之后,不敢有大的超越。这在根本上是一种自卑,是不相信中国人可以以一个平等的地位和西方心理学竞争。这样的心态,是我们应该警觉的。二、严格依从旧的“科学”方法,回避超个人心理学的课题,心态的根源是胆怯。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什么只是暂时性的科学范式?对这个问题,很多心理学家不曾认真地思考过。因此,他们会固守某些他们心目中认为是科学的原则,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他们心目中的科学原则,

11、实际上只不过是他们受教育时期占主流的原则而已,并不是永恒的。在多数心理学家受教育的时期,占主流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或前苏联的号称是辨证唯物主义,实际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机械唯物主义心理学所固守的“科学原则”,目前依旧占据着很多心理学家的头脑,因而在他们看来超个人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根本就不能成为科学。大陆的另一个问题,是所谓对“迷信”的禁忌。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原因,有一些心理现象是被禁忌的。一旦有人加以研究,就有可能被称为迷信。而一旦被称为迷信,则研究者在学术生涯上会面临很大的危险。例如,某邪教提出“有病不需要看”、“得病是消业”、“练功可以消病”。邪教当

12、然得到了打击,但是当时连讲心身医学都会受牵连成为禁忌,因为心身医学也说身体的疾病可以借助心理调节的方法得到治疗,在表面上看和那个邪教的说法相似(虽然实际上它们完全不同)。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常常会触动这个禁忌。有些心理学家因此不敢做研究,或指责反对其他人做的研究。虽然有极少数人有借这个机会打击别人,从而在竞争中获胜的不良动机,但是多数人的心态主要是胆怯。这样的心态带来的后果是,不敢研究一些有危险的内容,从而造成落后,失去中国文化的优势,失去超越西方心理学的任何机会。三、热衷向西方人介绍,但是不深入研究,心态的根源是投机。作为学术交流,我们当然应该向西方心理学界介绍中国的心理学研究。积极而热

13、衷于介绍工作也是完全无可非议的。但是,这样做的基础应该是对中国文化、对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应用于现代心理咨询和治疗都先加以研究,我们先不要求很切实的研究,至少应该做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心得,对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有所领悟,并对如何把这个精神资源转化整合入现代心理学有一定的实践。在我看来的现状是,有少数心理学家虽然以某种传统思想为标榜,但是实际上我们看不出他对这家思想有什么理解。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摘一些古人句子,拼凑一些理论和方法,然后取一个好的题目或名字,就拿出来宣讲,更热衷于对西方人宣讲。如果他们本心是想研究好中国文化,只是研究功力有限,结果不够深入,我觉得还无可厚非。但是我相信部分人的心

14、态很明显是投机,是在精神领域“贩卖古董”,目的只是借此博取名利而已。名利之为物,我们想得到也未尝不可,不过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我对科学领域中的投机者是反感的。我认为他们的做法所带来的恶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被庸俗化、被歪曲,而反使西方心理学家轻视厌弃。四、故做玄虚,片面强调“悟”、“不可言说”等,心态的根源是自负。这个问题出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有一定了解的研究者身上。他们注意到了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和西方认知方式的不同,用不精确的语言说,中国的认知方式更具整体性、直觉性、体验性。中国人关注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经验,也是未来超个人心理学要研究的重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经验,往往是

15、不可能用言语精确描述的,在绝对的意义上,是不可言传的。而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根本上要求交流性。不可交流的心理经验,不能进入科学领域。虽然我个人认为科学的范式和原则需要更新,但是我坚持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科学的认知不同于其他的认知,不同于宗教、不同于气功瑜珈修炼,科学必须要求交流。我还是认为有些心理学家,片面强调了心理经验的不可传达性,过度强调“悟”,从而对交流形成了障碍。假如我宣称悟到了某种心理境界,并且此境界不可言传,那么其他心理学家如何才能判断,我是真的有所领悟,还是错误的自以为有悟,或者干脆是假称有悟?如果没有判断的方法,我们怎么避免有些人自称成为高人甚至开悟者而欺世盗名?既然我们是科学

16、而不是宗教或哲学,我们必须用实证的方法研究这些心理经验?我反对旧的实证方法,但是我建议发展一个新的、包含内省的“新实证心理学方法”。我个人认为,要让传统的资源转化为现代心理学知识,我们必须在方法论上做一些工作。至少在我们今天参加会议的人们,我们是愿意发展人本和超个人心理学的,我们应共同努力,在科学原则和范式上达到初步共识,研究一些方法,使获得、传达、检验这些心理经验成为可能,而不要使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玄虚化如果是那样,我们不如改做宗教了。这里的问题是:不论我们研究出什么方法,也许“道”、“空性”、“开悟”等在绝对的意义上还是不可言传的。我认为,这没有关系,作为心理科学,我们不需要绝对的知,不需要

17、绝对的传达,我们需要的只是更好的知和传达。道是不可道的,但是老子不是也同样用 5000 字试图传达它吗?我个人认为,过分强调不可言传性的学者,也许其心态中含有自负,对自己修为的自负,从而用这样的方式来把自己和那些没有心得的研究者区分。这个心态对心理学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五、急切于建立本土心理学,但是有画地为牢的倾向,心态的根源是焦虑。应该建立本土心理学,是所有对心理学的发展有预见的心理学家的共识。但是建立什么样的本土心理学,则认识上有一定差别。一种本土心理学是立足于本土,推展于全世界的。另一种是立足于本土,但是不求推展,只为本土存在的。个人认为,我们要发展的是前一种本土心理学。因为我们看到,发展

18、于西方的整个现代心理学都可以从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文化资源中大大获益。从中国的文化中,我们可以得到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思想基础,这个思想可以消除竞争性的、征服性的西方文化和西方科学所带来的弊病。中国的心理学将对整个现代心理学做出巨大贡献。后一种思想,我认为是来源于急于求成的焦虑心态。因为他们看到了发展于西方的现代心理学不完全适应中国,急于建立本土的心理学。这样的思想倒是没有什么危害,唯一的不足只是发展的格局会比较小。个人以为,我们应有的心态是,面对西方不比较,既不急于独立于西方心理学、不急于求西方心理学的接纳、也不急于超越西方心理学。踏踏实实研究,平等心态交流。心量要博大,心气要平和。这样

19、的心态下,我们的研究才会欣欣向荣,才会创造出伟大的成果当我们的成果足够好的时候,自然会得到世界上应有的关注和承认。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个人非常希望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者之间,尽能力形成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减少相互排挤、文人相轻,促进更多的交流、合作、相互支持和建设性的争论。我感觉,国内研究者之间目前联系还不够,而且多数人多多少少不可避免有自己的骄傲,因而对相互的联系产生了阻碍。通过如这次会议这样的机会,我们之间能建立更好的关系。面对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足,面对社会的误解压力,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者应从自我完善入手,从方法的完善入手,逐步争取社会理解。应尽力避免可能出现的神秘化倾向、方法不严格的倾向等。个人以为,正心诚意是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关键。虽然我们都不是圣贤,心态上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我自己也一样不能避免上述的问题心态,但是时时自警自省,毕竟可以减少问题心态的产生,而使我们的功业更加纯正。以上是对超个人心理学发展中,中国研究者应有心态的问题的一点个人意见。不揣鄙陋,愿为引玉之砖,以就教于诸位方家。参考文献:高峰强,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和出路: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 年 5 月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人民出版社,2001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