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 00 七年十月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 录一、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二、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产生背景及发展状况三、 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简介四、 质量管理术语定义五、 实施 ISO9001:2000 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六、 质量管理理念七、 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八、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九、 管理基础知识十、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十一、 公司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确定十二、 质量方针及目标确定十三、 质量手册编制要求十四、 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编制要求十五、 质量手册及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实例十六、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2、十七、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及外审。十八、 管理评审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高,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加中的产品质量的检验,因此管理活动主要通过严格的检验来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用户的需要同时在工序间加强质量检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但这种质量检验是事后把关,等发现不合格品时已“即成事实”无法补救,不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起预防控制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质量检验管理的这些缺点越来越明显,也就产生了以预防为特点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
3、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工序控制,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保证和改善了产品的质量,此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评价工序质量,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并检验产品质量,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克服了单纯质量检验的局限性,但质量管理还只是少检验人员和少数统计专家质量控制、技术人员的事,管理的范围仅限于生产过程的工序控制,很少考虑市场变化,用户要求的变化,于20 世纪 60 年代始发展全面质量管理阶段。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我国于 1978 年由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十年来,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普及了质量
4、管理的知识,稳定和提高了产品、服务质量水平,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全面质量管理从计划数量为中心转变为质量效益为中心;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转为预防和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依靠科学程序与方法,寻找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产生背景及发展状况世界经济进入六十年代后,国防贸易日益频繁,与之俱来的国防产品的责任问题争端时有发生,到了 70 年代,它已成为一个极需解决的国际问题,1979 年 7 月在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理事会上通过,决定在原 ISO/CERICO 中的第二工作组“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单独成立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TC176,TC1
5、76 组织的秘书国和成员国进行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986 年 6 月 15 日正式发布了 ISO8402质量-术语迈开了质量管理走向国际标准化通路的第一步,于 1987 年 3 月 15 日发布了 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等 5 项基础标准的正式文本,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质量体系国际标准。TC176第六次会议于 1987 年 6 月在挪威的奥斯陆举行,会议决
6、定将 TC176 改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以上 6 项国际标准通称为 ISO9000 系列标准,或称为 1987 版 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1990 年 负 责 制 定 ISO9000 系 列 标 准 的 ISO/TC176 质 量 管 理 和 质 量 保 证 技 术 委 员 会 决 定 对 1987 年 版 的 ISO9000 系 列 的6 项 标 准 进 行 修 订 , 并 采 纳 1987 年 最 初 提 出 的 ISO9000 系 列 标 准 的 修 订 战 略 , 将 这 次 修 订 分 两 个 阶 段 进 行 。 第 一 阶 段 称 之 为“有 限 修 改 ”
7、, 即 在 标 准 结 构 上 不 做 大 的 变 动 , 仅 对 标 准 的 内 容 进 行 小 范 围 的 修 改 , 但 这 种 修 改 要 趋 向 于 将 来 的 修 订 本 , 以便 更 好 地 满 足 标 准 使 用 者 的 需 要 。 1994 年 ISO/TC176 完 成 了 对 标 准 的 第 一 阶 段 的 修 订 工 作 , ISO 发 布 了 1994 版ISO8402、 ISO9000-1、 ISO9001、 ISO9002、 ISO9003 和 ISO9004-1 等 6 项 国 际 标 准 , 通 称 为 1994 版 ISO9000 族 标 准 , 这 些 标
8、准 分 别 取 代 1987 版 的 6 项 标 准 。 1994 年发布 ISO9000 族修订本时,ISO/TC176 提出了“ISO9000 族”的概念,“ISO9000族”是指由 ISO/TC176 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 在发布上述 6 项国际标准时,已陆续制定发布了 10 项指南性国际标准,这样 ISO9000 族国际标准已从 1987 提仅有的 6 项发展到 1994 年的 16 项: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ISO9000-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 1 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0-2:199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 2 部
9、分:ISO9001、ISO9002、ISO9003 的实施通用指南;ISO9000-3:199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 3 部分:ISO9001 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ISO9000-4:199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 4 部分:可信性大纲管理指南;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1994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 1 部分:指南;ISO9004-2:1991 质量管理的质量体系
10、要素-第 2 部分:服务指南;ISO9004-3:1993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 3 部分:流程性材料指南;ISO9004-4:1993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 4 部分:质量改进指南;ISO10011-1:1990质量体系审核指南-第 1 部分:审核;ISO10011-2:1991质量体系审核指南-第 2 部分:质量体系审核员的评定准则;ISO10011-3:1991质量体系审核指南-第 3 部分:审核工作管理;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 1 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ISO/TC176 在完成对标准的第一阶段的修订工作后,随后启动修订战略的第二阶段的工作,称之为“彻底修改”。19
11、96 年,在广泛征求标准使用者意见、了解顾客对标准修订的要求、比较各种修改方案后,相继提出了“2000 版 ISO9001的标准结构和内容的设计规范”和“ISO9001 修订草案”,作为 1994 版标准修订的依据。1997 年,在总结 1994 版标准中已存在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思想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作为 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的设计思想。修订的依据和设计思想的确立,为以后的修订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 ISO/TC176 采取一种公开的、科学的、系统的、注重实际的修订方式,以确保修订后的标准更科学、更合理、更适用。1997 年底,ISO/TC176 提出了对标准
12、第二阶段修订的最初成果-工作组草案第一稿(WD1)、随后修改为第二稿(WD2)和第三稿(WD3),1998 年 9 月提出了技术委员会草案第一稿(CD1),随后修改为第二稿(CD2)。ISO/TC176 在发出 CD1 稿和 CD2 稿后,都广泛地征求意见。其中,对 CD2 稿分别收到了来自五大洲 31 个国家的 338 个组织提出的 6000 多条意见,归纳成 304 个问题。ISO/TC176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后,于 1999 年 11 月提出了 2000 版ISO/DIS9000、ISO/DIS9001 和 ISO/DIS9004 国际标准草案,国际标准化组织于 2000 年 1
13、2 月 15 日正式发布实施 2000 版ISO9000。ISO 规定:自正式发布之日起三年内,94 版标准和 2000 版标准将同步执行,从现在开始可按 2000 版申请认证。2000 版标准正式发布三年期满后,94 版标准立即废止。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 2000 年 12 月 28 日发布了GB/T190002000 标准,2001 年 6 月 1 日开始实施。三、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简介一)2000 版 ISO 9000 族标准的总体结构2000 版 ISO 9000 族标准文件结构核心标准 其它标准 技术报告 小册子ISO9000ISO9001ISO9004ISO1
14、9011ISO10012 ISO10006ISO10007ISO10013ISO10014ISO10015ISO10017 质量管理原理- 选择和使用指南 小型企业的应用小型企业的应用 其中 4 个核心标准为:1.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该标准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取代了 ISO 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和 ISO 9000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第 1 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两个标准。 2.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该标准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供组织证实其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时
15、使用。组织通过有效地实施体系,包括过程的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使顾客满意。此标准取代了 1994 版的 ISO 9001、ISO 9002 和 ISO 9003 等三个质量保证模式标准,成为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惟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3.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该标准提供了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指南,包括持续改进过程,提高业绩,使组织的顾客主其他相关方满意。此标准取代了 1994 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的指南标准ISO 90041、服务指南标准 ISO 90042、流程性材料指南标准 ISO 90043 和质量改进指南标准 ISO 90044。4.ISO 1901
16、1:2001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该标准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审核的实施以及审核员资格要求等。此标准取代 1994 版的 ISO 10011 及 ISO 14010、ISO 14011 和 ISO 14012。其他标准只有一项:ISO 10012测量控制系统,取代 1994 版的 ISO 100121 和 ISO 100122。二)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的主要特点1、 能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2000 版 ISO 9000 族标准使用了过程导向的模式,替代了以产品(质量环)形式过程为线的 20 个要素,以一个大的过程描述所
17、有的产品,将过程方法用于质量管理,将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要作为组织的输入,再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程度进行监控,以评价顾客或其他相关方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这种过程方法模式可以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2、 能够满足各个行业对标准的需求为了防止将 ISO 9000 族标准发展成为质量管理的百科全书,2000 版 ISO 9000 族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 3、 易于使用、语言明确、易于翻译和理解。四、质量管理术语定义一)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分类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经常使用一批专门词语,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其专门的含义,不同于一般词典上的解释。有些词语比词典上的定义狭窄,也有少数与词典定义有相当大的差
18、异,还有一部分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中有不同的理解、解释和适用范围。这些差异给宣传和贯彻ISO9000族标准带来许多不便,甚至会出现歧义和误解。为了统一贯标单位与客户及认证机构中的语言,便于相互沟通,ISO对于相关专业词汇进行了严格分类并给予标准定义。ISO/TC176/SC1(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概念与术语分委员会)对ISO8402:1994和ISO9000-1:1994中的相关内容作了全面调整和修改,形成了ISO 9000:2000中的术语部分。共计十个部分,八十七条。第一部分 有关质量的术语 共七条,涉及到质量要求、满足要求的能力以及顾客的态度三个方面;质量; 要求
19、; 质量要求; 等级; 顾客不满意; 顾客满意; 能力;第二部分 有关质量管理的术语 共十四条,涉及到管理、质量及体系三个主要方面;体 系 ( 系 统 ) ; 管 理 体 系 ; 质 量 管理 体 系 ; 质 量 方 针 ; 质 量 目 标 ; 管 理 ; 最 高 管 理 者 ; 质 量 管 理 ; 质 量 策 划 ; 质 量 控 制 ; 质 量 保 证 ; 质 量 改 进 ; 有 效 性 ; 安 全性 ;第三部分 有关组织的术语 共七条,涉及到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二个方面;组织;组织结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顾客;供方;相关方第四部分 有关产品和过程的术语 共八条,涉及到产品及过程两个方面;过
20、程;产品;服务;软件;外供产品;项目;设计与开发;程序第五部分 有关特性的术语 共五条;特性;质量特性;可信性; 可追溯性;溯源性;第六部分 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 共十三条,涉及到合格、不合格及其处理两方面;合格(符合);不合格(不符合);缺陷;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纠正;偏离许可;让步;放行; 返修;返工;降级;报废第七部分 有关文件的术语 共六条;文件;规范;指南;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记录第八部分 有关检查的术语 共六条;客观证据;检验;试验;验证;确认;评审第九部分 有关审核的术语 共十三条,涉及到审核组织、审核过程及审核结果三个方面;审核;审核方案;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证据;审核发
21、现;审核结论;审核委托方;受审核方;审核组;审核员;技术专家;资格;第十部分 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 共八条,涉及测量和计量两方面。测 量 ;测 量 过 程 ;计 量 确 认 ;测 量 控 制 体 系 ;测量 设 备 ;测 量 设 备 允 许 误 差 极 限 值 测 量 设 备 最 大 允 许 误 差 ;计 量 要 求 ;计 量 特 性 ;新术语标准在附录中用十张关联图描述了以上所有术语的概概念关系,用不同的图和方式描述了三种关系。1) 属种关系,一个词汇包含几个术语,即下层术语的概念继承了上层概念的所有特性。例如:说明管理体系是体系中的一种,它是满足“体系“的所有特性即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
22、的一组要素;质量管理体系也如此。2) 整体与部分关系,即一个词汇的概念由若干部分构成。例如说明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四个方面的工作组成。3) 关联关系,即两个或多个术语相互关联,这种关联不属于属种和分部,而是互为因果,活动及场所,条件、工具或者功能,材料和产品的关系。例如:互为因果关系,因为要质量,所以要求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活动的结果使质量提高。又如: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 中 “质 量 “这 个 词 有 比 较 深 的 含 义 , 它 不 能 简 单 与 “品 质 “等 同 。 品 质 是 质 量 构 成 的 一 个 部 分 。 从 标 准 的 描
23、 述来 看 , “质 量 “这 个 词 很 含 蓄 : “产 品 、 体 系 或 过 程 的 一 组 固 有 特 性 满 足 顾 客 和 其 他 相 关 方 要 求 的 能 力 “, 它 强 调 以 下 几 个 方面 :a.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它包括许多方面:产品的所有要素,产品的形成全过程及整个体系;b.这个特性的评价标准是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程度,也就是说满足程度越高质量越好。顾客要求包含内容非常多,有品质、价格、服务、包装、形式,有些要求是显式的,即十分明确的;而因为顾客或相关方对提供的产品了解竟常是不全面的,因此有些要求会发生在获得产品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例如,顾客用了一段时间产
24、品后,因为对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就会提出“如果这方面达到则更好“,这些要求称为潜在的要求,又称为“期望“。若产品质量能预先考虑到顾客的期望,则其质量就会更好。另外,顾客的要求是会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价值观改变,需求必然会变迁,原来奢求的变成正常的普遍的要求。作为一个企业或组织,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能否始终保持顾客及相关方面对其需求的满足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就体现出了质量的水平,同时产品的品牌就会在市场中树立起来,变成名牌。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追求高质量,就必须着眼于全面质量,着重强调一切从顾客和相关方面的要求出发,对全部有关环节给予重视。新术语中包含了ISO8
25、402:1994中质量的定义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并且再次明确指出质量是包括产品及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是固有的,而不是暂时的、短期的;是全方位的,不是某一环节的,它要深入到生产和管理的所有环节之中。还需指出的是,质量要根据产业的特点细化为各种不同的质量要求,例如性能、合同性、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环保性等。质量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判,而要体现“程度“,即用“质量水平“来评定。质量要在合同及相关的文件、资料中以完整、准确的方式描述出来,要比较全面地表达出顾客及相关方的各种需求,特别是潜在的隐含的要求,更应尽可能涉及。这些需求和期望是本企业或组织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质
26、量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要求“要求“是各种要求的统称,可以是产品要求、质量要求、顾客要求等。首先,要求是由顾客或相关方提出来的,可以是共同的,也可以是个别的。要求有些是明示的,例如在合同中列出的,或国家颁发的各种标准和规定中列出的,也有顾客在口头上正式提出的,这些都称为明示的需求和期望;还有些是习惯上隐含的,即不需要在合同或各种规定中明确指出的,例如一般产品都必须有包装,包装上一定要有商标、生产厂商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这些都称为习惯上隐含的需求和期望。需要和期望有所不同,尽管都是顾客的要求,但需求是刚性的,必须满足的,而期望具有一定弹性,能满足则更好。当然期望的个性化更强,不同的顾客会有
27、大不相同的期望,即使同一顾客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同一种产品也会有不同的期望。而且期望包含的范围更宽,因此在研究“要求“时必须考虑尽可能的范围,包括顾客的范围及不同的时间段。规定要求是将明示的要求在各种文件中表达出来,如合同条款、产品说明书,以及相关的其它媒体。质量要求质量要求是指对需要的表述或将需要转化为一组针对实体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要求,以使其实现并进行考核。质量要求首先要全面反映顾客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市场上反馈的、合同上规定的、本企业/组织内部的要求。这些都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合同评审、内部质量审核、质量计划等工作逐步深入、细化和完善。质量要求有时用对质量特性规定的量化
28、指标来表示。如:标准化、额定值、公差、极限偏差等。许多国家标准、部颁标准都对指定产品给出一系列量化标准。质量要求应该用功能性术语来表达,并形成文件。综上所述,质量要求是根据顾客的需要和期望,社会环境保护要求,国家要求以及本企业/组织内控指标等综合形成的要求,用一组定性、定量的要求来表达,作为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依据。质量要求实际上是每项质量活动的输入,通过该项活动将输入变成输出,并验证输出是否满足了输入的要求。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 过程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4.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和方法等。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控制和管理来实现的。过程的质量取决
29、于投入的资源和活动。质量体系应提供适宜的各项资源以确保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而活动的质量则是通过实施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予以确保,方法和途径又被编入程序文件。由此可见,质量体系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而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强调“体系“是因为要使质量管理全面有效,必须要使所有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运行体系,而不能只寄希望于“一时一事“。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本企业/组织最高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研究制订和批准适应企业特点的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的内容可包括:1.本企业/组织
30、产品质量达到的水平:居于行业的领先水平,其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居于行业的前列;2.质量的经济问题:是指处理好质量功能和质量经济性、优质和低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长远效益与近期效益之间的关系;3.确定对顾客的质量承诺;4.确定企业内部质量活动的要求;5.企业如何处理内外质量保证关系:选择合格供方、开展内部质量审核等。质量方针的制订和实施应注意下列事项:1)质量方针应能体现组织目标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作为承诺;2)质量方针应体现先进性,又要有可行性,便于实施和检验;3)质量方针应使全体员工理解并贯彻执行,使顾客满意。质量目标即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追求与质量相关的目标。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而不
31、是虚浮飘渺的,一大堆形容词的组合。从根本上来看目标一定要和顾客的要求相结合,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从质量相关的各方面来量化,目标应该言简意赅,抓住主要问题、突出核心是建立质量目标的关键。质量目标可分成长期与近期两种,远期目标可以宏观、概念化一些,而近期目标则必须可望可及,可以检验,说明已经达到的程度。质量目标又可分成多个层次,整个企业或组织有一个总目标,而其组成的各个部分也应该有其分目标,总目标与分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分目标必须围绕方针和总目标进行设置,不可逾越,不可孤立,更不能矛盾或对立。分目标应该更加具体,更容易度量,到了作业层面上的目标应该是定量的,而不再是概念化的
32、内容。质量目标建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质量的水平。因此不可掉以轻心,搞形式主义。管理管理是一项活动,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指导和控制企业或组织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地进行各项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根据企业或组织设立的目标,例如经营目标,进行计划和预算,特别是对每个阶段进行阶段目标分解,并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详细步骤,为完成计划分配各种所需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技术、社会资源等;2.组织和人员配备,为完成计划达到目标,要求确立一套企业组织体系及工作安排,为这些工作配备称职的人员,将计划告知相关人员,要求执行计划并建立监测体系监督执行情况;3.控制和解决问题,对
33、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控制,控制其进度、资源消耗、目标实现情况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解决随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对于实现目标中出现的偏差,要进行不断调整,排除障碍,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等,以使计划如期完成。最高管理者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 产品策划: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识别、分类和比较,并确定质量目标、质量要求和相关的约束条件等。 管理和作业策划:为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进行组织、安排等。 编制质量计划并为质量改进作准备。b.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对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监视,并有效排除导致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和原因,以实现预期的目标。c.质量保证: 内部质量保证:在企业内部,质量保证向管理
34、者提供信任。 外部质量保证:在合同或其他情况下,质量保证向顾客和其他方提供信任。d.质量改进:是企业所追求的永恒目标。3加强领导,全员参与: 最高管理者加强领导,全面负责。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 动员全员参与,加强培训教育。朱总理指出:“质量(包括品种)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千万不能放松。”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要研制和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要,同时,使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的基本着眼点是产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必须做到:产品质量好,品种齐全、对路,价格低廉,供应及时,服务周到。只有这样,才能使顾客满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因此,可
35、以称之为“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企业经营方针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南和准则,全体职工必须贯彻执行。企业质量方针是企业质量工作的指南,是企业经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内容见上述“质量管理“第2点。质量策划是对质量管理的策划活动,是本企业/组织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质量职能之一。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市场信息、顾客反馈意见、国内外发展动向等因素,对老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进行策划,作出决策,确定研制什么样的产品,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决策是针对某一问题,在调查
36、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与可能,确定行动目标,拟订多个可行方案,然后用统一的标准,选定最佳或满意方案的过程。质量策划就是针对产品及产品质量,经过调研,从多方案中选定最佳方案的决策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在质量环的所有阶段中排除导致不合格的原因,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控制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控制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一方面应对质量环每个阶段的工作有影响的因素: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4M1E)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项再次发生。因此,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预防,是控制,必须用书面的程序加以规定,即规定5W1H。质量改进正捷电缆网欢迎您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