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精神.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5194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格物”致知” ,并理解其内涵,知道其缺陷。2、理解现代科学的“格物”“致知”,理解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区别。3、吸取文章正确观点,学会运用。,“我是学实验物理的,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 丁肇中,丁肇中(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祖籍山东日照,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生字词:丁肇(zho)中 埋没(m) 儒(r)家 彷(png)徨(hu

2、ng)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格物:推究实物的原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正心 :端正心思。 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快速阅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评价这种主张的?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弊病?4、 “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5、用课文原话回答,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6、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7、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

3、,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8、“格物致知精神”适用于哪些范围?9、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10、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1、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作者的评价是“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现在所谓的实验”,3、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病是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王阳明的错误在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他的依据是儒家的传统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4、”的,5、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9、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袖手旁观。,10、使实验精神真正变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8、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7、作者用自己的例子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从反面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功课念得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第4段;明朝王阳明“格物”失败,证明在我国古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第12段,“我”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不知所措”,从反面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总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 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