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1不是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易发久第一章 个人成长(1)如何通过挑战?以前的人认为“水不可能倒流” ,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的人一定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未来的人可能说,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能居住在另一个“太阳正好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总是“自我设限”假使“不可能”已成为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口头禅” ,他们已习惯对自己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 ,这样的氛围,也许注定他们在竞争的大潮中难有辉煌,并最终被那些不说“不可能”只专注找方法的
2、人所淘汰。将注意的焦点永远集中在找方法上,而不是在找借口上。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千万别说不可能。让我们调整好自己的注意焦点,把“不可能”这个极其消极的字眼从我们的“私人词典”或“企业词典”中永远删去,因为即使真的遇到所谓“不可能 ”的难题,我们至少可以将它表达为: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不说“不可能”是训练课程中的思想精髓之一。凡是接受我态度类似课程训练的企业或学员,我几乎都会向他们演绎这一思维方式。大量企业受训后成功的案例向你证明:推行不说“不可能”的管理理念,你完全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近两年来,总部设在苏州的三星电子公司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取得极为辉煌的市场战绩。该公司白色
3、家电事业部的业绩两年增长超过了 10 倍!使公司在该领域一跃跨入全国前三名。主管该部门的公司副总先生在多种场合都谈到两年前作“战前集训”时他亲率麾下全体销售人员及管理员受训于“影响力训练” 领袖的风采 的课程的情景。他认为课程对他们最大的帮助来源于他和他的团队都被深深植入一个共同的信念: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有感于课程借助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而改变人的行为与结果的巨大力量,他分享了一段心路历程:2000 年该公司的业绩已超过了上一年 3 倍,当他设想再要将 2001 年的目标比2000 年再提高 3 倍时,尽管他的同事们个个都有敢干挑战的个性,但仍然认为那简直就是“不可能” 。经过近
4、 50 天的犹豫、推敲、论证、找方法,他称这种 “不是不可能”的信念使他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和他的团队一道做出决定:2001 年再增长 3 倍!这是一群习惯于破记录的人,因为他们习惯于挑战“不可能” 。美国强生在上海的 JJMC 公司,从董事长到几乎每一位销售员,乃至全国经销商,均受到“不是不可能”法则的影响。几年来,该公司先后十几次引进我们的训练课程。关于课程该公司的一位大区经理评价是“价值 600 万元的一堂课”因为他认为课程的理念和力量曾帮助他的团队有信心完成他们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比上一年多出来的“600 万元”的指标。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2JJMC 公司是一家工
5、作风极其严谨的公司。但是,如果你有机会接触他们,你一定还是能 z 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每一位员工内心无比激情:2002 年他们的目标是在去年数亿元的基础上,几乎再翻一番!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做到,因为对于一群在任何难题面前都坚持不说“不可能”的人来讲,成功一定有方法。(2)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有过一次十分有趣、同时也是影响我一生的经历。一次,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啊。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帮我算算命。给我讲了一通生命线、爱情线、
6、事业线等诸如此类似的话之后,突然,他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末了,他问:握紧了没有?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紧啦。他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他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我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命运在自己的手里!他很平静地继续道: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们”如何给人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当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头,你不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留在外面,没有被握住,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命运绝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古往今来,凡
7、成大业者, “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换取在 “上天”手里的那一部分“命运” 。我静静地听着。半晌,只觉得心扉如泉水流过命运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人们常有一种“托付思想” ,即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别人掌控。这种“托付”有时是主动的因为掌控不易,而干脆放弃掌控,懒得掌控;有时是被动的因掌控不了,无奈之下,不得不放弃掌控权;有时却是不知不觉的。现实中常见的托付思想有:“宿命”思想将自己“托付”给“上天” ,或者“上天”的代信人算命先生。“救济”思想将自己“托付”给社会。“扶贫”时人们常发现, “物质扶贫”常常不能使之从根本上脱贫,因为许多人贫困的根源之上便是有深深依赖别人救济扶
8、助的“托付思想” ,所以,比 “物质扶贫”更为有价值的是精神扶贫:教会今天物质上暂时的贫困者们学会自立,自强。给人以鱼,一餐有鱼;授人以渔,一生有鱼。“等靠要”思想将自己“托付”给政府。比如,许多人下岗后一切依靠政府,等待政府的“安排” ,向政府要工作,要饭吃。熟不知许许多多过去现在都不曾有、将来也不会有“托付”习惯的人,早已因为 “下岗”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3“铁饭碗”思想将自己“托付”给工作单位。他们认为所谓“铁饭碗”就是指在某一个地方能吃上一辈了饭的“碗” 。“找市长”思想将自己“托付”给上级领导。将自己的生路寄托在“市长”的手里,而不是主
9、动到“市场”中去找寻出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因为习惯,仍然在秉持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如果在一个地方很普遍,它将会造成“地方性持续贫困”的必然后果。“老板会有办法的”将自己“托付”给上司。不要把应该由自己不解决的问题托付给上司帮你解决。其实,上司聘用你的本意,恰恰是期望你来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他来帮你 解决问题。自己不去想办法,托付给上司和同事去想,万一他因为“太忙”而照顾不到你,失败的苦果是不是仍得由你咽下?“老公,我这一辈子全靠你了”将自己“托付”给家庭。如果你成为了丈夫的负担,那么婚姻就成为家庭的“负担”而非“资产” 。万一你跟不上丈夫的步伐或者丈夫不
10、堪重负,离婚的那一天你定有“世界末日 ”来临的感觉。当然,反之亦然。“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将自己“托付”给别人。这句话的正面理解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但反过来,负面理解就成了“托付思想” 。其实,在家得靠自己,出门还得靠边父母,父母朋友仅仅是对你侧面提供点帮助而已。不要让自己成为“父母朋友”的负担与累赘。所谓 “天助自助者” ,别人能帮得上自己的先决条件是,自己千万别是“糊不上墙壁的烂稀泥 ”,得是块“料” ,值得别人帮自己。正如上所述,被托付的东西,包括某些工作任务、某件事情、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某个人(如自己的孩子) 、自己的命运前程等等;所托付的对象,可能是某位朋友、
11、上司、下属、同事、父母、公司、政府、社会、上帝及某个其他组织等等。以托付思想做事随处可见,其后果是养成都市“等靠要”的坏习惯,以及因为这个坏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掌控权握在“别人”手里或嘴里的命运。掌控自己的命运,请从彻底解除“托付思想”开始。(3)如何使自己的运气更好?首先你必需放弃“托付思想” 。其次你必需停止抱怨,再也不要总去抱怨自己的运气太差,命运不好,客观条件有限,别人不给机遇接下来,弄清楚到底什么叫运气?曾几何时,在上海就有一个机遇、几乎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都发一笔“横财” ,经历过 20世纪 90 年代初股市狂潮的人都知道,它就是“股票认购证” 。然而可以肯定,那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买,因为
12、谁知道那玩意居然给变成大钱?不知道那张“纸”就是机遇。也许有人曾劝过自己,这绝对是个好“机遇” ,一定要抓住它。可是,当时谁又敢相信?当然,肯定也有人是相信的,但一摸口袋没钱,表明什么?明明知道这就是机遇,可当机遇来时自己却没准备好。于是乎就会有四处告贷,但发现没有一个人肯借钱给自己。再次表明:机遇来时,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不过这次因为没有准备好钱,而是因为平时没有准备好自己的人脉。也许万幸,有人借了 1000 元给你作资本,但因实在无法判断未来,无法承受股票涨涨落落的心理压力,最后在 5 倍于原价时出手。那一晚也许我们会很兴奋,因为 5000 元已赚到手。然而随后的日子一看,我们一定惊更多精彩
13、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4讶万分,它的市值居然涨过了 100 倍以上!此时的我们一定后悔:如果能等到今日出手,那不就赚进了 10 万了吗?更令人后悔不已的是:如果当时借 10000 元而不是 1000 元。今天岂不是百万富翁了?一生当中,我们都在渴求机遇,然而,像上述这些身边的故事一样,我们却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机遇,或不知道机遇会“长”成什么样了。即使知道,当机遇降临时,又常常没准备好。偶尔真的很有运气抓住一个机遇时,然而又因抓不住下一次机遇而失败告终,或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力将其不断放大,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到成功。由此,我们也许在思索,到底什么叫机遇?什么叫运气?机遇、
14、运气,要我们一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当然需要一点,然而上述故事是否已启示我们:真正的“机遇、运气” ,绝日不是来源于它们本身,而来源于我们对运气的定义,对机遇的认识、准备与把握。要造就好运气,请在自己身上运行以下“好运程序”1) 问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好运气。就像在大海航船,如果自己都不知道靠岸码头在哪里,请问什么风对我们来讲是顺风?先制定一个我们一定要的目标吧,跟目标相关的“机遇”很快将会随之而来。2) 弄清楚运气会表现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暂时还不知道,那就先努力吧,反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越努力,运气就会越好。3) 准备自己,其中包括“运见” 、 “判断力”等能力以及成功者品格必备的成功者
15、思维方式。运气永远照顾准备好了的人。坚持到底。有足够耐心等待到“蝴蝶效应” (后面第 19 页会谈到)的“第 28 天”以后。要想找到水,不要到处乱创坑,只要往下深挖,迟早会有一天一定能找到水。(4)千里马时代前不久,一家电视台在一档关于“人才”的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给参赛选手出了一道题目:“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结果是回答“先有伯乐”的选手得分。节目的最后,我作为特邀嘉宾被邀请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却不想引发了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讨论,显然主持人的标准答案来源于唐朝文学家韩愈先生在马说中的观点:事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在古人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几乎没有任何的“流动性”可言
16、,因此只要主人没看出你是“千里马”或他并不认为你是“千里马”就算你是真正的“千里马” ,你也只好老死在“槽枥之间”了。难怪韩愈先生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会常有”的千古绝叹。然而,今天早已时过境迁, “千里马”们身处的历史环境已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作为市场资源已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而且这种人才流动趋势正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广泛深入。“千里马”一旦可以自由跑动,命运也因此完全改变。这里没有伯乐,它处自然会有。只要你是真正的“千里马” ,不被这里的伯乐相中,自然会被它处伯乐相中。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几乎全要靠伯乐来相马。而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就看你能否吸引伯乐
17、了,或者至少可以看看马与伯乐能否互相吸引了。马说是一篇中学语文课文,它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它完全可以影响学过这一课的一代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几代人。然而,如果中学语文老师忘记提醒他的学生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今天和古时的“千里马”所处环境完全不同。那么,也许包括不少“千里马”在内的学生们可能就会习惯性地还以一千多年前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他们的今天与未来,他们就有可能再次习惯性地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伯乐” ,继续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发出类似于古人的慨叹:伯乐,你到底在哪里?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5当然,这里的先决条件是: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古人云,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18、在今天,先有千里马,而后自有伯乐。今天,有太多的伯乐在渴求千里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你一定有机会发现伯乐、吸引伯乐,总之你不愁找不到伯乐。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如何找到“伯乐”?第一,吸引伯乐。每个企业、每个组织的领导们以及他们的人力资源部的同事,每天在召唤“千里马” ,市场中无数大大小小的“猎头”公司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以其极其灵敏的嗅觉找寻“千里马”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能成为 20%最优秀的人,你将轻而易举地吸引众多“伯乐”们注意的目光。第二,了解伯乐“相马”的新规则。规则之一:不同的伯乐,喜欢不同的千里马;不同的千里马,吸引不同的伯乐。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千
19、里马” ,你就去找可能喜欢这种“千里马”的伯乐。规则之二、相马也是一门专业技术,掌握它也并非易事。仔细留意,你会发现,伯乐们已越来越乐意使用更加简易的“相马”技术赛马。俗语称: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无数次竞赛的结果,轻而易举就可以告诉人们,谁才是真正的千里马。是千里马就应该经得起“比赛” 。因此,把握好每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勇敢参赛吧。规则之三:当然时下找千里马的伯乐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千里马的数量相对明显不足。仅靠“相马” 、 “找马”显然不够。伯乐们之间也同样在进行着残酷的胜负比赛,只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真正的伯乐而言,他们面临的新的考验已经是如何留住“千里马” ,特别是如何“生产
20、”千里马。“生产”千里马,就是指如何培养千里马,如何训练千里马,如何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使之源源不断、系统地造就更多的确良千里马。第三、真正的“千里马” 。在今天这个“千里马时代” ,至关重要的是先将自己塑造成一匹真正的千里马。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本书以及成功一定有方法等其它成功类似书籍中随处可见。方法根本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否定了一定要成为千里马?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凡事只要你能成为“专家” ,一切都会随你而来。如果我们还不能被人注意到,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还不够优秀。不要追求跟别人“差不多” ,我们得尽全力训练自己,使自己比任何竞争对手都更加优秀,优秀到在“万军丛中”能
21、让人一眼就能听到、看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5)如何快速进步?纽约的一场风暴,起始原因东京一只蝴蝶在拍翅膀。蝴蝶拍翅膀产生的振动波,正好不断被一点点放大,越过大洋,在纽约形成了一场风暴。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例一:法国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失了一棵铁钉,丢了一个马蹄铁;丢了一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一个帝国的灭亡,一开始居然是因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的战马的一只马蹄铁上的一颗小小的铁钉松掉了。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每次一点点的小变化,最终可能会酿成一场灾难。蝴蝶效应例二: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
22、p:/ 6有一道“脑筋急转弯”式的小智力题:荷塘里有一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一倍。假使30 天会长满整个荷塘。请问,第三产业 28 天荷塘里有多少荷叶?答案要从后往前推。即有“1/4 荷塘”的荷叶。这时假使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是那样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 29 天就会长满一半,第 30 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荷叶每天的变化速度都是一样的,然后前 28 天只不过增长到“1/4”荷塘的结果,而后第 29 天一天,就长满 2 个“1/4 ”,而第 30 天一天就是前 29 天的综合,能增长荷塘的一半面积。蝴蝶效应例三:保险理论的根源基及银行的复利理财策略的基本原理,都源自一种“蝴蝶效
23、应”假使你每月都固定存款 100 元,年息为 10%,将本息全部继续当作存款,并一起计息,即计复利。那么,第二年本利为 1265 元,如此类推,10 年,本利为 18050 元,20 年后本利为48100 元,50 年后本利为 210250 元。计算公式:(1+期次)期次/2 每月存入金额)月息(注:期次即存入的次数)每月节约 100 元区区小数,几十年后,你的下一代也许可用它来派上大用场。另外,还有许多“蝴蝶效应” ,如:量变到质变;众口铄金;谎言计了一千篇就成了真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物的变化一开始常常毫不起眼,而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即使每次依然变化一点点,其速度将快得
24、惊人。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可能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反过来,假使想最后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并不需要每一次都来一些“翻天覆地”的大举措,而是只需要持续稳健地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不是快,而是因为有步骤。只要步骤是正确的,结果一定是快的。最正确的步骤是:持续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每次进步一点点,持续在每个环节上进步一点点。如果仅仅是快,而缺乏清晰、稳健的步骤,最后常常会因为太快而失去控制。一旦败下陈来,那你可能就是最慢的一个。最近在一本专门研究失败的畅销书中,所列举的案例如巨人、三株、太阳神、爱多等公司失败的根源,无一例外是因为追求神话般的“快”而忘记了“步骤” ,最终都重重
25、掉进“快”的陷阱中。为了表彰后来被日本人称为“现代品质管理之父”的戴明博士对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所作的卓越贡献,日本曾以他的名字命名一个奖项“戴明博士奖” 。这奖项今天已成为管理学的最高成就奖之一。戴明博士的核心管理思想之一即为: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改进一点点,每天创新一点点。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这些简单重复的事情。因为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也越容易不去做它。一个人,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 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达到成功?一个企业,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成为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当其中的每个人
26、每天都有能进步一点点,试想,有什么障碍能阻挡得住它最终的辉煌?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而是因为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者不是我们聪明,而是比我们每天都多进步了一点点。步骤清晰,有条不紊,坚持到最后,最终一定是快的。竞争对手常常不是你打败的,是因为他们自乱陈脚、自毁前程,或者是因为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永远都不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7要惧怕竞争对手,只要你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快速进步的最佳策略: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让我们从每天的点滴做起:每天都完成小目标,向大目标迈进一点点;每次都有创新一点点;每次都力求做到比上一次好一点点;每个
27、细小的环节都进步一点点;每次发现问题,立即“修路” ,哪怕是修正一点点;运用“影响力黄金表” ,将“每天进步一点点变成习惯,追求不管在任何方面,每天要求自己至少进步一点点。将“每天进步一点点”变成企业文化,鼓励每个人,每天都进步一点点。(6)何获取成功?著名的“影响力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成功公式” ,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100%成功=100%意愿100%方法100%行动成功的定义是:达成预期的目标。要想获取成功,归结起来取决三大核心要素:一是“意愿” 。你达成该目标的意愿强度;二是“方法” 。为达成该目标,你必须将意愿转化为有效的方法、策略、技巧、能力;三是“行动” 。将“意愿” 、 “
28、方法”变成结果的实施过程。仔细研究这个“成功公式” ,不难看出,其背后丰富的含义:A、111=1要想获取成功,即百分之一百达成预期目标,三项要素不是各占百分之多少,而是必须全部都是百分之百。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通常我们所指的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B、011=0;101=0;110=0。乘法关系表明三项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项是零,结果都是零。比如,如果“意愿”是零,即一个人他不想达成这个目标,不想成功,可想而知结果也依然是零。如果“方法”是零,即没有方法或用错方法,即使他的意愿和行动都是 100%,但结果也依然是零。如果“行动”是零,即从不努力付诸行动,此时的任何“意愿”都是假的,任何方法都有
29、帮不了他达到的成功。C、50%50%50%=12.5%现实中,每天要素都是 100%或者是 0%的人都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的每个要素都是“半对半”50%。按照公式的数学模型得出的结果告诉我们,此时成功的概率不是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大概也是 50%,而是 12.5%,即失败概率高达 87.5%,换成一句俗话十有八九不成功。人们常常不缺目标,但你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群,是不是发现他们的目标十有八九都达不成,现在我们是否开始慢慢了解其中的原由?D、60%60%60%=21.6%假使每项要素都增加一点点,即 50%变成 60%。21、6%的成功概率虽然不算高,但相对于 12.5%来讲,几乎有了成倍的
30、增长,给我们的启示:成功最快的速度、最轻松的方式之一就是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每个要素的一点点。每个要素的一点点变化,最终都会被“乘法”放大成“蝴蝶效应” 。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8E、80%80%80%=51.2%要想获得五成胜算,在每项要素上,我们都得下 80%以上的功夫。成功公式表明,意愿、方法、行动这三项要素都重要。然而,进一步研究会发现,这三者的重要程度之间仍然在逻辑顺序。第一要素不是“行动” 。因为 100%行动,并不能保证 100%的成功。若方法用错,跑得越快错得越远。第一要素也不是“方法” 。因为 100%方法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若他不去做,再好的方法也白搭
31、。就像我在每次课程的结尾常讲的一句话:讲师的责任不是直接改变学员,而是告诉学员最有效的改变策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掌握了无数成功的“秘诀” ,如果我们还不能成功,那一定是因为我们仅仅有“秘诀”而没有行动而已。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意愿” 。因为 100%意愿,一定会催生 100%方法和 100%行动。如果不能,等于反过来证明我们的意愿不是真正的 100%。只要你是真正想要,你就一定能找到 100%方法。因为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只要你真正是 100%想要,你就一定会采取 100%行动。如果不行动,那么归根到底只能证明一点:你只是对成功有兴趣而已,而不是一定要成功。因
32、此,成功公式现在似乎可以减化为:100%成功=100%意愿如苏格拉底名言:要成功,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博拉、米卢的“招牌”观点:态度决定一切。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带领,中国足球队才终于圆了我们 40 年“冲出亚洲”的梦想。“影响力训练”著名的九大信念之一:决心决定成功。以上的观点都在向我们证明,假使成功的要素只有一个的话,那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意愿!(7)如何增强行动力?按照“成功动机”理论,行动力的来源最终会归结为:一、追求快乐;二、逃离痛苦。激发行动力的方法很多,但他们的基础都是共同的,那就是:“明确” ,因为明确就是力量。假使我们想持续地增长自己的行动力,做到
33、以下“十大明确”是十分有必要的。1、明确自己生活与工作的意义。认真回答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有的人是为了及时行乐;有的人为了家庭、子女;有的人是为了活出个人样;有的人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温饱” ,你可能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就可以满足,因此常常也不会有太大的行动力。2、明确自己人生的使命。人因梦想而伟大。高尔基言:目标越远大,人的行动力就越强。有的人,他的使用权命是为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让黑人的子女能与白人的子女在一个学校里读书;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弘扬某一种文化;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让 13 亿人能吃饱饭;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让人们购物、出行
34、、办公等生活工作变得更方便;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民让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拥有成功人生。 。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9当然,也有人小有成就,就失去了斗志,而那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梦想不够远大。为使命而工作的人,永远不缺热情与激情。为使命而工作的人,永远不缺行动力。扪心自问,自己人生的使命是什么?3、明确自己的目标。请试着认真填写以下的空格。并且,填写完毕后,看看自己是否能体会到那一份在的力量?10 年内核心目标是5 年内核心目标是年内核心目标是目标 1目标 23 年内核心目标是目标目标 1目标 2目标 3目标 44、明确为何要达成这个目标。为每一个目标写下为何要达成它的十条以上理
35、由。其中当然包括达成它的快乐是什么?达不成时痛苦是什么?理由越多、越明确,行动力将越强。以前我曾为自己三年达成“百万富翁”的目标写下了 18 条理由。当它达成之后,我又为自己下一个三年成为“千万富翁”写下了 21 条理由。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举措,它会帮你储备无穷的行动力!记住:“为何”远比“如何”更重要。5、明确地将以上这些写下来。“写下来”的含义包括:1)用最明确的文字,尤其是数字描写出来,2)尽量将其实觉化。如果能用图片或图形表示,效果将更好。因为比文字更能有效激发潜意识与潜能。3)将这些视觉化的文字或图像,摆放在你随时或每天都能轻易看得到的地方。每天的视觉刺激会让你的潜意识“刻骨铭
36、心” 。不要太轻信用脑袋记忆,记忆的作用太有限。因为用不着多久,每天纷繁复杂的事务与信息,会将你的这点记忆冲刷得一干二净。6、明确知道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必须明确知道达成的目标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辅助条件,明确地为每个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详细到你现在就知道该去干些什么。 (要做到这一点,请按书后面第 78页的方式多练习画“多杈树” 。 )7、明确列出自己达成目标的全部制约因素。如不利条件、担忧的事情、自身的缺陷、不良习惯、竞争对手等等。8、明确知道现在就应该开始全力以赴地行动。许多条件在“运行中”完善的,不要总是等候明天,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只有积极行动才会真正万事俱备。行动的时候
37、请保持专注,不要在胡思乱想中浪费光阴。经常带自己进入“忘我境界” 。没有行动力的人常有一个特征:想的太多,而做得太少。因为做得太少,得到的也就不会太多,于是,恶性循环又给他带来更多的困惑。9、如果自己现在正迷茫,并对以上各项都不太明确,那就请明确地把眼前手头上的事更多精彩书籍请到世界工厂网下载!http:/ 10情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先将眼前的事情做好,至少可以帮助你拥有更多的优势去获得未来的机会在前进中思考,不要停下来叹息。10、复以上全部步骤,直到全部明确。(8)如何面对挫折?“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中曾有这样一段传奇:当年他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西部追赶淘金热潮,一日,他发现
38、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苦等数日,被阻隔的行人越来越多,但都无法过河。于是陆续有人奔上游、下游绕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则是怨声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想起了曾有人传授给自己的一个“思考制胜”的法宝,那是一段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双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于是,他来到大河边,非常“兴奋”地不断重复着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大河居然挡住我的去路,必有助于我。 ”果然,随后他真的有了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摆渡。没有人因为吝啬一点小钱而不坐他的渡船过河,因此,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居然因大河挡道而获得。一段时间后,摆渡生意开始清淡
39、。他决定放弃,并继续前往西部淘金。来到西部,四处是人,他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空地,买了工具便开始淘起金来。没过多久,没想到,有几个恶汉围住他,叫他滚开,别侵犯他们的地盘。他刚想论理几句,那伙人便失去耐心,给了他一顿拳脚。无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好容易找到另一处合适地方,没多久,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他又被人轰了出来。在他刚到西部那段时间,多次受到同样的欺辱。最后一次被人打完后,看着那些人扬长而去的背影,他终于又一次想起他的“制胜法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他真切地兴奋地反复说着,终于,他又想出了另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卖水
40、。西部黄金不缺,但自己似乎无力与人争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没什么能想到它。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慢慢地,也有人参与了他的新行业,再后来,同行的人已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在他旁卖水的一个壮汉对他发出通牒:“小个子,以后你就别来卖水了,从明天早上开始,这个卖水的地盘归我了。 ”他以为那人是在开玩笑,第二天依然来了,没想到那家伙立即走上来,不由分说,便对他一顿暴打,最后还将他的水车也一起拆烂。在当时“没有法律,只有武力”的西部,李维斯不得不再次无奈地接受现实。然而当这家伙扬长而去时,他立即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情,再次强行让自己兴奋起来,不断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他开始再次调整自己注意的焦点。他发现西部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篷,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就这样,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帐篷做的裤牛仔裤!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牛仔大王”的精神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像我们中国的“阿 Q 精神” 。阿 Q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悲剧角色。阿 Q 被赵太爷打了以后,背后里也曾高兴地说 “儿子打老子”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许他们都在运用同一个方法精神胜利法。只不过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