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1 页 共 14 页公共政策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部分1、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采用匿名和反复函询的调查方式,拟定调查问卷并提供背景材料,经过几轮的征询与反馈后使各种不同的意见渐趋一致,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2、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Method) 又称智力激励法、BS 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 造学家 AF奥斯本于 1939年首次提出、1953 年正式 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
2、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3、结构适中(优良)问题:是指那些包含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有限数量备选方案的问题4、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 继续执行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 问题,反而成 为解决问题 的阻力与阻碍, 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5、政策目标:公共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 和效果。6、政策合法化: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
3、、签署和颁布的过程7、定性分析方法 :在缺乏历史数据的条件下,利用专家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的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宏观的、战略的、长期的、总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往往是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分析。8、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显著特征之一是,数学、统计 学知识的大量运用。9、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指一种对公共政策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审查、研究并对相关机构提出政策前景预测和行动建议的活动。或者更具体地说,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就问题构建、未来预测、行动建议、实施监控、 执行评价展开分析,并创造相关的知识成果。 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2 页 共
4、 14 页10、边界分析:是 西 方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分 析 方 法 之 一 .它 是 一 种 决 策 方 法 ,通 过 对 增 量 的 对 比来 决 定 是 否 采 取 或 取 消 一 种 经 济 行 为 .主要目标: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 。研究问题的边界,必须认清事物某一层次上的本质,把握这一本质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必然联系。 为实现边界分析,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 边界内部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往往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饱和抽样 诱导问题的陈述 边界估计11、政府(公众)议程 :(1)、公众议程 (public agenda): 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地成员普遍认为值得
5、公众注意,同时又与现存政府的法定职权内的事务直接相关的一切问题。(2)、政府议程(governmental agenda):是指那些引起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政过程中被提起的政策问题。12、政策终结: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和无效的政策或 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它表 现为三个特征:强 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 (参 见教材第 327 页)13、公共政策规划:公共政策规划,是政策行动主体在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式,运用专业 知识和技术,提出相 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或方案,
6、 为政策决策提供必要前提的过程。14、公共政策决策:公共政策决策就是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 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 动最终方案的过 程。政策决策是联结政策规划与政策执行、 评估的纽带。15、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操作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采取宣传、 试验、实施、 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已合法化的公共政策付 诸实践,从而实现政策既定目标的动态过程。16、公共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 为 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 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
7、据。17、政策监控:政策监控是对政策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的过程。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3 页 共 14 页复习范围一、公共政策学发展史:(1)、在美国:1951 年 ,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出版,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拓宽了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叶海卡德洛尔通过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 政策科学构想、 政策科学进展对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奠定了学科体系的基础。 公共政策学的学习研究在 1960S 末进入美国的科研院所。 1970S、19
8、80S 年代,政策科学取得新的 进展。主要表现为在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取得显著成就,特 别是在政策评估、政策执行和政策终结等方面形成了各种理论。 最近二三十年,西方政策科学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在美国,政策科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实现体制化。 (2)、在中国关注(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重视(20 世纪 90 年代) 发展(21 世纪初)具体内容可参见教材代序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案例:国家严禁胎儿性别鉴定)(一)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它是
9、公共政策运行的 载体,是政策 过程展开的基础。(1)、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 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政策客体 指政策所发生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3)、政策环境(政策情境) 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二)构成要素 但凡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政策系统一般都是由信息、咨询、决断、 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1)、信息子系统信息的收集、整理、存 储、和 传递等,为决策提供信息资料。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4 页 共 14 页(2)、咨询子系统为决策提供方案和咨询服务,亦称为参谋子
10、系统或智囊子系统。(3)、决断子系统公共决策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政策的最终决定者, 领导决策的全过程,被称为中枢子系统。(4)、执行子系统将政策方案转变为政策效果。(5)、监控子系统贯穿于公共决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的全过程,通过监督手段使政策目标能够顺利实施。 三、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主要步骤:(1)、邓恩的问题构建理论 问题情势问题 搜索 元 问题问题定义实质问题问题详述 规范问题问题感知第一阶段,问题搜索(problem search) 。从 问题情势出发,分析者的目的不是要发现单个问题,而是要找出与多个利益相关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元问题 meta-question )。分析者若忽视这 一阶段,
11、可能陷入 错误 的问题边界的危险。第二阶段,问题定义。分析者需要以最基本和最一般的术语来定义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要对问题进行最基本的归类。在 该阶段,可能面对的危险是选择错误的世界观、意识 形态和学科知识。第三阶段,问题详述。进一步确立更详细、更具体的规范问题。在此阶段,主要危险是选择了错误的形式表达(模型)来描述实质问题。衡量问题构建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实质问题及规范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与原先的问题情势相符合。 对政策分析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对问题的实质的界定和规范性陈述。 (2)、韦默和维宁的观点: A、评估症状。 B、框定问题。 C、模拟问题。(3)、帕顿和沙维奇的观点 A、思
12、考 问题 。 B、描述问题边界。C、发展一个事实基础。D、列出目标和目的E、查明政策范 围 F、展示潜在的利益和成本G、对问题 的 评论四、公共政策议程的主体:创立公共政策议程的主体:(1)政治动员型主体:其成员主要是执政党领导集体和核心人物、政府主要负责人、立法机构的常设委员、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人。 这些机构或个人提出提案,形成关于制定某方面政策的动员,使政策问题进入议程。 (2)外在压力型主体:成员主要是群体。先由社会上一些分散的个人或群体提出相关创议,然后创议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引起公众注意, 进行公众议程;再通过公众诉求、公众压力等途径引起政府官员的严重关切,最终使制定政策的创议进入政
13、府议程。 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5 页 共 14 页(3)内在推进型主体:成员主要是立法机关的代表或委员、政府机构中的负责人以及公务员。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政府机构内部的部分官员,将制定某 项公共政策的创议,不经过体制外的公众,而是在体制内提出,以推动这一创议进入政府议程。五、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步骤: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一)、全面理性模式(comprehensive-rational model)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它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 问题的分析得以简 化,形成有效的分析框架,能用来解 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A、概念:指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全面
14、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简而言之,就是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B、内容:1、决策者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2、决策者清楚自己的目标、价 值或要点, 确定优先 顺序。3、列出所有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4、调查每个备选方案所有可能的结果。 5、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 6、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C、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D、分析方法 确
15、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目标,并赋予权重。准备一套完整的备选方案。建立一套其他价值与资源的完整清单,并赋予权重。对每一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完整预测。对每一方案进行净期望值计算。比较各净期望值,选取期望值最高的方案。E、不足假定决策者是公共、客观、理智的,现实较少。 (经济人只是经济学家假设出来的一个概念)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的作用。现实的政策问题往往错综复杂 ,决策者往往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现实中政策目标、价值的排列困难重重。现实中决策者拥有的知识与获得信息有限,受决策成本限制,不可能对所有可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6 页 共 14 页能的后果进行精确计算。 (二)、有限理性模式(bo
16、unded rationality model) 提出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和詹姆士马 奇(James G. March) A、理论 依据:人们在实践中,由于受能力、信息、时间、知识等因素的制约,只能在有限的且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决策, “全面理性”在实际中并不存在。人类所依赖的是有限理性,而非全面理性。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B、主要观点:决策者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只要求有限理性。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 标准,而非最优标准。C、决策步骤:确定问题或目标决定最低标准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评估这一方案决定这一方案是否符合所确定的最低
17、标准如此方案无法接受检查其他方案 若方案可行开始行动执行后,评定方案难易,提高或降低标准 D、评论 :该模型更符合决策的实际情况。不足:不同决策者的标准不一致,导致的决策结果各有不同。(三)渐进模式(incrementalist model)A、提出者: 查尔 斯 林德布洛姆(C ELindblom) B、主要内容:(1)、政策制定所依据的是过去的经验, 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 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 (2)、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 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 C、提出经过:(见教材 51-52 页)两个假设命题: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
18、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调整。2、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其对应的原型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 不足之处:1、趋向保守主义,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2、注重短期目标,忽视长远目标。3、不适应战略性决策。(四)、混合扫描模式(mixed-scanning):提出者:艾米塔埃泽奥尼(Amitai Etzioni ) A.埃泽奥尼在对全面理性模型与渐进主义模型批评 的基础上,提出混合扫描模型。他认为, 渐进主义有诸多局限性:反应强势组织利益,集中于短期目标, 难以进行重大决策。内容: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7 页 共 14 页该模式试图将全
19、面理性决策和渐进主义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1、截取理性主义模型的政策视野,以充分考虑政策选择、激 发政策创意并深入政策核心问题。截取渐进主义模型的政策落点,把政策关注力集中在经过选择的政策方案及其评估上,形成政策焦点,以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评论:试图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上的矛盾,难免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模棱两可。 (五)、最优化模式(optimal model):提出者为叶海卡.德洛尔(Yehezke Dror) ,也称为规范最优模式。它试图克服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主义模式的缺点,提出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模型。四项假设: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性的过程;此过程对于在复杂
20、问题上形成最佳决策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认同理性、增加理性的过程得以实现;现代政府同时面对要求稳定的政策诉求与要求变革的政策诉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则以其中一种诉求为主。三阶段 18 个步骤决策前 1-7;决策中 8-14;决策后 15-17;联结先前各个阶段的沟通和反馈的渠道 18评论:其不足之处亦显而易见,参见教材第 55 页各学者的意见。 (六)政治系统模型提出者:戴维.伊斯顿(政治系统的分析方法、 政治分析的框架、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假定:决策主体是由一个社会中那些可以识别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的机构和活动组成(即政治系统)。政策过程是一个“ 输 入决策输出反馈”系统运行
21、过程。政治系统的内部是一个“黑箱” 。内容:在政治系统运行的周期过程中,公共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 评价: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适于宏观分析的模型,视野开阔而宏大。不足: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轮廓,不能够指明所分析的政策的具体特性。 (七)机构制度模型 提出者:托马斯R戴伊 (Thomas R. Dye,理解公共政策) 内容:无论何种政策体系,政府权力机构都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规范着公共权力机构组织与个人行为的各种制度,都必然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方式和执行方式,影响着政策选择、政策内容和政策结果。(八)集团模型 提出者:戴维.杜鲁门(David
22、 B.Truman ,政府过程)假定: 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策性阶段,而政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公共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8 页 共 14 页政策的行为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竞争着的集团之间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集团间获取公共政策资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位的集团的利益,随着各集团的力量和影响的消长,公共政策将变得有利于其影响增加的那些团体的利益,而不利于其影响下降的那些团体的利益。内容:公共政策是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体 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的并相互竞争着的派系或团体之间出现的均势。批评:注意力集中于政策形
23、成过程中那些重要的能动 因素的同时,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 权力机构自身所起的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无法解释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如独裁政体)。对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九)精英模型 内容: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国家政策是由少数所决定,而不是民众决定的。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精心策划。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在很少问题上有分歧。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行动积极的精英受
24、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评论: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的悖论。批评: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公共政策分析的步骤: (政策分析过程的主要步骤)1、问题界定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 2、标准设立衡量备选方案的优劣 3、方案搜索从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4、结果预测可选方案未来可能会产生的何种结果 5、方案抉择对备选方案加以比较分析并作出抉择 6、政策执行与检测政策从文本付诸实践 7、结果评估政策问题是否已被解决 ,政策方案是否被恰当地执行 8、政策变迁对政策作出的
25、调整案例:“麻雀”政策。六、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9 页 共 14 页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政策的条文表现出来。(2)引导功能: 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3)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
26、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七、公共政策执行的常用工具:(优、缺点)一、政策工具是指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抑或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加拿大公共政策学者霍莱特和拉梅什(MHowlett and MRamesh)根据政策工具的强制性程度,将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强制性工具和混合性工具三类。 二、强制性工具强制性工具,也称指导性工具,它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 标团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主要手段:管制、公共企业(国有企业)、官僚机构直接供给管制的优缺点主要优点:所需的信息较少,较容易实施和管理,成本较低,效果具有直接性,且更易见效,适应于作为处理危机的工具。主
27、要缺点:扭曲自愿性或私人活动,可能导致经济上的无效率,不利于革新和技术进步,过于刻板而缺乏灵活性等。 八、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决策类型): 常规决策:一般表现为程序性和确定性决策。危机决策:要求组织在高度逆境中(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在一旦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为防止错失良机,而通常需要打破常规程序和方法,省去决策中的某些“ 繁文缛节”,以尽快做出的应急性非常程序的决策。形成危机决策的要素: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发性、急 剧性,需当机立断。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继续发展会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 危机决
28、策和常规决策的典型特征比较九、政策执行、评估的基本原则: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1、执行目标与政策目标相一致原则公共政策学复习洛城共享第 10 页 共 14 页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3、刚性制约与柔性协调互补原则4、时效性和稳妥性兼顾原则5、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原则6、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并举原则7、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政策评估的基本原则:十、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模型: (一)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1、政策循环执行模式提出者:美国学者马丁雷恩和佛朗西拉宾诺维茨 1978 年提出。三个阶段:拟定纲领阶段;分配资源阶段;监督执行阶段。三个原则: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和共识原则。循环执行模型的三个阶段是相
29、互作用的双向循环过程。这种循环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是非单向流动的,是不断循环的复杂动态过程。主要贡献:在于肯定了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强调执行过程重复循环的价值。但它抹杀了政策目标群体的存在, 则 是不恰当的。2、政策执行博弈模型代表人物:美国学者 E.巴德克执行博弈观点:1、将政策执行视为一种赛局,包括下列因素:(1)竞赛者(政策执行人员和相关人员)。 (2)利害关系。 (3)竞赛的资源(包括策略与技术等软资源, 财经、权威等硬资源)。 (4)竞赛规则(竞赛获胜的标准和条件)。 (5)竞赛 者之间信息沟通的状况。 (6)所获得结果的不稳定程度等。 竞赛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参加者的
30、竞争策略。2、政策执行可能遇到四大障碍:资源分散、目 标偏差、行政困境、能源浪费。不足之处:该模式以虚构的理性行为为理论基础,考虑的变量也不足以说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而且变量也很模糊,构成了该模式的诸多缺陷。(二)中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1、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提出者:T.史密斯于 1973 年提出。观点:影响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化的政策(Idealized Policy)。二是执行机构(Implementing Orgnization)。三是目 标群体(Target Group)。四是政策 环境(Policy Environment)。政策执行过程中,这四个方面是互动的,均应给 予充分重视。贡献: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2、政策执行调试模式(Mutual Adaptation Model)主要观点:(1)政策执行过程就是政策执行者、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试的互动过程。(2)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决定于政策执行者和受影响者之间的调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