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标准号】GB/T 15796-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麦类赤霉病菌源基数调查、麦类生育期观察、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气象资料的收集以及病情预报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2 菌源基数调查2.1 稻桩子囊壳调查病菌越冬后,调查稻桩上子囊壳的普遍程度。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由产生子囊壳的稻桩占全部调查稻桩数的百分率来表示。华北、西北和东北等旱作地区调查玉米秸秆和病残麦穗上的菌源基数。 2.1.1 调查时间在麦类的拔节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各调查一次。2.1.2 调查田块和取样数选择当地主要夏熟作物 12 个类型田各 35 块,每次每块田
2、取样50100 丛稻桩,调查结果填入表 1。表 1 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调查表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月 日调查地点 类型田调查丛数带菌总丛数丛带菌率调 查总株数带菌株数株带菌率 备 注2.1.3 加权平均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按式(1)计算。加权平均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某一类型田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该类型田所占面积的百分率)(1)2.2 稻桩子囊壳成熟度调查2.2.1 子囊壳成熟度分级标准以显微镜视野内大多数孢子的成熟程度为定级依据,共分四级:0 级 子囊壳形成,但无子囊和子囊孢子;级 子囊期,压破只见棍棒状和菊花状簇生子囊,未见子囊孢子;级 子囊孢子期,子囊孢子分隔清楚,或子囊内有明显可辨分隔的孢子;
3、级 子囊孢子释放期,子囊壳体积大,易碎,内有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壳表面常有灰色或粉红色粉末。2.2.2 子囊壳成熟指数按式(2)计算:子囊壳成熟指数=(级根数1级根数2级根数3)/3镜检总根数100(2)2.2.3 调查时间结合稻桩带菌率调查时进行。2.2.4 调查方法从带菌稻桩中取下一根子囊壳较多的稻根,每类型田的总取样数应在 10 根以上,带回室内镜检,每根挑取子囊壳堆一角(包含里层和外层的子囊壳),放置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碎子囊壳镜检,检查结果记入表2。表 2 稻桩子囊壳成熟度调查表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 子囊壳成熟度月 日调查地点 类型田 镜检根数 镜检子囊壳 数0 子囊壳成
4、熟指数备 注2.3 空中孢子捕捉用孢子捕捉器来捕捉子囊孢子,以空中孢子的相对浮游量来表示菌源量的多少。2.3.1 孢子捕捉器的设置采用电动回转式自控孢子捕捉器。捕捉器臂长 1517cm,转臂至地面高度为 1.5m,微型电动机转速为 1500r/min。2.3.2 粘孢载玻片采用厚度为 11.5mm 的载玻片,安装上转臂呈 45角,在回旋迎风面上均匀涂上白凡士林薄膜。2.3.3 捕捉时间和管理宜在麦子孕穗期起连续捕捉 2030d,每天捕捉时间为凌晨零时至 2 时,合计 2h,早晨 8 时收片,傍晚装片。2.3.4 镜检和记载镜检时在玻片中央滴一小滴无菌水,仔细盖上 18mm18mm 盖玻片,用
5、10 10 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数 18mm18mm 范围内的子囊孢子数量,比较识别非赤霉病菌孢子,镜检结果记入表 3。表 3 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单位 捕捉器型号: 年度调查日期 子囊孢子数月 日 设置地点周围类型田 玻片 1 玻片 2 平均数 累计数取玻片前24h 天气情况3 麦类生育期观察3.1 生育期观察记载标准孕穗期:10麦类剑叶环露出为孕穗始期;50剑叶环露出为孕穗期;80剑叶环露出为孕穗末期。抽穗期:以顶部 12 个小穗抽出剑叶环为抽穗;10麦株抽穗为抽穗始期;50抽穗为抽穗期;80抽穗为齐穗期;开花:以麦类中部小穗见花为开花;10麦穗开花为始花期;50开花为盛花期;80开
6、花为盛花末期。二棱大麦闭颖开花可不计。3.2 生育期系统观察结合病情系统观察时进行,观察圃设置见 4.2.1 病圃设置,当观察圃中部分麦株剑叶环出现时开始,每隔 2d 目测调查一次,记载孕穗期、抽穗始期、齐穗期、始花期、盛花期、盛花未期,记入表 4 中。表 4 大小麦生育期系统调查记载表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月 日 地点类型田 品种播种期孕穗期抽穗始期齐穗期始花期盛花期盛花末期 备 注3.3 生育期普查当观察圃内适期播种区达到孕穗及齐穗标准时各普查一次,目测当地各类型田 50100 块,估计不同类型的生育进度及所占比例,为制定大面积防治作参考。调查结果记入表 5。表 5 大小麦生育期大田普查记载
7、表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 孕穗期 抽穗期 齐穗期 扬花期月 日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田块数 田块数 田块数 田块数 备 注4 病情观察记载4.1 病情分级标准和病情指数4.1.1 病情程度用目测法共分 5 级:0 级 无病;级 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 1/4 以下;级 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 1/41/2;级 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 1/23/4;级 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 3/4 以上。4.1.2 病情指数按式(3)计算:病情指数(级病穗数1级病穗数2级病穗数3级病穗数4)/(调查总穗数4)(3)4.2 病情系统调查4.2.1 病圃设置在大面积连片麦田内,设立不防治的病情观察圃,四周设保护行,栽种当地
8、代表性品种 23 个,其中必须有一个感病品种。分早、中(适期)、迟三期播种,播期间隔 1015d,每个品种每期种植面积不小于 60m2。病圃同时作为生育期系统观察田。4.2.2 调查方法和记载从抽穗初始期开始,每日观察病穗始见期,始见病穗后,即在其周围固定500 穗,每 3d 调查一次,调查至病情稳定时止。如发现秆腐应注明。调查结果记入表 6。 表 6 观察圃病情调查记载表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 病情分级月 日类型田 品种 调查穗 数 病穗数 病穗率 0 病情指数 备 注4.3 病情普查于当地麦子主要品种腊熟期进行(收割前 710d),选择各类型田 20 块,其中应包含一定数量的未防治田块,每块
9、随机取样 500 株,记载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情况,记入表 7。表 7 病情普查记载表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 病情分级月 日调查地点 类型田 品种调查穗数 病穗数病穗率 0 病情指数防治情况5 气象资料的收集记载根据长、中、短期病情预报的需要,应着重收集夏季(68 月)、 秋冬季(112 月)、麦类孕穗至抽穗期的气象资料。特别是抽穗(开花)始期至乳熟期的气温、湿度、雨量、雨日以及气温和降雨量的组合情况,如平均气温15以上(大、元麦为 13)连续阴雨天气出现的时期,持续天数和“倒春寒”等异常天气情况。根据前期天气实况、菌量、麦类生育期作出病情预测预报。短期预报还需要结合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6 病
10、情预报6.1 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流行程度 最终穗发病率指标大流行 40以上中等偏重 3040中等 2030中等偏轻 1020轻发生 10以下6.2 预报期限6.2.1 长期预报在大小麦抽穗前一个月,对发生趋势作出的估计,以作为制定防治方案、防治药械准备的依据。6.2.2 中期预报麦类抽穗前对病情趋势的预报,要按流行程度划分作出。6.2.3 短期预报防治活动前 310d 作出的预报,对中期预报作校正,确定防治对象田及防治时间。6.2.4 校正预报根据近期天气和病情,校正短期预报或指导第二次防治。附 录 A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麦类赤霉病(补充件) 一九 年测报站名_盖章站址_(北纬:_东经:_
11、海拔:_)测报员:_负责人:_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编制表 A1 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调查表调查日期月 日调查地点 类型田调查丛数带菌总丛数丛带菌率调 查总株数带菌株数株带菌率备 注表 A2 稻桩子囊壳成熟度调查表调查日期 子囊壳成熟度月 日 调查地点 类型田 镜检根数 镜检子囊壳数 0 子囊壳成熟指数 备 注表 A3 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捕捉器型号:调查日期 子囊孢子数月 日 设置地点 周围类型田 玻片 1 玻片 2 平均数 累计数取玻片前 24h天气情况表 A4 大小麦生育期系统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月 日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播种期 孕穗期抽穗始期 齐穗期 始花期 盛花期盛花末期 备 注表 A5 大小麦生育期大田普查记载表调查日期 孕穗期 抽穗期 齐穗期 扬花期月 日 地点 类型田 品种 田块数 田块数 田块数 田块数 备 注表 A6 观察圃病情调查记载表调查日期 病情分级月 日 类型田 品种 调查穗数 病穗数病穗率0 病情指数 备 注表 A7 病情普查记载表调查日期 病情分级月 日调查地点 类型田 品种调查穗数 病穗数病穗率 0 病情指数 防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