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古铜钱腐蚀很严重怎样清理而不损坏它的字迹.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26180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古铜钱腐蚀很严重怎样清理而不损坏它的字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a古铜钱腐蚀很严重怎样清理而不损坏它的字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请问如何清理古铜钱上的锈及其他污物(不损坏古铜钱的情况下)?谢谢! 满意回答 是土锈用开水泡一会儿,再用刷子即可.一般锈用百分之十冰醋酸,泡一小时左右,再用刷子.也可用醋,或味精水.千万不能泡一夜,那样钱色就很呆板了,象假钱一样难看了。一些细小的工具都可以的,比如说刷子,小镊子,小刀,都可以的,或者你可以去博宝艺术网问问专家。用碱性的液体清洗比较好,也有专门的清洗剂,最好别去洗它保持原来的样子,洗了会损坏他历史的价值,放在比较干燥的地方用石灰包裹,或者四周放上干燥剂,好好地爱护它古铜钱的成分和古钱币锈蚀清理 一. 古铜钱化学成份分类1、紫铜:又称纯铜,古代含铜量约在 96%99%,呈紫红色。先

2、秦的环钱多为紫铜铸造,而同期的布币、刀币及以后直到明代所铸钱币基本为青铜制。2、青铜:青铜可分为两大类。(1)锡青铜:含锡 20%30%。若含锡在于 2030%则钱呈银白色,俗称“白铜”钱。含锡量少则钱呈淡棕色,俗称青黄色。古代锡青铜都含有铅,一般在 38%,相当现代锡青铜的化学成份。(2)铅青铜:含锡 210%,含铅 960%。若含锡、铅量多,则钱呈灰白色,若含锡、铅量少,则钱呈黄青色。在先秦时期青铜钱的含量都较多,一般都在 756%,个别高达 62%。到汉代含铅量9%。若铅量在33%,则相当现代铅青铜的化学成份。3、黄铜:黄铜在明清时期就用于铸造铜钱了。明嘉靖年间就用黄铜大量铸钱。古代称“

3、锌”为“倭铅”。用炉甘石熔炼而成(即菱锌矿 ZnCO3)。元代就有:“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的记载。在明代后期我国的锌已向国外出口,锌锭含锌量达 98%以上。黄铜又可分为:(1)黄铜:含锌 340%。若含锌量在 1020%称为红铜(新疆地区),俄国称为丹铜。(2)铅黄铜:含锌 3543%,含铅 0.33%。明清时期的铜钱中有的含铅量还要多些。含锌量有时会少些在 2040%。(3)锡黄铜:含锌 940%,含锡 0.22%。有时也含有少量的铅。4、白铜:在明代我国就可生产铜镍合金,其成分为铜 4058%,镍 7.731.6%,锌 25.445%以后传到德国,经仿制才制成电阻材料称“德国银

4、”。白铜又可分为:(1)普通白铜:含镍+钴 0.572.6%。(2)铁白铜:含镍+钴 0.51.5%,含锰 0.51.2%。(3)锌白铜:含镍+钴 1216.2%,锌 2328%。(4)砷白铜:在东晋时期就生产出砷白铜,即将赤铜加“砒石”炼为白铜。含砷量约 10%,呈银白色。因在熔炼过程中产生巨毒气体,故很少用。(5)锡青铜:由名称就可以知道,这其实是青铜的一种,含锡 20%30%。若含锡在于 2030%,因这种钱呈银白色,俗称“白铜”钱。青铜在古铜钱中使用最多。其次是紫铜钱。到明清时期才使用黄铜钱(早期仅见“壮泉四十”是黄铜钱)。俗称的白铜钱实际上是含锡量多些的锡青铜钱,而砷白铜钱基本上不是

5、有意生产的。二. 古钱币锈蚀后表面颜色的机理分析A:古铜钱长期埋在土壤中锈蚀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现象。现按土壤的特性可分为酸性、碱性、中性三类情况。1. 酸性土壤中:古铜钱长期埋在酸性(PH4-7)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颜色由苹果绿-淡绿-中绿-深绿-橄榄绿逐渐进变化 0,并产生碱式碳酸铜CuCO3.3Cu(OH)3呈淡绿色,有时还会产生碱式硫酸铜CuSO4.3Cu(OH)2,呈橄榄绿色,并在钱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由于锈蚀的厚度不同,锈的化学成份不同,含量多少也不同,因此便会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俗称松绿、瓜皮绿、纯绿、绿漆古、靛兰绿等。这类锈蚀往往是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的综合产物,同时还

6、会产生电化学腐蚀。故钱面会呈斑状、槽状及坑眼,又因有晶间腐蚀和选择腐蚀,铜钱内部的锡、铅等易腐部份腐蚀掉,而使铜钱的比重减小就变轻了,并产生微细的小针眼,使钱声变哑,绿锈从孔中产生,俗称“入骨锈”。2. 碱性土壤中:古铜钱一般在民间使用流通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久。就会锈蚀产生碱式硫酸铜,后又埋在碱性土壤中(PH7-10)与还原类物质如有机物糖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氧化亚铜 Cu2O 呈深红色,还会生成铅丹 Pb3O4 呈大红色。欲称朱砂锈,鸡血斑,枣皮红,黄斑等。同时还保留部分碱式硫酸铜,故保存部分绿锈,所以古铜钱呈红绿锈。同时也会产生局部腐蚀及电化学腐蚀,所形成的微小针眼中也有红绿锈产生,欲称入骨

7、锈。由上述可知古铜钱必须先产生绿锈后才会还原而生成红锈。在沙中则形成“干沙锈”即绿中有沙并有黄、红斑。3. 中性土壤中:古铜钱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PH7)一般不会生锈,但有些古铜钱的含锡量偏高,若锡在 15-32%时,根据铜锡合金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锡会析出到钱表面形成所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浸”。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即锡由内外析出,使铜钱表面呈“白斑又称之为“锡汗”。当含锡量在 10-30%时还会产生二氧化锡(SnO2)呈银灰色.这些现象也会同时产生,或分别产生,都会使铜钱表面形成“水银光”。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很容易改变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故有些古铜钱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

8、“水银光”。B:古铜钱长期浸在水中锈蚀机理分析古铜钱长期浸埋在较清洁的江、河水中,腐蚀极微弱,一般小于 0.0025 毫米/年,黄铜钱略快些。若古铜钱久浸在有污染的水田中或含较多水溶性矿物如硫酸铁Fe2(SO4)3的水中,则会使铜钱严重腐蚀,生成氧化亚铜和硫化亚铜,一呈红色,一呈黑色,并均匀分布,使钱表面形成如薄壳状的灰色锈蚀(颜色由海灰-银灰-淡灰-中灰-深灰渐变)。C:古铜钱长期存放在大气中锈蚀机理分析紫铜、青铜、黄铜钱在大气中都很稳定,一般小于 0.00015 毫米/年,在铜钱表面会生成一层极稳定的保护薄膜,主要是碱式硫酸铜呈橄榄绿色,还会产生氧化铜(CuO)呈黑色,硫化亚铜黑色,及氧化亚锡(SnO)棕黑色。年代越久则锈层加厚颜色也变深,俗称为“黑漆古”,若长期在手中把玩则会使钱表面光亮如镜俗称“传世古”。但在这类古铜钱中也产生电化学腐蚀,故是“哑声”。若古铜钱长期在干燥的环境中(大气中或土中)也会产生氧化铜和氧化亚金星呈深黑色,俗称“黑漆古”。有些铜钱先生成红绿锈后,又在干燥环境中生成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一般称这种有红绿锈的“黑漆古”钱为“包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