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28980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教育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教育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教育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教育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认识教师职业第一节 教师职业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素质第二节 学生第三节 师生关系学习目标:1. 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素质2.学生及师生关系第一节 教师职业一、职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的产物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劳动分工的变化而变化。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生活素质和专业技能。职业划分:1958年,国际职业标准分类: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共列项目1881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

2、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商业及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职业反映社会角色一个人基本的符号、最主要的特征。职业反映一个人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与自身的文化、能力、素质水平等。二、教师成为专门职业(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职业化广义的教师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那时部落首领、年长的老人等为了部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意识地把其积累的生产知识和技能、生活经验、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传递给下一代,这些部落首领和有经验的长者便充当着教师的角色。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即学校。开始时,官吏兼任,以吏为师;中世纪欧洲则主要由神父

3、兼任。后来,政教分离 ,于是专职的学校教师便出现了。 职业化和专业化。学校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对专职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就出现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学校。 1794年法国第一个建立巴黎师范学校。我国1897年2月,盛宣怀在其创办的南洋公学中首设师范院,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在当代,专职教师已成为教育者中的主体部分,其劳动特点和任务已决定了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上开始通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只有符合了一定要求的人,才有可能充任教师。在本章教师主要指学校教师。 (二)教师的概念: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孟子:师者,智如源泉,行可以为仪表者也西汉杨雄法言.

4、学行“师者,人之模范也”。 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教师:是指学校中以培养人为职业,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其智力和体力的人。接受一定社会委托,受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三、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如何理解(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教学任务的复杂性教书育人影响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复杂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主客体双重性职业准备复杂 双专业:学科专业教育专业(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因材施教对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加工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情境复杂(

5、三)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由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向师性 劳动者、劳动工具或手段融为一体 表现:思想、学识、言行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 陶行知:教活、学活 (四)长期性(五)集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劳动形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没有时空限制三、教师职业角色角色 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社会心理学中指社会角色 角色 :个体符合社会期望 实现其身份 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模式教师职业角色(一)教师角色的构成 特定的社会职责:教书育人职业理念教育理念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品质(二)教师的角色期望角色期

6、望:指社会群体对在社会系统占有一定位置人的应有行为方式的期待。教师的角色期望:可分为三个方面1.社会的期望:国家、社区、传媒2.学生的期望: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P7页3.自我期望入职动机 发展水平(三)教师的角色协调角色不一致,产生角色冲突消除教师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进行角色协调1.社会协调 管理突出职业性科学评价 2.个人协调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懂得合理追求提高心理调节水平,缓解冲突(四)教师角色转换与时俱进摈弃传统教师角色期待中不合理内容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法1994年教师法自己查阅资料自学 第七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 从事科学研究

7、、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管理学生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

8、、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劳动的价值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突出的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A : 通过活动,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B : 通过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C : 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进人类社会发展。 1985 年教师节 个人价值 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 霍懋征、魏书生 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质

9、(素养)教师基本素质是指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的素质要求,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达到的。归纳起来,我国教师必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心素质一、思想道德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思想方法素养 2.职业道德素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对事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对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对教师集体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对家长尊重理解,互相配合二、知识素质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1. 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 本体性知识通晓所教学科和专业2. 广博的文化知识广博 的相关文化科学知识 渊博的学识,增强教育

10、影响力 学科知识综合化的趋势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好奇心强3.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树立现代教育观教育专业课一般占2025%,西德33%,中国6%。教育实践苏1719周,美15,英1215,日18周,美苏5年制三、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实践性知识1.钻研和处理教材能力加工教育影响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教育传导能力、语言外化能力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基本要求: 语法正确,符合逻辑,要有科学性要通俗、生动,要具有趣味性恰当运用体势语言音量、速度适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3.了解和研究学生能力4.自我控制能力调节控制情绪,与学生、与社会保持协调5.教育机智6.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7.

11、组织管理能力8.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9.教育科研能力10.实践能力11.职业指导能力4 12.社交能力13.课程开发能力进取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教育家意识四、身心素质1.健康的身体素质一切工作的根本2.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效率工作的动力源兴趣广泛、中心情感气质、性格教师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仪表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对象学生学生: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此处主要指在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一、学生的基本特征(一)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劳动分工的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的学生(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三)学

12、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习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终身。 学生以学习为主要生活内容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教师教育的对象,可塑性、依附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第三节 教师职业的首要环境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述1.师生关系的内涵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影响教育工作效果。增强学习动机2.师生关系的历史发展师道尊严、体罚、教师中心、学生中心3. 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工作关系建立其他关系的基础,教与学(2)道德关系尊师爱生(3)心理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产生彼此心理

13、沟通的需要而形成的。首先是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其次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民主平等四种类型的师生关系,即高压型、 放任型、管教型、民主型。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在心理与行为上协调一致,互相接纳4.教学相长(三)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思考题: 1.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5 2.教师的角色构成、期望 3.教师职业的素质结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素质提高与角色转换 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5. 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6.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7.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

14、三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质的规定性和教育的基本要素2.理解教育的概念、产生与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过程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我国古代(一)教育的词源“修道之谓教”(中庸);“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中的人生三大乐事: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故、灾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甲骨文中“教”与“学”的写法及其意蕴。总之,我国古

15、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2.西 方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美德是由教育来的”(苏格拉底语);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教育的最大秘决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卢梭语);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塔洛齐语);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赫尔巴特语);“教育即生活”,“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教育乃是“人的经验的改造”(杜威语)。(二)教育质的规定性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6、是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定义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凡是(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主要有三种形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根据一定社会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主要指学校教育(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17、、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措施或教育影响(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三、教育的发展1.原始形态的教育原始教育的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习俗、宗教、军事) 原始教育特点:6(1)教育的非独立性渗透于生产、生活(2)教育的原始性水平低、内容贫乏;口耳相传、模仿(3)教育的平等性无阶级性 2封建社会的教育:铁器手工工具出现官学:私学:学费束修(束脩xiu干肉条,给教师的报酬)我国:学而优则仕,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春秋、礼记、易

18、经),个别教学组织形式西欧:宗教教育,教会学校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艺;骑士学校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行会学校新型手工业者市民教育基特尔(guild)学校特点: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有了较系统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3.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共同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2、教育对象迅速扩大教育的普及性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征3、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上课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教育内容进一步科学化4、教育的终

19、身化 思考题:1.教育的概念应如何表述?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4.现代教育的特征?课前讨论:为什么师范生要学习教育学?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

20、间的联系,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外部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内部规律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历程共有几个阶段?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封建社会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 :论语一书汇集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韩愈(768-824):师说。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思想就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

21、一书中。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哲学家、军人、手工业者昆体良(公元3596年):古代罗马帝国的教育家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亚里士多德(前384-342):政治学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萌芽阶段的特点: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低下,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的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虽有专门论及教育的文献和著作,但主要停留在经验的描述上,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2、,有的还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臆测和简单的形式主义的推理,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2.教育学的独立和规范阶段 夸美纽斯(1592-1670):著名的捷克教育家, 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年)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1762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哥笃德(17801790年间)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教育家,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

23、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教育学派独立形态阶段的特点:教育学已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了运用心理学和伦理学等基础进行论证,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育问题,比较重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些论著所体现出的理论和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相类比,便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另外,在方法论上,还缺乏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这就导致这些教育理论尚未真正达到科学化的程度。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

24、政治学等学科逐渐兴起,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教育学的发展期了巨大的作用。世纪末,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 1861年英国斯宾塞教育论,重视实科教育。实验教育学,德国梅伊曼,1901年提出;拉伊1903年实验教育学。杜威(1859-1952):实用主义教育学,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派。 杜威于年经日本来华讲学,前后有两年多时间,足迹遍及沿海省市。他在演讲中,着重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由于他的教育观点与赫尔巴特有明显不同,顿时在我国教育界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氛。“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成了当时教育界的口头禅。凯洛夫(1893-1978):

25、前苏联教育家, 1939年出版教育学,1948年和1956年再版,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杨贤江:1930年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规律的著作。陶行知(1891-1946),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全集多样化阶段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教育问题,在教育论和学校管理方面创建了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新理论,在教学论方面继承了从夸美纽斯以来的合理部分,把传统教育学理论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4.教育学理论的深化阶段 当代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发展,三论产生。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的

26、分类系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的“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1975年前苏联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1901-1977)的教学与发展1972年以来,前苏联连续出版了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巴班斯基几本系列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等等。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首创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等等。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提出当代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的思想;发展主义教学论、结构主义教学论、范例主义教学论三大流派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帕夫雷什

27、中学, 给教师的建议, 叶澜 朱永新教育学分支:一级学科 从研究类型看: 普通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从研究层次看: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接受教育的方面: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研究内容: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管理论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的价值8 1.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化水平有效期长,全国通用。 大学教师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生

28、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3.深造考研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教育类研究生教育硕士普通中、小、幼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统考课程: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招生院校命题课程:专业课4.招聘考试(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学习其一,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到中小学去听课,参加一些活动,向教师和中小学生做点调查,乃至搞点小课题的实验和研究; 其二,在教育见习和实习中注意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去分析教育的实际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 育 学第一章 认识教师职业第三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与人、社会的发展第五章 教育目的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第六章 课程第七章 教

29、学第八章 德育第九章 班主任与课外教育工作第十章 教师教育研究第十一章 当代主要教育理论第十二章 当代教育新理念复习思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 教育学发展历程共有几个阶段?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研究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谈谈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第四章 教育人社会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学习目标:1、人的发展的概念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一、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什么是人的发展?指人的个体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和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

30、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骨胳、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吸吸系统、生殖系统等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主要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主体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几个方面。这几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一)生物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也叫遗传素质,它是指人的机体与生俱有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它包括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2.先天但非遗传的因素胎儿期发育:X射线、物理或

31、化学刺激、营养不良形成的畸变,结构、视力、听力、心脏3.成熟机制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成熟机制)制约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因素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外部世界,即围绕在个体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对人生理的影响9对人心理的影响如地理环境对人个性的影响:有人对我国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个性作过比较研究,认为南方人机灵些、含蓄些,北方人憨厚些、直率些,这与南方多

32、丘陵、山区和水田,北方多平原、高原和旱地有一定关系。再比如北方滑冰、滑雪运动员比南方多得多,水平也普遍比南方高。这也说明自然环境还影响着人的才能的发展。 冬奥、冬运会社会环境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活动、社会文化、社会实践以及风俗习惯、政治背景、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风气等等。都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1.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有较强的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具有专门性特点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3.选择性4.具有计划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具有较

33、强的基础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有条件:学校内部的管理、内容、师资,外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一致性。反对“教育万能论”2.家庭环境:第一道染缸3.社会文化:东西方,不同民族、地域4.社会实践:是人发展的根本途径(三)主体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或动力成功是遗传、环境和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合金谈谈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历史性与社会性:生物与社会演化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思维抽象,机械记忆理解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

34、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87页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1)身心在同一方面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身体:两个高峰第一年、青春(2)身心在不同方面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早晚,23岁语言,五六岁词汇、书面语言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兴趣、爱好、思维、性格6.稳定性与可变性医疗、营养,计算机使用7.具有现时性与潜在性潜力巨大二、教育对人的社会地位的提升教育影响个人的生存价值和社会地位(一)人的社会化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积累的知识、技能、观念、规范,并内化为个人品格与行为的过程。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途径:社会教化、个体内化(二)教

35、育与人社会地位的关系1.教育在人的地位提升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的国家与地区(1)教育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回报率高,教育程度收入,科举、高考(2)教育程度是职业差别的根源专业资格证书,高、低端劳动力市场,白、蓝、灰领,社会阶层,地位 2.教育与个体的社会流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要与社会需求、人才市场相适应社会分层复习思考题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1.教育与社会诸现象的关系2.教育与经济(生产力) 关系的原理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与经济(生产力) 发展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101.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

36、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数量,普及程度,东莞石排镇19年,唐山3.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和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层次、类型-普教、职教形式:全日、业余专业4.经济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及部分教育内容自然科学5.经济发展制约着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现代技术(二)教育的经济功能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手段能把可能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人力资本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传承、传递3. 教育是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1. 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为谁服务2. 政治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

37、会3. 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4.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部分内容思想教育内容5. 政治影响教育制度集权、分权教育改革、学制,取士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的影响政治功能1.是个体完成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培养政治人才的重要阵地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3.教育是传播政治思想、形成舆论和道德风尚的重要手段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三、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制约教育内容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水平2.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教育态度、行为不打不成器,中世纪鞭笞教育思想3.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东西方,不同社会制度东西:伦理型、知识型文化模式修己正人、认识真理大一统、多元(二)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传递文化功能传承、延续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地域、民族3. 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内容取舍4.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发展文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