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文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29067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文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教育研究文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教育研究文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教育研究文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教育研究文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业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 QQ#1747-88632成都电话 159-02844380 旺旺 whx0910 QQ 174788632 淘宝店铺 http:/面向西南批发荧光棒 发光玩具 手拍 充气棒 助威道具 婚庆用品 口哨晚会道具 演唱会道具 KTV 酒吧用品 荷花池批发最低价 电话 15902844380 联系旺旺 whx0910 QQ 174788632 荷花池批发荧光棒淘宝店铺 荧光棒批发价 全省最低教育研究文摘2008 年第 3 期总第(8)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高 职 教 育 研 究

2、 会 2008 年 5 月 9 日 目 录理论前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五大机遇马长世(1)学科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论纲周明星 刘晓(8)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内容与内功周明星等(18)课程建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徐国庆(23)1高职项目课程内容选择问题探讨壮国桢(30)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赵志群(35)产学结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常小勇(37)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方光罗(43)做实高职顶岗实习 有效推进工学结合谭辉平(46)专家视点职业教育:评估与示范辨姜大源(5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五大机遇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马长世摘 要: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文章着重从高职教育弱势地位的改善、政策目标与发展方向、办学层次类型与发展格局、规模增长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机遇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至中期的初创阶段、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中期的调整阶段和 90 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后,高等职业教育日益成为我国高2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我国高职教育又进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一项朝阳事业,高职教育从小到

4、大,从分散到整合,从边缘走向经济发展中心,取得了长足的跨越式发展。一、“弱势地位”显著改善,发展性功能稳步提升从社会发展背景看,我国有着几千年“重学轻术”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从教育模式看,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主导着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职业教育很难登大雅之堂,既没有名分,也难成气候。现代职业教育引入我国已经一百三十多年了,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发展步履之艰难,远甚于普通教育。在许多人包括部分教育决策人员的潜意识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次等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因此,在教育规划中,职业教育往往仅成为调节普通教育生源盈亏的缓冲系统,在招生和经费投入政策中,把职业教育放

5、在保证普通教育需要之余的次要地位。这种状况,也代表了高职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境遇。 高职教育“弱势地位”的改善,首先来自于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主导。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的推动作用。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显著加大,中央政府先后召开了 4 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3次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改革了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把举办、发展和管理高职教育的权限下放到省一级人民政府;不断增加高职教育招生指标,允许各类高职院校根据现有的办学资源自主招生等。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展高职教育日益

6、成为政府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最快、改革力度较大、取得成绩较为辉煌的重要时期,也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制定和调整较为集中的一个时期。在众多的政策中,推进和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这表明,高职教育在政府教育政策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并正在从高等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正是由于政府教育政策的强力主导,才铸就了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局面。 其次,高职教育“弱势地位”的改善还取决于高职教育发展功能的稳步提升。从教育的角度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确立的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1998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98

7、;2000 年制定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到 2005 年,3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 15,在校生数达到 1600 万人。实际上,到2002 年底,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 1600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 15,到2005 年,高校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 2300 万人,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 21。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职教育在其中正在持续发挥主渠道作用。从经济的角度看,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要发展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离不开较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短缺,已经

8、成为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制约因素或“瓶颈”。因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把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特别是要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中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随着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越来越能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能主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教育资源,打造学校品牌和办学特色。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将高职教育的发展纳入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在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扶持。这些地区在

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推进现代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都把高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政策目标与发展方向渐趋明确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不断提升,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也越来越明确。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1991 年,根据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力争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步建立起

10、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1996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和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54年 11 月 7 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

11、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上体现了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性质转变,由单纯的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问题逐步过渡到由社会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驱动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内动的结合;二是功能扩大,由类型系统建立、结构合理完善向自我发展、形成特色方向拓展;三是突出鲜明的时代性,由建立职业教育体系转变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和国际性。在政策目标上,面向 21 世纪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主要为:一是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即职业教育发展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人才需

12、求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密切相连,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二是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性: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结构合理,即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区域结构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灵活开放,指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实行灵活的学制,采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新局面;特色鲜明,是指职业教育遵循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和培养模式特色等;自主发展,是指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增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政府

13、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性和支持力度。2003 年,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将全国二百五十多所高职院校和三百四十多所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2004 年,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和“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职业教育,转变办学模式”。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将实施“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和“制造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在全国遴选

14、建设 35 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四十个左右高水平区域共享的高职教育制造业人才培养实训中心,力争在五年内,为国家培养 30 万制造业高级技术人才和 20 万软件5“蓝领”人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 2002 年起,教育部连续召开了三次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分别研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这些表明,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由一般的倡导和规划阶段进入到了实质性有步骤的实际操作阶段。 三、多类型、多层次和多模式的办学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20 世纪 80 年代初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萌芽时期。职业大学最先举起发展高职教育的大旗。1980 年到 1985 年,职业大学

15、由最初的 13 所增至 128 所。这一时期,职业大学都是由地方举办,规模较小,办学模式和办学渠道单一,特别是由于受到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升格风的影响,加之发展高职教育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不成熟,一些职业大学发展定位不清,办学方向不明,职业大学的数量变化不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 90 年代中期。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起,我国确立了高职教育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指导方针,制定了“三教统筹”“三改补”等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办学体制,推动了高职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等三类有着各自发展历史和办学特点的教育形式调整办学方向,形成合力,共同走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

16、初步形成了多类型的高职教育办学机构。 20 世纪 90 年代末,政府明确提出要采用多形式和多模式来发展高职教育,由此,带来了高职教育在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第一,类型结构。现阶段,举办高职教育的学校类型有职业技术学院、短期职业大学、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资格的民办高职院校以及部分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等。到 2007 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就增加了 202 所,高职高专院校总数达到 1314 所,约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 68。第二,层次结构。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在层次结构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少数本科院

17、校举办了试点和示范性的应用技术本科(四年制或两年制专科起点本科);经教育部批准的 53 个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有 22 个是依托重点大学建立的,还开展了主要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研究生层次的培养工作。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拓展或高移,逐步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类型及体系特征。第三,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与高职教育发展初期相比,目前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途径更为宽广。除原有的政府办学模式外,还有公办民助、民办、校企联办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模式;各类高等职业院校从隶属关系看,除少部分学校隶属国家部委和私营企业外,6大部分归地方政府管理。这种办学机制,增加了办学主体的多元性,调动了地方

18、政府办学的积极性。 四、规模快速扩大 20 世纪 90 年代,是高职教育规模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在高等教育总规模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大幅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定,并将招生计划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高职教育。2002 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高职教育,有条件的市(地)可以举办综合性、社区性的职业技术学院。”1998 年至 2005 年,全国高职教育招生数从 43 万人增长到 2681 万人,在校学生总数从 117 万人增长到 713 万人。短短的 7 年时间,高职教育招生数和学生数分别增长 6

19、倍和 7 倍,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学生数的 531和 457,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6 年,全国高职高专招生达到 270万人,2007 年将超过 280 万人,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突破性的扩张。以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为例。1998 年,上海只有 10 所高职院校,招生 14 万人,1999年增至 20 所,招生 22 万人,2000 年增至 40 所,招生 36 万人,2001 年又增加到 60 所,招生 45 万人,2002 年进一步扩大到 70 所,招生 5 万人。目前,上海高等职业院校有 70 个,在上海年招生数超过

20、 5 万人,占上海高校招收上海生源的 55,专科层次在校生已超过 15 万人。以发展民营经济见长的浙江省,现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方热土。浙江省现有独立建制的高职学院 47 所,1999 年全省高职招生 116 万人,2000 年招生 262 万人,增长 126,2001年招生 38 万人,增长 45,2002 年招生 531 万人,增长 40,在校生达119 万人。后又经过三年的大发展,到 2006 年,浙江省高职专业达 1367 个,在校学生已超过 20 万人。江苏省在 1998 年只有 12 所高职院校,招生 103 万人,1999 年增至 16 所,招生 12 万人, 2001 年增加

21、到 32 所,招生 43 万人,2002 年 48 所,招生 53 万人,2004 年进一步扩大到 70 所,招生 1492 万人,2006 年增加到 75 所,在校生达到 48 万人。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化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正逐步由注重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特色和质量的提高转变。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办学理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旋律。 7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这就是:(1)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3)以

22、“应用”为主旨,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4)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5)强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并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6)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全面启动。从 2000 年起,国家相继启动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建立了一批示范性办学基地。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教育部确定了 415 个精品专业建设项目,今后将以这些精品专业为龙头,带动各省市和学校开展专业改革试点。同时,还确定了近300 门国家精品课程。推进教

23、材建设,“十五”期间国家陆续出版了 500 本高职教育的精品教材,并引进了一批国外最成熟的优秀职业技术教材,丰富了我国高职教育教材的种类和内容。抓紧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已审批建立了 52 所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 22 所是依托国家重点大学建立的,主要开展职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师资培养;同时,还分别在天津和上海专设高职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产学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建立健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研究制定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新的人才观

24、念和办学理念正在形成。在办学方向上,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以此来推进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定向”或“订单式”培养,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同时,实行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举。在学制改革上,高职教育学制逐步由三年过渡到两年,从单一的高中后教育尝试部分实行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学制问题,实际也是一个导向和机制问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正在赢得社会认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25、明确的办学定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灰领”人8才。过去备受社会冷落的高职毕业生,如今正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紧缺的技能型人才,逐渐变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近年,教育部在对全国 347 所高职院校的194 万名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2003 年底,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876,比 2002 年同期提高了 5 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超过90的学校有 153 所,占被调查学校数的 44。在国内最早创办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多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保持在 90,很多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订购”一空,一些企业甚至通过预付工资的方式要求

26、在读学生毕业后到其单位工作。这些都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秦胜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 年第 26 期)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论纲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周明星 刘晓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经历了新生期、波折期、确定期、成长期和反思期;在学科体系、学科梯队、学科成果、学科平台及学科反思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后主要任务:谋划学科布局,明确主攻方向,构建学科体系,完善规训制度,创建研究学派;其建设策略:着眼价值学科,丰满学科事实;着重应用研究,催生学科理论;着力人才培养,彰显学科功能;着实合作研究,打造学科精品;着手学科整合,构建学科文化。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科发

27、展 学科建设9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学科肇始于 20 世纪 2040 年代,到 1983 年“职业技术教育学”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列入专业目录,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学科正式独立。职业教育学科是指职业教育学科群,亦指复数职业教育学,包括职业教育下位的各分支学科的集合。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近 24 年以来,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成就,当前的主要任务和未来建设的策略。 一、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五个阶段 (一)新生阶段(19491966)伴随着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过去职业教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建设社会

28、主义的职业教育新体系,再生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科,为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这一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的主要贡献是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1958 年 1 月 31 日,毛泽东在工作方法(草案)中提出:“一切中等技术学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试办工厂或农场,进行生产,做到自给或半自给,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一切高等工业学校可以进行生产的实验室和附属工厂,除了保证科研和教学研究的需要以外,都应当尽可能的进行生产。”1958 年,刘少奇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并行:一种是全日制的学校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一种是 8 小时的劳动制度

29、,一种是 4 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两种制度相辅而行。”“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想使我国半工半读的教育事业蓬勃兴起。1958 年 5 月 27 日,全国第一所厂办半工半读学校天津市国棉一厂半工半读学校开学。同年 7 月,天津市又办起 33 所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四四制”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每日 4 小时生产,4 小时学习),共招生 4000 多人。与此同时,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全国大多数省市区都试办了半工半读学校。截至 1965 年年底,全国半工 (农)半读学校共有 7294 所,在校生达 1266 万人。这为职业教育学科的再生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波折阶段(19671977)1966 年后,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进入一个波折动荡的时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内错误地认为刘少奇等领导已经变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由他主倡的两种教育制度也被错误地作为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受到批判。半工半读学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