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蒲江县 光明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2020 年) 说明 光明乡 人民政府 二一 二 年 十 二 月 蒲江县 光明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2020 年) 说明 规划编制单位: 光明乡 人民政府 组织编制单位: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技术编制单位:成都励精图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一 二 年 十 二 月 1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评价 .2 第一节 上一轮规划目标 .2 第二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2 第三节 规划实施成效 .2 第四节 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五节 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启示 .4 第二章 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7 第三章
2、 规划编制的过程 .9 第四章 规划的指标思想、原则和依据 . 11 第五章 规划基础数据的采用与规划成果 . 13 第一节 关于基础资料与数据的来源 . 13 第二节 主要规划成果 . 16 第六章 规划期间土地供需状况 . 17 第七章 主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预测 . 19 第八章 规划主要内容说明 . 24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 划目标的确定 . 24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 24 第三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 26 第四节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 27 第五节 土地整治安排 . 28 第六节 土地用途分区 . 30 第七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 31 第九章 近期用地安排说明
3、 . 35 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36 第一节 健全管理体系与制度 . 36 第二节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 36 第三节 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 37 第四节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 40 第五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 41 第十一章 规划协调论证与公众参与 . 43 第一节 规划实施的可行性评价 . 43 第二节 规划的公众参与情况 . 45 第十二章 其他情况说明 . 46 2 第一章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评价 第一节 上一轮规划目标 光明乡上轮规划下达至规划期末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 903.70公顷, 园地面积为 115.80 公顷,林地面积为 598.8
4、0 公顷,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 217.30 公顷,交通用地 55.10 公顷,水域用地 76.10 公顷,未利用土地 306.00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 743.80公顷,规划通过土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目标为 98.00 公顷。 第二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光明乡严格控制发展用地情况, 上轮规划下达 的各项指标 至规划期末的 实施情况 为耕地保有量为 438.31 公顷,园地面积为 620.71 公顷,林地面积为 795.43 公顷,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 140.94 公顷,交通用地 10.36 公顷,水域用地 22.51 公顷,未利用土地 3.60 公顷。 第 三 节 规划实施成效
5、 一、 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用地总量、用地布局、用地方向和用地时序,即 “定量、定位、定性、定序 ”这 4 个方面对土地利用加以控制。通过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严格执行建设用地预审制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措施,使土地用途管制具体化、科学化。 二、有效地保护了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奠定了资源基础 3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注重农用地尤其是对耕地的保护。规划实施以来,农业综合 开发以土地治理和多种经营双线的延伸与拓展为内容,不断向纵 深拓展 ,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提高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平,全 乡 农业综
6、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安全得到保证 三、 保证了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宏观调控效应显现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保证了 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用地得到切实保障。 各项 建设有序进行, 全乡 人口大幅增加,经济水平快速增长 , 促进了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 第 四 节 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与城镇发展在空间上衔接不够 上一轮规划,在基本农田的布局与耕地保有量指标的分配过程中,未能全面考虑区域社会 发展的差异, 城镇 周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布局与城镇的合理扩张方向未能有机衔接,从而带来了耕地保护与城镇建设之间的冲突,影响城镇的建设、发展。 二、部分
7、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与实际需求有偏差 由于上一轮规划较为注重耕地保护,对建设用地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采取从紧控制的原则,从近几年实施的效果来看,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建设用地发展速度较快,普遍存在指标偏紧、布局上需要调整等问题。 1997 年以来修改和调整各级规划的次数较多,部分重点项目和城镇建设用地布局经过多次调整。 三、规划弹性和权威 性不高 4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方案编制时以刚性为主,弹性不足,对土地利用变化缺乏适应性,规划的用地位置与项目实际选址要求不符,造成规划修改比较频繁。同时因为社会对规划重要性缺乏认识,虽然规划在法律上的地位较高,但在实施管理中随
8、意性较大。 第 五 节 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启示 一、坚持多目标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各类用地规模控制与布局优化 上轮土地利用规划是以保护耕地为重点、强调自上而下指标控制的刚性规划。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土地利用规划应是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可持续规划,切实转变土地 利用模式,从更长远角度和更高层次考虑土地利用和区域和谐发展的关系,树立宏观区域观和区域资源整体观,充分认识土地利用面临的新环境。立足于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各业用地内部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二、注重动态发展与弹性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是按照行政层
9、次,采取 “自上而下、上下结合 ”的办法编制,主要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国家级、省级、地(市)级规划是方向性、政策性的,县级、乡级规划采取指标控制和土地利用分区控制相结合。这种做法基本符合当前处 于体制转型期的实际情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单一的指标控制办法将越来越不适应实际的需要。按照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新一5 轮土地利用规划应采取 “上、下双向 互动协商 ”的办法编制,上 级规划指标的下达要充分考虑下级规划的实际需要,乡级规划也将以土地利用分区控制为主,从而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 力。 三、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规划修编中的应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大多采用定性的经验规划方
10、法,它是根据专业人员和领导的实践经验与主观愿望,来确定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确定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各产业部 门用地的配置比例。从规划数据的采集、规划数据的处理、规划方案的制订、规划图件的编绘到规划成果的共享与管理,信息技术 的应用较少,规划方案的科学性、规划图件的精确性较低,加大了规划应用实施的难度。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逐步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遥感技术( RS)、全球定位系统( 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现代技术手段,为规划数据的即时收集、更新,处理,不同层次和不同时期规划方案的调整修改和协调反馈,以及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监测和管理提供技
11、术保障,促进土地利用规划从 静态、定性朝动态化、定量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提高规划的实用性 上一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立足于土地资源现状,遵循“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特别强调优先保护耕地,对建设用地的供给推行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而城市规划则强调城市发展,从城市用地需求出发,要求将城市“做大做强”,交通、水利等部门规划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较多,虽然6 也都强调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但对土地供给量考虑较少。因此,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编过程中,为提高规划的实用性,必须搞好与相关规划 的协调与衔接工作,统筹协调各行各业用地及需求。7 第二章 规
12、划修编的必要性 一 、经济 转型期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要求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 成都市全市 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矛盾凸现期。随着人口高峰、工业化高峰和城镇化高峰的相继逼近, 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巨大转变, 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之中,推动 市域 走上又好又快、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据此,如何通过更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 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形成,是当前以及今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 、 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要求 十六届
13、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即: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 。科学发展观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严格保护耕地等战略资源,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用地,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社会、经济、 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 、 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需求 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为 本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 本乡 社会经济8 的快速发展。新一轮规划期内, 全乡 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上轮规划确定的指标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迫切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