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美报业危机下的“全媒体” 生产链重构吴蔚对于怀有“百年大报”梦想的报业传媒人来说,2009 年并不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年份。根据美国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8 年与 2007 年相比,美国报纸总发行量下降了 4.16,但广告收入却大幅下降了 17.7。2009 年 3 月 27 日,创刊于 1908 年,报龄 101 岁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纸质报纸,宣布今后停止纸质报纸的印刷发行,只提供网络在线版内容。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西雅图邮报,一份创刊于 1863 年,报龄 146 岁的主流报纸。2008-2009 两年,共有 100 份美国报纸倒闭或停止纸质报纸印刷,其中包括拥有的洛杉矶时报
2、、芝加哥论坛报等主流大报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公司。百年的风吹雨打都经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迈不过这道坎?强势的“弱者”“互联网的冲击”,在大量文章中,这成为美国报业遭遇寒冬的最直接的原因。但站在中国传媒人的角度,如果这个简单理由成立的话,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更加危险。与中国同行相比,美国报业在迈向数字化、拥抱互联网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从上表可以看到,美国报纸网站一直在网站广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而美国报业的佼佼者,甚至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的重要力量。以纽约时报集团为例,2008 年纽约时报集团网络广告收入达到 3.516 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2%,占当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的 1.36%。根
3、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09 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 1%-2%的公司有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1.2%)、MSN中国(1.5%)、四大门户之一的网易(1.8%)。因为缺乏权威统计数据,无法得知中国报纸所办网站的广告收入占所属集团比例的精确数据。但从我们了解的主流报纸所办网站的经营情况判断,其总量低于 1 亿元人民币,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09 年中国网站广告总量约为206 亿元人民币,报纸网站广告所占比例不足 0.5%。因此,将美国报业遭受冲击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互联网的冲击”,这样的结论过于草率,尤其对于中国同行来说,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中美报业的“广告”业务具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在中国,谈及
4、报纸广告,主要指品牌、促销等呈现式广告,而美国报纸的广告收入中,分类广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0 年,美国报纸的分类广告收入达 196 亿美元,占报纸广告总收入的1/3 强,2000-2007 年,分类广告所占比例一直维持在广告总收入 1/3 以上。受到以 Craigslist 为代表的免费分类广告网站的巨大冲击,到 2009 年,美国报纸分类广告收入只有 61.8 亿美元,不足 2000 年的 1/3。10 年来,报纸分类广告减收 134.2 亿美元,占广告减收(238.5 亿美元)的一半以上,是美国报业收入滑坡的罪魁祸首。?传统惯性的阻力美国报业在网络广告方面的绝对数字并不低,但一直以
5、来所占比重持续下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呈现式广告门类在网络广告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下降。2002 年,美国呈现式广告占网络广告总收入的 65%,当年搜索广告只占 15%。但此后,两者的关系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2004 年,搜索广告超越呈现式广告,成为网络广告的最大蛋糕,前者的比例为 40%,后者的比例为 39%。呈现式广告是由广告主根据自身需要指定版面或文章,跟随刊载广告。其主要特征是“静态”,即受众以“看”为主,追求广告内容给受众留下的印象。在网络广告中,呈现式广告的主要形式为千人浏览成本(CPM)广告和中国特色“包时段、全流量”广告为主。CPM 模式是在印刷版报纸商业模式高峰时期
6、,为了响应广告主对广告效果定量评估的需求而产生的,作为传统媒体广告模式的数字化延伸,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报纸传统品牌的优势,是印刷媒体向数字化媒体过渡期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根据美国尼曼媒体实验室的统计,2008 年,美国报业网站的平均 CPM 为80.28 美元,远超过 Yahoo 等新闻资讯类网站平均 CPM(25 美元),也超过报纸印刷版 CPM(34.62 美元)。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由于在印刷媒体阶段未普及 CPM 核算概念,用户难以理解 CPM 复杂的计算,加上当时缺乏简单可靠的 CPM 跟踪系统,CPM 广告未能得以普及。新浪于 20012002 年发明了类似电视广告的“包时段、全流量
7、”模式,一举取得经营上的成功,并成为中国网络广告的主要模式。但这一模式中,广告价值并不与广告呈现的实际效果挂钩,随着中国网民的爆发式增长,网络广告未能以相应的速度增长,网民的商业价值远低于采取 CPM 模式的国家。搜索广告则是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应运而生的广告形式。广告主根据自身需要指定关键词,跟随刊载广告。其主要特征是“动态”,即受众通过搜索方式接触到包含所定关键词的内容。搜索广告的主要形式为点击付费(CPC)广告,即广告主无需为受众阅读到广告而付费,只有当受众点击了广告之后,广告主才需要支付费用。对广告主而言,投放搜索广告的风险更小,成本更加可控,但需要相应的网络知识。所以美国市场上,搜索
8、广告自 2002 年以来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的势头,而金融海啸之后,其优势更得以发挥。2009 年底,搜索广告所占市场比例已达 47%,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而呈现式广告只分得 35%的份额。重回收费怀抱广告和发行是传统印刷媒体两大收入支撑点,广告经营上的困局,使得欧美报纸纷纷在发行领域寻求突破,即通过收费阅读模式,改变数字业务以免费为主的模式,探索数字发行的可能性。对数字内容进行收费阅读的企图,对欧美报纸来说并不陌生。事实上,他们在 1990 年代发展网站的初期阶段普遍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但由于互联网用户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免费习惯,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收费用户减少广告价值降低”的链条成为客观现
9、实,也是推广收费阅读模式的巨大障碍。15 年的尝试下来,除了以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为代表的金融类媒体,由于其生产内容的直接商业介质,能够坚持收费阅读,其他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泰晤士报、卫报在内的欧美领先报纸,都经历了“免费收费免费”的多次反复。2009 年,欧美报业再一次不约而同地考虑收费阅读,汲取了之前多次收费尝试失败的教训,有了更多细致化的设置。变化之一是改变之前打包收取订阅费的粗线条模式,引入“微支付”概念。即不强制用户打包付费,给予用户更多的自主权,选择只为自己需要的单篇内容付费。另一大变化是从存量收费到增量收费。即收费的重点不再是“电子版”,而是报纸之外的增量服务。这些
10、“增量”包括,针对历史数据库的按需检索服务、面向手机等具有用户付费习惯的介质重新制作的内容、报纸之外专为数字版本提供内容等。?英国每日电讯报新编辑部?斩断生产链全媒体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全媒体是指打通传统的印刷、广播、电视媒介界线,在数字介质上,构建全新的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内容平台,并打破原有的刊发和播出频率,实现全天24 小时滚动内容提供。与中国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各类媒体介质泾渭分明的格局不同,在长期市场化经营下,欧美的报业普遍早已跨媒介经营,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多个媒介的生产链条予以融合,整合出新的、符合数字媒介传播规律的新生产链。生产链重
11、构,意味着必须在原有各类介质的多条生产链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斩断原有链条,构建新链条。在这方面,英国每日电讯报(DailyTelegraph)从 2006 年下半年开始的全媒体生产链重构是最彻底的,以至于被竞争对手独立报称为“每日恐怖报”(DailyTerrograph)。在这次重构中,编辑部打破所有隔阂,取消了独立办公室,将报纸、网站、手机的采编人员整合进一间巨大的办公室共同办公。办公室设置为同心圆结构,在圆心区域是报社领导层的决策区,围绕决策区,各业务门类呈放射状辐射开去。办公室里最醒目的是一面巨大的“媒体墙”,实时刷新着最受关注的网站新闻、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提示着最新热点和媒体竞争态势
12、。在每日电讯报的业务重构中,引入了“新闻制作人”(ProductionJournalist,简称 PJ)的概念,相当于传统媒体业务流程中,印刷媒体的编辑、广播媒体的编导环节。在这样的业务结构中,各种媒介形态中最专业的制作人,负责自己最熟悉、最专长的传播介质,所有一线记者,均需要对各个介质的 PJ 负责,由各个介质的 PJ 决定最适合本介质传播的内容。2008 年,欧美报业普遍遭受结构性危机,各家报社也纷纷酝酿业务重构。但最终采用了这一编辑部布局的媒体非常少,就目前所知,各国较大的媒体集团中,仅有巴西最大的报业集团 RBS 和印度时报集团进行了类似的办公室重构,欧美报业中,几乎无完全效仿者。这种
13、布局未能得以普及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欧美报业的全媒体融合自 2005年来,在主流的大报中已经从不同角度展开,只是没有如此具有形式感的表现而已。每日电讯报的切入点是 PJ,美国的今日美国报,切入点则是“重定向”(Repurposing)。今日美国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在产品化包装环节之前,切断了旧有业务链,加入“重定向”环节。“重定向”建立在数据库整合基础之上。今日美国在基于新闻采集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库建设,将输出分为传统业务和新业务两个部分,所有面向新业务的内容,均存储在一个名为“重定向”的空间,各类新媒介平台均从这个空间获得内容数据,套入符合本媒介传播特性的模板中,生成最终产品
14、。?与每日电讯报的模型相比,今日美国模型的优势在于,不同媒介由于面对同一个整合平台,最终产品在内容上保持高度一致,差异只在于内容取舍和表现形式,这样也有利于节省一线新闻采集人员的的人力成本,避免出现每日电讯报模型下一线人员重复劳动的弊病。从欧美报业生产链重构的经验看,由于传统媒体长期面向单一介质生产产品,所谓的“全媒体”中,非“母体”的业务必然处于从属地位,必须迁就于“母体”业务。对印刷媒体来说,数字媒体和广电媒体是从属;对广电媒体来说,数字媒体和印刷媒体是从属。而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数字媒体,不管是在印刷媒体还是在广电媒体里,都必然处于从属地位,制约了全媒体整体向前推进。(作者系南方周末网络编辑部主任)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