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邓三复习题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怎样认识和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2、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3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2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3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2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3 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性发展。第二章
3、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世纪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还内在的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4.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笔记)一、.第二次国内革
4、命战争时期,提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这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题1.为了加强红四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毛泽东在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2.为了反对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毛泽东 1930 年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提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这两条思想路线的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1937 年,为了总结教条主义思想时中国革命遭受到的严重教训,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奠定了正确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5、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3.1941 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 ,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4.1945 年,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用之一。二、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文革中,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环节,率先批评“两个凡是” ,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理解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
6、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具体包括: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实事求是必须尊重实践;还对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一个完整的概括。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1.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对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所作的初步构建中,把这一理论的精髓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世纪之交,为了应对党所面临的世界情况、国家情况和党的情况的深刻变化,提出大力进行理论创新的任务;3.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的过程中,对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与时俱进”的新的要求。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强调全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三章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
8、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它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
9、国。国体是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1.时代背景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而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2.领导力量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
10、产党;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3.指导思想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4. 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第五章 8、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11、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9、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2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
12、要经验;3 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社会主义更好的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也只有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第六章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
13、目标。第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会大楼俄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第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11、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实现状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14、年,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0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000 年,在我国人口比 1980 年增长三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 2010 年,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提前实现“三步
15、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后,为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我国 21 世纪前五十年的奋斗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2、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只是解决了衣食无虞的基本生存需要,离宽裕还较远。不全面主要是指已经达到的小
16、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还不够。发展很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
17、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七章 14 改革开放的目的、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的革命,目的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 1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 2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 3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时期取得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现现代化
18、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的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
19、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第八章 15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20、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16 如何正确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17.什么是公有制经济;怎样理解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
21、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在公有制的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们共同的意志和需要。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不能利用生产资料为自己谋取私利。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要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需要控制关于国民经济重要的行业和领域,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22、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2.要有量的优势,也要注重质的提高,这为更好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拓宽了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必须寻找能够使自己的得到充分发展的实现形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18 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2.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议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3.才能保
23、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19如何理解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是由于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虽然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和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
24、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等多方面的具有重要作用。4.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即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进步法律法规为禁止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行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按章纳税、城市守信、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改进对非公有制
25、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20.简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内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兴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所谓“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必要性:1.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
26、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即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它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3.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切实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第九章 2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一、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1.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委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
27、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二、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从政权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之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
28、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2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们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29、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23.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一个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30、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十一章 24、如何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 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2
31、 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3 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二理论意义:1.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三现实意义或实践意义: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
32、会主义事业。2.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5.广泛的世界意义:我国是
33、一个具有 13 亿人口的国家,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使当代人类的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显示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作出新贡献。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
34、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许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35、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2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化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
36、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社会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6第 十二章 27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含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
37、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十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即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二、重要意义第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 “和平统
38、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第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原则的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的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恶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8 如何理解在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的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
39、备”的总方略;第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的往来;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也绝不放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第十五章 29、为什么新时期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先进性建设?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
40、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30、为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应当正确把握哪些基本原则?1 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广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2 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3 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31、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1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 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3 从党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同党肩负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