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元杂剧的特点及文学剧本的欣赏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2、了解话剧和文学剧本的基本特点。3、掌握文学剧本的欣赏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2、了解话剧和文学剧本的基本特点。3、掌握文学剧本的欣赏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文学剧本的欣赏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华文化犹如一条历史长河,在这条历史长河中,戏剧文化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戏剧天地,从语文的角度来欣赏戏曲,不仅仅了解戏剧知识,同时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丰富我们的内涵。二
2、、元杂剧知识1、元杂剧的概念元杂剧又称北杂剧,也称“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元杂剧分为散曲、杂剧。2、元杂剧的体裁元杂剧的结构形式是“四折一楔子”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 ,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 ,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
3、,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 , “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3、元杂剧的构成杂剧有三个构成
4、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白”有韵白、散白;还有“带云” “背云” “内云”等名目,各起串联唱词、交代内心活动、人物间交流的作用。元杂剧是一种歌舞剧,因而“科介”包括人物动作、表情、武打、歌舞以及音响效果等内容。唱词是杂剧中重要构成部分,在音乐上采用联套方式,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一折一套。至元代后期才出现南北曲联套的形式。曲的排列有一定格式,但又有多样的变化,要求每一支曲子的音乐前后必需衔接。曲文要协律,符合曲牌规定的格律,平仄要和协。押韵以当时北方话为准则,方式为全套通押一韵,但可四声通协,韵字亦可复用。此外,曲文中可加衬字,并可利用丰富的对仗
5、形式:偶句对、鼎足对、连璧对、隔句对、连珠对,等等,增加曲文的修辞色彩。4、元杂剧的角色基本角色有 4 类:旦(女性角色) 、末(男性角色) 、净(刚烈豪强及滑稽人物) 、杂(其他角色) ,每类更有细致的区分。由正旦或正末扮演主要角色,故剧本有旦本、末本之分。元杂剧的音乐北曲,是形成于北方的一种重要的曲牌联套体声腔系统。它继承了由来已久的传统音乐艺术,包括唐宋以来的歌舞音乐(如大曲和转踏) 、说唱音乐(如鼓子词、唱赚和诸宫调) 、歌曲(如曲子词、汉族和北方兄弟民族的民间歌曲)等。其中,既有丰富多彩的腔调积累,又有严谨独具特色的结构形式,以及精湛的歌唱艺术和器乐演奏。通过几百年无数艺人的探求和实
6、践,才完成北曲这一声腔系统的艺术创造。5、元杂剧的音乐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 C 调 D 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 【端正好】 ,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6、元杂剧的内容元杂剧是金院本和诸宫调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很多作品,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政治腐败,官吏的昏聩,社会的黑暗,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下层被压迫者
7、的形象,歌颂了他们不屈的斗争,表现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在艺术性方面,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少数优秀作品呈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元杂剧的语言质朴、通俗、口语化,和舞台演出结合紧密,有较强的表现力。7、元杂剧的特点元杂剧演唱的原貌,已不可见,只能从历史记载、曲谱、昆曲中的北曲以及戏曲文物中了解到它的基本情况,大致说来,有如下一些特点。(1)就其音乐风格来说,前代作曲家一致认为它具有浓郁的刚健雄浑的风格色彩。这种音乐风格的形成又与以下所举曲调构成诸因素密切相关。用七声音阶,多四度以上的上下跳进,并有其常用的特性音调,形成高下跌宕的旋律特点。这和北方语言的声调、语调有关
8、。剧词用韵以北方语音为准,分平、上、去三声(入声分别并入这三声) ,每折为一套曲,其所用曲牌均用一韵。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它的节奏质朴紧促,具有“促处见筋”的效果。句间灵活自由地加用衬字;句尾常使用底板,以增强唱腔的动势。此外,字多腔少的词曲结合形式易于突出词情。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运用,形成它闪赚顿挫的唱腔特点。它的板式比较自由,板数无定,下板的位置也不固定。节拍有散板、一眼一板、三眼一板 3 种,其速度相对较南曲为快。(2)曲式结构曲牌和曲牌联套(套数) 。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构成,每折用一套曲,一剧有四大套曲,以体现
9、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的一致性。其曲式结构复杂严谨,主体部分的曲牌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即不同曲牌相联接的缠令形式;两种曲牌交互联接的缠达形式和同一曲牌变化反复的么篇形式。这些形式在具体按腔时容许有所变通。(3)宫调运用。元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十七宫调之说。稍后的周德清则说宫调“一十有二”。而今存元杂剧本中标明曲牌所属宫调,只有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九种宫调。元杂剧一戏四折、每折各用一宫调(楔子同于其前、后折) 。根据现存北曲曲谱来看,宫调分类的意义并不在调高和调式方面。套数的类别确实是称做宫调。这种“宫调”分类,仍具有规范同类曲谱相近的调域和大致的音
10、域,或表示有同类曲谱存在着共有的某些特性音调的性质,因此能为创造新腔或利用原有曲牌并为实际演唱提供方便。借宫和犯调等突破宫调规范的新的手法,也使曲牌的表现力得到丰富、扩展。(4)演唱形式和演唱艺术。元杂剧受诸宫调的影响,其全剧或一折,由主要角色主唱,有比较集中的大段唱腔,以刻画主要人物或叙述事件。除主唱者外,其他角色一般只有宾白。其结果,一方面固然可以充分发挥歌唱艺术在戏曲中的作用,提高主唱者的演唱水平;但另一方面,次要角色在演唱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限制了同主要角色的情感交流。因此,后来的剧本也为次要角色安排一些唱腔。8、元杂剧的作家作品“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马、郑、白。在中原音韵里,周德
11、清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并列,称为“关、郑、白、马”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的是关汉卿拜月亭 、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的梧桐雨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三、话剧的特点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 。1928 年又经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 、老舍的茶馆 ,曹禺的雷雨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话剧是在本世纪
12、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 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 ,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的:有大剧场舞台、有小剧场舞台、有梯形台还有在观众中间的舞台,目的是既有利于演员的表演,又便于观众从各个角度的欣赏。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
13、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四、剧本的特点剧本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体,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在文学领域里,它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体裁。在戏剧实践领域里,它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是以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的。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
14、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 “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
15、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 ,是最“要劲” 、最需要下工夫之处。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
16、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
17、)括起来。五、剧本的欣赏方法1、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脉络以及戏剧节奏。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分析戏剧情节的基本内容,从而了解贯穿全剧的矛盾重点和围绕着重点而展开的各种矛盾的侧面,弄清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及主要任务之间性格撞击的起伏过程,认识作者选取中心事件的意图,以及围绕着中心事件作出不同反应的各种人物性格和人物的各种关系的社会意义。按照剧本的规律,戏剧情节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多幕剧中还有序幕和尾声。比如雷雨的序幕交代了剧中主要人物的结局。蘩漪疯了,鲁侍萍疯了,周朴园孑然一人,鲁大海杳无音信,周萍、四凤、
18、周冲死亡。开端交代了人物复杂的矛盾关系,周萍勾引了婢女四凤;周萍与继母蘩漪发生了暧昧关系;蘩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母亲侍萍领走四凤;周冲爱上四凤;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多重矛盾展示出来。随着第一个冲突发生,接着展开的种种矛盾冲突。它是一个矛盾运动过程,事件矛盾充分揭示,人物性格充分显现,步步深入,趋向高潮。如雷雨第二幕,侍萍到周家领四凤与周朴园相遇,两人发生紧张激烈的冲突;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来到周家,与周朴园谈判未成,与周朴园、周萍发生冲突。高潮它是戏剧作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它给观众造成最深的印象,也是观众最富于感情反映的时刻。如雷雨第三幕,天将大雨,在鲁贵家。鲁贵、大海发生冲突
19、;侍萍要求四凤发誓再不见周家人;周冲到鲁家送钱被拒;蘩漪尾随周萍至鲁家,目睹幽会;周萍到鲁家与四凤相会被发觉,狼狈逃走;四凤羞愧难当,奔出家门。冲突到了蓄势待发阶段。结局是冲突双方胜负定局的最后结果。周家,侍萍痛苦地接受周萍与四凤的关系, ;蘩漪不放周萍,喊来周朴园;周朴园误解事端,逼周萍认母;所有真相大白。结果四凤触电自杀,周冲救四凤而亡,周萍自杀,大海出走。从以上情节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到,全剧的矛盾冲突较多,而最本质的冲突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冲突。作者围绕这一主要矛盾,精心组材,突出重点。戏剧节奏有一定规律,往往层层递进,逐步紧张,最后达到
20、顶峰状态。如窦娥冤 ,窦娥的悲惨命运是步步推进的:三岁丧母,七岁离父成童养媳,十七岁丧夫,二十岁遭诬,最后含冤而死,到刑场她终于愤恨难平,指天斥地,发下誓愿。2、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剧作中往往有多种矛盾冲突,要看看哪个是最主要的,矛盾对立双方分别是谁,还要弄清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人和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对于理解剧情、把握人物、欣赏具体的场面,以及推断剧情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如哈姆莱特一剧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时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处于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
21、忍之心。3、把握剧本的结构结构也叫布局,是戏剧情节构成与展开的方式,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变化的阶段。如高潮是戏剧矛盾冲突最集中、最激烈的部分,事情的结局即将见分晓,读者处于紧张和期待的情绪中。剖析戏剧结构要把握戏剧结构中的伏笔、悬念等手法。戏剧悬念能够唤起期待,并引起观众探究的兴趣。悬念有大有小,不断迭起。比如雷雨第一幕,悬念是鲁侍萍的到来,会给四凤和周家父子带来什么后果?蘩漪对四凤和周家父子又会采取什么手段?这个悬念贯穿整个戏剧。4、把握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场面戏剧情节中各个基本部分都是由一个个场面构成,任何一个完整的戏剧运动正是在一个个场面的转
22、换与连接中完成的。场面是指在一定时空内发生的人物行动或人物关系所构成的生活画面,场面是组成戏剧情节的基本单位。观众对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体验与感悟,也是通过体验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场面的实体内容来完成的。场面的戏剧性就是在一系列的戏剧冲突中体现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共五幕,每幕分几场。比如第五幕第三场,也是全剧的最后一场。这一场气氛紧张,矛盾冲突达到高潮。这一场有多重矛盾:罗密欧与帕里斯的矛盾,罗密欧与凯普莱特家族的矛盾,朱丽叶与自己家族的矛盾,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的矛盾这么多矛盾巧妙地结合到这一场。罗
23、密欧、帕里斯、劳伦斯不约而同地来到朱丽叶的墓地;罗密欧与朱丽叶差点儿活着重逢,可惜又生离死别;罗密欧与帕里斯两方仆人恰好见证了主人的格斗;劳伦斯目睹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全过程;亲王、蒙太古与凯普莱特同时赶到“惨案”现场这一场的矛盾冲突的爆发以及矛盾冲突的解决,使观众的感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使观众对封建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斗争有了更感性的认识。5、分析、品味剧本语言戏剧语言是构建剧本的基础。主要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称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这是人物心理活动与行为动作的外观,由此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质的语言,主要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
24、理、剧情发展的布景、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能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尽管舞台说明是戏剧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人物语言相比,它起辅助说明的作用,因此,鉴赏戏剧文学,更要紧的是品味人物语言。品味人物语言,应关注以下三方面:(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戏剧文学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尤其重要。优秀的戏剧人物语言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把人物个性展示出来。(2)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即戏剧冲突中人物之间的动作冲突或人物内心活动。我们常说的“行由心指” “言为心声” ,就是说人物
25、的内心世界必定通过言、行表达出来,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出自人物内心,因而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境界。(3)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 “话外之音” 。这是话语字面意思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优秀的台词往往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广的想像空间,能起到一石多鸟之效。六、作业设计预习窦娥冤 。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窦娥冤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顾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透过
26、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教学方法活动法、探讨法、鉴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
27、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二、文本解读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28、部。 窦娥冤 救风尘 望江亭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2、文体知识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 “楔子” ,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 ,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角
29、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 、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 ,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 ,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 )老(老头儿) 、卜儿(老妇人) 、孤(官员) 、徕儿(小厮)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 、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注:课后可查阅“宫调”
30、知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白是“宾白” ,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3、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
31、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二)信息筛选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1、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 31 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2、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 (可由多人共同完成)明确:(1)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2)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3)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4)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三)能力提升1、那么,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
32、人呢?明确:窦娥是一位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2、这么美好的人却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错呢?明确:首先,窦天章是一介书生,却落魄到卖女还债的地步;其次,一个“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的江湖庸医却成了“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 ,欠人十两银子就想着勒死债主;再者,张驴儿凑巧救了蔡婆,就恃恩耍赖,涎着脸皮硬逼要双双入赘;更荒唐的是, “明镜高悬”的衙门里坐的竟是念叨着“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这一类话的贪官。所以,窦娥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3、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
33、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属于什么类型?明确: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正是无赖张驴儿和昏官桃杌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无情地毁灭了一位具有美好灵魂的女子。4、随着剧情发展,眼见着善良美丽的窦娥一步一步被推向死地,大家有什么感受呢?明确:既痛苦又无奈,特别是看到窦娥指天骂地那一段,让人有撕心裂肺的感觉。 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戏剧情节,并分析了戏剧的矛盾冲突,初步领略了窦娥冤的悲剧美,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欣赏关汉卿笔下
34、的悲剧世界。四、作业设计汝城一中 2009 级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号:欣赏戏剧光阅读剧本是不过瘾的,我们应该向关汉卿学习, “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亲自登台演出,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排演第三折戏。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欣赏了窦娥冤 ,今天我们来重点品味第三折,在这一折中,剧情走向高潮,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二、文本解读(一)分析鉴赏1、本折可以分为几个场景?明确:可分为三个场景:赴法场 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见蔡婆 遗嘱(窦娥告别婆婆)在刑场 誓愿(窦娥立下三桩誓愿)2、我们先朗
35、读第一个场景的两段曲子。这两段曲子写了什么内容呢?明确:写了窦娥的愤怒控诉,控诉了天地的不公。3、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现在怎么却成了斥骂的对象呢?明确:善良美丽的窦娥蒙受如此深重的冤情,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难道不该骂?所以当窦娥痛快淋漓地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我们心里痛快极了。这里的“天”指的是封建统治者,而“地”则指的是昏庸的官吏,实际上,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激烈控诉。4、从中我们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呢?明确:有一股怨气,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平白无故地被送上断头台,当然怨了。还有恨,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也很无奈悲哀, “哎,只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