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是指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1、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 3000 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
2、,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2、发展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 2737-2697 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
3、名为“荼陵” ,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 、煎茶水记 、 采茶记 、 十六汤品等。千百年来,历
4、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 、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 、有客来,要敬“元宝茶” ,定婚时要:“下茶” ,结婚时要“定茶” ,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也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
5、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 ,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 、 品茶图 ,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 、 陆羽烹茶图 、 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二、中国十大名茶1、 西 湖 龙 井 , 产 于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西 湖 周 围 的 群 山 之 中 。 杭 州 不 仅 以 西 湖 闻 名 国 内 外 ,也 以 西 湖 龙 井 茶 誉 满 全 球 。 颜 色 : 色 泽 嫩 绿 泛 黄 。 外 形 : 扁 平 光 滑 , 苗 锋 尖 削 。 绿
6、茶 。 滋 味 :汤 色 嫩 黄 ( 绿 ) 明 亮 ; 清 香 或 嫩 栗 香 , 但 有 部 分 茶 带 高 火 香 ; 滋 味 清 爽 浓 醇 。2、 洞 庭 碧 螺 春 茶 , 产 于 江 苏 省 苏 州 市 太 湖 洞 庭 山 。 碧 螺 春 茶 条 索 纤 细 , 卷 曲 成 螺 , 满披 茸 毛 , 色 泽 碧 绿 。 颜 色 : 色 泽 银 绿 , 翠 碧 诱 人 。 绿 茶 。 外 形 : 外 形 条 索 紧 结 呈 卷 曲 如 毛螺 , 白 毫 显 露 。 滋 味 : 香 气 清 爽 持 久 ; 滋 味 鲜 爽 味 醇 ; 汤 色 嫩 绿 明 亮 。3、 黄 山 毛 峰 茶
7、 , 产 于 安 徽 省 太 平 县 以 南 , 歙 县 以 北 的 黄 山 。 茶 芽 格 外 肥 壮 , 柔 软 细嫩 , 叶 片 肥 厚 , 经 久 耐 泡 , 香 气 馥 郁 , 滋 味 醇 甜 , 成 为 茶 中 的 上 品 。 绿 茶 。 颜 色 : 嫩 绿 油润 。 外 形 : 细 扁 如 雀 舌 , 芽 似 锋 ; 白 毫 显 , 色 似 象 牙 。 滋 味 : 嫩 毫 香 清 新 持 久 , 滋 味 醇 厚 回甘 ; 汤 色 杏 黄 清 澈 。4、 庐 山 云 雾 茶 , 产 于 江 西 省 九 江 市 庐 山 。 绿 茶 。 庐 山 云 雾 茶 色 泽 翠 绿 , 香 如
8、幽 兰 ,昧 浓 醇 鲜 爽 , 芽 叶 肥 嫩 显 白 亮 。5、 安 溪 铁 观 音 茶 , 产 于 福 建 省 安 溪 县 。 安 溪 铁 观 音 茶 历 史 悠 久 , 素 有 茶 王 之 称 。 “砂 绿 起 霜 ”成 为 铁 观 音 高 品 级 的 标 志 , 获 得 了 “绿 叶 红 镶 边 , 七 泡 有 余 香 ”的 美 誉 。 乌龙 茶 , 半 发 酵 。 颜 色 : 乌 润 砂 绿 。 外 形 : 条 索 肥 壮 紧 结 , 卷 紧 而 重 实 。 滋 味 : 香 气 馥 郁 持 久 ,有 桂 花 香 ; 滋 味 醇 厚 甘 爽 生 津 ; 汤 色 橙 黄 鲜 丽 。6、
9、 君 山 银 针 , 是 中 国 著 名 黄 茶 之 一 。 君 山 , 为 湖 南 岳 阳 县 洞 庭 湖 中 岛 屿 。 清 代 , 君 山茶 分 为 “尖 茶 ”、 “茸 茶 ”两 种 。 “尖 茶 ”如 茶 剑 , 白 毛 茸 然 , 纳 为 贡 茶 , 素 称 “贡 尖 ”。 黄茶 , 轻 微 发 酵 。 颜 色 : 金 黄 光 亮 。 外 形 : 芽 头 肥 壮 挺 直 , 匀 齐 , 满 披 茸 毛 。 滋 味 : 香 气 清 鲜 ,茶 色 浅 黄 , 味 甜 爽 。7、 六 安 瓜 片 ( 又 称 片 茶 ) , 为 绿 茶 特 种 茶 类 。 产 自 安 徽 省 六 安 ,
10、唐 称 “庐 州 六 安 茶 ”,为 名 茶 。 中 国 历 史 名 茶 , 简 称 瓜 片 , 明 始 称 “六 安 瓜 片 ”, 为 上 品 、 极 品 茶 , 清 为 朝 廷 贡 茶 。采 自 当 地 特 有 品 种 , 经 扳 片 、 剔 去 嫩 芽 及 茶 梗 , 通 过 独 特 的 传 统 加 工 工 艺 制 成 的 形 似 瓜 子 的片 形 茶 叶 。 属 绿 茶 。 颜 色 : 黛 绿 泛 黄 。 外 形 : 平 展 , 每 一 片 都 不 带 芽 和 茎 梗 , 微 向 上 重 叠 ,形 似 瓜 子 。 滋 味 : 香 气 清 高 , 汤 色 清 澈 , 滋 味 回 甜 。8
11、、 信 阳 毛 尖 , 是 中 国 著 名 毛 尖 茶 , 河 南 省 著 名 特 产 之 一 , 产 自 河 南 省 信 阳 地 区 的 群 山之 中 。 , 信 阳 毛 尖 素 来 以 “细 、 圆 、 光 、 直 、 多 白 毫 、 香 高 、 味 浓 、 汤 色 绿 ”的 独 特 风 格而 饮 誉 中 外 。 绿 茶 。 颜 色 : 色 泽 翠 绿 , 白 毫 显 露 。 外 形 : 条 索 细 圆 紧 直 。 滋 味 : 汤 色 嫩 绿 明亮 , 香 气 鲜 高 , 滋 味 鲜 醇 。9、 武 夷 岩 茶 , 产 于 中 国 福 建 省 武 夷 山 市 。 外 形 条 索 肥 壮 、
12、 紧 结 、 匀 整 , 带 扭 曲 条 形 ,俗 称 “蜻 蜓 头 ”, 叶 背 起 蛙 皮 状 砂 粒 , 俗 称 “蛤 蟆 背 ”。 乌 龙 茶 , 半 发 酵 。 颜 色 : 青 褐 色 或者 全 褐 色 , 外 形 : 茶 条 壮 结 匀 整 , 带 扭 曲 条 形 。 滋 味 : 香 气 胜 似 兰 花 而 深 沉 持 久 , 滋 味 浓醇 清 活 , 生 津 回 甘 。10、 祁 门 红 茶 ,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 红 ,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红茶,全发酵。颜色乌 润 ,俗称“宝光” 。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滋味:香气香甜持久,又似兰花香,俗称“祁门香” ,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13、结语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尤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它将儒道佛 三家思想有机地融入,从各个方面都突出儒教的“礼”道教的 “清”佛教的“悟”等精神实质,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和 一和谐统一的特色,中国茶道是无愧于世界文明的一朵亮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1中国玉石网揭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玉石网。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