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的处理.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53104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6.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的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的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的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的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的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的处理,卫生部疾控局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编委会20061212,学习目的,掌握监测系统数据的利用与分析方法掌握监测系统评价的方法熟悉已控制或消灭的传染病病例的处理原则熟悉发生VDPV病例及其循环的处理方法,第一部分: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教学建议:讲解1020分钟,讨论1020分钟,此案例专业性很强,首先教师向学员介绍背景知识,让学员了解事件的有关基础知识,也可针对这个事件,回答学员提问,或者要求学员课前预习相关知识。,2004年8月6日,国家脊灰实验室报告,贵州省疾控中心送检的1份AFP病例阳性分离物经基因序列分析为I型VDPV,病毒VP1区有9个碱基发生变异。

2、,问题1: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关注什么问题?,参考答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9个碱基发生变异说明该病毒在当地循环已经约1年时间,发现该例病例,预示在人群中可能有有其它病例的发生,形成VDPV的循环。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接种率评价,监测系统评价,病例核实诊断和临床筛查,开展医疗机构病例主动搜索和社区病例搜索,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证实在人群中是否发生了循环,是否存在其他病例,当地的免疫屏障是否能够阻断循环,有无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第二部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教学建议: 120180分钟,讨论问题20分钟,调查设计3060分钟,评价调查设计2030分钟,讨论本次调查结果5070分钟。教师

3、可以边回答学员提出的知识点问题,引导学员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方法和内容。可以以问题2做主线,以问题3为基本思路,讲解需要调查的内容,方法、调查项目的意义。,问题:如果开展调查,应调查那些内容?应该由那些人员参加?,参考答案,该例VDPV是脊灰病例吗?如果是,是1例还是多例,并需要对病例进行核实诊断,病例来源是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医院、社区主动搜索发现的AFP病例重新核实诊断。该地区的监测工作如何,是否敏感,能否把可疑病例全部报告出来?该VDPV在人群中发生循环了吗?可以对病例及接触者进行标本采样检测或重新对病例标本进行检测。该地的接种情况如何?是否能够阻断病毒循环,有必要对常规接种情况

4、进行评价,对接种率进行调查。有必要采取措施吗?如何采取?调查应由流行病学工作人员与临床专家(包括儿科、神经内科等)共同进行。,问题3针对上述问题,调查应该围绕几个方面展开,请分组设计调查方案,每个必须包含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同时考虑时间及资料的可获得性。,一、现场基本情况,当地卫生工作状况:WL乡卫生院2003年6月与计生站合并为计生卫生联合服务院,现有职工14人,从事防保、计生、妇幼工作的有6人。该村有卫生室1个,承担防保任务的村医生1人。常规免疫接种双月进行,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开展PV强化免疫活动。村卫生室有冷藏包一个,但未使用过,每次取疫苗用一个塑料带提回来。每次疫苗取回

5、后并不按免疫程序要求发放疫苗,发现有使用不完的疫苗丢弃现象。YS村使用自建自来水,在山上建一蓄水池,蓄水池加盖,通过管道接入家中,使用前不经任何消毒处理。厕所为每户自建,大小便均装在一个大缸内,粪便堆积一段时间后就直接用作农家肥,种植的蔬菜多为自家食用。儿童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十分普遍,无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问题4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说明哪些问题?。,参考答案,该地卫生条件较差,与外界交往频繁,如果该地发生了VDPV循环,其传播可能较为广泛,甚至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到更大的范围。该地免疫接种工作难以保证,基础接种率水平可能不足以阻断VDPV循环。有疫苗丢弃现象,该地卫生状况较差,更容易造成病毒传播,甚

6、至自然界污染范围扩大。该地冷链设备使用不当,可能存在疫苗失效而影响免疫效果的问题。,VDPV病例的基本情况(1),YWJ,男,2001年4月26日出生。黔西南州贞丰县WL乡YS村人。无外出史,未服过OPV。2004年6月11日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病后第三天出现右下肢麻痹。病后4个月随访,仍有右侧下肢麻痹伴肌萎缩。临床诊断为脊灰病例。,VDPV病例的基本情况(2),WLY,男,2003年2月24日出生。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WL乡YS村人。无外出史,未服过OPV2004年7月11日发热(体温39), 次日发生双下肢麻痹。病后3个月,双下肢及右侧中下腹残留弛缓性麻痹伴肌萎缩。临床诊断为脊灰病例。

7、,接触者便标本采集情况,采集YS村2病例(YWJ,WLY)周围小于5岁儿童大便标本21份,由省CDC脊灰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结果:YWJ、WLY 21例接触者分离到3例VDPV。其中两儿童为姐弟,父母在YS村煤矿务工,为流动人口,另一儿童为常住人口,3名儿童均未接种过任何疫苗,此次采样前半年未到过外地,家中也无外村人来)。,问题5病例核实的情况说明什么?是否发生了循环?,参考答案,病例核实情况表明,2例病例临床诊断均为脊灰病例,实验室检测同为I型VDPV,病例有排毒的可能,由此可以造成人群的循环,而且同村出现2例,根据脊灰隐性感染率较高的流行病学特点,接触者中标本

8、中发现了VDPV,可能存在一定流行病学联系,人群中可能发生了循环。如果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序列之间有关联的话,则可以判定发生了VDPV循环。,调查初步结论,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WL乡YS村发生VDPV循环,问题6:根据调查初步结论,需要开展哪些进一步调查?,参考答案,参照各国VDPV循环发生的特点,VDPV循环主要发生于OPV接种率较低的地区, OPV在未免疫的人群中长期循环发生变异所至。开展调查的目的是判断疫情的波及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和地理范围。因此,应对OPV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对报告的病例进行筛查,扩大AFP病例医院和社区的搜索范围。,接种率调查,计划免疫接

9、种卡的管理,问题7:从接种率调查结果,考虑该地是否可以阻断病毒循环?该地常规免疫接种率较低,可以判断人群抗体水平不足以阻断病毒的传播。,AFP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五、AFP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问题8:AFP监测系统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利用?还需要进行哪些调查?,参考答案,从监测数据看,2004年黔西南州、贞丰县AFP病例报告数量增多,不能排除由于VDPV病例增多所致。对监测系统分数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非常重要。应组织临床专家对病例进行筛查,进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是判定该地的监测系统质量是否达到相关要求,以此判定该地是否存在漏报病例,有利于判定该事件的传播

10、范围和波及的高危人群。,五、AFP监测系统分析-贞丰县及周边县AFP病例分类情况,问题9:卫生部临床专家诊断分类结果说明什么问题?,参考答案,经临床专家组检查,黔西南州2004年所报46例病例中,24例排除AFP病例,AFP病例22例,经与往年数据相比AFP报告接种率并未升高,没有明显的暴发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析,除了病例H发生在2003年,其他7例发生在2004年,其中3例明显与服苗有关,由此判定,VDPV广泛流行可能性不大。,问题10聚集高危病例及残留麻痹病例的分析有何意义?,参考答案,高危病例均未采集到合格的大便标本,从而使实验室检测结果不可靠或无结果。造成即使这些病例是VDPV造成的也无

11、从判定。是否存在VDPV造成暴发的危险?从分析结果表明,除贞丰县一组与VDPV有关联外,其他两组的临床上不支持脊灰病例,因而,爆发的危险性被排除。脊灰的临床特点之一就是会发生残留麻痹。对聚集高危病例及残留麻痹病例进行分析和临床核实,可以提示该地是否有脊灰流行,VDPV及其循环是否发生了不良后果。另外也有利于判定可能波及的范围。,查阅20022004年 13 216 786条门诊病例记录和737 755条住院病例记录,发现漏报AFP病例23例。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漏报病例分别为9例、7例和7例。其中,黔西南州医疗机构漏报10例(贞丰县7例,兴仁县2例,册亨县1例),安顺市漏报6例,

12、六盘水市漏报3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漏报2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州)和贵阳市各发现漏报1例。 跛行调查:各级CDC还开展了社区AFP病例主动搜索。全省共入户调查99 285户,仅在黔西南州晴隆县发现1例未报告的AFP病例,其它地区未发现漏报病例。对发现的漏报病例经专家组审核,临床都有明确的临床诊断,考虑可以排除脊灰。,五、AFP监测系统分析-AFP病例主动搜索,问题11:病例主动搜索结果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发现漏报AFP病例,说明监测系统敏感性有待提高,但对主动搜索出的病例进行筛查,未发现脊灰临床符合病例,可以判断VDPV循环未波及到较大范围。,AFP监测系统分析-实

13、验室筛查对挽澜乡周边村健康儿童抽样便标本35例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在贞丰县范围内所有乡镇健康儿童抽样便标本120例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未发现VDPV。对贞丰县及周边县2003年和2004年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排除存在漏检VDPV的可能。,AFP监测系统分析-高危病例及残留麻痹病例的分析,AFP监测系统分析-实验室分离到VDPV的病例及接触者情况分析 此2例的3名接触者和同县BC镇1例高危AFP病例的1名接触者中分离到I型VDPV。 此例高危病例基本情况如下:ZSB,男,2003年5月30日出生。住址为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BC镇。无外出史,病前从未服过OPV。2004年5月19日发热伴呕

14、吐,5月22日出现双下肢麻痹。病后7个月随访,右下肢残留麻痹及肌萎缩。其5名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1株型VDPV。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高度怀疑为型VDPV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患儿居住地距离WL乡约50公里,中间间隔CG镇,除偶尔到ZX镇赶集外,未到过其他地方。,问题12实验室结果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将流行病学结果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和利用?,参考答案,实验室分析未发现其它VDPV病例,说明VDPV循环未波及更大范围。同时,病例ZSB为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未采到合格大便标本,而其接触者ZBF检测到VDPV,说明ZSB可能为VDPV病例,并可能是最早出现的VDPV病例。,AFP监测系统分析-结论

15、除已经发现的VDPV病例外,未发现未监测到的VDPV病例,证明监测系统敏感,VDPV的循环未波及到更大范围。,问题13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或推论,其公共卫生学意义如何?,参考答案,该地发生了VDPV的循环;通过病例筛查及AFP病例主动搜索、实验室筛查等措施,判定没有其它感染者;由于OPV常规免疫接种率较低,人群抗体水平不足以阻断病毒的传播,在该县不同乡镇病例和接触者中发现了VDPV,考虑VDPV循环区域不会局限某个特定区域。虽然没有VDPV播散的证据,但脊灰为隐性传染率较高的疾病,其传播的速率缓慢,存在继续循环而造成易感者发病的潜在危险。为保护易感者,应在较大范围开展OPV强化免疫活

16、动。,2004年贵州cVDPVs的发现过程,6月13日,首例患者发病,6月16/17日,首例AFP病例采便,7月11日,第2例患者发病,8月6-8日,接触者采便,7月26/27日,第2例患者采便,8月23-28日,局部强化免疫,9月10-15日,全省强化免疫,2004年cVDPVs的地理分布,发现VDPV病例核实病例单例还是循环,波及范围是否会阻断,是否要采取措施,核实诊断,监测系统数据,病例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筛查,主动搜索,高危及残麻病例分析,免疫情况,第三部分 控制措施,教学建议:讨论为主,时间60100分钟,引导学员制定隐性感染率较高疾病的控制措施,并针对控制措施做出评价,控制脊灰野病毒

17、传播及VDPV循环最有效的方法为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在实际接种率大于85%的情况下会防止脊灰流行。,问题14脊灰的控制措施有那些?强化免疫判定范围的原则有什么?,参考答案,通过以上资料分析,贵州出现的VDPV循环现象,从病例分布和实验室结果看没有扩散的迹象,但是由于交通和人口流动等原因,其波及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由此设定强化免疫的范围的主要依据是该地的基础免疫水平,如果接种率较低,一旦VDPV传入,都存在流行的潜在危险。因此,强化免疫范围根据实施条件尽量扩大。这不仅是以阻断VDPV循环为目的,而且也是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输入野毒的必要措施。符合消灭脊灰的需要。,一、强化范围的确定黔西南布

18、依族苗族自治州对另外7个县的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脊灰疫苗3剂次以上平均接种率为57,安龙县仅为24,兴仁县、兴义市分别为56和62,其它县在85以上。由于安顺市与黔西南接壤,并且常规免疫工作存在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决定此2个地区先开展强化免疫活动。2004年8月23-28日和9月23-28日在黔西南与安顺市开展2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其它7个地区于9月10-15日开展1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11月10-20日,全省9个地区共同开展了1轮强化免疫活动。,2、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强化免疫调查接种率,黔西南州和安顺市调查结果第1轮强化免疫:贵州省CDC于8月23-28日对14个县强化免疫实施情况进行了

19、督导,对28个乡25个集贸市场进行了服苗率快速调查。共调查1 418名儿童,服苗率为96%,国家督导组调查结果显示,黔西南州的调查接种率为88,安顺市的调查接种率为83。 第2轮强化免疫:贵州省CDC于9月23-27日对14个县进行了督导。共调查635名儿童,服苗率为93%,其中有5个县95。国家CDC在现场督导结果为,黔西南州的调查接种率为89,安顺市的调查接种率为91。其它7个地区督导结果贵州省卫生厅于9月10-15日对7个地区的强化免疫活动进行了督导,共计调查儿童6 604名,服苗率为95.5%。,强化免疫估算接种率,黔西南州和安顺市第1轮强化免疫估算接种率:在黔西南州的8个县中,1岁儿

20、童的总体估算接种率最低,平均为78.7。安顺市的6个县的估算接种率总体为76.9%。除4岁儿童组略好外,1、1、2、3岁儿童均85。黔西南州和安顺市第2轮强化免疫估算接种率:在黔西南州的8个县中,1岁儿童的总体估算接种率在各年龄组中仍为最低,平均为77.1,其中有5个县85;1岁以上儿童仅有2个县90,其余年龄组的估算接种率基本95。册亨县的估算接种率最低,有2个年龄组85。总体来看,第2轮的估算接种率好于第1轮。安顺市的6个县的估算总体为76.7%。除4岁儿童略好外,1、1、2、3岁儿童均85。特别是1岁儿童仅为40-60。其它7个地区第1轮强化免疫估算接种率:贵州省其它7个地区以地区为单位

21、0-4岁儿童强化免疫总体估算接种率平均为87.6%,2个地区未达到85%。从各年龄组来看,仍以小年龄组为低,1、1和2岁儿童分别为68.9%、78.5%和88.3%,如六盘水市0岁组儿童的结果还50。,问题15强化免疫评价方法有那些?根据此结果可作如何评价?,强化免疫活动的评价方法有报告接种率、调查接种率、估算接种率。调查接种率是最好的评价方法,但由于抽样调查的局限性,本次采取快速评估。受调查员等诸因素,样本选择(不同年龄组均衡性差,而不同年龄组接种机会不同)等的影响,用调查接种率推算总体,其代表性值得探讨。用估算接种率测算更接近于人群真实接种率,尤其是出生率较高的地区更是如此。从估算接种率的

22、结果表明,各年龄组存在差异。由于估算接种率前几轮未达到85%,因此2005年又开展了一轮强化免疫活动。,第四部分 综合分析与评价,教学建议:讨论和教师总结,时间30分钟,贵州贞丰县发现的VDPV后,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在卫生部、国家疾控中心和相关专家指导下,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病例的主动搜索,病例诊断和强化免疫工作对分析事件的原因和阻断VDPV传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表明,贵州省的AFP监测系统是敏感的,具备了及时识别VDPV的能力。实验室检测确定原因。虽然从流行病学上无法排除病例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从分离标本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大,尚不能完全解释当地发生了VDPV的流行。但可以认定

23、发生了VDPV在人群中发生了循环。贵州省的部分地区常规接种率较低,常规免疫疏于管理,增加了VDPV在人群中发生循环的可能性。需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贵州省出现了疫苗相关病例的聚集现象,对疫苗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确认。,尾 声,结果提示:分离到的cVDPVs毒株的基因突变已导致神经毒力的回复,其中几株已基本达到野病毒株(Mahoney株)的水平,谢谢!,特别说明,共享资源,请君在推广、借用时注明来源、注明原作者。如同撰写论文之参考文献“引自”、“原作者”“参考”等。如蒙借用、推广后,请,将时间地点、对象及数量告诉我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套PPT的可用价值。案例与分析在应用中如有任何建议或有何问

24、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参考资料,请与我们联络,当尽力满足。 http:/ from TREMOLO,现保存于丹麦 哥本哈根市的 博物馆患者右下肢麻痹 明显的肌肉萎缩足下垂3000-4000年前古埃及,最古老的脊髓灰质炎患者雕像,脊灰病毒的肠道感染途径 经口和或呼吸道进入体内 咽部和下消化道 粪便 直接扩散到. 向深部淋巴组织扩散 引起较小的病毒血症 中枢神经 心脏 肝、胰、 呼吸道 皮肤 系统 肾上腺 粘膜 引起较大的病毒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 /其它组织,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无症状的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及无麻痹患者因不易发现,在传播该病上起主要作用。本病的潜伏期为335

25、d,一般为12周。患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脊灰的流行病学特征,脊灰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2周,无症状麻痹前期:低烧、不适、腹泻、恶心等瘫痪期:天,体温再次升高恢复期:一般为3个月后遗症期:一年到两年,中国消灭脊灰的历程 (1),脊灰曾在中国广泛流行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60年代初期, 每年约报道有 20,000-43,000 脊灰病例60年代后引进和开始使用脊灰口服疫苗,脊灰发病数急剧下降1988年, 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确立了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中国全面加强了消灭脊灰活动,中国消灭脊灰的历程 (2),1991, 中国政府承诺到 2000 年中国实现无脊灰的目标1

26、994年9月,发现最后一例本土脊灰野病毒1995, 1996 和 1999 年分别发现了境外输入脊灰野病毒,随之采取了大范围内的应对措施2000 年, 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证实委员会递交了无脊灰证实报告,无脊灰的证实,我国于2000年7月递交国家无脊灰证实报告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宣布该区无脊灰.,Polio cases 1990WHO WPRO,2000,Polio Free,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的地区 WHO美洲区(PAH): 1994年 WHO西太区(WPR): 2000年 WHO欧洲区(EUR): 2002年仍有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地区 WHO东南亚区 (SEAR) WHO中东

27、区 (EMR) WHO非洲区 (AFR),全球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分布(1988-2004年),1988 350,000例 125个流行国家,20041,268例6个流行国家,流行国家的脊灰野病毒病例数,全球脊灰报告数与流行国家数,病例数(例),流行国家数(个),尼日利亚暴发(792例),印度暴发(1600例),维持无脊灰策略,常规免疫的高OPV覆盖率OPV强化免疫高质量的流行病和实验室监测对输入野病毒迅速作出反应,1999-2004年OPV常规免疫接种情况,1993-2005年 OPV强化免疫接种情况,什么是AFP?,Acute Flaccid Paralysis 急性 弛缓性 麻痹,常见疾病,

28、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格林巴利综合怔(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短暂性肢体麻痹,麻痹,标本采集,送省疾控中心,省实验室报告结果,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结果,14 天,7天,28天,7天,阳性分离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14天,监测系统主要指标AFP surveillance

29、system,AFP报告发生率: 1.5 /100,000,监测系统主要指标要求,(1)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上;(2)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达到80%以上;(3)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达到80%以上;(4)AFP病例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80%以上;(5)AFP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及时率达到80%以上;(6)省级实验室28天内完成AFP病例粪便病毒分离及时率达到80%以上;(7)未采集合格粪便标本及分离到脊灰病毒的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达到80%;(8)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达到80%以上;(

30、9)省级对聚集性高危病例和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处理率达到100%;(10)对所有AFP病例进行最终分类的及时率达到100%;(11)国家脊灰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脊灰实验室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达到80%以上(12)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达到80%以上;(13)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应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14)国家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对临床符合病例的复核率达到100%,1999-2004中国AFP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数及病例分类,1999-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维持无脊灰面临问题和挑战,保持政府对消灭脊灰活动的

31、支持,维持国内各级消灭脊灰活动消除麻痹松懈情绪和思想和无脊灰的不正确认识保持高质量AFP监测直到全球消灭脊灰的实现防止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2005 年仍然有4个国家有脊灰野病毒流行,中国与其中3 个国家接壤2004年以来,18个已经消灭脊灰的国家发生了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引起的传播防止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的发生,我国输入脊灰野病毒的分布,1995 1型 3型1996 1型1999 1型,境外野病毒输入,病例直接入境,青海输入脊灰野病毒发现后的反应(1999-2000年4月),青海省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后开展的“扫荡”式免疫活动,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 Derived Polio V

32、irus, VDPV),Structural Region,Non-structural Region,P1,P2,P3,3 NTR,A,n,在VP1段(900-906个碱基)的核苷酸与疫苗株差异1-15%; 能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致病性较强; 在生物学性状上很难与脊灰野病毒区分; VDPV可在低OPV覆盖率地区长时间循环,引起脊灰暴发,VDPV的产生过程,口服OPV 机体内病毒复制时核苷酸变异 病毒由粪便排出体外 再感染敏感机体 机体内病毒进一步变异 VDPV产生,已证实的VDPV分离株,免疫缺陷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immunodeficient vaccine-derived po

33、liovirus, iVDPVs) 来源于同一免疫缺陷病人,由于疫苗株病毒在其体内长期复制和排毒而产生的VDPV。其它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 指单个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可来源于免疫力正常的AFP病例、接触者、健康人群或环境标本。循环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circulating vaccine- derived poliovirus,cVDPVs) 从2例以上AFP病例中分离到的序列相关的VD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是指由相关的疫苗衍生株病毒引起2例或2例以上VDPV病例的事件称为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

34、);发生cVDPVs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处理;目前全球共报告5起cVDPVs。,埃及 1982-93II 型32 例海地岛 2000-01 I 型21 例 菲律宾 2001I 型3 例马达加斯加 2002 II 型 4 例,全球疫苗变异病毒发生情况,首起cVDPVs埃及,最后分离到脊灰型野病毒是1979年;1982年可能就有OPV衍生病毒,在1982-1993年形成流行;1988-1993年在27个地区中的8个(30%)发现了32例与OPV型衍生病毒有关的病例;该病毒与野毒株的同源性80%,与疫苗株病毒的同源性为90-96%。,2000年7月12日-2

35、001年9月18日,多米尼加和海地发生脊灰暴发,共21例(多米尼加13例,海地8例),绝大多数患者未服苗;两国均从病例中分离到型脊灰病毒;流行的病毒源于OPV,分离病毒株与野病毒无关联(VP1区基因序列分析一致性85%);但恢复了型脊灰野病毒的神经毒性和传播特性;分离的病毒在这一免疫覆盖率极低的地区已循环约2年,病毒基因变异的积累恢复了脊灰野病毒的主要特性。,第二起cVDPVs多米尼加和海地,2001年3月15日-7月26日,菲律宾报告3例由P1 VDPV引起的脊灰病例,3株分离的毒株与疫苗株的同源性为97%,3株病毒不同源但密切相关(基因序列同源性超过99%),并且还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

36、组。3例病例分布在不同省份,且出生后未离开过出生地。,第三起cVDPVs菲律宾,第2例: 1岁, 2001年7月26日麻痹,伴发烧,2剂OPV,第3例:3岁,2001年7月21日发烧,出现惊厥和脑膜刺激症状,3剂OPV,首例:8岁,2001年3月15日发病,3剂OPV,残留麻痹,第四起cVDPVs马达加斯加,2002年3月21日-4月12日,在马达加斯加Toliara省发生AFP病例聚集分布;从4例AFP分离到型VDPV;序列分析显示VDPV为基因漂移和与肠道病毒重组;马达加斯加1999年1岁内儿童OPV全程接种率为37%。2001年15岁以下非脊灰AFP报告率为0.4/10万。,第五起cVDPVs中国贵州,特别说明,共享资源,请君在推广、借用时注明来源、注明原作者。如同撰写论文之参考文献“引自”、“原作者”“参考”等。如蒙借用、推广后,请,将时间地点、对象及数量告诉我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套PPT的可用价值。案例与分析在应用中如有任何建议或有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参考资料,请与我们联络,当尽力满足。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