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中国的沿海河流中国东部沿海的河流,主要指发源于长白丘陵、山东丘陵、浙闽丘陵等第三阶梯的河流。例如东北沿海的鸭绿江、图们江(前已介绍)以及辽河水系的东侧诸河;东南沿海的钱塘江、闽江、韩江;台湾、海南岛诸河等均属此类。这类河流的总特征是:流域面积不大,流短水急,水量丰富,河水清澈。(一)辽河水系除鸭绿江、图们江外,源出长白丘陵的辽河水系东侧诸支流,如东辽河、招苏台河、清河、浑河、太子河等,都具有沿海短小河流的特征。但辽河水系的主源西辽河源出大兴安岭的西南端,又流经干燥的半荒漠、黄土地区,故辽河水系及其干流实际上具有华北河流的一般特性。东、西辽河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附近汇合后始称辽河。辽河干流河
2、谷开阔,水势大增,河道迂回曲折,在向南流动中,接纳了来自东侧的招苏台河、清河;至铁岭附近受山体阻挡而折向西南,又接纳了来自西侧的秀水河、柳河等支流,这时辽河干流的水和沙均很丰富。继而南流,经新民到辽中县的六间房附近分为两股,一股向南称外辽河,在三岔河接纳了辽河最大的支流浑河后又称大辽河,最后在营口市入海;另一股向西流,称双台子河,在盘山湾入海。辽河全长1430 公里,流域面积达 22.94 万平方公里。辽河流域东侧汇入的支流多水,西侧汇入的支流多沙。辽河下游地势低洼,坡降很小,上游西辽河及西侧支流挟带来的泥沙,在本段迅速淤积,河床不断抬高,排水不畅。而流域内的降水又多集中在夏季,因此每遇暴雨,
3、干支流一齐发水,特别是浑河、太子河河水猛涨,大辽河、双台子河宣泄不畅,常常造成洪水灾害。据统计,近百年来发生洪水灾害约 50 余次,局部泛滥更是频繁,故人们称辽河下游为“十年九涝”的“南大荒” ,遍布着沼泽和盐碱荒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根治辽河,通过流域调查,制定了整治规划,在干、支流的中上游以修建水库调洪、减缓水势为主,同时在流域西部造林固沙。例如在西辽河的上中游营造了大量的防护林带,在干支流修建大伙房等大、中、小型水库 608 座,总库容量 134.2 亿立方米。大伙房水库不仅是根治浑河的控制性工程,对消除辽河下游的水患,亦具有很大作用。沿河两岸修筑 3300 余公里的防洪河堤,开挖了纵横
4、如网的排灌渠道,建成 100 余座电力排灌站。同时,为使河水畅排,还采取了改造河系的措施,即在六间房附近将外辽河堵截,使辽河水系与其最大的支流浑河水系分成两个独立入海的河系。上述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大大改变了辽河流域,特别是辽河下游平原的面貌。 “南大荒”十年九涝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昔日的沼泽、盐滩已变成肥沃的良田,辽河下游平原今天已成为辽宁省水稻集中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二)东南沿海河流中国东南沿海的河流主要指源出并流经浙闽丘陵的入海河流。浙闽丘陵西有怀玉山、武夷山作屏障,东临海洋,受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大都在 15002000 毫米之间。又由于地表主要分布着透
5、水性能较差的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势较陡,降水大部分均形成地表径流,径流深度多超过 800 毫米,故流域内产水量很大。加上丘陵起伏,水位落差大,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据统计,仅浙闽两省水电的蕴藏量就超过了 1200 万千瓦,如果将这些水电资源充分开发,不仅足够本地区工农业用电需要,而且还可以支援外区。浙闽丘陵森林密布,植被覆盖度大,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同时,这里广泛分布着火成岩等,抵抗流水的片蚀作用很强,所以河流含沙量很小,各河平均含沙量约为 0.11 公斤/立方米,仅比西南地区的河流含沙量稍大一点,而比黄河(37 公斤/立方米) 、华北河流(8.72 公斤/立方米)和长江(0.54 公斤/立方
6、米)小得多。因此,平时河水均很清澈,仅在洪水期略微混浊,每年输入海洋的泥沙很少。东南沿海地区的河流很多,由于地形的限制,一般均较短小,所有河流,长度均不超过 600 公里,流域面积大多也不超过 6 万平方公里,其中长度超过 200 公里,流域面积大于 10000 平方公里的河流仅有 5 条(表 11) 。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是钱塘江,福建省最大的河流是闽江,韩江则是东南沿海的第三大河,它源出福建,最后在广东省东北部注入南海。1.钱塘江钱塘江又名浙江或之江,因流向曲折而得名,这也是浙江省名的由来。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怀玉山主峰六股尖东坡,自西向东北、东南蜿蜒曲折,流经安徽屯溪、歙县,至浙江建德县
7、梅城,纳来自西南的兰江后,向东北流至海盐县澉浦附近注入杭州湾,全长 605 公里,流域面积 4.88 万平方公里,其中浙江省境内流域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钱塘江在安徽省境内迂回曲折,滩多水急;入浙江省后,仍水流湍急,河谷多呈“V”字形,属山溪性河流。自安徽省歙县浦口至浙江省建德县梅城镇的新安江,过去曾被误为钱塘江的支流,后经浙江省科技人员对钱塘江河源及河口进行全面考察,确定新安江应为钱塘江的正源。新安江又名徽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源出于安徽黄山南麓,东流入浙江,在梅城与钱塘江干流会合,全长 293 公里,流域面积 11 640 平方公里。新安江流经雨量丰沛的山地丘陵区,坡降大,水流急,自
8、安徽的屯溪至浙江的铜官峡,天然落差达 100米,沿河多峡谷险滩,故有“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之说。这种山间盆地和峡谷相间的河谷地貌,给建造大型水库创造了优越条件。在铜官峡附近兴建的新安江水库是中国 50 年代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坝高 105 米,坝顶长 462 米,底宽 97 米,蓄水量达 180 亿立方米。蓄水量为西湖水量的 3184 倍,规模之大可想而知。电站的装机容量为 62 万千瓦,平均发电量达 19 亿度。电站已于1960 年 4 月开始输送廉价的电力,大大支援了有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同时,水库的兴建亦改善了大坝上游的航道,减轻了下游的洪水危害,并给国家提供
9、了大量的淡水鱼等水产资源。干流在梅城纳兰江后,水量大增。自梅城以下 7 公里三河埠至芦茨埠附近,河流切穿岩浆岩组成的中低山,形成著名的七里垅峡谷段。七里垅峡谷具有群山夹峙、峭壁争雄之势,是理想的水电站坝址所在。1969 年建成的富春江水电站,对消除上、下游洪涝威胁及航运、发电、灌溉等,均起了很大作用。钱塘江下游富春江段河流两侧,山岭多为古生代沉积岩,河谷沿着东北西南向褶皱断裂带发育,谷地开阔,江面展宽,河道比降变小,水流平缓,沙洲、边滩发育。沿岸河漫滩平原断续延伸,其间点缀着一些低山、丘陵,富春江时而逼近山麓,时而在平川延展,江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山青水秀,苍翠欲滴,自然景色千变万化,是全国
10、闻名的风景区。杭州以下,钱塘江江面突然扩大成喇叭状的三角江,这就是杭州湾。钱塘江口所以不成为三角洲,而成为三角江,主要是因为江水含沙量很少所致。钱塘江的含沙量只有水量的万分之一,若与黄河相比,每年入海的水量约为黄河的 3/4,而每年入海的泥沙量只及黄河的 1/184。此外,钱塘江的潮汐冲击力很大,上游冲积下来的泥沙也往往被潮浪卷走,这也是它不淤积成三角洲的另一原因。钱塘江口的海宁潮一向是世界闻名的奇景。这是因为杭州湾是一个典型的大喇叭口,出海口宽达 100 公里,在澉浦减至 20 公里,到海宁县盐官仅 3 公里。同时,自海口向上游,水深也迅速变浅,海口的水深约为 10 米,到澉浦只有 2 米。
11、海口宽而深,涨潮时的进潮量就很大;进入口门后河道逐渐变窄,潮水上溯则受到约束,潮波能量被相对集中,潮差也就明显增大。河底逐渐变浅,使潮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形,波峰处水深大,河底阻力影响小,传播速度快;波谷处水深小,河底阻力的影响显著,传播速度就慢,因此在向上游传播过程中,潮波的前坡渐渐变陡,后坡相反变缓。当阻力进一步加大后,波峰就陡立如墙,钱塘江潮波上溯过尖山后,波峰破碎,形成了涌潮的潮头。涌潮潮头到了海宁一带,江面更窄,潮水卷着浪花,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奔腾向前,形成了惊心动魄的“钱江怒涛” 。所以古人有诗形容钱江涌潮:“远若素练横江,声如金彭;近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 ”钱塘江
12、涌潮是天然的动力资源,估计澉浦的潮力就可以发电 550 万千瓦。2.闽江闽江是东南沿海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向东南流入东海。干流全长 577 公里,流域面积 60992 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 50以上。南平以上为上游,南平至水口为中游,水口以下为下游。闽江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流量为 1980 立方米/秒,流域面积在中国主要河流中占第十二位,而年平均流量却占全国第七位。流域面积比闽江大 11 倍多的黄河,水量却只及闽江的 92。闽江上游有三支:北源建溪,中源富屯溪,南源沙溪。三大溪流蜿蜒于武夷山和戴云山两大山脉之间,最后在南平附近相会。上游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占整个
13、闽江流域的 70,水量占整个闽江水量的 75。从流域面积和水量来看,建溪为 3 个源流之首,沙溪最小。闽江上游地区森林特别茂密,有“绿色金库”之称,因此含沙量与年输沙量都比中下游少得多。由于三大溪流多发源于 1000 米以上的武夷山,而南平海拔仅 70 米,故河床坡度很大,水流湍急,险滩星罗棋布,建溪就有“上下三十六滩,滩滩都是鬼门关”的说法。中游也称剑溪,这里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以上升运动为主,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故河谷主要为河曲型的峡谷。两岸峭壁挺拔,奇峰对峙。江中岩石裸露,暗礁起伏,有名的秤钧滩、剪刀滩就在这里。雨季一到,上游三大支流的来水进入峡谷区,河水猛涨;枯季来水少,水位显著下降,故
14、年内水位差可达 1020 米,使中游成为闽江水位变幅最大的河段。剑溪在樟湖坂接纳了尤溪,在水口接纳了古田溪,这两条支流的流域面积均比上游的三大溪流为小,水量也较少。闽江下游坡降变小,江面开阔,河水流速减缓,竹岐以下又受潮水顶托作用,沉积作用显著,沙洲,边滩发育。在福州附近,闽江被横亘江心的南台岛分为南港(乌龙江)和北港(马头江)两支,南港水量较北港大,并有支流大漳溪汇入,但河道曲折而宽浅,泥沙淤积严重;北港比较平直狭深,主流线较稳定,故航行之利大于南港。两港在马尾附近汇合折向东北入海。闽江干流与支流,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往往垂直相交,例如 3 条上源与剑溪在南平呈十字交会,南平正好处在十字中
15、心,所以闽江水系是典型的格子状水系。总的说来,闽江流域地形多为中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因而河床坡度也较陡,滩多流急,不利航行。新中国成立初期闽江下游也只能通航 20 吨的小船,后来通过对干流 100 多处险滩的整治,炸去了礁石,安设了航标,现在 80 吨的货轮已能日夜畅通无阻。闽江水量大,落差也大,水力资源丰富。但是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上没有开发,国民党政府曾想开发古田溪,于 1948 年成立“古田溪水电工程处” ,然而工程毫无进展。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对古田溪进行梯级开发,兴建了容量为 25 万千瓦的水电站,同时在上游各支流又陆续兴建了不少中小型水电站。随着闽江流域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闽江丰富
16、的水利资源一定会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3.韩江韩江正源汀江发源于福建省长汀县北部的武夷山东南麓,自北向南流入广东省境内,至三河坝与南源梅江相汇后始称韩江,又继续流向东南,经潮安至澄海附近注入南海。全长 325 公里,流域面积 34314 平方公里,其中 70在广东省境内,30在福建境内。韩江流域降水充沛,流量丰富,虽然其面积只及淮河的 18。但水量却相当于淮河的 85,流域产水量是相当丰富的。三河坝以上为韩江的上游,实际上是由汀江和梅江两大溪流组成。梅江的长度、水量及流域面积均比汀江大,只是汀江的流向与干流一致,故习惯上以汀江为正源。汀江干流长 260 公里,上杭以上流经风化较深、易于侵蚀的
17、千枚岩分布区,故河谷较宽,河流曲折,坡降较小。上杭至石下坝之间河道宽窄相间,坡降大,水流急。坡降最大的河段长仅 5 公里,落差却有 25 米。最窄的河段在棉花滩,宽度仅 10 余米,水力资源丰富。石下坝至三河坝坡降越来越小,河面增宽至 400 米左右,两岸出现狭长的平原。梅江干流全长 280 公里,源出广东紫金县白山岽,自西南流向东北。梅县以上河流流经砂页岩组成的丘陵地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甚为严重,故河床被泥沙淤高而变得又宽又浅,韩江的泥沙主要就来自这里。梅县以下河道宽窄相间,松口以下流向急转 90,改向东南,切穿东北西南走向的莲花山东北麓的山岭,最后在三河坝与汀江相汇合。汀、梅二江已给韩江
18、带来了约 84的水量,故韩江河水主要来自上游。三河坝至潮安为韩江中游,长约 110 公里,由北向南横切连花山东北麓。两岸山势紧逼,形成狭隘的谷地。河流两侧无大支流,多短促山溪汇入。潮安以下为韩江下游,这里是河道纵横交织的三角洲河网区,地势平坦,堤圩水塘触目皆是。韩江河水含沙量约为 0.3 公斤/立方米,是东南沿海含沙最多的河流,当然与华北诸河及江淮相比,仍然是很少的。由于上、中游的来沙在这里沉积,河床日益变浅,并受潮汐影响,故洪水期易于泛滥。部分泥沙排出河口,使三角洲每年约以 10 米的速度向外海伸展。韩江水系发育在东北西南走向的岭谷区,这里西北东南走向的断裂构造也相当发育。河流受这两组构造的
19、控制,或者顺山岭间的谷地发育,或者沿断裂线横切山岭,主支流往往呈直角相交,故韩江水系与闽江水系一样,也是典型的格子状水系。(三)岛屿上的河流台湾和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岛屿,这两个岛上的河流与大陆上的河流相比,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台湾岛的河流总数不下 50 条,都发源于中央山脉,然后分向四方,流注入海,整个水系呈辐射状。由于地形和面积的限制,这些河流均很短小,长度在 50 公里以上的不过 20 条,超过 100 公里的仅有 6 条,最大的河流长度还不到 200 公里,流域面积也不超过 4 000 平方公里。台湾低平地区年降水多在 2 000 毫米左右,山地则达 4 000 毫米以上,是全国雨量最
20、多的地区。同时,台湾河流多发源于海拔 2 0003 000 米的地带,在很短距离内就降到平地,流域坡度及河床坡度均很陡。西部入台湾海峡的河流坡降多在 1以上,东部则更陡达 2.5以上。陡峻的地形缩短了汇流时间,减少了渗透和蒸发的消耗,使大约 75以上的降水均流注入河。河水特别丰富,年径流深度多在 2000 毫米以上,而且水力资源也特别丰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蕴藏量在 100 千瓦以上。故台湾省单位面积产水量和单位面积水力资源的蕴藏量都是全国最大,在外国也是少有的。翻开台湾省地图可以看到,以“浊水”命名的河流就有好几条(浊水溪、宜兰浊水溪、大浊水溪等) ,这是由于覆盖在台湾背斜上部的第三纪地层多为
21、脆弱的粘板岩,在暴雨和急流的冲刷下,洪水挟带巨量的沙石送往下游,使各河的流水成泥浆状。含沙量大,流水混浊,故以“浊水”相称。这一特点与浙闽沿海的河流是有差别的。此外,台湾东北部的河流,东北面向海洋,西南背靠高山,冬季正是东北季风的迎风面,雨量丰富,是全国冬季最多雨的地区,故径流年内变化也非常特殊,冬季水量可占全年的 28,仅次于秋季而多于春夏。浊水溪是台湾最大的河流,北源出于莱主山,南源出于玉山及秀姑峦山,沿中央山脉的西侧两源合流后,横切郡大山脉,坡度很陡,在上源的 75 公里河段内,平均每公里降低 32 米,落差很大。浊水溪在日月潭的南部向西穿过阿里山脉,至出山口的二水附近,分为西螺溪、新虎
22、尾溪、北港溪等多股汊流,注入台湾海峡。浊水溪流域面积不过 3000 余平方公里,只及黄河的 1/242,可是它的最大流量可达 22000 立方米/秒,竟与黄河的最大流量相近。由此可见台湾河流的水量是特别丰富的。这些短而急的河流,大多无航行之利,同时流量大,洪峰高,容易泛滥成灾,这是它们的缺点。然而,丰富的水源带来了灌溉之利,巨大的水力资源更是台湾河流的显著优点。现在台湾已成为全国水电事业最发达的省区之一,而且潜力很大,它将为进一步发展台湾的工农业,提供优厚的动力源泉。海南岛的水系也是放射状的,河流短小粗壮,大多源出于五指山和鹦哥岭等中部山地,顺着中高周低的地势,奔流四射入海。全岛流域面积达 5
23、00 平方公里的河流仅13 条,其中河长超过 100 公里的只有 4 条。虽然总的说来河流规模不及台湾的大,但最大的南渡江,河长 334 公里,流域面积 7033 平方公里,均超过了台湾岛上最大的河流浊水溪。海南岛的降水也很丰富,大部分地区有 50的降水量变成径流,五指山南坡最大年平均径流深度可达 1800 毫米。由于岛上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故河流流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在丰水年的温季(510 月)径流量甚至可占全年的 8692.9。各河最高洪峰多出现在 9 月份,东部受台风影响往往推迟到 10 月份。由于地表植被好,河水含沙量很低,一般仅约 0.080.17 公斤/立方米。与台湾省一样,这里的
24、河流流短水丰,落差很大,故水力资源也很丰富,全岛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 100 万千瓦。南渡江是海南岛第一大河,发源于白沙县境内的霸王岭南峰山,自西南流向东北,于海口市入琼洲海峡。南渡江自河源起约 2/3 的流程穿行于山地丘陵区,河谷狭窄,河床多为基岩组成,坡陡流急;进入台地平原区后,河床多沙,两岸有带状冲积平原;近海口为三角洲平原,河道宽阔,心滩汊道很多。南渡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61.6 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径流深度约 850 毫米) ,但流量与水位的多年变化相差很大,而且洪水暴涨暴落,造成下游地带易旱易涝。近 30 多年来,已建成大中型蓄水工程 70 处,引水工程 2000 余处,现在全岛灌溉面积 400 余万亩,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 10 倍,已有 60耕地获得灌溉,实现了旱涝保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