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采访技巧.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33643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尔街日报采访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华尔街日报采访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华尔街日报采访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华尔街日报采访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华尔街日报新闻技巧 所谓华尔街日报式新闻,是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常见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即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 约定俗成的小技巧 二战后,西方新闻理论界通常把日常新闻报道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或称动态性新闻和非动态性新闻)两大类。前者由于有具体的事实,有发生、发展、结束的动态情节,因而容易引人注目;后者则因涉及的大多是问题观点、政策法规、机构行业等抽象的东西,往往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华尔街日报式的好

2、处在于,将非事件新闻已经或可能影响到的普通人引入新闻中,通过讲述此人生活发生的变化,使读者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闻主题,从而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这种写法使本来面向社会中上层人士、一般以严肃的政治话题为头条新闻的华尔街日报 ,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共鸣,拥有了更多的普通读者。 华尔街日报式目前有许多变种。一些记者无论写作事件性新闻还是非事件性新闻,往往都用讲故事的方法制造一个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有的则把写景作为吸引读者的要素,渐渐就出现了多种开头并存的“华尔街日报式”新闻。 华尔街日报式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

3、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以上介绍的是完整的华尔街日报式结构,在长篇报道中应用较多,但也有的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在新闻主题阐述充分后,不再回到开头起桥梁作用的人物身上,这种结构形式被称做不完全的华式结构,也叫“过河拆桥式” ,多用于短篇报道中。 我们可以通过对例文辽宁大中型企业探索劳动力竞争流动新体制的分析,直观地了解华式新闻的结构特点: 开头:“作为本溪钢铁公司保卫科的管理人员,唐明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从铁交椅上撤下来,分

4、配到勤杂部门当浴池厕所的清洁工。 曾在电力机车班当了几年工长的唐明福,年前脱离一线岗位进入机关科室工作。能够坐上办公室管理人员的舒适椅子,唐明福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因为以往在中国的国营企业,只要不犯错误,就不会被调到车间去当工人。 ” 记者报道的主题是“辽宁大中型企业探索劳动力竞争流动新体制” ,但文章一开头却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人的命运转折,这种人物命运由高到低的极大落差,使人立刻对唐明福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唐明福犯什么错误了?不然为什么会当了浴池厕所的清洁工?让读者不能不看接下来的一段过渡: 过渡:“可是去年月,随着本钢劳动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仅在第一线试点单位的运输部,就有名多

5、余的管理人员同唐明福一样,被调到一线生产岗位当了工人。 与此相反,名没有任何门路的工人经过考试选拔,正式走上了管理人员岗位。 ” 通过回答开头设置的悬念,引出“本钢劳动制度改革方案” ,进而成功地将劳动制度改革的话题引入新闻。此时,记者才开始新闻主体的逐步展开: 主体:“辽宁省劳动局长告诉记者说,本钢实行的这种改革,旨在破除国营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身份界限,它使企业万名干部工人一律以企业职工的平等身份同企业直接签定互为制约条件的劳动合同,同时也掀开了中国大企业管理人员正式告别铁交椅和铁饭碗的历史。 ” 之后,记者用个自然段近字阐述了此次改革的远因、近因及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与以往改革在范围、性

6、质、深度上的区别。 最后,在将主题由本钢扩展到辽宁三分之一国营大中型企业后,记者以辽宁省省长的话做总结,说明此次改革的意义,升华了新闻主题: 结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促使人们观念上的改革,使企业劳动力在流动中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岗位。 ” 需要说明的是,此稿写作的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就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其中劳动制度的改革又是意义重大的一环,而辽宁当时是改革试点,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新措施。可对普通读者来说,这些并不具备什么可读性。由于记者运用了华尔街日报式写作手法,此稿仅用短短字,就达到了题材重大性与报道形象性的统一,材料分散与主题集中的统一。 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采写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见, 华尔

7、街日报式在吸引读者眼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对新闻报道来说是化枯燥为生动的有效手段,但它的成功与否,还要看记者是否在采访写作上下了一番别样功夫。 、直接采访是写好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前提 记者的采访通常可分为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在传统的非事件新闻的报道中,往往以发布公告式新闻或阐述观点为主,因此,记者只要把握好事实的真实、准确就基本无忧,就是不去亲自采访当事人,完全依赖别人提供的第二手材料也可以完成报道任务。 但根据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特点,新闻不仅是“公而告之” ,还要“引人入胜” ,那么,仅仅依赖于有关部门、人员提供的现成材料写新闻,读者就只能了解包含了“五个”的“事” ,而了解不到与此“事”有

8、关的“人” ,更不会了解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其中哪些人的反应很有代表性,哪些人的生活因此已经或将要发生变化甚至巨变。 非事件性新闻一般没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使记者可以有较充裕的采写时间,所以,写作华尔街日报式新闻,记者要尽量亲自采访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不但要寻找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还要亲自观察采访对象的动作、表情、态度、观点,并在相关的同类人中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新闻主题的人作为故事的主角,使之成为吸引读者、切入新闻主题的“桥梁” 。 、多信息来源是保障 采写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公告式新闻时,只要信息来源有权威性,仅有唯一的信息来源便可。写作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则不同,既要有来自上层的信息,也要深

9、入基层,了解普通人的感受、观点,还应尽量多与不同身份、年龄、阶层的人沟通,以便找到合适的能反映新闻主题、又能最大限度引起读者共鸣的人物来。 、选取合适的人与合适的新闻切入点是关键 一项政策或规定,往往涉及许多人,但并非所涉及的每个人都正好能成为将读者引入新闻主题的恰当人选,只有那些具备了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又能引起读者最大关注度的人,才是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中合适的桥梁人物。 在上述例文中,有两类人可供选择,一类是唐明福们,一类是名考试上岗的新干部。记者选取了大多数,因为人们往往更同情弱者,这样也更能反映改革带来的阵痛。在第一类人中,有名管理人员同唐明福一样当了工人,但不一定都去做了清洁工,

10、只有唐明福的人生落差最大,他的先当了几年工人、后脱离一线进入机关的经历,更是国营大中型企业不少干部的历史写照,很有代表性。所以,以他开头,才最能体现华尔街日报式新闻所需要的人情味,才最能勾起读者的兴趣,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更有利于说明这项改革的意义。 除了人的选择,讲述人物哪段人生故事,即从哪里开头,从哪里切入,渐渐展开新闻主题,也是应当考虑的问题。在人与一条新闻的关系中,可能会有许多关联点,从哪个点入手,都可以引出所要报道的主题,但总有一个点是最好的切入点,与新闻主题的关系最密切,可以使主题的展开更加顺畅,主题的挖掘更有深度。 在上述例文中,记者可以选择干部的“意外被撤” 、 “考试上岗”两个

11、不同阶段的人生境况,也可选择“心怀不满” 、 “满怀侥幸” 、 “大喜过望”等不同的情绪反映,它们都与辽宁省实施的改革措施有关。比较而言,哪一种更对说明这项改革的意义有利呢?记者选择了从“意外被撤”写起,使读者由最初对唐明福的同情,转到对辽宁推出的改革措施的关心,从开头仅对唐明福“不幸”的片面了解,转到为其他名“幸运”者高兴,最终达到对初看似乎有些残酷的改革措施的理解、认可,使报道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宣传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写作中,应避免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或不加采访编造人物故事的做法,那既会使人物故事与新闻主题形成两层皮,又影响新闻的真实、准确,还会使读者有上当的感觉,是新闻写作的大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