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管理来源:网络以美激趣的艺术 魏书生上课充分体现了美,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无论是他的板书设计,还是语言的变化等,他都把培养学生美的享受当成教学的任务之一。 教师是创造美的劳动者。传递人类审美经验、审美成果,是人类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早在 2000 多年前的孔子,就非常注重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理想的人格。古西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是清新的。天天耳濡目染于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2、梁启超先生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演说词中指出,讲智育,我们教书,不能像注水人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出书的兴味。要知道书本是给我们一个例子,要从具体的东西内抽出实例来,并用到别处去。 板书的艺术 板书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心理学实验的数据告诉我们,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 90 以上来自眼睛。以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分析,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接受、加工、储存翱运用信息的过程。语言能传递信息,文字、符号、图表也能传递信息 ( 国外现在出现了纯图片没有文字的杂志品种 ) 。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的讲述法,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去接受信息。学生的思维必须随着教师讲述的速度和层次进行,思维活动不能间
3、歇,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极易疲劳,影响效率,而如果把口头讲述与形象的板书示意结合起来,用板书突出重点,重要部分用线条、不同色彩、不同字体标示出来,就显得醒目,有利于激发兴趣,突出感知对象。 本来,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结晶,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将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获得感知美与形象美。同时板书确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魏书生老师平时讲课板书较少,非到必写时才写。但他却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魏书生常用以下方法设计板书: 1 字体变化 讲议论文时,魏书生喜欢用仿宋体或黑体美术字写课题;讲说明文则喜欢用楷书或魏
4、碑体写课题;讲记叙文用行书;文言文则大都用隶书写课题。魏书生每次写课题,都写得认真仔细,学生也积极认真地看,有的还边看边模仿。魏书生在外边上课,请学生辨别不同字体,使同学们感觉汉字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激发了听课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练书法的兴趣。 2 故意写错字 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引以为戒。魏书生在写 ( 爱莲说 ) 板书时,故意将作者周敦颐的名字写成周敦颐,一时间下面议论纷纷,不听课的学生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趁此机会,请同学们给改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变换表述形式 提炼教材内容时,尽可能不只用横行读写这一种形式,而变换一下,或用表格
5、式,或用网络式,或用金字塔式,或用树式。如:表述语文知识结构,魏书生就采用了树式。进行单元教材总结,就大多采用表格式,总结汉语知识,就用网络式。 4 图表、图画式 在讲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 等文章时,魏书生都尽可能用画图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也有的文章、诗词,为了让学生明白,魏书生随手画一幅简笔画。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魏书生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江水、高山、帆船和太阳。讲古代以山之阳、水之阴为南,山之阴、水之阳为北时,学生不好理解。魏书生便画一座高山,山下有一条大河,山的南面画一轮红日。学生一看,马上理
6、解了。能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则为阴。目前,全国广大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就在于教师能较好地突出板书的艺术性。 5 请学生板书 让学生板书或回答问题,或归纳课文内容或写段意,比老师一个人一堂课独占黑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们要像魏书生一样,时而抽一部分学生上台板书,让学生能参与教学,突出主体性。 语言的艺术 教师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用普通话教学,效果更佳。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并根据文词的规律,道出轻重缓急、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的语言。魏书生老师的话本身富有特点,加上他一会是音量变化,一会是音速变化
7、,一会是音调变化,真实地体现了他的思想精髓,“一句话有一万种说法”,的确,同一句话,说得好会让人笑起来,说得不好,会让人跳起来。富于变化的声音显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调整音量 老师们有时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常常放大音量。但魏书生老师却常用小音量来吸引学生。如魏老师在讲到“焉”在文言文中基本做语尾助词用 ( 极特殊例外 ) 时,便问他的学生:“老师是小声讲好,还是大声讲好呢 ? ”学生纷纷要求小声讲,尽管魏老师用很小的音量讲“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去村四里有森林,伏焉的焉解释为那里,兼做介词和代词”,前面的同学喊再小声点,后面同学正伸颈侧目认真听,听说还要让小点声,便说:“不能再小了,我
8、们脖子都伸疼了。”音量大小适应变化,能用较小的力气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调整音调 同一句话可以用 A 、 B 、 C 、 D 、 E 、 F 、 C 、 H 等不同音调说出来。有的教师讲课调值较高,但音量不大,很好听,叫做高音教学。有的教师说话调值尽管低,但音量大,听起来浑厚有力,叫做低音教学。如果调值高,音量再大,容易使人紧张疲劳。反过来,调值低,音量再低,同样也会使人觉得有气无力。魏书生老师喜欢给学生朗读报告文学,读的时候,魏书生老师不仅变换音量,也变换语调,以使自己和学生都不容易疲劳。讲课时,魏书生老师也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甚至自己的身体状况,变换语调。所以有的老师说:“听你
9、这么多节课也说不出你是属于高音教学还是低音教学。”魏书生却说:“我是游击队式的打法,哪个调值合适就用哪个调值。” 3 调整音速 说话速度的变化也影响到学生的兴趣。魏书生有时讲话速度极慢,以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重视,也有时一连串的排比句子说得极快,同样也是引起学生的重视,但往往要大家重视的是快说之后慢说的那部分内容。如 ( 陋室铭 ) 这篇课文,魏书生在快而不乱的前提下,可以用 12 秒钟读下来;在慢而不断的前提下,可以用 92 秒钟读下来,前后相差八倍之多。两者都具有不同的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有时上课,魏书生故意用最快的速度向学生提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其实都喜欢别人抑扬
10、顿挫的讲话,喜欢听别人疏密相间的发问。如果每句话、每个字都用平均速度,不仅听的人容易疲倦,讲的人其实也容易感觉累。 4 以情感人 音量、音调、音速的变化能影响人的情绪、兴趣,但这些都是声音的形,而不是声音的神。声音神的变化,才具有最大的感染人的力量。什么是声音的神呢 ? 就是说话的感情。比如“要与人为善”这句话,就可以用喜、怒、哀、乐、希望、憧憬、淡漠、鄙视、厌恶等十几种不同的感情说出来。感情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当然不同。魏书生经常要求自己用不同的感情去读同一段文章,经过比较,选择那种自认为比较符合文章实际的感情。他给学生上课,对那些重点句子,也引导大家用不同的感情色彩去读。读过之后,大家鉴别,
11、哪种读法最合适。如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魏书生要求几个小组同学分别试着用喜悦的、深沉的、愤怒的、悲伤的、欢乐而又激动的、欢乐而又克制的感情读。同学们兴趣非常浓,朗读水平提高也较快。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谁都会说话,但说得好却不容易。说好亍,别人高兴,自己愉快;说得不好,别人心烦,自己也别扭。要说好话,就得从研究说话的声音做起。用吸引人的音量、音调、音速、音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感染、教育学生。 想象画的艺术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方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将文字
12、变成图画有这样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以张志和 渔歌子 ) 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为例。 1 勾勒形态 请学生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学生认识事物大多是从轮廓开始认识“形”的。 2 染上色彩 让脑子里的画面更鲜艳美丽。请学生们把脑中出现的画面加上颜色: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绿的流水。 3 使画面动起来 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在溪中哗哗流淌,欢快跳跃,鳜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体现一种动态的美。 4 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 学生们在脑中放映几个特写镜头: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向深处细想,使得教学效果达到至臻完善的地步。 不只写景的文章能变成图像放出来,状物的、写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少年润土那明亮、聪明的眼睛,那红润的脸庞;中年润土那黯淡无光的眼神,那满布皱纹的脸。形态色彩越逼真,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魏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了一系列成功的教学活动,实为我们众多教师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