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理学.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39499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佛教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佛教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佛教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佛教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医生小医院(第二部佛教心理学)川田洋一著圆明译第一章 阿阇世的情结第二章 佛教产科学第三章 提婆达多的叛逆第四章 亲属关系的冲突第五章 提婆达多步入地狱第六章 阿阇世与业病第二部 佛教心理学第一章 阿阇世王的情结母子的根本矛盾在耆婆那章里,显然以医生的医疗活动为主,现在,将医疗方向放在病人身上,不失为必要的探讨。阿阇世是摩竭陀国的王子,是耆婆的病人,也是提婆达多的弟子,后来反而皈依了世尊。他会从提婆达多转向世尊的关键,在于他患了一种致人于死的大病恶疮,害他叫苦连天。若用现代的话说,那是典型的身心症,同时也刻划出阿睹世自己半辈子的足迹。依照佛法的知见来说,生死流转的宿业存在患病的生命底下,而这

2、股业力会形成各种烦恼,不妨叫作疯狂之病。总之,那是一种业病。关于阿睹世的身心症,根本原因不单单起自今世的人际关系,还得以宿业的观点追溯到他的过去世。要医好这种恶业,显然不是一般医生的能力。纵使他请耆婆来,光靠一人的能力,也不可能治愈那颗大恶疮。于是,围在阿阇世旁边的一群人也纷纷入场了。他们是阿阇世的父亲频婆舍罗王,母亲韦提希夫人、世尊和提婆达多:这种致人于死的痛呈现一项不幸的形态,它等于宿业爆发的最高峰,父母亲在这方面的关系如何呢?世尊、提婆达多与耆婆等人扮演什么角色呢?希望从阿阇世的经历里,多少能窥视业病被医好的典型例子。顺便一提的是,一九三二年,日本精神分析学的先驱者古泽平作,曾经访问维也

3、纳的弗洛伊德,当面提出一篇独创的论文(阿阇世的情结)。经过四十多年,古泽的这篇论文终于引起世界性的反应。根据古泽的研究,阿阇世的故事是这样的:阿阇世背负一段颇不光彩的身世,原来,母亲韦提希夫人年老色衰,深怕被丈夫频婆舍罗王抛弃不爱,所以,很想生下一个王子。一位预言家警告她:山上有一个仙人三年后会死,然后投胎到夫人的肚子里。不料,夫人怕失去丈夫的疼爱,迫不及待跑上山去把仙人杀死了。仙人死时很埋怨夫人。不久,夫人果然怀孕,但她也怕仙人的咒语,总想堕胎算了,可惜不能如愿。据说她生产时,特地跑到高塔上面,让婴儿从上面坠落,结果,婴儿只断了手指,之后成长反而很顺利。不料,提婆达多却将这段出生的秘密,透露

4、给年轻气盛的阿阇世王子。本来,阿阇世一直很崇敬和美化自己的母亲,听了提婆达多的告密之后,对母亲的敬爱马上幻灭,反而起了杀意,想先杀死父亲,后杀害母亲。于是,耆婆出来劝谏阻止了。不料,这时的阿阇世由于企图拭母的罪恶感发作,竟然身上长出大恶疮来。不但这样,恶疮臭气冲天,谁也不敢靠近,只有韦提希夫人爱子心切,不顾一切前来服侍他。这样却只有加深阿阇世的忏悔心。母亲宽恕这个企图杀害自己的阿阇世,阿阇世也宽恕了母亲。最后,母子俩总算恢复感情,过著真正的人间生活。古希腊神话有恋母情结,儿子因为爱恋母亲而杀死父亲;阿睹世王杀害父王,却绝非暗恋母亲。韦提希夫人见青春消逝,自己又没有生育子女,深怕失去国王的宠爱才

5、闷闷不乐,这是悲剧的根源。换句话说,阿阇世杀害父王的动机,根源于:一、母亲怕失宠于父王,苦闷之余才怀了自己;二、因为母亲杀害仙人才怀了自己;三、自己的出生渊源于这样的想仇杀害,才忍不住怨怪父母。于是,古泽认为阿阇世的生命里,含有母子的根本矛盾,为了超脱而引发忏悔心。在阿阇世的诞生里,环绕著母亲的自私心,后来母亲又服侍满身恶疮、臭气难闻的阿阇世。有人认为阿阇世之所以想杀害父母,为的是要有真正的父母,而母亲愿意伺候儿子,为的是要做一个真正的母亲。以上只是古泽平作笔下的阿阇世王子。若看佛经上的记述,不难发现问题的真相。过去宿业形成今世阿阇世是频婆舍罗王和韦提希夫人共同生下的儿子,他的诞生无疑背负父母

6、亲两人的宿业。在阿阇世的生命底,有生理和心理的遗传资质在流动。只要父母亲任何一位犯了杀人的恶业,孩子的生命里也会承受一些杀人的特质倾向,这不是不可思议的事。孩子本人因为背负父母的宿业,会终身苦恼不已。但是,阿阇世为何一定会承受父母亲的遗传特质呢?不论心理学与生理学,都找不到这个答案。佛法的解释是,阿阇世自己的宿业里,注定非接受父母的遗传特质不可。总之,阿阇世的生命底下那个业因,跟父母的业缘和合起来了。那么,阿阇世诞生时所背负的宿业,到底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可从阿阇世的生命里去找寻。因为阿阇世过去的宿业,形成他今世的生命。如果是这样,探讨阿阇世的业时,就非追溯到他诞生前不可,如此,现代人也许很难认

7、同诞生前的生命存在。尽管这样,事实上,也只有从前世的生命里去找寻他的宿业,可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法。的确,轮回转世不是现代一般科学方法所能处理的课题。不过,它所储存的资料也能证明到某种程度。一、利用催眠术。例如而某人催眠,往前追溯下去。一直越过诞生时间,逐渐深入前辈子的生活。这样,被验者才曾说出自己前世的情状。据说,精神医师伊莉莎白古柏拉路斯女士,曾经亲自进行逆行催眠,结果很清楚地谈到自己过去的生活状态。二、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司特逊博士的实证,曾在美国引起很大的回响原来,司特逊博士到世界各地找寻一批能够保存前世记忆的儿童,调查他们的前世记忆跟眼前的事实是否符合。据说他搜集二千个案件,其中有一个

8、女童一直说明自己的前世有丈夫。她叫斯库拉,住在印度西部的某个村落,五岁时硬要父母带她回到前世的家。当她们到了前世的家附近时,斯库拉平时所说的情景果然出现了。斯库拉亲自引领父母到自己前世的家中,清楚地说出各种状态。在家里,她对自己前世的子女与丈夫表示深厚的感情。司特逊博士仔细调查的结果,发现今世的孩子跟自己前世的人格极为相似,所以他说这是转世最好的证据。其他的案例中,有人说前辈子是一只鸟,这就很难确认真假。佛法也认同轮回转世:根据业才会反覆出现生死流转,或投胎转世。现代好不容易才开始呈现轮回说的若干线索,但是,根据佛法业论的轮回说,似乎还不到乐观的时机。阿阇世的父亲频婆舍罗王,在过去世也有各种行

9、为造成的宿业。一直在生命底下跃动著。关于他跟阿阇世的关系,留待后面再谈,在此先说世尊指责频婆舍罗王的一段往事。原来,当频婆舍罗王遭儿子幽禁饿死时,世尊指出死者前世的宿业因缘。根据大般涅槃经上的记载:频婆舍罗王从前有恶心,有一次,到此富罗山游行狩猎,想要找野鹿,到处寻找,都一无所获。忽然,他遇见一位俱足五神通的仙人,立刻起了嗔恚心,下令左右把他杀死。因为国王怪他把野兽赶走,才让自己找不到猎物。仙人临终时,因为涌起嗔恚心而丧失神通,只听他发誓说:我没有犯错,你用心和口残害我,来世我也要用心、口杀你。国王虽然后来供养仙人,但他背负过去世的信业因此,他背负过去这段宿业,以怨恨心生下儿子,才让阿阇世和生

10、命里刻划这些痕迹,由于轮回转世,业力相续,才有杀父之怨。第二章 佛教产科学怀孕时已有中有(识)存在有人说,人类的生命起于卵子与精子相遇那个时刻。的确,在卵子与精子相逢阶段,即已构成生命的一部份,但很难说是一个独立的人类生命,形成受精卵时,在遗传上总算有了为人的一切基础。一般来说,受精卵无异一幅形成人生的设计图,但还谈不上是人类。难怪有人会怀疑:寓于人体的生命,几时才能从东西变成人呢?现代医学为了让世人不触犯杀人罪,才设法在人与物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事实上,这样很不容易。佛教医学主张,人类生命的诞生,除了卵子与精子以外,还得显现中有或识的存在才算数。中有是佛教名词,意思是从死者亡后到诞生那一瞬间

11、,意指死亡的生命体。中有如命运,已经被前世的业决定好了。在任何境界里,是否再生得靠前世的宿业来决定。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有一段记载:婆索迦村有一位长者,娶了妻却没有生男育女。长者只好祈求诸神保佑,殊不知人人告诉他说:要有三件事出现才会生育,哪三件事情呢?就是父母要有性欲做爱、母亲的经期适当,和中有出现,具备这些缘份才能生育。后来,据说长者的妻子在别处等一个人死后才怀孕。佛教产科学主张,世人若要怀孕,也得有几项条件配合男女性交,妇女月经,中有(识)显现等三事和合。在大宝积经里,世尊曾经告诉阿难:阿难,怎样才能进入娘胎呢?首先,父母要起爱染心,月经期间要顺调,中阴(中有)显现,没有其他疾病,

12、俱足业缘,便能进入娘胎了。可见要三事和合,还要父母亲没有医学上的疾患,中有才能进入娘胎里。也有佛经里以识的显现代替中有一词。精血即是指精子与卵子和合,同时等中有进去。如果是男性,要从对母亲起爱欲心,如果是女性,也要能对父亲起爱欲心。因为起了爱欲的烦恼,中有进去,靠著一切种子藏(阿赖耶识)的功能力,各识与肉体显现才有生命。阿赖耶识的功能力,即是藏在第八识里那项前世留下的业力。因此。要靠业力才能转世。另外,佛经把男女的精血,分别叫作白渧与红渧,也要有红白两渧的表现才行。若依佛教产科学三事和合的原则,那么,人类的生是有受精卵起作用,俱足本人的阿赖耶识之业,等待时刻发动。若从佛教产科学的观点说,不孕的

13、原因有三点:一、产处患病或异常:二、精子与卵子不正常(以上两点也符合现代西医的观点);三、宿业的过患,父母与中有(识)间,没有相互感应的业缘。例如大宝积经上面记载:父母尊贵又有大福德,而中阴(中有)卑贱,或因中阴尊贵又有大福德,而父母卑贱,或两者都有福德,却因缺乏相感之业,这样地无法受胎。总之,如果父母的阿赖耶识里暗藏三业,不能跟孩子的阿赖耶识里那项业互相感应,纵使父母没有医学上的疾患,也无法怀孕。例如,在具有福德的娘胎里,若非有福德的孩子,也照样不能进入胎里。相反的状况也一样。频婆舍罗王跟韦提希夫人,正是双方的宿业里没有互相感应的中有生命,因此,不论父母多么想要孩子,照样无法怀孕;虽然受孕,

14、也还无法出生。如果享受了本有的生命,原来山里的那个仙人就会等于将来的阿阇世。业力与营养会育成胎儿早在世尊时代,就有不少人工堕胎的情况。佛法里,也把堕胎放进杀生戒,如果杀死胎儿,尼姑就得接受波罗夷罪了。这种刑罚相当于一般死刑。十诵律也是佛经之一,其中列举三项堕胎方式:一、用药物法,让孕妇服用吐剂或泻药,藉此今腹腔充血或促进腹压,便于堕胎。另外,可把特殊药物放进膣内来堕胎。二、在血管内打针堕胎,也许要让她贫血。三、好像强迫孕妇做粗重工作,以便堕胎。例如让孕妇背起笨重行李,或令她走在车前,甚至站在险阻的岸上。佛经上处处可见世尊很痛心这种不人道行为,而努力防止妇女堕胎。如从佛教产科学的观点来看,堕胎当

15、然是杀人罪。这方面的业报很可怕,世尊也常常教诫世人。当阿阇世还留在韦提希夫人的胎内时,就打算打掉这个生命。佛经上虽然没有详述她用什么方法,但很像十诵律的记述。不料,阿阇世反而在娘胎里很快地成长了。与其说是堕胎失败,毋宁说这在佛教产科学里有它更积极的意义。原因是,佛教产科学的立场指出,促进胎儿成长的力量不外两种来自母体的营养,其次为业风的作祟。第一种母体营养说,也符合现代医学的主张。增一阿含经指出母亲的饮食,有助胎儿的受胎与形体成长,补足诸根,才能使胎儿顺利出生。至于第二种业风,就是把业譬喻为一种风,能使人在三界轮回,属于一种业力。意指胎儿靠业的力量成长。大宝积经详述胎儿从第一个七天起,每隔七天

16、的情况,直到三十八个七天为止。但再加上最先四周,到产出以前,称为胎内五位。俱舍论和大智度论的说法亦然。如果按照胎内五位的观点,第一位是歌罗逻(羯逻蓝位。第一个七天)仰赖过去的业力而受身,样子好似生酪。七天内备妥地大、水大、火大和风大。第二位是安浮陀(额部昙位。第二个七天)。这段期间的成长要靠遍满这种业力。据悉胎儿的状况,好似稠酪和凝酥一样。第三位是闭手(开尸位。第三个七天)。这里作用的业风叫作藏口,形状像药杵一样。第四位是加那(键南位。第四个七天)。摄取的业风吹起,据说形状好似衣衫褴褛的人。第五位是从般罗奢佉到产下为止(般罗奢佉位。第五个七天以后)。吹起的业风叫作摄持等,从此现出四肢与头部了。

17、生产也有一阵业风能够让胎儿分挽。俱舍论上说:胎儿逐渐转增,乃至色根形相都很盈满,靠那股业吹起的异熟风力,会转动胎儿倾向产门。由业造成的风力,也就是仰赖业的能源,才使胎儿自动朝向产门。生苦即是出生之苦,属于四苦之一,它有两种:一种是经由产道的痛苦;另一种是呱呱坠地,开始感受外气与热水之苦。据说人类因为这样,才忘掉以往的记忆。依照佛教产科学来说,直到生下为止,整个过程的主角是胎儿,尤其是藏在胎儿阿赖耶识里的那股业力。胎儿自动仰赖业的能源,吸收母体的营养,发育、成长,才能跳到这个世界里来。阿阇世诞生到这个世界的原动力,无疑靠自己的业力。但若这股业力不是善业,而含有较强的恶业倾向时,才会产生各种悲剧,

18、就像阿阇世的例子。揭发人类出生的秘密一位年轻的命运心理学家孙德习经说:俄国的名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怎么在罪与罚里描述杀人的情景呢?除非自己有过实际的杀人经验,怎会描写得这样逼真呢?孙德调查过这位作家以前是否杀过人。结果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之后,孙德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祖先足否有问题呢?他怀疑这位大作家的生命底下,承受父母的遗传特质杀人的潜能,所以,才表现出杀人者的心态,以及不得不表现的苦衷吗?换句话说,他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杀人犯吗?一位名叫特洛亚的传记研究者,调查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家属以后,发现一件惊人的记录,原来他有五位祖先是犯罪者和杀人犯。于是,孙德表示意见,倘若杜斯妥也夫斯

19、基没有作家的异常天赋,也许就是一个杀人犯了。由此可见,人类会重复祖先的犯罪命运,这是来自生命底层的一股冲动,无法由理性控制的特质。那么,阿阇世身上流著杀人犯的血液,而且,杀人犯原来是父亲,被害人是他自己。他的名字可以译作未生怨。由于他自己属于被害人,满身怨念。换句话说,前世的故事大体上如此。依据大般涅槃经及照明菩萨经等记述,频婆舍罗王年老时还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只好请教占卜师,对方说某山里有一位仙人,待他死后,才会投身到夫人的胎里做太子。那位仙人的宿业注定要当国王夫妇的太子,但他还活著没死,国王听了想要早日生下太子,才断绝仙人的粮草,再派心腹去杀死地。结果,夫人马上怀孕了。杀人者与被害者,形成父

20、与子的命运,阿阇世的中有身在这个世界上苏醒了。提婆达多为了拉拢年轻的阿阇世王子,不惜透露他的出生秘密,这一点可以参照大般涅槃经。有一天,提婆达多脸色憔悴、无精打彩地来访善见太子(阿阇世王子)。阿阇世问他为何如此呢?提婆达多答道:外人都在背后骂你。我听了很难过,因为我们是好朋友。他故意说得很亲切,希望亲近阿阇世,之后,据实透露王子的出世秘密,同时帮他策划怎样杀死父亲。善见太子又问:国人怎样辱骂我呢?提婆达多说:国人都骂你为未生怨。善见又问他:为何叫我未生怨?谁取的名号?提婆达多说:你未出生时,所有看相师都预言,这个孩子以后会杀死父亲。所以,外人都叫你未生怨。但是,宫里的人为了护卫你,反而叫你为“

21、善见。韦提希夫人听了看相师的预言,待你出生时,刻意从高楼上把你丢弃到地面,幸好只折断你一根手指我听了虽然心生愁闷,但也不敢跟你说。阿阇世的生命底层,有一股遗传自父亲的杀人本能,才会潜伏一股对父亲的怨念。所以,阿阇世是一个命中注定要杀父亲的孩子。早在母亲的胎里开始,这个幼儿就憎恨父母,甚至整个生命都如此。不消说,这种行为深深地刻划在阿阇世的心版上,等于伤透他的心。他的怨念遇到提婆达多的徐恿,才一触即发,不可收拾地造成杀父弑母的实际行为。至此,总算拉上王舍城的那一幕悲剧了。第三章 提婆达多的叛逆贪欲与随烦恼提婆达多自始至终都唆使阿阇世去杀害父母,自己也苦苦跟世尊作对。不消说,他是个病人,被心病折磨

22、的人,在他的生命底层有一股烦恼的狂乱,才会迫使他堕入三恶道里。佛教心理学对生命活动有各种解说,其中有一项叫作烦恼,指邪恶的心理作用。让人为非作歹,积极推动三恶业身、口、意之业就是烦恼,唯识学派认为烦恼包括贪、颐、痴、慢、疑和恶见等六烦恼,其中以贪、嗔痴等三毒算是根本。另外,还有二十种随烦恼。总之,那是随从根本烦恼而发生的烦恼。诚如成唯识论所说,贪欲会衍生慢与骄等随烦恼,而贪欲与愚痴会引起诳与谄以及覆等随烦恼。据悉恶逆之徒如提婆达多,生命里可能充满三毒,才会衍生各种随烦恼。那么,依佛教医学的观点说,提婆无疑是疯子一个。有一次,世尊回到王舍城,暂时在竹林精舍歇脚。一天,提婆来访世尊,央求世尊传授神

23、通力。但是,世尊预见提婆会乱用神通去做坏事,而不曾传授。佛预见此人学会神通必去为非作歹,故不曾教他。只说:你不要学,学会神通道有什么用呢?应该观照无常、苦、空和无我才对。(十诵律第三十六)用现代术语来说,神通力即超能力。据说证到阿罗汉果时,可得各种神通。例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等,属于六神通。但若具有漏尽遇时,才会消除烦恼,只有不受制于烦恼的人懂得其他神通力,才不会乱用或藉此作恶。倘若满怀三毒的人懂得神通力时,后果不堪想像。当然,世尊很忧心这种事情。不料,提婆怏怏不乐,又转而央求舍利弗和目连,结果也遭到拒绝了。最后,才由阿难教他(有人说是十力迦叶传授他)。因为当时阿难

24、尚未证得阿罗汉果,才无法看穿提婆的心机。提婆学会神通力以后,心想:看摩竭陀国里谁最棒,必须先听从我,然后再透过他去让所有人都得对我毕恭毕敬。接著暗自寻思:此国太子阿阇世待父王死后,继任王位,我必须先降伏他,我若降伏阿阇世太子,就会得到所有人的恭敬服从了。(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第十三)他一想到此,匆匆来访阿阇世王子,大显神通,让阿阇世王心心服口服。他好像运用神通力,变化自如,阿阇世看了涌起颠倒心,五体投地,暗想:这位提婆达多远胜过佛的神通无疑。这样一来,提婆达多终于使阿阇世在王舍城附近为他建造僧房,每天都能从阿阇世手上获取不少衣食供养。依据成唯识论的解释,诳是为名利而装出有德的样子来诈骗别

25、人。谄也是为名利采用各种方便,矫揉做作,藉此来笼络别人。以上两种都属于贪与痴的一部份。很明显地,提婆为了名利,不惜滥用神通去笼络阿阇世。难怪在他的生命里,才会生起诳与谄的随烦恼。不消说,提婆的势力大增,连世尊的门徒也跑来皈依提婆达多。世尊教训弟子们说:只有傻瓜才会念念不忘利养,徒增恶德,殊不知这样会像利刀让人的手脚异处一样,切断清净功德的生命人为贪欲而走上灭亡。(五分律第三)笨人是自行做恶,违背正律,这样会议自己每天增加邪见。提婆现在得到利养,心生傲慢。(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第十三)世尊看透了提婆心里的贪欲、愚痴与随烦恼。依成唯识论所说,悭是耽于财产和自作的法里,暗藏起来不给别人。骄是染著自己的名声与才能,目中无人的表现。以上两种都出自贪欲。提婆把阿阇世的供养积压、暗藏起来,并且陶醉在自身的名望里,这正是悭与骄的烦恼。从贪欲与愚痴衍生出的随烦恼,在提婆的生命里生起,逼得他走上恶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