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说红楼人物连载之五第十八讲 说元春:“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干得好”的才女根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 2001 年举办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反映:在一万九千多名接受调查的男性和女性中,34.1%的受访者赞同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到了 2007 年,根据“山东人才网”网站进行的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表明:4 天时间内共有 7311 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有 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到了 19.4%和 52.8%。甚至“嫁个有钱人”如今已经成为了许多未婚女性的口头
2、禅了。红楼梦里也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女,在别人眼里,她干得很好,可是嫁得更好,甚至可以说她嫁得最好。可是,她获得幸福了吗?这个嫁入皇家的美女就是元春,我们不妨听一听她的故事,她的心声。贾元春这个人,她在红楼梦里其实出场次数并不多,正面的出场次数尤其少,在第十六回到第十七回之前,她只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二回里,借冷子兴之口,说过她的身世以及工作去向:“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第二次是在第五回里,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预言了她的命运,那个时候贾元春在金陵十二钗里是排在第三的(钗黛合题居首)。但也没有指名道姓地说是贾元春。第三次是在第十六回,讲
3、因为她的工作表现很好,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女史”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女史还不是皇帝的小老婆。女史是在宫里管文件的,等于是皇宫机要处的文职工作人员。到了“凤藻宫尚书”的时候,元春就开始厉害起来了,咱们平常在小说里看的“尚书”都是男的,男尚书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国务委员这一级的官员。那女尚书没那么高的地位,它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后宫里皇帝的机要女秘书。然后,“加封贤德妃”又是什么意思呢?就相当于是皇帝的机要女秘书加皇帝的小老婆。至于这个“贤德妃”也还值得再解释一下。皇帝的老婆大致分几个级别,至少是几个梯队吧。贾元春的这个“贤德妃”已经是进入了皇帝小老婆队伍里的最
4、高级了。在皇帝的众老婆里并列第四名:皇后是第一,一人;皇贵妃是第二,一人;贵妃是第三,并列两人,这就已经四个人了吧。贤德妃这个序列排第四,并列四人。你数数看,皇后、皇贵妃、贵妃、贤贵妃,应该说元春后来的地位是非常显赫的,而且,你看后来只要是一牵涉到宫里传出来什么消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如临大敌一样地紧张的。原因只有一个,书里写了六个字,很传神“不知是何兆头”(第 16 回)。好消息,那肯定是贾氏家门又可以繁荣昌盛一阵子的兆头了,坏消息呢?那就是贾家即将完蛋的预兆了。那么,这个身肩家族兴亡重任的贾元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小说里虽然写得很少,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书里关于她的只鳞片爪的描写推断出来。首先
5、,元春应该是个拔尖儿的美女。元春很美,这是没有疑义的。别的不说,咱们就讲几件最简单的事:第一,贾府家挑媳妇,贾母说得很清楚,“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第 29 回)那就是什么出身论什么财富论我统统不管,我就是要个美女。你想想,贾母这么个挑法挑中的儿媳妇王夫人模样儿能不好吗?元春是王夫人的女儿,那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啊;第二,元春和宝玉是嫡亲的姐弟俩,我们讲过,宝玉的相貌很好,而且神采飞扬,那可以想象得到,他的姐姐元春一定也很漂亮;第三,咱们按今天的话来说,元春这个美女肯定是“海选”的结果。你想,一说要给皇帝选小老婆了
6、,那当然全国各地的美女都会往首都赶过来啊,宝钗进贾府不就是专门赶去首都“备选”的吗?到时候一声令下,一网打尽,都捞进宫去了,然后就看一关一关地慢慢筛选了,经过这么一道道筛出来的“佳丽”有多漂亮咱们不敢说,没有丑的是100%的了吧。而且,最后在所谓“三千粉黛”的美人堆里脱颖而出,晋升为皇妃,那元春的美丽应该是不用说了,至少也是前八名啊。第二,元春肯定也是个才女。一个女人要“干得好”,光有美貌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才华。元春可不是一个花瓶美女,要知道,元春的晋级皇妃,可是“才”选凤藻宫,就是因为她的才干特别出众才被皇帝升作自己的女秘书的呀。举个例子,大观园建成以后,贾政带着宝玉去大观园题匾,后来元春
7、省亲的时候,她一个个看过去,有几处匾她就提出来说要改,咱们看看,元春应该是改得很好的。比如有一处景点,宝玉看见有一片水边的绿地,上面长了花草,结果宝玉就建议叫什么呢?“蓼汀花溆”,“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说这不是“船上架船”吗?改了吧。为什么呢?因为“花溆”指的是岸边的花草,“蓼汀”呢?指的也是岸边花草,虽然看起来叠着好看,但是实际上是重复了。所以元春说,把“蓼汀”拿掉,就叫“花溆”,应该说改得很好。又比如走到一个石坊,上面写的是“天仙宝镜”,元春看了一眼,二话没说,“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为什么要“忙”着换,又什么都不说呢?政治敏感度高啊。皇帝自己不是还自称是“天
8、子”,就是“上天”的“儿子”嘛。现在我一个皇帝的小老婆,自己家里挂块牌子说我家这儿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难不成我娘家比皇宫还高一辈儿?肯定要出事啊。可见元春的政治嗅觉还是很灵敏的。而且咱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就是:宝玉的启蒙老师是谁呢?姐姐元春。“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姐,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第 18 回)我们知道宝玉在贾府的男人里,论才情肯定是强手,而宝玉这个强手还是元春这个高手教出来的。元春应该说是大姐,
9、宝玉出生以后,是她像个小母亲一样手把手地把宝玉教出来的。因为他们的母亲王夫人这个人对文学,对文化都是很不感兴趣的。而且平时她也很懒散,连看戏都不乐意去。结果元春就负责带宝玉,而且把宝玉带得很有文化,几岁就教他念了好几本书,那总有几千字在肚子里了吧,小学都可以不不上了。而且,你看元春听说那些匾额都是她这个宝贝弟弟给题的,说了一句“果进益了”,就是:“哎呀,果然进步了”。这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赞许的口气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宝玉所提交的那些匾额和对联说白了,那也就是给他这个大姐提交的一份作业,元春对她做的修改实际上也像老师批改作业一样。事实上,元春和宝玉的血脉之情远已经不是老师和学生关系,姐姐和
10、弟弟关系可以比较的了,书里说元春与宝玉的关系其实是情同母子: “贾妃乃长姐,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其名分虽系姐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因此,说宝玉是元春一手拉扯长大的,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省亲坐下便问:“宝玉为何不进见?”又“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回宫之后,只要一有机会,元春必问亲眷“宝玉近来若何?”作为长姐,又是宝玉的启
11、蒙老师,元春自然非常关心宝玉的学业,不过相比于贾政急风暴雨式冷面无情的教育方式,元春对宝玉学业的关注方式要人性化、人情化得多:“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第 18 回)就是说对宝玉的教育要宽严适度;“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又见宝玉作诗,“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第 18 回)可见贾元春还是颇懂得“赏识”教育的道理呀。当然,也有一种看法认为,元春的文学才华其实不怎么样,比如她就写过一首诗,而且还是首“白话”诗,就是用大白话说出来的诗,和林黛玉、薛宝钗她们比,水平真是差远了。可是,我觉得看一个人的
12、才华应该多方面地去看。元春的文学创作才华可能是不很高,但是,在创作之外,她有很突出的“两把刷子”,这也是才华。什么呢?一是元春的文艺鉴赏能力很强。元春的文学修养的才能不表现在创作上,而表现在评论上。她的才能有点像谁呢?像大观园里的李纨,李纨也是这样,她号称不会写诗,但是每一次都是她出头来给他们几个写诗的做评委,而且评得很中肯,大家都很服她。元春的长处也是评论,咱们看一看,她评那些小妹妹们的诗,她一眼就看出来了,宝钗跟黛玉的诗写得最好。那还很厉害的,因为她只是读了一遍,但她就能做到一眼扫过去,就看得出孰优孰劣。拿现在的话来说,元春的才华做不了一个诗人,但是人家元春可以做一个评诗的文艺评论家,而且
13、还绰绰有余。能把文艺作品品评得很到位、很中肯,这也是文化水平高、艺术修养高的一个标志啊。元春的另一把“刷子”是刚刚说到的,在政治工作上,她绝对敏锐。她回来省亲,贾府不是专门给她盖了“楼堂馆所”大观园吗?在轿子里她就开始默念,说,太奢侈浪费了。这就说明这个人比较低调,而且她知道,到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还有一个例子,她一路巡视过去,最后走到一个装潢很豪华的宫殿门口,“贾妃乃问:此殿何无匾额?随侍太监跪启曰: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贾妃点头不语。”这里面你就可以看出这元春父女两个都是很懂得政治里的这些规则的,贾政递话说这是正殿,应该你自己题,我们不能够冒昧地去题。元春马上就“点头”而且“不语”了。为
14、什么点头呢?首先是肯定,老爸这个事情办得对,这个正殿应该是领导干部来亲自题;不语呢?你们就别操那份心了,还是我自己来吧。第三个例子是,元春从大观园回去以后,还一直念叨着,说:我们家花这么多钱弄了个“大观园”,我不能就让它这么放在那儿当摆设啊。当时又没有公园,又不能说我卖门票你们来参观,怎么办呢?不久她就发了一套指示,说:“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姐妹,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姐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
15、园居住方妙。想毕,遂命太监夏守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第 23 回)从这你就可以看出,元春处理问题,总是能把节奏把握得很好,你能说这就不是才华了吗?当然也是一种才华。而且从这件事我们还能看出,元春不仅是有控制大局的才干,甚至她还有一点才情,她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家人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在今天,贾元春定是一个为弟弟宝玉进重点中学读书而煞费苦心的好姐姐吧。此外,元春还是整个贾府的精神支柱。她和贾府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我们从当时的社会的情况来看,一个家族无论它如何显赫一时,但是,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抄家”,马上就什么都没有了。那要是如果皇帝一声令下说
16、“赏”呢?马上就身价百倍。因此,元春的命运就涉及到贾府甚至是四大家族的命运。贾家对元春的紧张其实是对自己的紧张,因为元春就是使贾氏家族能够和皇帝攀上关系,成为皇亲国戚之一的重要纽带。元春今天是不是又受到皇帝的重用了?元春今天身体好不好,有没有感冒?这些消息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太关键了。回过头来看一看元春这个人,我觉得她确实是一个情感丰富、才华不凡的美女。她的才华和她的才干,应该说都是出群拔萃的。所以咱们知道,她后来是嫁得很好,但如果退一步说,即使她嫁得不那么好,她也可以干得很好。元春“嫁得好”吗?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美丽的才女,却不相信自己的“干得好”的魅力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幸福,她想靠“嫁得好”轻
17、松争取到更大、更多的幸福。元春的道路,应该说最初也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甚至满心期待的选择。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宝钗。我们知道在红楼梦里,在元春之后,还有一个人想要积极地向元春学习,这个人就是宝钗。我们知道,宝钗千里迢迢地跑去北京干吗去的呢?是一门心思奔着“宝二奶奶”而去的吗?不是啊,宝钗上京的目的也是想去宫里谋求发展,先通过海选入宫,“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第 4 回)然后再想办法往皇帝的小老婆“妃嫔”这个队伍里挤。这样,咱们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元春也是一个样,她一开始进宫当女史,想法就很不单纯。别看宫廷里面当女史的人只是个宫里管文件的工作,但是这个岗位相对比较容易接近皇帝啊
18、。咱们想想,现在有些女孩特别喜欢去应聘公司的总经理秘书的职务,哪怕是不是秘书,文书也行,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总经理就是要份文件也得喊她。所以,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出来,元春入宫的目的性很明确,她想的是:想要飞黄腾达,只有一条路,就是先当“文书”再当“秘书”,当着、当着就成了“小老婆”,这就是元春从“干好”到“嫁好”的全盘计划。另一个例子更有说服力,就是元春对宝钗的好感。元春省亲的时候,她的这些小妹妹来见她,一开始她是不怎么兴奋的,直到见到了两个人,她就开始兴奋起来了,哪两个人呢?黛玉和宝钗。小说写元春见到了黛玉跟宝钗后,马上就接了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姐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
19、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 咱们现在联想一下就清楚了,她肯定是看到这两个小美女就想,她们俩个里面挑一个嫁给我的弟弟不是蛮合适的吗?所以叫做“因问”,“因”就是“于是就问”的意思。但是,咱们现在看一看后文就会发现,她省亲的时候,带给钗黛的礼品是两个人一样多的。但回去以后没过多长时间,端午节她又发礼物,宝钗就比黛玉就多了。为了这个事儿不是黛玉还闹情绪吗?两个人本来一样,为什么后来宝钗一下子就跑到前头去了呢?肯定是因为元春“物以类聚”的念头嘛,因为通过观察,她发现宝钗其实就是昨天的她自己,宝钗也是一个想要“嫁得好”的人。实际的情况也确实如元春所料,宝钗尽管有才干,但是她把她全部关注的焦点都放在嫁人
20、上。这样一来,元春肯定是更喜欢宝钗喽。咱们再反过来想一想,元春所走的路线,和后来咱们看到的宝钗在贾府所走的路线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只要婚姻,不要感情的。从这里面,咱们也可以看出,从一开始的元春入宫,目的就很明确我就是要嫁得好,即便我有才干。但是我的才干也应该是为我的嫁人服务的。其实,这也不能责怪元春。因为在古代的中国,女子有没有才并不重要,中国人不经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嘛。当然这也不是说“无才”就一定比“有才”好,而是说:女子在嫁入的时候,有没有“才”对方是不考虑的,男方考虑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女方的家族是不是跟我门当户对,通过婚姻,我们两家在政治上或者在利益上能不能够结盟;二是,女方你能不能多
21、生小孩,尤其是多生大胖小子,能给我家繁衍后代。从这样的两个目的出发,应该说,元春的观念是很中国化的,也是很传统的。有没有才,那是我个人爱好;能不能嫁人,尤其是能不能嫁得最理想,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应该说,元春做得相当成功。目标完成得非常地圆满,那一嫁,嫁的就是皇帝。书里是怎样说元春“嫁得好”的呢?一是贾府上下得知元春嫁给了皇帝以后,“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这是贾府上层的表现;贾府的其他人,尤其是那些下人们呢?“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第 16 回)确实是贾府皆大欢喜啊。她嫁的那个结果等于是给贾府、甚至
22、是当时的社会树立了一个“平民选秀”的标杆啊,元春就是一个“灰姑娘”的楷模啊。我猜当时肯定很多小美女都争相表示:哎,我要向元春学习,嫁人就嫁皇帝佬。二是小说里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盛就是从“元春才选凤藻宫”开始的,而且这样的红火局面一晃就是三年多,直到元春薨逝。秦可卿死的时候不就托梦给王熙凤说:要注意啊,咱们家已经有点不行了,眼看就要走下坡路了,再不注意开源节流贾府就完蛋了。好在现在咱们家还剩下最后一针强心剂,但用完可就再没有了:“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
23、了。”(第 13回),这针强心剂是什么呢?就是指元春加封贤德妃这件事,结果贾府都跟她沾光,又撑了一阵子。从秦可卿对王熙凤的政治交待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元春的这一嫁,对于贾府而言,确实是一件既光荣又有益的事情。而事实也是这样,在后来的三年里,元春的皇家婚姻确实给她的娘家贾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泼天的权势,你看在红楼梦元妃省亲之后,书里面只要说到元春,大都是说娘娘又赏给我们贾家什么东西啦,皇帝又给贾家发什么好处啦,都是这一类。三是贾珍有一次跟家人吹牛说,皇帝今年又给咱们家塞了个“红包”过年,这个钱我们贾家是不动的,专门拿来放在祠堂里贡祖宗,为什么呢?“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咱们
24、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就是说,我们家赚得再多,也没有皇帝赐给我们家的这个“红包”来得有面子。可见元春的皇家婚姻对于贾府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无形资产”啊。四是元春的母亲王夫人对女儿婚事的评价。迎春在第 79 回不是被父亲变相地卖给那个中山狼孙绍祖了吗?宝玉就很气不忿,王夫人怎么说呢?她说女孩儿嫁人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能个个都有元春那么好的命啊。可见王夫人对于元春的婚姻是相当满意的,她认为,自己女儿的这一“嫁”,绝对是命好。由此可见,从社会的评价来看,元春是被大家普遍当作“命好”、“福大”,以及嫁得很成功的一个楷模来推崇的。元春的婚事绝对可以算是外
25、人眼中公认“嫁得最好”的婚姻了。可是,前面我们讲的这么多“嫁得好”,都是别人眼中的看法,联想到我们开头所说的那些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女孩,也大都是站在旁观者角度来看的,比如那些小姑娘,那她们不都还没嫁吗?很少有当事人事后的现身说法,所以叫做“公认”。别人认为元春命好,嫁得好,也是一个道理,那都是别人的想法和看法。但这实际上都还不是元春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贾府,我们可以想象,贾府为什么推崇元春以及元春的婚姻?因为贾府实际上是把元春当作了一个政治的保护伞,也把她当作了一张政治的信用卡来看待的。我们知道,在红楼梦里,贾府相当于今天的一个高级干部家庭,贾政相当于朝廷的一个部门领导,但是要命的是什
26、么呢?虽然贾家在外面名气很响,在朝廷内部,尤其是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里,在元春嫁给皇帝做小老婆之前,贾家是孤立无援的。几乎没有任何的政治势力作为他背后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斗争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使贾家大祸临头,而且毫无保护。但是元春成了皇帝的小老婆,情况就完全地被扭转过来了。皇帝就是我家的靠山呐,算起来皇帝还得管贾政叫“老丈人”(国丈)不是?就连贾琏那样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不转身就成了“国舅老爷”了吗?所以,元春被册封的圣旨,对贾家而言,简直是一把政治的保护伞啊。贾府是用把这个年轻女孩送上政治祭坛的办法换来的一把庇护整个贾氏家族的“保护伞”。另一方面说,贾元春还是一张政治权势的信用卡
27、,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张卡,贾政,乃至整个贾家从此就可以用它无休无止的“刷卡”,也就是捞好处了。咱们先不说元春,就看一看鸳鸯这个小姑娘她是怎么说的。贾赦不是看上了鸳鸯,要讨她去做小老婆吗?鸳鸯就跟她嫂子谈过关于做小老婆的好和不好,她是怎么说的呢?他嫂子笑道:“姑娘既知道,还奈何我!快来,我细细的告诉你,可是天大的喜事。”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那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做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她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你们看的
28、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你们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你们把王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第 46 回)我们知道,在贾府里,鸳鸯这个小女孩是很有志气也很有眼光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曹雪芹其实是在借鸳鸯之口说元春婚事的是非。其实贾元春不也就是贾府“一家子都仗着她横行霸道”(捞好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提升政治地位)的某人的一个小老婆吗?皇帝的小老婆也是“小老婆”啊。这就好像它是贾府可以拿着到处刷卡消费的一张政治信用卡。而且,我们要知道,只要这张信用卡还在有效期内,它就是一张不设消费上限,而且永远刷不爆的“黑金卡”。所以说,“皇亲”的身份既是贾家
29、可以用来遮风避雨的政治的“保护伞”,也是他们可以拿去到处消费的政治的“信用卡”。而且,它还是贾元春一生之中送给亲人,尤其是她的父亲贾政的最重的一份礼物。她的父母当初把她送进了皇宫,是把她当作一个或许能交换到利益的政治祭品送进去的;结果元春又把自己当作一件礼物一件可保贾家固若金汤而且锦上添花的礼物回馈给了她的父母。耐人寻味的是,这件礼物还是一件生日礼物。细想起来,曹雪芹的这个细节写得真是很残酷,元春被封贤德妃是在哪一天呢?是在她父亲贾政生日的那一天。“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这个消息对贾政而言,这真是一份令他惊喜的“生日礼物”。可是,对于贾元春自己而言呢?她真的得
30、到幸福了吗?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元妃省亲的几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元妃省亲的时间。元春这么多年没有回家,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咱们就看一看她在家待了多长时间就知道她看似风光背后的可怜了。我们就当她回家是犯人放风吧,那放了多长时间呢?按红楼梦里所写,正月十五这天,元春是从“戌初起身”前来荣府的,至“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也就是说,整个省亲过程就在晚八点左右至凌晨两点左右这五到六个小时里。就这五六个小时还不全是和亲人在一起的,而是晚上七、八点钟才从皇宫里出来,然后凌晨一、两点就要往回赶,你想想这又不是开车回家,是坐着八抬大轿回去,那种很笨重的轿子走动起来都是很慢的。所以其实元春和亲人相聚的时间也只有四到五个小
31、时。确实是很可怜。那么,我们今天替元春想想,她有没有可能耍一下小性儿,在家里多赖一会儿或者干脆在娘家住一宿呢?曹雪芹说了:做梦。为什么?红楼梦里有八个字很残酷,叫做“皇家规范,违错不得”。第二个细节是元春省亲中的六次哭泣。要知道,诸如元春这类的故事,在中国美学与中国文学里确实多得数也数不清,而且,其中也有很多是写到了其中的凄惨与辛酸的。但是你们要注意,其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区分界限,一个是“遇”,一个是“不遇”。而所有的凄惨与辛酸的故事,则都是来自“不遇”对于不被“宠幸”的感叹。但是,曹雪芹却完全不同。他在元春身上看到的,恰恰是“遇”的悲剧。元春的凄惨与辛酸的故事,就是来自于“遇”因为她是被“宠
32、幸”的。这也就是说,曹雪芹在过去被看到了美的地方后,看到的偏偏是丑,而且是以丑为丑。我们看看,在不足六个小时的省亲过程里,这个外人眼里荣宠至极的元春竟然就痛哭了六次: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
33、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第 18 回)在元春的六次哭泣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比如说,这里面在这当中,最为凄惨的大概就是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后来又“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的情景了。这实在是太令人痛心了,你想,她自己落到那种生不如死的地步,还要先止住泪,然后来充当安慰别人的角色,可见她心里的苦楚一定是难以
34、言表,而且是更加难以言表的了。又比如,元春落座后同抚养她长大的贾母和亲娘说的第一句体己话是什么呢?“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皇宫竟是“不得见人的去处”,长居其中,又有何幸福可言呢?元春的父亲贾政前来问安,说了一堆皇恩浩荡一类的无聊言辞,元春第一句话说的又是什么呢?“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样至亲骨肉分离的人生实在不值得一过!元春显然并没有从这段“看上去很美”的皇家婚姻中得到幸福。我们可以想象,可能元春当初进宫的时候,她也是兴高采烈的,她想的是:我到宫里去当文书,然后当了秘书,最后又跟皇帝搬到一起去住,挺好。但是后来她慢慢地也发现了里
35、面其实是大有文章的,应该说,元春是尝到了苦果的。要知道,中国人特别讲究“衣锦还乡”四个字,项羽当年不是也说过吗?他说:我如果不能风风光光地回去,我宁肯不回去。为什么呢?那就好像“绣衣夜行”,就是穿着时装走夜路,谁看得见啊?中国人普遍的心理就是要“富贵归乡”,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看一看:看,我多出息啊!我们再看元春。元春的情况明明就是“富贵”以后“归乡”啊,本来是最风光得意的时候,她就是回来给大家看看她的“出息”的,结果她都控制不住,一路都在哭。咱们就是三百年以后,也替她感到辛酸啊。更要紧的是,在他们哭的时候,元春说了这么一句话,说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在那光彩照人的“皇家”光环背后
36、,还是有许多见不得人的事儿啊。咱们不妨就来替元春数数这“不得见人”的难处。除了我们一下子很快会想到的那些,比如不能经常回家,比如只能见皇帝一个男人诸如此类,元春的难处可能更多地还在于精神生活的一无所有。我们中国人经常说,婚姻这回事,就像穿鞋,这双鞋好不好看,大家都瞧得见,可是这双鞋夹不夹脚呢?就只有脚知道了。我觉得元春的婚姻这双鞋,肯定是很夹脚的。但是,她能跟谁去说呢?咱们替她数数:跟皇帝说?她哪儿敢啊,只要一说,小命立时就没有啦。跟朋友说?这九重宫阙之中,哪有朋友啊。她根本没有朋友可以述说,也不敢在那种连犄角旮旯、门缝窗棂里头都藏着眼睛和阴谋的地方找朋友啊。但是,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咱们比比
37、看她的娘家人都是怎么过的。黛玉,按说够苦的了吧,母亲病故,老爸把她送到这边来,后来老爸也病故,可是林黛玉还是有亲人的。她心里再苦闷,贾母还是比较呵护她的吧,丫鬟紫鹃也是拼命护着她吧,更何况还有个宝玉整天围着她转悠,他们不但是情人,更是心灵相通的知己。就这一条还不让元春羡慕坏了吗?再说李纨,李纨是个寡妇,这是很倒霉的,不但要处处陪小心,装老实,而且哪儿也不能去。就行动规矩和不能出门这两点来看,也算是和元春同命了。但是李纨起码还有个儿子天天在身边逗她开心吧,而且你们注意到没有,虽然李纨不能出门,但是在贾府家门里面,李纨还是有比较大自由活动的空间的,比如我们可以在红楼梦里多次看到李纨和王熙凤妯娌两个
38、聊天的证据,而她和诸如平儿、鸳鸯这些人的聊天记录就更多了。元春身边有谁呢?她身边是连个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啊。所以,说起来皇宫的生活无限富贵,金碧辉煌,那真的是好啊。但实际上呢?那是一个华丽异常的鸟笼子,又像是一只用钻石打造的玻璃鱼缸,物质生活肯定很好,精神生活可以想象肯定等于零。对于贾府而言,元春的皇家婚姻是被贾府压在政治赌局上打出的一张好牌;对于贾政而言,元春的皇妃头衔是可供他在官场无限支取权势的一份生日礼物,对于元春自己而言,皇宫是一张绝望的砧板,她就是自己送上门的俎上鱼肉。试问,还有比这更不快乐的人生吗?第三个细节是元春跟贾府的实际联系。根据书中的描写,贾元春是一个“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第 17 回)的人,省亲时她连番感叹、劝诫“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第 18 回)可是此后,她却不间断地赏赐给贾府各种财物顽器,既然她已经看透了富贵荣华的无趣,却又为什么还要拼命以富贵荣华相许相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