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教学法”在“J2ME MIDP手机游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44420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擎教学法”在“J2ME MIDP手机游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引擎教学法”在“J2ME MIDP手机游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引擎教学法”在“J2ME MIDP手机游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引擎教学法”在“J2ME MIDP手机游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引擎教学法”在“J2ME MIDP手机游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院建立的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详细论述了建立该课程体系的步骤,并给出了几点实施建议。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始终没有脱离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所规划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职业需求还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导致企业招不到合格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而经过三年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大多不能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必须经过企业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课程大多是学科系统化

2、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的课程,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按照先后顺序开设教学科目,侧重于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但却明显地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使高职教育真正能够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1 如何理解“工作过程系统化”? 姜大源教授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具有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特点。而所谓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经确定的工作过程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作有规则的排列。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3、必须针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整理出具体的、能够涵盖职业岗位全部工作任务的若干典型工作过程,按照人的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由初学者到专家的成长规律 )进行序列化,再对与具体工作任务相关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劳动组织、劳动工具及与其他工作任务的相互关系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知识和破译出隐性的工作过程知识,并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 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学习者可以概括性地了解到其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境中认识到,他们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 2

4、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依据职业工作过程建立的,其开发思路是由职业工作过程出发,通过分析该职业行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 ,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简述为“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 3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步骤 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过程。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下面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步骤。 (1) 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

5、型工作过程 根据专业对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是从事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售前技术咨询、开发、测试、实施、维护等工作岗位。我们通过企业调研、专家技术人员访谈、毕业生反馈等方式了解该工作岗位群的任务要求,包括以下环节:收到客户的初步需求信息后,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详细需求,完成系统需求说明书,经双方确认后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其后进入编码阶段,系统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当经过客户认可后,进入系统实施阶段,即将企业的原有数据迁移到系统中,当实施完成客户验收后,系统进入维护阶段,解决客户日常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典型的工作任务包括:顾客沟通、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写、

6、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网页设计和制作、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代码实现、测试计划的编写、测试用例设计与实现、测试报告的编写、系统实施计划的编写、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编写维护记录等。 据此,以上工作任务可分为以下工作过程如图 1 所示,整个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开发过程,测试过程、实施和维护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联合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 (2) 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指的是在职业、生活和对公众有意义的行动情景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为了从工作过程中导出行动领域,首先要完成工作过程的分析并细化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完整的工作阶段。以实施和维护过程为例

7、,其六个阶段分别是企业调研阶段、实施计划编写阶段、产品选型阶段、用户化阶段、试运行阶段、维护和评估阶段。每个阶段所完成的工作任务是不相同的,因而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根据实施和维护过程,分析其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最后形成办公软件的使用、ERP 系统应用、局域网施工等 6 个行动领域,如图 2 所示。 (3) 学习领域转换 学习领域转换是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在完成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行动领域进行重组、简化和序化,以最简化的语言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情境描述。并依据学习难度从低到高(14) 划分学习领域难度范围,如图 3 所示。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低的安排在低年级,难度高的作

8、为拓展能力训练放在高年级。 图 3 学习领域的组成 随后必须根据教师能力、学校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完成学习领域的构建。如表 1 所示。 表 1 构建学习领域 对每一个学习领域进行构建时,注意对职业素养的养成训练。比如在“ERP 系统实施和维护 ”学习领域中,项目训练时以团队的方式要求学生组成实施工作小组,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必须在相互的沟通协调下开展工作。目的是训练学生与客户沟通协调的能力。对于行动情景的设置,应以一个连贯的项目为载体,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穿插在行动情景的执行过程中,使得学生既懂得“如何做” ,又了解“为何这样做” ,即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9、(4)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由教师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结合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教师执教能力和专长,由教师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以行动为导向。只有在行动中,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效地获取工作过程知识。 学生始终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与学习,即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并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和独立评估。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从而促进学生对职业实践的整

10、体性把握。 在“ERP 系统的实施和维护”学习情景设计中设计了 11 个单元的学习情景(如图 4 所示),每个单元均以用友 ERPU8 系统为载体,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由教师选择一个典型的商业企业案例和工业企业案例,以企业真实的业务数据和业务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商业企业采购管理系统的实施与维护情景中,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企业的采购业务过程,制定执行实施过程的行动计划,通过分析比较计划的合理性,选择最优方案。然后学生进行分角色完成实施计划。最后小组之间交叉检查完成效果,并依据教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通过完成 11 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

11、单元,学生在不断重复地执行以上过程,使得学生对 ERP 系统的实施过程由陌生变熟悉,最终具备实施 ERP 系统的能力。 4 实施建议 (1) 全员参与的观念 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监督人员要认真、切实地认识到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深入学习和领会以行动为导向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思想。只有教学、管理、监督三方面协调运作,才能有效实施该课程体系。因此,教学监督人员要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人员要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办法规范教学活动,教师要钻研业务,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师傅” 。 图 4 “ERP 系统的实施和维护”学习情景设计 (2

12、) 加强教师的执教能力 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上“讲课”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学生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非常熟悉,最好自己就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而目前的现状是教师在某个学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某一个岗位要求,特别是需要跨学科知识的要求时,教师的执教能力就显得不足。比如,对于 ERP 系统实施工作,涉及到网络设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ERP 系统应用等知识,涉及的学科有计算机网络、企业管理、计算机软件等领域,仅仅掌握其中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不能胜任该工作的。因此,可以从两

13、个方面加强教师的执教能力: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在执教能力较弱时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团队互相学习,增加个人的执教能力,最终实现独立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 (3) 教材的准备 教材的编写要依据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将行动情景从简单到复杂设计成一个个单元项目,每个单元项目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描述,必要的工作步骤或指引、技术规范或国家、行业标准,用到的知识点的分析阐述,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做出正确摘要:平衡二叉树教学中传统的旋转方法不太容易被学生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二叉排序树

14、的基本原理,摸索出一种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平衡二叉树调整方法。 关键词:二叉排序树 平衡二叉树 教学探讨 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中,许多教科书在介绍平衡二叉树调整这部分内容时,采用的都是旋转的方法,将不平衡二叉树用左右、顺逆时针旋转的方法使失去平衡的二叉排序树调整为平衡二叉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的方法不太容易被学生理解,许多学生尤其是专科学生搞不清楚怎么旋转、围绕谁旋转。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平衡二叉树调整方法填空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二叉排序树的特点,采用填空的方式对失衡的二叉排序树进行调整使之保持平衡。 1

15、基本原理 我们知道,二叉排序树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即有这样一个关系:左根右。利用这个特点,当我们在插入结点使得原平衡二叉树失去平衡而需要进行调整时,首先寻找最小不平衡子树。最小不平衡子树的寻找方法是:从插入的结点出发,依次计算其祖先的平衡因子,发现的第一个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 1 的结点就是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则以它为根结点的子树就是最小不平衡子树。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这棵最小不平衡子树仅由三个结点构成。此时最小不平衡子树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LL 型、LR 型、RL 型和 RR 型。如图 1 所示:

16、 在教科书中,这四种情况是分别讨论的:对 LL 型做一次顺时针旋转,对 LR 型先逆时针旋转后顺时针旋转,对 RL 型先顺时针旋转后逆时针旋转,对 RR 型做一次逆时针旋转。但应用填空法,这四种基本情况的调整可以统一在一起: 可以知道,要使得由三个结点构成的二叉排序树平衡,其基本结构必定是一个结点作为根结点,一个作为左孩子结点,一个作为右孩子结点。如图 2 所示:根据二叉排序树的特点( 左 根右),我们只要把上述每种基本情况中的三个结点按值从小到大排列,将最小的一个填在左孩子结点位置,最大的一个填在右孩子结点位置,中间的填在根结点位置。很容易地就可以将上述四种最小不平衡子树调整为平衡二叉树,如

17、图 3 所示: 进一步考虑更为复杂的情况,假定上述结点各自还有左右子树,我们仍然可以使用我们的填空法轻松的加以调整。这四种复杂情况如图 4 所示: 假定都在 CL 中插入一个结点使得 A 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变为 2 从而使得原平衡二叉树失去平衡,此时以 A 为根结点的子树就是最小不平衡子树,这棵最小不平衡子树可以分为 7 个部分。沿着从根结点 A 到插入结点位置 CL 的路径方向依次取三个结点,假设为 A、B、C,它们和剩下的 AL、AR、BL、BR 、CL、CR中的 4 个构成的二叉排序树要成为平衡二叉树,则由这 7 个部分组成的平衡二叉树的基本结构一定是如图 5 所示情形: 其中,A 、B

18、 、C 三者中值最小的为左子树的根结点,值最大的为右子树的根结点,中间的为整个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其余的 AL、AR、BL、BR、CL、 CR 等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它们从左到右依次填在树的第三层即可,完成后的二叉树一定是平衡二叉树。对上述四种复杂情形,平衡后如图 6 所示: 2 示例 例:已知长度为 12 的表:Jan,Feb,Mar,Apr,May,June, July,Aug,Sep,Oct,Nov,Dec,按照表中元素顺序构造一棵平衡二叉排序树。 解:构造过程如图 7、图 8 所示。 教学实践证明,本文采用的填空法要比传统的旋转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

19、,吴伟民. 数据结构(C 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马秋菊. 数据结构(C 语言描述 )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Discussion on Teaching of Balancing the Binary Tree ZHANG Biao-han (The Department of Maths Computer Science, Sanming College, Sanming 365004, China) Abstract:The rotation method for balanced binary tree is not easy to un

20、derstand by the stud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new method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nary sort tree that is easier to understand by the students. Key words:binary sort tree; balanced binary tree; teaching discussion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介绍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软件架构,并对其应具有的功能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关键词

21、: 网络虚拟实验室; 网络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功能分析和模块设计 在教学活动当中,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教学过程,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吸引力和创新性,对于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将课本知识转变为实际经验、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验中,有些实验设备价格昂贵、损耗大、实验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模拟仿真实验结果的技术。虚拟实验主要依托的是虚拟现实、虚拟仪器技术,它给实验者带来的实验效果逼真感和操作现场感都是其他的模拟仿真所无法比拟的1。它能够使用软件模拟硬件的行为和特性 ,使实

22、验者在计算机上通过纯软件就可以进行实验,而且可达到现实中仪器实验的效果。基于实验教学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现实需求的紧迫性,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当前的网络技术开展网络虚拟实验已成为一种必然,网络虚拟实验室应运而生,并在今后的远程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网络虚拟实验室设计原则与目标 1.1 设计原则 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的要求,依据科学性、实用性、易用性、经济性和艺术性的原则来设计。充分结合虚拟仪器技术、3D 模型构建技术、3D 实验场景构建技术、 Web 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人机交互良好、技术感强、场景生动逼真、具有高度吸引力的虚拟实验环境,最大限度调动

23、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虚拟实验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力能力2。 1.2 系统设计目标 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设计实现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实验室环境,采用 3D 技术、虚拟仪器技术、Web 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 Java 语言编写实验平台,构建一个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使实验者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实验,实验教师可以对实验者的实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3-4。该虚拟实验室系统具有可视化、交互性、资源共享、安全性等特点和生动逼真的实验环境,它符合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相关实验知识进行深刻掌握;它营造

24、了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和友好强大的交互氛围,使虚拟实验可以获得如现实环境实验一样的结果。 2 系统结构 2.1 系统的网络结构 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为一个基于 Internet 的 Web 系统,用户通过 Web 浏览器进行访问。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 1 所示。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进行数据的一些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查询、修改等与数据操作有关的功能。应用服务器是数据库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桥梁,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发送服务请求,请求首先到达 Web服务器,Web 服务器将其中请求进行解析后发给应用服务器 ,由应用服务器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应用服务器端程序若需要执行数据操作,就会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相

25、应的数据库操作命令,数据库服务器依指令进行数据的 CRUD(Create、 Retrieve、Update 和 Delete)操作,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最后将响应信息通过 HTML 发给客户端浏览器。2.2 系统的软件架构 为了实现系统的快速开发,开发过程当中采用多人协作分工开发。同时为了达到系统的高稳定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本系统的开发采用当前流行的设计模式:把业务信息按照功能模块拆分开 ,业务逻辑与数据服务分开,用户界面与业务逻辑分开,彼此相对独立,任一方的任何改变都不会影响其他方。 按照以上设计思想,将应用系统从逻辑上分为 4 层:客户层、表示层、业务层和逻辑层。客户层

26、用于人机交互,一般是用户与浏览器之间交互。表示层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请求以及将服务器端的请求响应数据传给客户层。业务层主要负责系统应用逻辑的实现,一般包括数据库访问和事务处理等。在此设计中,涉及到应用逻辑与数据库操作之间的交互,应用逻辑需要调用数据库操作 API 完成某些服务的实现,然后对数据库操作返回的结果进行操作,这些在数据库结构简单、应用逻辑清晰时候还可以忍受,一旦复杂之后,程序中将引入大量的 SQL 语句以及数据库操作语句,导致程序结构混乱,故引入数据持久层。将数据持久层置于数据库之上,隐藏数据读取和操纵中的所有数据访问代码细节,完全抽象出开发小组建立应用程序时使用的数据物理细节,这样我们

27、在业务逻辑层中通过调用数据持久层与数据库交互,业务逻辑中不需要调用 JDBC 的 API 访问数据库,使得代码设计简洁。此外,还可以隐藏数据库建立连接、发出存取和操作命令和事务管理的细节。五层结构的应用系统框架如图 2 所示,对于这种分层模型结构,我们采用目前成熟的 MVC 框架来配合开发。 3 系统功能模块 3.1 系统功能分析 作为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它的主要功能不仅是要为实验者提供一个虚拟实验平台,而且要对实验者的实验行为、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此外,实验教师需要进行实验项目详细信息的管理,并对实验者提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报告进行评阅。实验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对系统的用户(实验教

28、师、实验者)进行管理,还可以对实验课程等其他信息进行管理。 在本系统中,实验者在登录到系统之后,可以在一种逼真的环境中进行各项试验,掌握课程知识,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老师可以预先准备好实验的指导说明,供实验者在实验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要领。此外,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结果和填写的实验报告,教师可以把握整体的实验完成情况,便于调整课程进度。此外,还提供了实验者之间、实验者与实验教师、实验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虚拟讨论区,大家可以就学习、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起探讨,商量对策,以达到教与学双方的提高。总体来说,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 用户管理功能: 可以对系统

29、的用户进行各项管理,包括创建管理员、创建教师、批量添加学生账号、删除账号、用户权限分配等。 (2) 课程实验项目管理功能:实验课程以及每门课程里面的实验项目都需要进行管理,可以进行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查询操作。(3) 虚拟实验功能:实验者登录系统之后,选择实验项目,预习相关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指导说明,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试验完成后提交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报告。(4) 实验结果管理功能 :所有实验者提交的实验结果,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功能。对于实验者提交的实验结果,实验教师通过该功能对其进行评价。 (5) 实验报告管理功能:提供实验报告动态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 ,并允许教师对其

30、授课班级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阅。 (6) 虚拟交流区功能 :系统提供一个给实验者、实验教师以及系统管理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区域,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相互学习,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实验能力。 (7) 系统统计功能: 此部分主要提供给系统管理部门使用,通过它可以查看系统的访问情况、资源的使用情况(每日的实验完成数量以及实验项目的建设情况) 、学生的行为以及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行为。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一个功能完善的虚拟实验室主要包括虚拟实验、数据库系统、网络服务三大模块,如图 3 所示。 虚拟实验模块:实验模块是呈现在用户端的主要部分 ,是整个虚拟实验室的核心模块,对于整个系统起着一个连接用户(实验者、实

31、验老师) 和管理者 (系统管理员、实验老师)的作用。它负责搭建虚拟实验环境,提供具体的实验场景,接受服务器端传输过来的数据,通过网页反馈给用户。在客户端,通过一个 Applet 生成三维实验场景,用户通过键盘鼠标操作完成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保存在服务器端。 数据库系统模块:主要用来完成用户的管理以及系统中不同角色权限的分配管理。另外,对于数据提供一些安全保护机制。本系统主要采用 SQL Server 2005 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 Web 中通过 Hibernate 封装 JDBC API 实现数据库操作。 网络服务模块: 该部分主要提供用户一些实验数据的管理以及相关信息的检索和查阅功

32、能。对于系统中的实验说明指导、用户在不同实验中的进展详情、用户提交的实验结果,以及系统辅助功能模块(实验讨论区) 中的数据,都需要提供管理功能。 4 结语 网络实验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仪器技术为基础,在 Web 中构造出高度逼真的虚拟实验环境,用户进入之后 ,可以学习相关实验知识、操作实验仪器,并通过形象直观的操作就可进行虚拟实验。本文对网络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原则和目标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对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软件架构进行了阐述,并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慧兰. 基于 B/S 模式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设计方法及实例研究D. 长春:吉林

33、大学,2005. 2 李仁发,周祖德. 虚拟实验室网络体系结构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2,14(3):359-362. 3 张学兵. 基于 J2EE/MVC 的 Web 技术研究与应用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4 Craig A.Berry,John Carnell,Matjaz B.Jurie.实用 J2EE 设计模式编程指南 M. 邱仲潘,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Design of Online Virtual Lab WU Li-bing,LIU Dan,CHEN Bo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Wuhan Univer

34、sity , 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irtual laboratory design principles and goals, describing the systems network structure and software architecture. We elaborated functionality that the virtual lab should have. Finally, we discuss the module design of the system. Keywor

35、ds: virtual laboratory; Networ摘要:为解决高校因合并、搬迁等给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带来的新问题,本文探索了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并配套开发了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支持所有参与毕业设计的人员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工作。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式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实时监控问题、资料归档问题等,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来介绍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过程支持;管理系统 1 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目前,由于学校合并、搬迁、多校区、教师居住分散、师

36、生相距远等现状,给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师管之间的沟通带来许多不便,给教学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效果。毕业设计是整个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备受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仍停留在人工阶段,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中原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遵循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教研室和系的两级审批制度,过程大体如下:老师申报、教研室审批、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设计题目介绍、组织学生申报、老师选择申报自己题目的学生、对落选的学生组织进行第二次申报。在毕业设计尾声的毕业答辩中,需组织学生申报公开答辩、通知公开答辩安排、小组答辩教师分组、小组答辩学生分组等。该过程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

37、如下问题: (1) 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计算机科学系的指导老师分布在全系三个教研室和系里三个办公室,外加学院其他部门、校外一些毕业设计基地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一个教研室操作整个环节,难度越来越大。如通知所有指导教师很不方便;寻找指导教师的公共空余时间给学生介绍题目几乎不可行;通知校外学生很不方便;学生选题需要多次调整,容易造成遗漏、错误;师生交流不方便;不能很好地控制进度等。故人工管理往往会使毕业设计环节陷入混乱。(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生规模的扩大,寻求毕业设计多元化途径势在必行。计算机科学系提倡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用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为保证校外毕

38、业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校外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学生申请手续发传真到系,经系和教研室两级审批后,向学生确认。由于学生时间不同步,该工作往往持续时间长,工作非常繁琐,耗费大量管理人员的时间。 (3) 对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须配备校外校内量为指导教师,两位教师无法沟通,校外指导教师不了解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校内指导教师的要求和通知等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到达校外学生。造成校外毕业设计监管不力甚至失控的情况。 在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毕业设计环节备受重视,原有人工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要求,有必要寻求一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以解决现存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利用网络的跨越时空

39、的优势,探索出一套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将整个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工作搬上网络,让学生、老师、审批领导、管理人员等能同时面对同一环境,进行高透明度、高效率、高效能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这一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质量。为落实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配套开发了一套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本文将通过该系统来介绍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2 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所有参与人员的需求为系统的功能需求,图 1 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 系统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指导教师用户、领导(教研室主任用户、系主任用户、审批专家用户) 、管理员用户。系统根据他们各自的

40、需求,分配相应权限,设置不同的功能。 (1) 学生用户功能:选择申报题目;查看审批表、任务书;汇报进度(可上传程序) ;留言;资料归档;论文评阅;公开答辩申请(由教研室主任选定候选人,系领导确认) ;请假(指导教师同意后,打印,交系里审批备案)。(2) 指导教师用户功能: 毕业设计题目申请。审批前教师可对自己提交的毕业设计题目审批表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审批后学生即可申报其课题。教师选择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申请理由从申报学生中进行选择。由教研室主任确认教师选定的学生。确认后,学生不能再申请,教师也不能再修改,但教研室主任有权修改和调整学生。学生确定后,教师可以填写任务书。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

41、中,支持教师检查学生进度;批准学生请假;回复学生留言;检查论文、译文、文献综述(可反馈意见) ;支持师生双向留言。检查学生最后上传的各种资料。打印各种表格(审批表、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清单、学生申报表等)、资料归档。 (3) 教研室主任用户:除普通教师的功能外,增加以下功能:确认学生选题,修改学生选题,发布通知,发布文件(规范、模版、要求等) ,确认公开答辩人选。 (4) 系主任:除普通教师的功能外,增加:审批题目( 当不批准时,需要填写审批意见,批准后有权修改审批表),批准公开答辩人选,发布通知,发布文件。 (5) 其他功能:毕业设计题目查重;打印各种表格( 审批表、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清单、学生申报表等);各种计算、统计和总结;资料归档。 3数据存储设计 本系统也是一个毕业设计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所要处理的数据主要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毕业设计选题审批表、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