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书推荐一生的读书计划大型丛书一生的读书计划,可以说是一座由专家学者精心设计、施工的“袖珍图书馆”,将人类有史以来极重要的着作、历史名人、历史大事、历史名址及人类的伟大艺术品(名画、建筑等)、伟大学说、伟大发明都加以集中推介,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令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从非专家的身份,跨学科地读知人类千万年沉积下来的“各科”优秀智慧,使人在阅读沉思过程中,获得出入历史并反观当今世界的清明理性,以及知古鉴今的精神超越式的思想愉悦中。如此善莫大焉。(引言)好书是什么?是朋友,是爱情,是教堂,是酒店,是我惟一的财富;书又是我的花园,我的花朵,我的蜜蜂,我的鸽子,我的健康和我惟一
2、的医生。 理李加林那些令人愉快的书籍不声不响地在我们的家中占据熟悉的位置,它们好像会讲话,从纸上及画面上和我们倾心交谈。 朗费罗好的书籍犹如那纯洁高尚的少女。她不会把自己的心奉献给追求她的每一个人。她会有意回避人群中冷淡无情的目光,只有在爱情的烈火中,才逐渐摒弃自己天赋的执拗与矜持;只有在坚贞不渝和有献身精神的忠实情侣面前,才吐露自己的衷肠;也只有当自己的情人通过了水和火的种种严峻考验之后,才把自己完整地献给他。 费尔巴哈本书阅读指南 Reading Guide关于“站票”、“精神家园”和书你和每一个地球人一样,从降临到尘世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搭乘着一列飞速行驶的生命列车,列车的终点站上,悬挂着
3、一块画有“骷髅”的站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躺在了温暖舒适的软卧车厢里而你却是一位手持“站票”登车的旅人,在嘈杂拥挤的车厢里,你还找不到那张可让你容身的“座席”你手中的“站票”什么时候才能换成一张“坐票”?你的心中充满了茫然和无助在这充满了苦痛的人生之途上,请为自己构筑一处飘满书香的“精神家园”吧!让书与你一生相伴!在寒雨敲窗的长夜里,枕书入眠,你会心静如水、梦魇不再你会变得不惑、变得不惧、变得有力关于一生的读书计划一个人一生能读多少本书?假设一个生命年轮有个圆的人,从岁起开始读书,而且,此人一生中每天都要用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据有人计算:一个具备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在略加思考的状态下,一个小时的阅读
4、量约为 9 万字)。按照此法推算,这位能活 77 岁的神童兼寿星,一生的阅读量也仅为本(每本书按照万字计算)。而且,此人还必须保证,即使在洞房花烛夜的美妙时刻,亦不能忘记尚有 9 个小时的读书“功课”,还在一旁等候着他(她)截止到年底的统计,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为万册,并且,还以每年万册的速度飞快地增长如此庞大的藏书量,其在世界国家图书馆的排名也仅居第五数字在数字的衬托下,就显得实在太单薄了怎样才能在漫无边际的书海中,“打捞”出那些不可与自己的生命擦肩而过的“好”书呢?怎样才能在稍纵即逝的人生岁月里,多读几本书,多读几本有用之书?在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指导下,制定一个一生的读书计划,应该是
5、首选解决方案!关于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五大功用功用一:能使你用极少的资金,建立一个专属于你的“袖珍图书馆”,随时在你的枕边、在你的桌旁,“备候”你的大驾光临。功用二:能使你拥有了一张征服“书山”的作战地图,上面准确地标示着国内一流专家们为你“开列”的“读书捷径”。功用三:在国内一流专家们的合力打造下,为你搭建了一处与人类“大智慧者”对话的“平台”,使你能与他们面对面地坐下来倾心相谈他们或许还能给你一点意外惊喜一句“芝麻开门”的咒语,为你点燃那盏神奇无比的“阿拉丁神灯”。功用四:用你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迅速将许多你专业之外的其它学科知识了然于胸,强有力地增加你的“谈话资本”,积极有效地改善你的“美誉度
6、”。功用五:当你读完了这套丛书,你和你的家人、友人都会突然发现:你的身上增添了许多沁人心脾的“书卷气”关于“谈话资本”、“美誉度”和“书卷气”许多世界名人都将人际交往视为人生的头等学问。在人际交往中, 良好、顺畅的沟通是排名第一的手段“谈资” (亦称“谈话资本”)则是人与人沟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谈资”已充当着夺取人际交往“话语权”的独门暗器!在人生舞台中,一个缺失“话语权”的人,永远会被众人遗忘在“角落”里,更不会赢得众人的尊重(美誉度)。只有从人类经典书籍的阅读中,大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修养(书卷气),才是修炼“谈资”这门武功的最佳路径。一生的读书计划,该套丛书包含以下 12 本书籍
7、:01. 一生要读知的 100 种学说02. 一生要读知的 100 位中国名人03.一生要读知的 100 位世界名人04.一生要读知的 100 篇中国名文05.一生要读知的 100 篇世界名文06.一生要读知的 100 件中国大事.07.一生要读知的 100 件世界大事08.一生要读知的 100 处世界着名建筑09.一生要读知的 100 处世界名址10.一生要读知的 100 场人类战争11.一生要读知的 100 本中国名书12.一生要读知的 100 本世界名书本书总序:读书是人的存在和精神生态的绿化人的一生真的过得太快。当我们为日常无所不在的惯性所推动的时候,是否可以“生活在别处”的他者眼光来
8、审视自我生活的意义?是否可以通过阅读哲人的生命踪迹来反观自身生命的轨迹?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给自己留一方精神的净土?这些在阅读中暂时中断日常生活惯性的意识,表明了生命意义的复归和存在价值的追问。真正的人生需要文化作为底色,文化的传承在于书籍文本和精神禀赋中。读书生活的独特性在于思接千载,心游太玄,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性,守持人文理性的价值底线和良善心地。读书使人心理、精神、人格气质不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思想的超越性和言说的有限性之间感到生命的飘逝性,在怦然心动的阅读中体悟无边的人类忧思和生命意义的升华。读经典性的著作,一定要“进得去,出得来”。进去了方可寻觅家园,而灯火阑珊
9、处的风景只等待慧者。读书中生出的快意,使得生命感领着本真的欢喜与虔诚、透悟与识见,如此方能在溪清如许中觅到源头活水。读书有不同的境界,一是被书所读,不知为何而读书;二是读书仅仅局限于书,为读书而读书;三是读书不局限于书,而是成为清理思想和新思想诞生的前奏。在与书相伴的读与思中,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思绪,领悟“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意味,将生命飘逝与学问累积相反相成地联结起来,何其快心!读经典性的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西学是必读之书,从古希腊一路读下来,会使人全面修正自己的话语系统和心灵编码,并在瞬息万变潜流涌动的学界中,保持刚正不阿的学术眼光和遗世独立的价值情怀。然而,泰西语种纷繁,皓首亦难穷经,如果一
10、个人一定等到精通了数门外语再思想,他就有可能让自己的灵性和思考僵化在语言规则中了。因此,选择重要的外语方式进行学术资源撷取,足矣。通过语言进入思想的底层,重要的不是纳入哲人的结论和训示,庄子中轮扁早就对桓公说过:“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而已”。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整体性思维,一种穷源究底本质直观的基本学理,一种进入问题的入思角度和人性升华方式。也许,有时读书会令人蓬头垢面甚至“心斋”“丧我”,但没有这种阅读进入的功夫,就没有思想诞生的可能,对西学就会终身处于隔膜和一知半解之中。在全球化中一味读西学仍不足取。大学者具有高蹈的境界和中西互动的眼光,所以倡导“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王无论研读古
11、代还是当代,无论国维)。问题结穴处,终归与大涤研读中国还是西方,都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现世虽不见用,或能有裨后人,关键在于关注问题的意义。因而在后殖民语境中,我们在阅读古今名著时,是否可以考察中西文化中哪些已经僵化或永远死亡?哪些文化变成了“博物馆文化”只具有文化考古学的意义?哪些文化变成了文明断片可以新整合到当代生活中?还有那些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可以发掘出来,变成对西方中心主义一言独霸的文化话语补充?成为一种“他者”的言说和对西方的质疑对话?这种对话如果不在“跨文化”之间、“主体间性”之间、“他者间性”之间进行,问学的深度和推进力度就要大打折扣。在读与思中,我们也许可以更深刻地感悟到:无论
12、是读书还是始而信,信而惑,被书读,书都需要人这一主体才能彰显意义。我们惑而疑,疑而索解,解而终归于悟。藏书而不读书,以书为巨大的光环来遮掩内在空虚,无疑是一种过分精致的矫情。读书固然重要,但读书本身不是目的,沉浸或玩味于渊博,而终于丧失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满足于成为“两脚书橱”,是难以提出真正的有思想创建性的观点,更难以形成真正的思想体系。读书是超越的前提,是自我思想诞生的产床。思想者的阅读永远是创造式阅读,理解并领悟他人思想,同时又能将那些书中思想的正反面问题及其有限性逐一审理清楚,绝不屑于把他人的思想碎片作为自己的思想坐标;读书是传递思想之途,越来越远去的历史传统,仿佛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变成
13、了“他者”,失去了“根”而浮在平面”上的人们,需要读与说的精神资源播撒,以寻找着精神的安顿处;读书是对话,读书这一生存方式就是在思想言说和追求大道的生命过程中,在不断创造的“同一心境”中,与人类优秀文化艺术和思想大师对话,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对话,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传续苏格拉底和孔子优良的对话传统;读书是生命意义的“生生之谓易”,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是变中有不变提升,者,不变中有以精纯之思导向世界发展的新的可能性于是世界伦理与本土伦理、身体伦理与精神伦理互为表里,方能在生养死葬的大地上成为良性发展的文化精神场域,使我们有可能在读与思中凝神静思返身求己,在言说中见证心性寻求精神共鸣。大型丛书一生的读书计划,可以说是一“座”由专家学者精心“设计、施工”的“袖珍图书馆”,将人类有史以来极重要的著作、历史名人、历史大事、历史名址及人类的伟大艺术品(名画、建筑等)、伟大学说、伟大发明都加以集中推介,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令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从非专家的身份,跨学科地读知人类千万年沉积下来的“各科”优秀智慧,使人在阅读沉思过程中,获得出入历史并反观当今世界的清明理性,以及知古鉴今的精神超越式的思想愉悦中。如此善莫大焉。是为序。王岳川(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 年金秋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