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0 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科技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考试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 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面向高中学生的信息科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信息科技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信息科技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二、考试测量目标信息科技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包括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运用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和技
2、能进行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 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1、 理解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2、 理解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3、 理解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4、 了解信息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5、 了解与信息科技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 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6、 掌握日常所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7、 掌握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8、 掌握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9、 能够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 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探索新的知识技能。11、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分析
3、某一具体问题(任务)的目的、意义和需求。12、能根据问题(任务)的目的和需求,搜集所需要的信息,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13、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完成一项具体任务。14、能对信息科技发展和应用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评价。说明:上述“某一专门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科技课程选学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设计与创作)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具体要求在“四、考试内容和要求”中阐述。三、等第能力描述考试成绩以等第形式报道,分为“合格” 、 “不合格”两类,E 为不合格, “合格”再分为 A、B 、C、D 四个等第。A 等第2信息科技课程学业水平达到
4、A 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达到考核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能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2能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3能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4能了解信息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5能了解与信息科技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6能熟练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日常所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7能熟练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8能熟练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9能综合使用信息技术。10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探索新的知识技能。11能运用本
5、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分析某一具体问题(任务)的目的、意义和需求,结果完整准确。12 能根据问题(任务)的目的和需求,搜集所需要的信息,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结果完整合理。13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结果完整正确。14能对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评价。B 等第信息科技课程学业水平达到 B 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目标的第方面达到考核要求,第 、 方面比 A 水平略有逊色。具体要求如下:1能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2能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3能理解
6、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4能了解信息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5能了解与信息科技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6能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日常所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7能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8能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9能综合使用信息技术。10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探索新的知识技能。11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分析某一具体问题(任务)的目的、意义和需求,结果基本完整准确。12. 能根据问题(任务)的目的和需求,搜集所需要的信息,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结果基本完整合理。1
7、3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结果基本完整正确。C 等第3信息科技课程学业水平达到 C 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目标的第、个方面基本能够达到考核要求,第 方面有欠缺。具体要求如下:1基本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2基本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3基本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4能了解信息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5能了解与信息科技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6基本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日常所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7基本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8基本掌握本课程所
8、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9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探索新的知识技能,但应用有欠缺。10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分析某一具体问题(任务)的目的、意义和需求,但结果不够准确。11能根据问题(任务)的目的和需求,搜集所需要的信息,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结果不够合理。12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完成一项具体任务,但结果不够完整。D 等第信息科技课程学业水平达到 D 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目标的第 、两个方面部分达到考核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部分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2部分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日
9、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3部分理解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4部分了解信息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5部分了解与信息科技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6部分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日常所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7部分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8部分掌握本课程所要求的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9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完成一项具体任务,但结果不够完整。E 等第信息科技课程学业水平为 E 等第的考生在三个考试目标方面尚未达到基本考核要求。四、考试内容和要求根据 2004 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中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
10、) 以及各区县学校高中信息科技课程使用不同的教材,选用不同的选学模块的实际情况,将考试内容分为统一模块和选考模块两部分,考试与教材所使用的软件及环境保持统一。4统一模块:信息科技基础内容 要求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常见的信息技术 信息的处理过程 信息的基本知识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影响 信息的数字化 数制及数制之间的转换 字符的编码 声音的编码 图像的编码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数字化数据的压缩 冯诺依曼体系及五大逻辑部件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配置 软件的分类 信息技术工具 计算机软件系统 常用软件的安装 网络的组成要素 网络的功能 网络的分类 网络的硬件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 因特网协议 I
11、P 地址和域名 因特网基础知识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万维网 统一资源定位器 搜索引擎 电子邮件 网络基础因特网应用文件传输 信息安全意识的建立 计算机病毒及特征 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知识产权 软件版权的保护 5各类侵权行为的辨别和抵制 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识别 网络道德 良好的网络道德的养成 选考模块一:算法与程序设计 注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概念和特点 算法的主要特征 算法的描述方法 算法的描述方法 算法的流程图表示 常量、变量和数组 算法描述中的语句构成 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 顺序结构的描述和运用 分支结构的描述和运用 算法基础算法的结构循环结构的描述和运用 解析法的特点
12、解析法解析法的运用 枚举法的特点 枚举法 枚举法的运用冒泡排序的原理 排序冒泡排序的算法* 顺序查找的原理 顺序查找的算法 对分查找的原理 算法实例查找对分查找的算法* 变量(包括数组)定义 运算符、表达式 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注释语句 程序的语句分支语句、循环语句 解析算法的实现 枚举算法的实现 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 程序设计用程序实现算法顺序查找和对分查找的实现* 注 (1)本模块中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暂不作统一要求;(2)标识星号 * 部分暂不作要求。选考模块二:数据管理6数据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管理的概念 数据管理与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常见的数据类型 数据库
13、的概念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生活和工作中的数据库应用 三种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特点 实体及其属性 实体之间的联系与联系的类型 实体、属性、联系、E-R 图E-R 图 需求分析 确定实体、确定实体的属性 确定实体间的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画出 E-R 图 认识数据和数据库设计关系型数据库的步骤根据 E-R 图设计数据表的结构 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区别和联系 数据库的创建 使用 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打开和关闭数据库创建数据表 记录、字段、主关键字概念 数据表的创建字段和主关键字的设置 修改数据表的结构 输入表的记录 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间的切换 编辑数据表的
14、记录 数据表的维护同一数据库中复制数据表 记录的排序 查看数据表记录的筛选 单表存储数据的数据冗余问题 深化表的设计设计解决数据冗余问题的方案 主关键字和外部关键字 创建数据库建立数据表间的关系 设置表间的关系 7编辑表间的关系 查询的概念 查询的数据源(表和查询) 查询的基础知识查询执行的结果与源数据表的区别 设计视图、数据表视图、SQL 视图 各种查询视图应用场合 查询的三种视图各种查询视图之间的切换 使用查询向导 使用查询设计视图(查询设计器) 创建简单选择查询(基于单表,指定字段,无条件)创建查询保存查询 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设置相应的条件表达式(文本、数字、日期和是/否型)设置条件(准
15、则) ,创建条件查询 条件查询和条件表达式设置条件的“与” 、 “或” Access 中预定义的统计函数 在查询中使用统计函数 在查询中执行计算增加“自定义计算字段” 数据导入和导出的目的 应用数据库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数据导入和导出的常见文件格式 选考模块三:设计与创作创意构思(主题确定、分析和制作规划) 获取素材 设计制作 设计与创作的一般过程创意文本 作品的主题 作品中运用的方法 作品的特色 鉴赏与评价不同作品的比较 常用的设计创作工具 工具的窗口、面板 制作文档的格式 设计与创作基础常用的设计创作工具的基本知识作品的发布方式 平面作品 基础知识 数字化平面图像的来源 8图像属性和文件格式
16、 矢量图和位图 Photoshop 图像处理中的基本概念 提取图像元素的方法和技巧 提取图像元素提取图像元素的操作 合成图像的原则 合成图像元素 合成图像元素的操作 调整图像的大小、方向 调整图像的色彩 修饰图像元素添加文字和特效 动画实现的一般原理 Flash 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角色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基础知识动态效果的实现方法和技巧 绘制角色 搜集、绘制素材 导入素材 组织静态画面 合成制作实现动态效果 添加音效 动画短片后期加工 调整色彩 以上表格中的“要求”栏用“” 、 “” 、 “”表示。 “” 、 “” 、 “”之间的关系是从认知水平角度由低到高递进的关系:“”表示“知道/ 初步学
17、会” ; “”表示“理解/学会” ;“”表示“掌握 /应用 ”。五、考试方式与时间本考试为上机操作考试,学生分批进行考试,每批每场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六、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和第两部分,满分 120 分。第部分为统一模块“信息科技基础” ,分值约占 60%,所有考生必须完成该模块。第 部分包括“ 算法与程序设计” 、 “数据管理”和“设计与创作”三个选考模块,考生只须选择完成其中一个模块,分值约占 40%。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叙述题、操作题和制作题五种题型,每套试卷中可能出现其中的部分或全部题型。单项选择题:考生一般须选择点击屏幕上代表试题答案的选项完成答题;如果有些问题需要通过操作
18、才能得到结果,则要在进行操作得出结果后回答。填空题:考生须在屏幕规定的位置(通常不会超过一行)输入答案;如果有些问题需要通过操作才能得到结果,则要先进行操作,得出结果后再回答。叙述题:考生须在屏幕规定的位置输入答案,这些答案可能包括多行,可能是叙述一个方案,或说明一个算法;如果有些问题需要通过操作才能得到结果,则需要先进行操作,9得出结果后再回答。操作题:考生须根据试题的要求在计算机上打开某些程序和文件进行操作,并按试题要求保存结果文件。制作题:考生须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提供的素材修改或制作一个作品,并将作品文件保存。七、样题样题仅供参考,考试时须按试卷要求答题。统一模块:信息科技基础【容易题】1
19、一个基本存储单元能够存放一位二进制信息,称为 1 个( ) 。AKB BByte Cbit DMB【答 案】C【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理解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知识内容】信息技术工具/计 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配置2在字符的 ASCII 编码表中,字符“A ”代码的十进制值是 65,其二进制值是( ) 。A1010001 B1000011 C0000001 D1000001【答 案】D【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理解信息、信息技 术、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知识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数字化3计算机中信息的编码是指( ) 。A. 各种形式的数据按一定
20、法则转换成二进制码B.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码按一定法则逆转换成各种形式的数据C. 用 7 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即 ASCII 码D. 用二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答 案】A【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理解信息、信息技 术、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知识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数字化/ 信息的数字化4常用的声音编码方法是脉冲编码调制,它需要经过( ) 、量化和编码等步骤。A采样 B录音 C压缩 D解压缩【答 案】A【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理解信息、信息技 术、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知识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与数字化/ 声音的编码5关于信息的合理引用,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10A网上
21、信息可以随意引用 B引用他人著作中的部分内容无需注明出处C引用他人的著作应该注明出处 D不能引用网上发布信息【答 案】C【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了解与信息科技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知识内容】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网络道德/ 良好的网络道德的养成6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基本是依据冯诺依曼思想设计的,冯诺依曼思想的核心是( ) 。A数据和程序分开存储 B用数据控制程序的处理C用程序控制数据的处理 D程序也像数据一样存放在存储器中【答 案】D【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理解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知识内容】信息技术工具/计 算机硬件系统/ 冯诺依曼体系及五大逻辑部件7计算机中的
22、 CPU 是指( ) 。A内存储器和运算器 B运算器和控制器 C内存储器和控制器 D控制器和外存储器【答 案】B【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理解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知识内容】信息技术工具/计 算机硬件系统/ 冯诺依曼体系及五大逻辑部件8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程序设计语言是( ) 。A机器语言 B高级语言 C汇编语言 DC 语言【答 案】A【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理解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知识内容】信息技术工具/计 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的分类9网址 http:/ edu 的含义是( ) 。 A政府机关 B教育机构 C科研机构 D商业机构【答 案】B【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技能/掌握日常所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知识内容】网络基础/因特网基 础知识/IP 地址和域名10通常所说的“ADSL”的意思是( ) 。A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B普通电话线C有线电视线 D无线【答 案】A【测量目标】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理解日常所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知识【知识内容】网络基础/因特网基 础知识/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11一般的中小学校的校园网络属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