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信息时代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上世纪后半期发生的“信息革命”本质上是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它不仅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使社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导致整个社会传播方式包括大众传播方式的变动,引起社会传播体系的结构大调整,深刻地影响了传媒业的经营格局,使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结构、地位、作用和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结构改变这种结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媒体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成为主题;二是媒体不断尝试跨媒体、跨地区和跨行业发展;三是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努力介入传媒市场;四是网络的勃兴也加剧了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强烈地震荡着既有的媒体市场格局,
2、使媒体的地区分布情况和结构比例关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二)地位改变互联网络出现之后,传统媒体的地位被动摇,网络媒体地位正在上升,受众更乐意通过网络来满足和实现自己的信息、文化和娱乐需求。这是因为网络出现后,大众传播的功能虽然在网络上得到延伸并强化发展,但不再独具优势。而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特性和功能在网上却同样获得了充分的展示和发展,三者地位日益凸显,如 BBS、聊天室、留言板等。(三)作用改变借助网络这种新的通信平台,大众传播媒介加强了传播的广度、深度、强度和频度,原有的社会功能如传播信息、监测环境、舆论疏导等功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
3、层面的发展。(四)形态改变传播媒介形态主要朝两个方面发生变化:一是媒体上网。传统媒体尝试与网络彼此融合,衍化成新的传播载体,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二是高新信息技术的交叉应用导致新的媒体形式出现,如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等。(五)新的传播研究方向信息时代下新的社会传播环境和传播体系研究是媒介迫在眉睫的课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我国显得有些滞后,而国外研究特别是网络传播研究却是热火朝天,出现了“互动模式(interactive paradigm) 、多媒体模式( multi-media paradigm) 、网络新闻学(web journalism)、网络传播模式(web paradigm) 、
4、超文本模式(hypertext paradigm)”等新名词 1,网络媒体经济和网络社会发展等研究课题在当前更是备受瞩目。二、当前中国电视发展趋势分析在传统的传播技术环境下,电视是传播视像信息的优势媒体。在数字信息传播时代,图文、声音、视像信息的多媒体制作与传播技术成为普及的大众化技术,电视失去了传统的技术优势。与此同时,网络媒体参与市场竞争更导致传媒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曾经持续几个世纪的巅峰地位出现正常的回落,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形势,它们也相应做出新的应对举措。纵观全局,电视的发展主要呈以下几种趋势。(一)技术大融合美国新闻学者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一书中说, “传播
5、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2其中,技术可以说是对媒介产生深刻影响的决定性因素。电视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与新技术有不解之缘,而且电视产品及相关设备总是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观众对电视质量、技术和服务不断变化和提高的收视要求。就拿电视屏幕来说,从最原始的凸式屏幕到后来的平面直角屏幕、液晶屏幕、等离子屏幕的演变过程就是最好的说明。尤其是当前电信技术、电脑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彼此融合和广泛运用更是打破了各种技术鸿沟和行业藩篱,可以说是创造了广播电视史上的巨大奇迹。前不久,四大 IT 巨头英特尔、英飞凌、德州仪器、松下宣
6、布将联合组建 HomeGrid 论坛联盟,尝试去推广和测试一种利用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连接计算机、电视机、家庭娱乐系统的标准,目标是推广利用家庭内部各种连线传输电影、音乐、图片的家庭网络。该论坛总裁、英特尔官员马特(Matt Theall)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电线是世界上最普及的技术,几乎每个房间都有电线。这类技术有着巨大的技术潜力,它可以被应用在 DVD 影碟机、电视机、PC、音箱等任何家用娱乐产品中。 3从中可以推断,一旦这种新技术的应用被普及,数字电视推广所面临的种种阻力定然会有所消弭。(二)媒体大融合诚如传播学者喻国明所言,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
7、垒,消融了媒体介质、地域、行政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现实也是如此,各种新政策的出台和新技术的运用已经打破和正在打破媒体间的壁垒,促使它们相互渗透和融合。自 1992 年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新闻报创办全球第一份电子网络版报纸以来,传统媒体一直在努力尝试与网络媒体之间的融合。1993 年, 杭州日报成为国内第一份拥有网络版的报纸。2002 年 3 月,北京千龙网首次以产业形式实现了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的融合。随后,上海多家单位联合成立的“东方网”、广东报业集团与广播电视、出版单位联合打造的“南方网”都成功地实现了跨媒介的融合。同一集团旗下的这些子单位有各自独立的人员、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同一
8、新闻信息被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不同形式的产品,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了新闻采编方面的联动效应。 4就电视业来说,技术大融合带来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促进了电视业内部乃至与网络和其他产业间的大融合。内部融合主要是无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三者的结合;外部融合则指电视与其他产业如电信业、电脑业的融合,例如通常所说的三网合一或三电合一,即互联网、电视网、电信网合一,或电脑、电视和电信的三电合一。在电视业的所有融合现象中,尤以电视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融合最为突出,从而创造出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神话。2007 年 4 月 6 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联手推出了 CRI手机广播电视业务,8
9、月基于中国移动 GSM 网络平台的手机电视正式开通,开始了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突破性跨越。 5种种现象表明,媒体融合正以不可遏止之势为电视行业洞开了一扇光明之门。(三)新的电视媒体形态的出现和崛起不同电视形态的涌现既是多种技术融合的结果,也是多种传媒形态的集大成者。新的电视媒体形态不断出现,包括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视频、博客、播客等,呈现出融合、杂交、多样化和多渠道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一是各种电视形态相互融合,业务交叉,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通过手机上网看电视,往往需要许多部门的多方支持才能实现,业务上联系紧密,互不可分。二是网络电视和网络视频的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
10、相关网站大量涌现,涉足视频业务的博客、播客、视频广告也在大大小小的网站上流行。有数据为证,2008 年 6 月 17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网络视频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使用网络视频的网民高达 1.6 亿,相当于每 1.3 个网民中就有一个网络视频用户。同时,我国网络视频行业先后吸引了近 3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有消息传来,悠视网 6 月 19 日正式宣布与央视网签约,耗资 2000 万至 3000 万元获得奥运视频直播权。显然,此举势必将改变国际著名体育赛事由央视一家独大的局面。三是通过提供全能服务以提高点击率扩大影响成为许多网站的选择。全能服务型网站的典型表现是多年前被设想和
11、提倡的世界信息高速公路,这种一体化的网络新媒体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和信息传播与消费方式的改变也成为可能,其目标是发展一种在世界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同任何人都可以超越多种媒体壁垒进行自由通信的便携式可视综合信息终端系统,能提供电视、电影、音响、图文信息资料、可视电话、网络会议、电子结算、传真、电子邮件、电脑网络冲浪以及个人桌面印刷出版系统等服务,而这一切只需要一套简便的遥控装置。目前,这一目标已经部分实现。实践表明,以上这些新的电视形态不仅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更关键的是正在日益影响传统媒体包括电视的生存与发展。(四)电视市场格局的大变化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彰显了传统电视的不足,推进了电视改革,电
12、视市场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首先,各种电视形态纷纷参与市场竞争,如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与传统电视展开竞争;其次,各部门如电信部门、网络部门等正在设法或已经加入电子传媒业,争夺电视市场份额,如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业务等;第三,各种资本也伺机进入电视业。2004 年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接连下发第 43 号令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和第 44 号令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 ,放宽了对外资进入广播影视领域的限制,导致大量外资纷纷进攻中国电视业。当年,中国首家涵盖国营、民营和外资三种资本形式的影视公司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
13、成立,它由中国电影集团、浙江横店集团和美国华纳公司共同组建,主要业务涉及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华语电影电视。(五)竞争的实质性变化技术融合和媒介融合不仅仅是电视形式间的竞争,还引起电视市场规模和结构的大变动,也使电视竞争发生了质的变化,广播电视企业的经营体制、技术、价格、服务方式等成为竞争的有力武器。1、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为了追求规模效应,传媒集团不断进行结构大调整和实力扩张,努力通过融合和兼并扩张势力,甚至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渗透,力求形成行业垄断局面。海外技术先进的国家在这方面大有作为,美国巨型媒体的世界扩张和国内并购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例如围绕收购三大广播公司展开激烈竞争,又如新
14、闻集团的海外扩张等。2、竞争内容的变化在传统传播技术条件下,印刷、广播、电视三大媒介截然分开,界限明显,各有各的特长和优势,并借以吸引受众,导致了市场竞争的相对均衡。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各媒体实现了资源共享,内容不再是唯一的优势,灵活有效的运营机制、方便迅捷的技术、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成为市场的卖点。特别是多种电视形态的出现,更是逼仄了传统电视的发展空间,如何改变这一窘迫处境成为当务之急。(六)电视改革的新动向中国的电视改革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就一直没有终止过。2004 年堪称电视改革试点年,这一年电视界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动与发展趋势,如推广数字电视、发放接收装置等。 “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加
15、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对前一个五年规划中“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的提法做了进一步的界定。2007 年,中国传媒政策又进一步放松了对媒体采编系统的融资限制。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审议通过并于2008 年 1 月 31 日起施行,其中第八条和第九条对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申请资格和条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又势必对中国电视的改革格局和发展走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看出,数字化和三网融合在技术上代表了中国电视的基本发展方向,更深层的广电政策体制改革方面的实质变化主要体现在行业准入和资本
16、准入制度的放松,通过有限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扩大行业开放,逐步向行业外、境外、国外资金和企业开放,力图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大电视产业格局。总的指导原则是追求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力求引入竞争,打破垄断,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当然,电视新格局的建立并不容易。正如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法规司司长朱虹所言,中国广播影视业改革将面临观念性、体制性、政策性、利益性、区域性和人才性障碍等难题,我们拭目以待相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参考资料:1、曾庆丰:二十一世纪电视发展的思考 , 南方电视学刊 ,1998 年第 2 期。2
17、、刘华:电视新形态:机会与挑战 ,天极网,2004、9、9。3、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法规司司长朱虹:中国广播影视业的改革思路 , 南方电视学刊 ,2004 年第 3 期。4、黄升民、周艳、何晗冰主编:中国电视媒体产业经营新动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第 1 版。5、美戴维希尔曼著、熊澄宇、崔晶炜、李经译: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1 版。6、美赫南加尔伯瑞著、罗晓军、刘岩、张俊、冯兵译:数字电视与制度变迁美国与英国的数字电视转换之路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7、美达西格巴哥编、罗晓军、顾洪文、白亮译:数字电视内容与经济分析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8、黄升民、王兰柱、周艳主编:中国数字电视报告(2005)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第 1 版。9、闵大洪著:数字传媒概要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第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