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54922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245 大小:4.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5页
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5页
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5页
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5页
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编 清代文学,清代文学绪论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第二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第三章 聊斋志异第四章 儒林外史第五章 红楼梦,第八编 清代文学绪论(16441839),一、清代文学的范围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至、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此后为近代文学范围。,二、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1、清初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使创

2、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像遗民诗歌忧时伤世,“学人之文”论史求实,戏曲作品趋于雅正等。 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日盛,给清中叶文学带来明显消极影响,出现严重滞化现象。如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 “肌理派”诗歌一时兴盛,历史小说重史轻文,“才学小说”炫学逞能,文学离其本质越来越远。,3、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诗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则是人文意识觉醒的生动标志。,三、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1、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

3、戏曲依然兴盛; 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重新振兴; 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 “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 清诗 前期遗民诗人忧时伤世,关注国运民生,高扬抗清复明,多以史诗般的内容和坚贞崇高节操而称重当时、影响后世。 诗坛大家在诗艺方面多所开创:

4、吴伟业 “梅村体”,王士祯 “神韵派”。 清词 明清鼎革之际,变俗为雅,成为文人写心工具。“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领袖朱彝尊,独树一帜的纳兰性德,或尊苏、辛,或宗姜、张,或学南唐二主,各领风骚,在清初词坛号称“三大家”。,清代骈文 清初文人揭骈文复兴序幕,至乾嘉几与桐城古文抗衡,与当时政治思想专制、文化学术复古、汉学之风兴盛有关。 骈文作家多是渊博学者,哀盐船文的作者汪中,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的阮元等。,3、新兴的戏曲、小说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清代戏曲 明显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化。 著名文人吴伟业等寄托心曲的剧作,多以抒情性冲淡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际; 剧作家李渔则注重戏

5、剧性,多用巧合、误会、制造生动情节。其闲情偶寄的编剧和表演理论,表明戏曲重心由“曲”向“戏”转移。 长生殿和桃花扇显然是剧作家注重社会历史意识和戏剧性这两方面的产物。,清代小说 总体进入独创期 拟话本结束了改变旧作的老路; 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 长篇小说纷繁多样: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 英雄传奇水浒后传 才学小说镜花缘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不朽巨著红楼梦。,第一章 清代诗、词、散文,第一节 清代诗歌,(1)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晴 诗汇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2) 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

6、各异。 (3) 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 (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一、 清初诗歌,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士祯影响最大。,(一)清初遗民诗人: 1、顾炎武: 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悲惨遭遇,充

7、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2、屈大均: 有道援堂诗集。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心民瘼之作如民谣。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3、吴嘉纪: 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 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风格而特色独具。,(二)清初入仕诗人: 1、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主张“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学问), 其诗词藻华美,

8、才气纵横,尤工七律。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 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 2、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 梅村集存诗1000多首,其主要内容是感慨朝代兴亡和悲叹自身失节。,“梅村体”: 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吴诗“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

9、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三)王士祯与其他诗人 1、王士祯 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话等传世。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韵”。擅七言近体,善融情入景,创幽静闲远境界,引人入胜,如江山真州绝句等。 2、“神韵说” “神韵”即风神韵味,王士祯极赏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3、查慎行、赵执信 查诗以白描见长,不尚藻饰。 赵诗清新峭拔,思路峻刻,重视思想内容,现实性强。,二、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诗歌向着拟古、形式

10、方向发展。出现了尊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 著有归愚诗文集。诗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说诗啐语。,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 “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 “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二)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1、翁方纲 精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诗作无成就。

11、 2、“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他把思想意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三)袁枚 及其“性灵说” 1、袁枚 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转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名篇。 2、“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诗不可以无我

12、”,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也有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第二节 清代词,清词中兴: 首先,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超过宋词两倍以上。 其次,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 第三,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一、清初词 “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1、陈维崧 “阳羡词派”领袖。其迦陵词存1600余首,居清代之冠。多写身世之感和怀古之情。风格师法苏、辛,具苍凉豪放特色。

13、纤夫词是陈词代表作。写清兵强征十万民夫为战船拉纤给百姓造成的灾难。取景壮阔,气魄雄伟,风格豪放,语言率直俊爽。是现实主义杰作。,2、朱彝尊 “浙西词派”领袖。纂辑唐、五代、宋、金、元词600余家词为词综。朱词有500多首。词风宗法姜、张,多在字句声律上用功,有精工隽永、清丽流畅之胜,但多精巧有余而沉厚不足。 咏物怀古词常有寄托,如长亭怨慢.雁卖花声雨花台。 “浙西词派”: 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派。以姜夔、张炎为宗,主张以雅正矫显露,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具古雅峭拔格调,疏淡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3、纳兰性德 有饮水词300多首。作词崇尚南唐二主,主情致,不事雕琢,反对模仿。其词直抒胸

14、臆,情致深婉,语言清新自然,历来为人称道。以小令为主,偶有长调亦见工力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长相思山一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均为传世名篇。惜其词多写离别相思,哀怨过多,情调低沉。 纳兰词风格凄惋,可从他的平生遭际以及时代特点来探索其因。他虽多写个人哀怨愁苦,却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二、清中叶词 乾隆间浙派词兴盛。嘉庆初张惠言开创常州词派,词风为之一变。 “常州词派”:清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首的词派,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注重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在当时直至晚清都有巨大影响。 张惠言 论词主张取法风、骚,强调比兴寄托。其词作俊逸深沉,但有时流于晦涩 周济 常州词派代表作家,其词被认为是 “意内

15、言外”的典范,大抵写景咏物,有所寄托。,第三节 清代散文及骈文,清文的数量远超前代,近年柯愈春编清集簿录收清人诗文集近16000家,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收清人文集4575种。 清文的质量不如唐宋。它鲜明的特征是骈文、散文争奇斗艳,制约二者消长变化的则是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与强调文学独立价值及抒情功能的观念的交锋和对峙。,一、清初散文 清初散文可分两类: 1、“学人之文”: 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空疏,强调文章经世致用社会功能,以议论文见长。 2、“文人之文” : 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为代表,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纤佻,倡导恢复唐宋散文传统,以传记文见长。

16、,一、 黄宗羲散文: 黄宗羲:清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及明夷待访录等,编纂明文海500卷。 明夷待访录为政论集,共分原君原臣原法等13篇,其锋芒所向,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鲜明民主主义思想。散文朴实无华,笔锋犀利。,二、侯方域散文 侯方域,有壮悔堂集。散文往往将班马传记、韩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形成清新奇峭风格,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 李姬传表现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反面人物阮大铖等均形象生动。文字简练,叙事分明,情节曲折,具短篇小说特点。,三、魏禧散文 魏禧有魏叔子文集。其文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叙事简洁,又善议论。内容多表彰抗

17、敌殉节志士,具强烈的民族意识。大铁椎传是传世名篇。 四、汪琬散文 汪琬著有尧峰文钞。散文叙事有法,朴实流畅。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观点偏于正统。代表作为江天一传。,二、“桐城派”及清中叶散文(一)“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桐城派”文论: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语言“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刘大櫆是方苞弟子,论文以“法”为主,主张模仿古人的“神(指文法高妙)气(文章气势)”、“音节”和“

18、字句”,把其师的“义法”具体化,对桐城派理论起了承前启后作用。 姚鼐是桐城派理论集大成者,他提倡“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义理”是程朱理学;“考证”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是文章辞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姚鼐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柔”区别文章风格。“阳刚”即豪放,“阴柔”即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生出多样风格。 姚鼐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从掌握形式(格、 律、声、色)进而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最终达到高境。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

19、类纂风行一时,有力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姚鼐代表作登泰山记: 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 写作特点 :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作者游泰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描写泰山景色时重点突出;描写处处显示时令特色 。阳湖派 : 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是“桐城派”的分支。古文理论与“桐城派”基本相同,但文章较有气势,不拘谨枯淡。,三、汪中及其他骈文作家 清初骈文家:有陈维崧、吴绮、章藻、毛奇龄等。 清中叶骈文家:有胡天游、汪中、阮元、孔广森、洪亮吉等。 清代骈文家主张骈散并重,人称“汉魏派”。其中,以汪中成就最高。 汪中,骈文不拟古人,不堆辞藻,“长于讽谕”,气势浑厚

20、,感情真挚,独具一格。传世名篇是哀盐船文广陵对等。,第二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桃花扇剧照,第一节 洪昇的长生殿,一、洪昇生平与创作 洪昇(6451704)字防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身名门望族,遭难家境败落。科场失志,做二十佘年国子监生。名剧长生殿轰动北京,在佟皇后丧期上演,洪昇被削职还乡。 诗有稗畦集啸月楼集等。作传奇九种,杂剧一种。今存杂剧四婵娟: 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笔阵 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二、长生殿题材渊源与创作过程 李、杨爱情故事,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有载。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开启此题材创作的先河,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桐

21、雨,明屠隆彩毫记、吴世美惊鸿记等对长生殿均有影响。 长生殿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成”。始为沉香亭,通过李白遭遇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后改为舞霓裳,增加李泌辅助肃宗中兴,表现对国运兴衰的思考;终成长生殿,表现“情缘总归虚幻”的主题。,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作者例言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而用之,专写钗盒情缘。” 第一出传概说:“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二)穿插朝政事件,寄

22、寓垂戒之意。 自序:“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生动反映了皇帝昏庸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寓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 明皇宠爱贵妃,“占了情场,驰了朝纲”,酿成大乱。弹词出李龟年“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同时寄寓了作者心声。,(三)“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 自序:“双星合作,生忉利天,情缘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 长生殿既宣扬帝妃罕有之情,又寄寓垂戒来世之意。 忘我爱情与社会角色的矛盾,使李、杨历尽悲欢离合,终于

23、大彻大悟,跳出爱河情海,在仙境以精神“长生”消解现实“长恨”。 “情缘总归虚幻”的主旨除开头自序开宗明义之外,终场“永团圆”曲更是卒章显志。,(四) 对忠臣义士的赞美和对 权贵奸佞的揭露和抨击,忠臣义士的代表: 郭子仪 雷海青权贵奸佞的典型:安禄山 杨国忠“那满朝文武,平日里高官厚禄,荫子封妻,享荣华,受富贵,哪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个贪生怕死,背义忘恩,争取投降不迭.只图安乐一时,哪顾骂名千古。唉,岂不可羞,岂不可恨!”(骂贼),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 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

24、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二)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三)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 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彩。 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如惊变雨梦等出曲文,基本由梧桐雨脱化而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其浓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第二节 孔尚任的桃花扇,清代刻本桃花扇,一、 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孔尚任,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孙。曾隐居曲阜石门山,捐资纳为国子监生。1686年康熙南巡北归曲阜祭孔,任御

25、前讲经和导游,受康熙赏识,拔为国子博士。,孔尚任引驾图,孔尚任淮扬治河时结识许多明末遗民。在扬州登梅花岭,参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谒明孝陵;在栖霞山访过道士张瑶星,对创作桃剧都很重要。 桃花扇三易其稿而问世,轰动京畿 “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时有纸贵之誉”。 “长安(指北京)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甚至康熙皇帝也索稿阅读(桃花扇本末)次年孔尚任被罢官,显与创作桃花扇有关。,二、桃花扇的内容和意义,(一)作者创作意图: 先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小引:“场上歌舞,剧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

26、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剧照,(二)剧本揭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 (三)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 (四)剧末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既蕴含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出国家至上的思想。,三、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先声)。“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原批)。,一柄诗扇贯穿全剧。 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 桃花扇凡例:“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

27、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 40出原批:“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名可考者39人。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 。 同为阉党余孽

28、,马士英、阮大铖不同。同为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比如“作好作恶者”杨龙友 。,(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 “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 (凡例)。 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 “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同上)。,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缺陷:典雅有余而当行不足,严谨有余而生动不足的。,第三章聊斋志异,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渔洋老人题,聊斋书屋,第一节 蒲松龄生平和创作,1、蒲松龄生平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早有文名却屡试不第。

29、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幕僚。40岁起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71岁补为岁贡生。四年后病逝。,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30多年农村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蒲松龄听故事,2、蒲松龄创作 : 蒲松龄除聊斋外还写诗1000多首,词500多首,文450 多篇,俚曲14首,戏曲3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

30、纪念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 3、聊斋版本: 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 铸雪斋抄本:实存474篇。 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 “三会本”: 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共12卷,491篇,为较完备版本。,第二节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 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此自叙既表现了作者审美嗜尚独特、创作态度勤奋,还说明了他写作聊斋的本怀初衷:通过叙写鬼怪故事,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一、揭露社会黑暗

31、,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 1、 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 席方平到阴间为父伸冤,城隍、郡司、冥王层层贪赃枉法,使其有冤难申,使其深感:“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虽受尽种种折磨,但他却百折不挠,执著诉讼: “大冤未伸,寸心不死” 二郎神判词:“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幽明世界的丑恶,正是现实中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生动演绎。,2、 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 宣德皇帝爱斗促织,成名一家遭遇惨痛。 成名交不上促织被打得脓血淋漓。 成名子弄跑促织投井自杀。 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成名子魂化促织,却轻捷善斗。 成名将魂化促织层层上交,龙颜大喜。

32、抚军、县令、里胥备受奖赏。 成名被破格拔为秀才。 结局也颇具讽意。,3、借梦境揭露官吏的梦狼: 白翁梦见在衙门里做官的儿子白甲变为吃人老虎。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反映被压迫者复仇反抗的向杲。,二、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1、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 2、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 3、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贾奉稚 4、考生心态,神魂颠倒:如王子安,三、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 1、深刻的社会内容 喜剧故事婴宁,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天真无邪、爱花爱笑的少女婴宁,与痴情种王子服在元宵灯会由相识到相爱,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世俗婚姻的不满。 悲剧故事晚霞

33、,阿端堕水进入龙宫与舞女晚霞相爱,因被吴江王、人间王阻挠,晚霞自毁其容。既歌颂坚贞爱情,又讥刺邪恶势力。,2、崭新的爱情观 鼓吹“真心”“至情” 阿宝孙子楚的痴情 香玉黄生与牡丹精香玉生死相爱。 异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 宣扬“知己之爱” 连城连城与乔生结为“知己”,生死相爱。 瑞云名妓瑞云与贺生相恋。瑞云绝俗, 不重财势;贺生钟情,忠于“知己” 。 篇中秀才盛赞:“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四、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崂山道士:一世家子弟学仙得道故事:学任何东西都须持有恒心,而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而吹牛皮,必然碰壁。 画皮王生被一女鬼迷惑吃尽苦头故事:要透过

34、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对于恶鬼,不能心慈手软,必须除恶务尽。对坏人慈悲,好人就要遭殃。,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中国小说史略) 1、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 六朝志怪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迷信;聊斋虽也写怪异,但为的是反映现实,抒发 “孤愤”。,2、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传奇笔法:

35、 情节结构从六朝志怪“粗陈梗概”、单调简略发展为故事曲折、首尾完整; 语言文字从六朝志怪的简约古朴、质木乏味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 表现手法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委婉叙写。,聊斋对传奇笔法的超越: 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又有超越: 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 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 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二、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 聊斋故事不平铺,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情节力避无奇,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不失自然,奇不离真实。 如促织既是现实,

36、也有奇幻。全篇以促织为线索,矛盾的产生、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的变化,都由促织的得与失来决定。 另王桂庵西湖主葛巾胭脂等故事,都奇峰叠起,变幻无穷。,三、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1、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 书中鬼狐花妖,狐有狐形,鬼有鬼态,生趣盎然: 如虎精苗生的粗犷(苗生) 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 蠹鱼精素秋的善读书(素秋) 鼠精阿纤的善积粟(陶纤) 蜂精绿衣少女的细腰(绿衣女),2、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如写婴宁,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反复渲染,其天真无邪性格便跃然纸上。此外象: 小翠的顽皮(小翠) 小谢的调皮(小谢 青凤的庄重(青风)

37、孙子楚的痴情(阿宝) 乔生的真诚(连城) 杨万石的懦弱(马介甫) 贾儿的机智(贾儿),3、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比如婴宁:村外的“丛花杂树”,门箭的丝柳垂荫,墙内的“桃杏、修竹”,门前的夹遭红花,窗下的海棠繁叶,庭中的豆棚瓜架等等。婴宁是狐精所生,鬼母所养,从小远离尘世,没被人间污浊熏染。清雅环境与高洁人物,相得益彰。 三、聊斋语言,既具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第四节 其他短篇小说,一、文言短篇 1、聊斋以后,文言短篇兴盛,主要有: 沈起凤谐铎 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萤窗异草 袁枚新齐谐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乐钧耳食录 许元仲三异笔谈等等。

38、,2、阅微草堂笔记:24卷,纪昀作。 内容主要记述狐鬼神怪,目的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匡扶颓风,劝善惩恶,以巩固封建秩序。 其姑妄听之自序说此书“大旨期不乖风教”。主要思想倾向不好,少有积极意义。 阅在写法上,摹仿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文字古拙简练,不事夸张修饰。有时也“随意装点”、“摹绘如生”;有些篇章也雍容淡雅,情趣盎然。鲁迅说它“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中国小说史略)。,二、白话短篇 自“三言”、“二拍”后,成就较高者只有李渔短篇集连城壁、十二楼等。此外有: 徐震珍珠舶、美人书 石天基雨花香 徐述夔五色石 艾衲居士豆棚闲话 墨浪子西湖佳话 这些作品思想境界一般不高,艺术形式

39、也多落俗套。,第四章 儒林外史和清代其它长篇小说,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吴敬梓,字敏轩,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吴敬梓一生坎坷,经历了从封建家庭浪子到逆子、从热衷功名到弃绝仕进、从笃信儒学到追求民主的转变,这是他著儒林外史的思想基础。 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代表作。 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成。始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共56回。

40、,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一、儒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迷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愚昧无知。 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 范进中举傻笑,狂奔疯跑。,二、儒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 匡超人由善良淳朴青年,变成卑鄙恶劣文痞。,三、儒把批科举同批理学、礼教结合,使它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 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 王德、王仁假道学嘴脸。,四、儒把

41、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 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扳子声; 高腰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 退职知县张静斋横行南海县,为谋夺田产而诬陷和尚同妇女通奸; 地痞恶棍严贡生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他的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房产。,五、儒还热情歌颂了一些反对科举,鄙弃功名,具真才学,性情孤傲、善良正直人物,以寄托作者理想。 首回读书人王冕 ,末回四个“市井奇人”。 杜少卿:轻财仗义,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见;注诗经敢于批驳朱注;与妻手拉手游清凉山旁若无人。 沈琼枝:

42、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做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 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致力于以德化人、用礼、乐、兵、农挽救世道人心。,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儒的讽刺特征: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作家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述了中国讽刺小说的渊源和发展:“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迨

43、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讥讽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耐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在令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2、儒的讽刺手法 一是对照法 堂皇言辞与卑鄙龌行为对照: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 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 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二、是夸张法 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 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二、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 鲁迅:“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闲斋老人序:“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书中人物尽管众多(270多人),故事尽管纷繁,但都围绕这根线索展开,故无松弛散乱之感。,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其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