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港台文学.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55097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港台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五章港台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五章港台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五章港台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五章港台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港台文学,第一节 台湾文学概述,台湾现代文学发展脉络:一、日据时期文学:摇篮期20年代初。1920年东京台湾留学生成立“新民会”,标志台湾新文化运动开始;1921年蒋渭水、林献堂等成立“台湾文化协会”;新旧文化激烈论争。发展期(19261937)。赖和(台湾新文学之父) 斗闹热、一杆“称仔“、 善讼人的故事;龙瑛宗的植有木瓜树的小镇;王白渊的荆棘之道以及“盐份地带”诗人群的创作,张我军乱都之恋是台湾第一个新诗集,后有短篇小说买彩票; 杨云萍光临等。 凋零期(19371945)“皇民化政策”;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先生妈等;杨逵的鹅妈妈出嫁送报夫、泥人形、模范村、春光关不住等。,二、光复以

2、后文学(50年代):1.反共文学2.怀乡文学林海音城南旧事、张秀亚三色堇、余光中舟子的悲歌、谢冰莹爱晚亭、聂华苓台湾轶事。3.乡土文学钟理和笠山农场,赖和、杨逵、吴浊流等。4.纯情文学孟瑶、郭良蕙等开启言情小说潮先河。,三、60年代文学,(一)现代主义文学1、现代派文学的产生背景:向西方倒的政策,崇洋思想,文化高压,割断与大陆母体的联系。特征:“向内转”,即走进内心与感觉、潜意识与梦的世界,表现自我为主、反理性。表现手法:多元化、象征、隐喻、超现实、意识流、意象、语言求新求变。意义:是对50年代反共政治化文学的反拨,丰富了文学表现力。弊端:题材狭窄、形式主义。,2、现代派文学创作状况:(1)现

3、代主义诗歌的倡导: “现代”诗社:1953年纪弦创办现代诗季刊,1956年成立“现代派”,推行新诗现代化。“蓝星”诗社:1954年覃子豪、余光中、钟鼎文等,蓝星周刊。“创世纪”诗社:1954年痖弦、洛夫、张默等,创世纪诗刊。 现代派文学从现代诗发端,60年代席卷各体文学。(2)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文学杂志1956年9月,夏济安等。现代文学1960年3月5日,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叶维廉等人组织创办,标志着现代主义在小说领域的崛起和成熟。,(二)留学生文学聂华苓、於梨华、陈若曦、白先勇等,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三)通俗文学言情小说:琼瑶、三毛、席慕容、张曼娟等。武侠小说:台湾武侠

4、小说“三剑客”、上官鼎(三兄弟)、古龙等。高阳历史小说:六大系列题材P93.,四、70年代乡土文学复苏,1、乡土文学复苏的背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对西化主义清算。对现代派文学脱离台湾社会现实的反拨。社会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开始被重视。2、乡土文学的阵地:台湾文艺、笠和文学季刊等。坚持现实主义,注重台湾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3、乡土文学与现代派文学的论战:两次论战P74:唐文标事件;乡土文学事件。,4、乡土文学作品:陈映真(旗手)将军族华盛顿大楼夜行货车;黄春明(重镇,落伍者或弃儿形象)青番公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王拓金水嫂;李乔寒夜三部曲等。5、乡土文学特征: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继承现

5、实主义传统。鲜明的倾向性,憎恨压迫者,同情弱小者。浓厚的乡土色彩。,五、80年代以来多元化文学,“主潮更迭”让位于“多元发展”,形成互补共进,多元化的文学时代。主张国际化(横的移植)、强调民族化(纵的继承)和本土化(乡土情怀)。“大植物园”的文学生态。总趋势:趋向民族的统一化; 乡土特色更为鲜明; 艺术风格多元。,六、90年代台湾文学,情色文学得到解禁,女性写作受人关注。 文学出现精致文学通俗化,通俗文学精致化的倾向,文学的消费性日益显著,作品注重包装,作者的明星化商业炒作,内容偏于“软、浅、甜”。具有大众消费文化的品格。,第二节 香港文学概述,一、香港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一)崛起(1927-

6、1937):1927北伐后,结束文白夹杂,开始新文学创作。1928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1929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影响最大新文学刊物红豆月刊。拓荒期最有成就作家:侣伦。(二)发展(1937-1950):1937大陆作家来港创作:巴金、茅盾、戴望舒、许地山、萧红、端木蕻良等。1941香港沦陷,作家回内地;1946再次来港(郭沫若、茅盾、陈残云、黄谷柳、徐訏等);内地作家两次来港,推动了香港文学繁荣。,(二)五十年代香港文学1、50年代初:美元文学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封锁台湾海峡,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台湾国民党在香港创办出版社,发行期刊,用高出几倍的稿酬收买反共文稿。沙千梦的长

7、巷、赵滋蕃的半下流社会、谢冰莹的圣洁的灵魂等小说都是为国民党反对新中国服务的。言情小说也占了当时文坛一席之地。,2、五十年代中期,香港本土作家开始成熟:侣伦穷巷、舒巷城太阳下山了、夏易香港小姐日记。现代主义思潮兴起:诗刊诗朵、文艺新潮。西西、李英豪、戴天、劉以鬯等实验性创作。不同政治观点通过文学创作进行较量:揭露国民党领袖人物内幕的小说金陵春梦(唐人)、侍卫官杂记(宋乔),南郭写共产党领导人秘密内幕的红朝魔影、烛影摇红。通俗文学崛起:以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为主干,兼及历史小说、科幻小说。,3、60年代文坛状况,文革时期内地作家来港,本土作家阵容强大,各体文学创作丰收。劉以鬯酒徒影响最大,是中国第

8、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作家为了生活,开始向流行文学靠拢,由此促进了文学商业化。突出代表人物有梁羽生、金庸的“新武侠小说”等。梁羽生、金庸扛起了流行文学的大旗,刘以鬯为主的作家则扛起了现代派小说的大旗,两者虽然在艺术技巧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但都脱离了政治。依达、亦舒、严沁等言情小说流行。,4、70年代文坛状况,七十年代香港小说表现出 “大陆文化向往”和“海洋文化向往” 的双向选择。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在香港被误解为民主化与反传统,和某些西方观念吻合,因而扩大了大陆的影响力。崛起了一批“打工仔”出身的作家,像海辛、金依、张君默、陈浩泉等,他们以工厂、渔村、小镇生活的纯朴古风来对抗资本主义生活中

9、的厚颜无耻、冷酷无情、斤斤计较、利欲熏心、追求虚荣。这些来自下层的作家以宣扬下层劳动人民轻利重义、互相帮助、忠贞爱情等美德作为自己创作的方向,并希望以此来拯救社会。于是,70年代出现了一批“拯救社会和自我”小说创作。,5、80年代文坛状况,八十年代流行文学媚俗化。自由资本主义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使传统的忠贞和服从人格已不合时宜,个人主义新人格形成。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性解放观念流行,构成了香港这一时期流行小说的主旋律。大众文化充当了代言人。主要代表作家:亦舒,林燕妮,西茜凰。,亦舒笔下的女性不同于传统女性,她们有着很强的独立自主的性格,既有追求理想、浪漫脱俗的一面,又有不失理性、入世随俗的一面。根据她观察得来的人生体验,金钱支配一切的香港社会没有真正的爱情,在一切商品化的现实社会中,财富成了衡量区分人的标尺。有钱人在有钱之前不择手段,昧着良心赚取钱财,待有了钱,便早已丧失人的真情与良知,陷入了空虚无聊和肉欲中;没钱的人则不敢奢谈爱情,整日为生计奔波,劳累困顿而磨灭了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