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参(word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552393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470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参(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0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参(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0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参(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0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参(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0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参(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1 页 共 470 页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引言分析本单元的引言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和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在引言中还列举了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这里列举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四个要点,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学习建议中,提供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方法,即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及特征与地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培养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不仅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增

2、强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且还要看到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从中汲取教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与社会的能力。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及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其发展与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土地兼并和“均田免粮”。生产力的发展是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和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问题探

3、究分析比较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小农经济的特点;封建政府的重农政策;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问题探究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中国古代各主要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的突出成就。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特点和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正确认识传统农业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生归纳总结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0

4、10-58818067 58818068 第 2 页 共 470 页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土地政策的演变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及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演变的根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本课引言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人口的增长状况及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人口增长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劳动力),但人口的过度增长,又导致全国耕地的紧缺。传统农业虽以其顽强

5、的生命力经受住了考验,但过度垦荒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设计若干问题:一、我国古代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影响如何?三、对今天有何启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第一目“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教材以生产力发展为线索,介绍了中国古代农业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过程。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

6、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教学建议:可采用问题探究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勾勒出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分析促进这一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这里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和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3 页 共 470 页 第二目“土地制度的演变”。教材分别介绍了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我国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公社遗

7、址分别是这一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四五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原始共产主义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级和国家随之产生。我国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就反映了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社会面貌。教材中没有讲述原始社会土地制度的解体过程。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史实,进行必要的介绍和分析,给学生以完整的印象。2.奴隶社会井田制本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奴隶社会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特点和解体过程。(1)井田制的基本特点:一、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8、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二、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三、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引导学生参看甲骨文的“田”字)。建议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2)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

9、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建议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认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必然性及其区别。3.封建社会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4 页 共 470 页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在春秋时期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

10、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3)屯田制和均田制:这是封建国家在不同时期管理和使用政府控制的土地的形式。曹操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屯田制是曹魏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屯田农民按军事编制固定在土地上,按土地的实际收获量向官府分成交纳田租。军屯以军营为单位进行生产。屯田制的推行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

11、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4)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加之天灾连年和租税沉重,酿成明末农民战争,“均田免粮”口号

12、的提出,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愿望,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建议教师以讲述为主,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三目“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教材讲述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小农经济的艰难发展等内容。(1)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形成的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5 页 共 470 页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既区别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又与西欧封

13、建社会的庄园经济存在明显不同。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简单比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毛泽东的一段话和【学思之窗】有关材料,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2)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建议教师从小农经济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不利因素。发展的条件: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

14、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第四目“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教材介绍了春秋以来中

15、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过程。本部分内容以识记为主,学生掌握各阶段代表性的成就即可。(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氾胜之书;汉代发明耧车;赵过推广耦犁和代田法;汉代还出现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2) 魏晋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为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了基础。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6 页 共 470 页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南方稻麦两熟制

16、出现;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农业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过程,理解铁犁牛耕这一耕作方式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教师可采用谈话法教学,先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读教材。如: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勾勒出:原始农业出现刀耕火种 “

17、耜耕”或“石器锄耕”出现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形成。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关于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半坡、河姆渡氏族公社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然后引出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始社会形成公社共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的形成及其解体原因。关于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井田制的特点。井田制的瓦解可先让学生讲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此引导学生勾勒井田制的解体过程:铁

18、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的日趋瓦解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的形成。从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比较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区别。关于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形成。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诸侯国推动了一系列的变法活动。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7 页 共 470 页 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对于屯田制和均田制,可引导学

19、生回忆有关内容,总结这两种土地制度的特点,分析他们的积极意义。关于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本课的难点。建议采用问题探究的方法,设置几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要充分利用“学思之窗”等有关资料,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见案例二)。讲述封建政府的重农政策时要认识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的原因、目的和后果。关于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建议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时期自己整理。要求学生掌握各阶段代表性的成就。2.教学案例案例一 学习土地制度的演变时,首先,请学生讲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告诉学生土地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其发展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

20、来又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反作用。提出第一组问题: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何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它是怎样解体的?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半坡、河姆渡氏族公社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然后引出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提出第二组问题: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有何特点?它是怎样解体的?从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分析比较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有何区别?请学生回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提出第三组问题: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案例二 学习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时,首先告诉学生,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提出第一组问题: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

21、哪些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小农经济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思之窗”等有关资料,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提出第二组问题: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小农经济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展开讨论。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提出第三组问题:小农经济为什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小农经济为什么发展又极为艰难?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8 页 共 470 页 最后可以设置几个研究题中国农民战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之深,在世界史上都是很少见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中国自然经济为什么会长期顽固存在?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国

22、语晋语记载的小故事)透露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什么现象?解题关键:用牛耕地,有人指责。思路引领:有人使用牛耕,但为什么会有人反对?答案提示:反映了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已开始出现牛耕技术,但使用并不普遍。2.唐代这项赋税制度,对小农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解题关键:包括赋税的数量和征收方式两个方面。思路引领:赋税额减少和纳绢代役有何影响?除征收粮食外,还要征收绢、棉或布、麻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唐代赋税较以前有所减轻,特别是农民可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除要交纳粮食外,还要缴纳收绢、棉或布、麻,对自然经济产生强化作用。3.这组诗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农民怎样的生活?解题

23、关键:农民的生产状况和生活状况。思路引领:麦田和水田;农民白天耕耘,晚上织布;不得温饱。答案提示: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农民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复种制;农民耕田织布,日夜劳作,但在封建剥削之下,仍不得温饱,生活十分艰难。【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9 页 共 470 页 解题关键: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线索。思路引领: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

24、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解题关键: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线索。思路引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答案提示: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 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在

25、井田之外出现大量私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唐后期起,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起,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解题关键:小农经济。思路引领: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答案提示: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26、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李光成湖北襄樊 四中) 010-58818067 58818068 第 10 页 共 470 页 五、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关于原始社会百姓生活及农业发展状况的传说和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有巢氏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庄子盗跖篇谓之“燧人”何?钻木燧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白虎通卷一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又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燧人氏。韩非子五蠹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神农作,树五谷谌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管子轻重戊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管子形势解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