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 Elisabeth Noelle-Neumann)1974 年提出的著名传播学假设“沉默的螺旋” ,于 1994 年被引介到我国(1993 年出版的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没有这个词条)。现在这个概念已经在我国传播学界普及,通常被用于舆论引导方面的研究。我本人也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中把它视为一个较为重要的传播理论。当时我只是本能的感觉到这个理论假设可能会被用来造成“舆论一律”的表面现象,因而在介绍这个理论的最后写道:“媒介引导舆论必须首先尊重公众,深刻理解已有舆论,多提供一些选择,以求少出现复数的不知 的现象。”1 。 2001 年潘忠党传给我他写的评论我这本
2、书的文章,提供了一个情况,使我感到震惊,即“沉默螺旋”理论的提出者诺依曼青年时代服务于法西斯的主流传媒。他写道: “不可忽略的是,诺埃勒诺依曼曾经参加了纳粹党的活动。她的理论,虽然是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却带有对纳粹经验的总结成分。诺埃勒诺依曼的前纳粹党支持者的身份被披露后,曾在传播学界引起极大震动。国际传播学会曾于 1997 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年会上,为这个争议举办了专场讨论,讨论现场人满为患,参与者很多较为情绪化。对围绕着诺埃勒诺依曼的历史和她的理论展开的争论,见克里斯托芬辛普森(Christopher Simpson)发表于 传播学刊 (Journal of Communicatio
3、n)1996 年第 43 期 149173 页的文章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的 沉默的螺旋与她的传播思想的历史联系(Elisabeth Noelle-Neumanns Spiral of Silence 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ommunication theory);汉斯马梯阿斯 凯普林格(Hans Mathias Kepplinger)发表于同一刊物 1997 年第 47 期102117 页的文章政治正确与学术原则:回应辛普森(Political correctness and academic principles: A reply to Simpson
4、)。我绝不赞同因此否认诺埃勒诺依曼的理论贡献,但我也要指出她的理论含有驱逐少数意见的成分。对此,有过纳粹经验的德国和有过文革经验的中国同样地需要特别警惕。”2 以上文字是至今我国传播学研究中唯 2010 年社区工作总结http:/ 一涉及这个问题的一段话。我曾经想进一步研究,但无暇去做。直到去年,才得以安排我的学生袁琳撰写这个选题的论文,我们共同完成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下面就这个问题做一阐释。 一、诺依曼“沉默螺旋”理论的几个关键概念 “沉默的螺旋”理论本身,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这里没有必要重复。为了进一步理解诺依曼的这个理论,她的几个关键概念需要先梳理一下。 1舆论。诺依曼回顾自己对舆论的认识
5、时,追溯到她 1940 年写的博士论文美国舆论与大众调查政治与报业方面的民意调查(Meinung und Massenforscheng in USA. Umfragen ber Politik und Presse)。她说:“ 我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到底什么是舆论,尽管我在博士论文中对舆论进行了探讨,但是我觉得对舆论还是不甚了解”。 1971 年 2 月,她在德国大选中展开调查,发现人具有分辨“多数意见”与“少数意见”的能力,而且能够感觉到“支持” 与“ 反对 ”观点流动的频率,这些因素导致她开始寻求用新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1973 年她发表累积、和音与公开效果一文,文中开始出现“沉默螺
6、旋”、“螺旋模式”、“ 螺旋过程”、“沉默假设”等概念。1974 年,她发表的论文 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学理论,专题论证了“沉默的螺旋”,1980 年形成她的德文著作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 舆论在某些学者眼中是社会中有责任心的好公民的同义语,因而舆论与“大多数人”、“某一地区的居民”、“ 现在” 、“一致同意”等词语有关。通常,舆论被认为“是舆论调查测量出来的东西”。她将舆论视为一种从众的精神压力,一种十二五规划全文下载http:/ 不断变化的观点。在任何一段时间里,都有一个可以接受的一致意见,将公众制裁介入那些公开表达的、不能被公众接受的立场。她对舆论研究的独到之处,在于看到了舆论
7、作为社会压力的这一特性。 因而,舆论在她那里被定义为一种虽然备受争议,但人们可以在公众场合表达的不会被孤立的观点:“那些不会因公开表达而受到孤立的观点”(1973 年),一种“趋同的压力”(1977 年),“不会被制裁的、可以传达的观点”(1979 年)。她的学生道斯巴赫(Donsbach)1987 年总结了诺依曼关于舆论的定义: “含有价值的,特别是具有道德意味的意见和行为方式,当它以一种全民共识的方式出现时例如当它以风俗习惯、教条方式出现时则个人必须公开说出或做出,才不会受到孤立,而当它以一种不隐秘的方式出现,则个人可以公开说出或做出,就不致遭受孤立。”3 2社会精英。她认为“舆论”与“ 社会精英”之间有关联。精英概念常被定义为:“ 理性的、自觉的”、“重要的公共的” 、 “有思考能力的”。“精英意见 ”被她称为“有效意见”。同时,她认为二者存在区别,精英意见知识分子、政治家、艺术家等持有的意见不断地进入到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去,但舆论不一定最终会吸纳精英们的意见。然而,精英意见相比其它群体的意见,更能形成一种让人顺从的压力。 3道德成分在沉默螺旋中的地位。她的舆论观立足于社会系统层面,而不是简单地将舆论视为个人观点的合集。她的舆论观点与“时代精神(Zeitgeist)等同,代表文化和同时代品味的道德趋势。她强调道德和行为是舆论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指时尚和政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