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声现象课堂讲练互动课堂讲练互动 考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归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考点探究例 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例 2、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 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l0cm 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 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 后
2、,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10 cm 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 (人射角反射角) 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强弱)于玻璃板考点应用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
3、,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3、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传播的4、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 产生的,并通过_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考点 2 声音的特性考点归纳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 Hz 至 20000Hz。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强弱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征。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音色
4、不同.考点探究例 306 年“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富顺县永年小学的张老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张老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例 4 “未 见 其 人 , 先 闻 其 声 ”, 这 是 根 据 声 音 的 哪 个 特 性 来 辨 别 某 人 的 声 音 的( )A 响 度 B 音 色 C 音 调 D 频 率考点应用5、 (2008 年上海市)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6、一种新型保险
5、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声速7、如右图,小华一听就知道是谁唱的歌,是因为不同歌唱家具有不同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色考点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归纳1、噪声等级与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dB。2、噪声的控制: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6、、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考点探究例 5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例 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 ,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考点应用9、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
7、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0、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 3 m 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11、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2走进中考15、声音的高低叫 ,它跟声源振动的 有关16、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
8、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17、 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填“响度”或“音调” ) 。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5km/s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19、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
9、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2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 B.音调、响度和频率是乐音的三个特征C.声不能在气体、液体中传播 D.在教室周围植树不能控制噪声2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22、电子琴能模仿
10、小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程度的物理量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23、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24、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声音,是因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25、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
11、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2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27、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28、08 年的 CCTV 青年歌手太奖赛中有道辩 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歌手能判 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29、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能够听到 20HZ20000HZ的声音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30、 “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 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3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