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 页中国史学的发展史学的概念与由来(1)概念: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2)由来:口耳相传史官的产生史学的萌芽上古英雄史观西方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历史 (叙事体)一、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与史记1、司马迁撰写史记的主客观因素(1)客观条件时代背景:汉武帝当政,政治、经济高度发展家庭熏陶:祖父曾是西周史官,父亲任太史令师从名儒:师从董仲舒,博古通今(2)主观因素二十壮游:周游南北各地,充实社会阅历和积累丰富素材(实地探访)触怒武帝:遭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述2、 史记(1)体裁:纪传体通史,即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体裁(2)内容:全书 130 篇,50 多万字,包括
2、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叙述我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约三千多年的历史(3)编纂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特点取材宏富,内容广博,据事直书、像今略古,尤其关注当代叙事生动,言语简练(5)贡献开创了“纪传体”体例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对此做出表率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传记(6)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司马光(北宋史学家)与资治通鉴1、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1)治史目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2)设置史
3、局:撰成通志8 卷,送呈宋英宗,英宗赞赏并命其继续编述,历时 19 年(3)皇帝赐名: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赐名资治通鉴第 2 页 共 4 页2、 资治通鉴(1)内容结构体裁:编年体通史,即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内容:全书 290 余卷,300 多万字,按年月顺序,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讫五代共 1300多年的史事,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2)特点:史料征引广博,史事取舍谨慎、考辨精细(3)地位:后人将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为古代史学界的“两司马”(4)评价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现代政治、思想家争读不止并点评批注作为历
4、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无与伦比表解“两司马”时代的史学史学著作 时代背景 取材体例 撰写特点 治史目的司马迁时代 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需要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传记 秉笔直书,关注当代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光时代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政治军事和朝代兴亡为主的编年体 史料取舍谨慎,考辨精细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三、刘知幾与章学诚1、刘知幾(唐代史学理论家)(1)刘知幾写史通缘由:与监修官意见不和,闭门治学,潜心著述内容:全书 20 卷,分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着重阐述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达要求和撰史原则;外篇论述史官制度、正史源流、史家杂
5、评、史著得失,并简略表述作者对历史的见解地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2)刘知幾的史学观点提倡“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提出了史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即史家“三长” ,且最重史识2、章学诚(清乾隆、嘉庆年间史学理论家)(1)章学诚撰写文史通义目的:不满考据学风,倾心文史评议,主张经世致用内容:全书共 8 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 5 卷,外篇 3 卷特点:注重“史德”地位:是一部纵论文史研究,品评古今学术的名著,与史通齐名的第二部史学理论著作(2)章学诚的史学观点“六经皆史”论,反对脱离实际,主张经世致用第 3 页 共 4 页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第一,史家治史要尊重历史真实的
6、基本态度,在“三长”的基础上提出“史德” ,要求史家不以主观的偏见代替客观的史实;第二,严格区别史学著作与史料纂辑;第三,在体例方面,推崇通史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四、史学的转型梁启超与“新史学”1、背景(1)政治: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两半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思想:戊戌变法的实践使进化论思想得到更广泛传播历史学也经历一场全面改革,实现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2、 “新史学”的倡导者:梁启超3、 “新史学”的定义:主要指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具有爱国主义史学思想,批判“君史” ,提倡“民史”的资产阶级史学4、 “新史学的宣言书” (标志):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5、
7、新史学的宗旨: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6、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区别新史学 传统史学历史观念 进化论 复古循环治史目的 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 以皇族王朝为历史重心治史对象 全体国民 为帝王将相提供借鉴7、影响(1)梁启超新史学是近代史学家批判传统史学,试图建立新的史学观的重要标志(2)新史学的主张在史学界获得广泛影响,促成了新史学的思潮;一批反映“新史学”思想和宗旨的史学著作相继问世新材料与新方法甲骨文与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第 4 页 共 4 页史学与史观例题曹墓之争(2010 年上海卷 33 题)2009 年 12 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此引发了各界热议。问题:(10 分)(1)此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人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项与曹操有关的史实。 (2 分)(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4 分,不得摘抄原文)(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