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30(1):90 105 (Apr., 2004)以資訊六大技能強化知識之建構Constructing Knowledge with The Big Six Skills林美英景文技術學院財務金融系專任講師Mei-Yin LinInstructor, Department of Finance, Jin W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mail: rosajwit.edu.tw熊漢琳景文技術學院財務金融系專任講師Han-Lin HsiungInstructor, Dept. o
2、f Finance, Jin W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mail: hanlinjwit.edu.tw郭迺鋒世新大學財金所所長Nai-Fong KuoProfessor, Dept. of Finance, Shih Hsin UniversityE-mail: kuonaimail.cier.edu.tw關鍵詞 (Keywords):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 ;資訊六大技能(Big6 skills) ;知識的建構程序(Process Curriculum) ;學習能力(Learning Ability ) ;EVA (EVA)【摘要
3、】當學習的速度、知識的吸收能量、與創新能力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下,個人競爭力的代言時,如何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成為教學的重要議題;而由知識的建構過程中落實學習能力的訓練被視為是有效的模式。資訊素養是個人由資訊的需求至應用,建構其知識的能力;而資訊六大技能(Big6 skills)則被視為培養資訊素養的最佳模式,也就是個人知識建構養成的最佳典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0(1 ):90 105 (民九十三年四月) 91資訊的獲得對於財務金融的活動是關鍵性的要素,資訊素養對於財金系學生而言也更顯得重要,本研究即以資訊六大技能為基礎,設計知識的建構流程,同時,融入合作學習理論,設計教學案例,展現財金知識建構
4、的過程,亦即以全球網際網路為資訊源,結合 Excel 建構 EVA 模型,進行財金資訊的搜尋、整理、分析與應用,本案例可作為投資決策分析的模式、以及學生資訊素養的程序訓練【Abstract】While learning speed, knowledge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become the norm of competitiveness, how to strengthen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s a critical issue for instructors. And process curricul
5、um is considered as an efficiency instructional model to forge self-constructed knowledge ability.In order to solve our daily problems,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locate, evaluate, and to use information or knowledge from resources is becoming necessary, so-called Information Literacy. Big6 Skills is
6、a process used in American school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to build-up their ability for constructing knowledge as well.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as a predominant factor for financial activities as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Finance. Co
7、mbined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instructional learning approach for constructing financial knowledge, which uses Big6 Skills as a process. Starting from searching IBM financial data through the WWW, creating EVA model for analyze, evaluating that information, and us
8、e it. The approach could be taken as a decision-making for investment, also for strengthen information literacy.動機與目的知識經濟時代下,對於知識、以及學習能力的要求與期待,無疑地,帶給高等教育相當大的衝擊,當學習的速度1(Stata, 1989) 、知識的吸收能量、與創新能力(Cohen ) 。資訊素養的推動所隱含的學習觀是,培養學習的能力,以便在資訊社會中,具備尋找資訊與知識的能力,解決個人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此外,學習的目的不再是超越同儕、或者謀得一份高新,而是為了終身學習
9、、持續學習9作準備,以便透過學習培養理解、反省、批判自己生活的智慧,追求生活的品質,營造一個健 康 的 、 理 性 的 、 公 平 的 學 習 型 社 會 ( UNESCO) 。 因 此 , 資 訊 素 養 的 內 涵 由 資 訊 的 搜 尋與 應 用 , 擴 大 為 資 訊 時 代 終 身 學 習 的 必 備 技 能 , 也 是應 用 知 識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今日,資訊科技基礎設施以及資訊的使用情形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指標,數位落差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資訊素養的程度將影響接受新知的管道、遲緩國家的發展、拉大貧富差距,因此,弭平數位落差與落實資訊素養是不可稍緩的任務(Availab
10、le Http:/www.Benton.org) 。資訊時代下個人知識的建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及全球網際網路的發展,學習能力的建立日愈重要,資訊素養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內涵之一;全球網際網路,結合超媒體科技,整合了全球的資源中心,成 為 全 球 最 大 的 資 料 庫 , 也是 最 具 有 彈 性 的 學 習 環 境 , ( 吳 美 美 , 87; 楊 家 興 ,88; 陳 年 興 , 87) , 因 此 , 具 備 資 訊 素 養 便 可 透 過 全球 網 際 網 路 進 行 個 人 化 的 學 習 , 也 是 強 化 個 人 學 習 能力 最 方 便 的 路 徑 。個人的學習與知識的
11、建構也因而賦予新的詮釋,建構主義成為學習理論的主流,建構主義學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探索與發現知識的過程,是觀察事物之間的關聯性的覺察行為,是將分散式的知識建構成完整體系的能力( Theodore S. Rodgers, 2001) 。 換 言 之 , 知 識是 經 過 聯 結 ( Connection) 、 與 結 構 ( Construct)處理後的資訊10集合體,而強化探索與觀察的過程訓練則是強化學習能力的具體工作。Jonassen, Grabe 2002)為了強化資訊素養,提出資訊素養的六大技能訓練模式(Big6 Skills )12:即問題界定、資訊查詢策略、找尋與查詢資訊、綜合資訊、評
12、估資訊、利用資訊,也就是搜尋資訊的六個步驟,此 步 驟 成 為 美 國 學 校 訓 練 學 生 資 訊 素 養 的 最 佳 模式 ( 吳 美 美 , 1996) , 也 成 為 應 用 知 識 解 決 問 題 的 最 佳訓 練 模 式 。因此,資訊時代下個人的學習能力,應該是能夠透過不同的資訊源,尤其是全球網際網路,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應該是具備探索與發現知識關聯性的能力,應該是能夠確實建構個人知識鏈的能力,而資訊的六大技能則是訓練建構知識體系的最佳模式。團隊學習與知識吸收能量的擴大Nonaka ( 1995) 進 而 提 出 知 識 螺 旋 理 論 13,認 為 個 人 知 識 的 建 構
13、, 是 由 知 識 轉 換 模 式 14依 序 轉變 , 即 共 同 化 (socialization)、 外 化 (externalization)、內 化 (internalization)、 以 及 結 合 化 (combination) 四 種模 式 15的 輪 動 , 也 就 是 外 顯 ( explicit) 與 內 隱 (tacit)知 識 進 行 交 叉 作 用 ; 而 在 團 隊 互 動 中 , 透 過 同 儕 間 的互 動 , 可 加 速 團 隊 成 員 知 識 的 輪 動 , 以 及 轉 換 模 式 的完 整 性 , 繼 而 擴 大 知 識 的 吸 收 能 量 , 組 織
14、 的 知 識 便 如螺 旋 型 式 般 地 不 斷 旋 轉 、 擴 大 , 進 而 產 生 創 造 力 ( 林美 英 、 趙 振 瑛 , 2003) 。Nonaka 所 強 調 的 是 團 隊 合 作 16、 以 及 知 識 吸 收 能量 的 擴 大 ; 團 隊 合 作 是 今 日 組 織 運 作 的 新 典 範( Andrews, 1995) ; Kilgore (1999)亦 認 為 個 人 的 學 習應 以 團 隊 中 的 學 習 者 、 與 知 識 建 構 者 ( constructor of knowledge) 自 居 ; Cohen /13 Nonaka、Takeuchi(199
15、5)在 組織知識的創造(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書中提出。14 知識的轉換模式,就是個人吸收與理解知識所使用的策略,因個人的特質與認知風格而不同,具備知識轉換型式愈完整的個人,其學習成效愈高。15 知 識 轉 換 模 式 內 涵 是 : 個 人 經 驗 所 累 積 的 智 慧 ,不 容 易 傳 遞 與 解 說 的 , 只 能 由 觀 察 與 體 會 中 學 習 的 知 識 ,稱 為 共 同 化 知 識 ; 由 隱 喻 、 類 比 、 模 型 或 者 對 話 方 式 ,將 觀 念 或 抽 象 邏 輯 表 達 出 的 知 識 , 稱 為 外 顯 化 知 識 ;
16、 由外 顯 化 知 識 , 經 過 個 人 的 理 解 與 吸 收 , 轉 為 屬 於 個 人 的知 識 , 稱 為 內 化 知 識 ; 由 外 顯 化 知 識 , 經 過 綜 合 化 與 系統 化 的 整 理 , 形 成 一 個 體 系 的 知 識 , 稱 為 結 合 化 知 識 。16 團隊合作是一群人,共同為一特定的目標,一起分擔工作,並為他們的努力成果共同負擔成敗責任;團隊的主要特質是:相互依存性與共同願景,而團隊的互動過程對於團隊的成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7 Stern Stewart 謝秀宜、熊漢琳、郭迺鋒, 2002) 。 )20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編號:NSC-2
17、626-H-228-001。參考文獻Andrews, K. Z. (1993). “Cross-functional team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6), pp. 12-13Breivik, Patricia; Ford, Barbara (1993). “Promoting Learning in Libraries through Information Literacy” American Libraries 24(1), pp. 101-102.Breivik, Patricia; Gee,Gordon (1989). Information
18、Literacy: Revolution in the Library. N.Y., Macmillan.Cohen W. Gearhart, Eric (2002) “Teaching and Assessing Employability Skills”, Modern Machine Shop; Cincinnati.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0(1 ):90 105 (民九十三年四月) 99Johnson D.W. & Johnson R. (1989).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Edina, MN: Inter
19、action Book Co.Jonassen, D. H. (1996). Computer in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Kilgore, D. W. (1999). “Understanding in Social Movement: A Theory of Collective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18(3), pp. 191-202.MeFletch
20、er, D., (1996). Teaming by Design: Real Teams for Real People. Chicago, IL.McClure, Charles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pp. 116-117.Nonaka,I. & Takeuchi, H.(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21、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New York. Rose Dieng, Olivier Corby, Alain Giboin and Myriam Ribiere (1999), “Methods and Tools for Corporat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 J. Human-Computer Studies Vol. 51, 567-598 http:/Slavin, R.E. (1995).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22、Allyn & Bacon. In: Solvin, Robert T. & Cooper, Robert (1999). “Improving Intergroup Relations: Lessons Learned from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 55, No.4, pp.647-663.Stata, R. (1989). “ Organization learning-the key to management innovati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3、, Vol. 30, No. 3, pp. 63-74.Theodore, S. Rodgers(200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ERIC.Throw, L. C. (1999). Building wealth: The new rules for individuals, companies and nations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王泰昌、劉嘉雯(2000) , 經濟附加價值(EVA)的意義與價值 ,中華管理評論,第 3 卷,第 4 期。李弘暉(1997) , 高績效團隊成功要件 ,管理雜誌,第 27
24、6 期,頁 39-41。李德竹(2001), 圖書館資訊素養之培養方針與評量指標 ,圖書與資訊學刊,第 37 期。林麗娟(2001) , 由資訊素養提昇知的能力 ,圖書與資訊學刊,第 39 期,頁 28-35。林美英、郭迺鋒(2002) , 知識螺旋理論在創造力提昇上的應用以財務金融系為例 ,北商第一屆學術論壇論文集(光碟) 。林美英、陳文慧、郭迺鋒(2002) , 網路資訊的搜尋以財務報表為例 ,第十一屆中華民國管理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元智大學管理學院。林美英、趙振瑛(2003) , 教室知識管理以知識螺旋理論增加知識的吸收能量 ,教學科技與媒體,第66 期,頁 18-34。林美英、趙振瑛、謝秀宜(2003) , 教室知識管理模式以及績效評估制度的建立 , 國科會計劃 NSC91-2626H-228-001.吳美美(1998) , 建構一個終身學習的自學式網路資源知識庫 ,教學科技與媒體,第 47 期,頁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