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文关键词:宗教语境 语文教学论文 http:/ 春桃 生命意识 论文摘要:许地山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当中是一朵奇芭,他的作品植根于中国,却有着宗教学的视角以及宗教精神,其后期作品春桃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宗教,但是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宗教精神。本文将从宗教精神的角度去解读许地山及其作品春桃中的生命意识。 一、许地山其人和宗教对其影响 许地山的一生是患难的一生,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使其创作早期有着生本不乐的思想,1920 年其妻林月森去世,他研读佛教而抚慰自己的心灵,随后转入燕大宗教学院学习,之后专门从事宗教研究。1923 年 8 月,他赴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宗教史及比较宗教学,次年去牛津大学研究印度哲
2、学以及梵文。 许地山的前期作品直露地表现了宗教色彩,而后期的作品中没有直白的表述,只是蕴含着宗教思想,他的宗教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实现了从显性到隐性的转变。 他的母亲和舅父都笃信佛教,他本人是基督教徒,又著有道教史 ,对于宗教,许地山有着饱满的热情和学者的人文关怀,他说过:“宗教乃人类对于生活一切思维,一切造作,所持或显示的正当态度。 ”1这正是他的宗教立场,不是盲从于宗教教义,而是以人为本,把对事物的判断放到人性的高度之上,当然这是与他通晓各种宗教是分不开的,比较宗教学的观点使得作家的价值观与人类联系在一起。宗教文化背景让他关注生命,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审视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生
3、终极意义。 二、宗教与春桃中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宗教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家设计了“春桃李茂”“ 向高”三个人名,影射了一种自然的美好情境,即春天桃李茂盛之意,这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境况下,下层人民蕴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对生活有着无比强烈的渴望,而春桃更是成为当时社会中一个充满光辉的女性形象,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创造了子君这个名不副实的“新女性”形象,却因为社会老化的外壳不容许她的离家出走而毁灭自己,春桃和子君都曾经说过“我是我自己的”,子君没有得到真正的自我,而春桃,不仅可以自力更生,追求自己平凡的幸福,而且还用大义和大爱接纳了身处绝境的前夫,两男一女共处一室,他们的生命是充满生机和斗志的,
4、正如春桃所说: “若是有人笑话你,你不会揍他?”这既是对生活的彻悟与抗争,也是作家取名艺术所在。 生本不乐是许地山早期的创作思想,也贯穿在春桃当中,佛教宣扬人生“苦”的真谛,许地山认为人生受到命运操纵,因此“生本不乐”,作家借助佛教文化抒发人生之苦,“所以我看见低处处是悲剧,我所感底事事都是痛苦,可是我不呻吟,因为这是必然的现象。”2 作家所塑造的形象如春桃,命运就是困顿贫苦的,出嫁那天和丈夫离散,逃难来北京,当保姆,捡废纸,是个不幸的妇女形象, “一天到晚在烈日冷风里吃尘土”,生活是如此的卑微和辛苦,作家就把他的人生观投射到这个女性身上,春桃依靠自己的能力可以生存在世间,是生本不乐,但是强烈
5、的生命意识又让这个坚强的女性自立生存,宗教思想在春桃身上异化了,不是等待来生,是以一种崭新的行为方式来顺应命运的发展。每天晚上回家,春桃都要沐浴, “一天到晚在烈日冷风里吃尘土,可是生来爱干净,无论冬夏,每天回家,她总得净身洗脸。 ”这个细节并非无意,一个底层妇女在卑微的生活中要有如此神圣的沐浴情境,正是作者的宗教情怀所致,把圣洁的宗教思想灌注到这个中国女性形象身上,这个细节可以联想到 命命鸟当中的加陵敏明走入水中的那个情节。 许地山的哲学思维受到佛教以及印度文学的影响,哲学宗教与文学合一,许地山说过:人类的命运是被限定的,但是在这被限定的范围里当有向上的意志,所谓向上是求全知全能的意向,能否得到且不管它,只是人应当努力去追求。 3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