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学科根据具体内容不同,物理课可分为下列几种课型:概念规律课、学生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科技知识了解课等。1.概念规律课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规律的教学可分为两类:概念规律与例题应用结合型,实验探究与概念规律建立型。(1)概念规律与例题应用结合型这类课如“运动的快慢 ”、 “功”、 “功率” 等。一般教学程序为:新课导入:揭示目标:既要能理解概念,又要能运用概念、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自学指导:列出自学提纲,指导看书。解答自学思考题。学生讨论并相互纠正概念理解方面的错误。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例题部分,要求几分钟后能模仿做同类型的习题。学生仿做同类题。学生互
2、评课堂训练题,互评不到位,再由老师点拨。不仅让全班学生知道解题结果的“对”、 “错”,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都知道“对” 的依据和“ 错”在哪里?特别注意讲评过程中的方法指导以及解题思路和对解题规范的严格训练与要求。作业。如“运动的快慢 ”,教学的具体步骤可设计如下:新课导入:揭示目标。学生看书上“ 速度” 部分的内容。自学效果检测:学生作自学思考题。学生讨论,解决疑难。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指名板演。评点。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2)实验探究与概念规律建立型这类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学习。如“摩擦力” 、 “光的反射”、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等,其一般的教学步骤为:新课导入:揭示目标
3、:知道本次实验目的;明确做好本次实验要掌握哪些实验操作技能;知道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哪些重要的应用。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或看完整个步骤后独立完成实验。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老师可作适当的指点帮助。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结论(有数据的要分析数据) ,完成对所学概念的实验探究过程。练习:可运用实验知识解答 12 道练习题,也可运用实验结论解决 12 个实际问题。作业。2.学生实验课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课大致可分为下述 2 种类型:(1) 、测量型。如 “密度的测量 ”、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等。此类课的一般流程:新课导入:揭示目标:明确实验目的。知识准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实
4、验教材,回答预习提纲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设计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熟悉探究方案。实验前指导:突出仪器使用规则、操作规程、预防人身伤害和仪器损坏的注意事项。如实验时不接触电源插头金属部分。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接法。记录数据要尊重事实,不可随意改动数据等。实验操作:学生自己做实验,教师巡视。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发生操作错误,让学生讨论,找出错因后自行纠正。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在对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进行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科学
5、方法和科学规范的教育。下面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的具体操作过程。新课导入:揭示目标,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目标是正确地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小灯泡的电阻。知识准备。自学前的指导:a. 规定看书范围; b.怎样看;c. 看后要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e.看多长时间等。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帮助、指导少数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完成自学任务。检测自学效果。指名学生上前板书电路图,说明原理,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其余学生观看并协助纠正。实验前指导: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学生实验。在学生动手测量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使实验过程既统一管理,
6、又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会出现意外事故而使课堂秩序混乱。实验总结。实验总结的方法有两种形式,可以由学生自行体会本实验的收获或要领,也可以由教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提出要求。完成实验报告。(2) 、实验探究型。如“ 平面镜成像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等。此类课的一般流程: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制定计划
7、与设计实验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分析与论证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评估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
8、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交流与合作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当然,不同的课对探究的七个要素的要求不同,可灵活掌握或适当取舍。下面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的具体操作过程。提出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猜想与假设可能是 IU/R;可能是
9、UIR;可能是 IU+R ;可能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采用启发提问式,帮助学生设计实验)重点有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分析。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际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测量次数不要过多,根据时间而定,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左右。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1V,2V,3V) 。同样若用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时,也应该使电源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出学生在实验中错误,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
10、实验数据。分析与论证数据处理时,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测量数据: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的怎样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得出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结论。然后指导学生用测量的数据对照课本画出 U-I 图。启发学生对比数学中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推导出 U-I 表达式。评估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
11、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3.习题课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如教材中的“密度与社会生活” 、 “浮力的应用”、等都属于这一课型。物理习题课教学的一般步骤为:揭示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要学会哪些方法等。引导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让学生在课前先行整理和复习) ,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
12、式,便于学生记忆。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思路和方法,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学生自学(练习或板演) 。点评。若板演出现错误,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误在哪儿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另外,也可将巡查中出现的问题列出,引导学生分析和纠错。布置作业。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能力,同时兼顾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训练。例题和练习选择的注意事项:所选的例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命题尽量采用书本上的语言或与学生水平接近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和取得好的效果。确定习题的量有一个原则,即既要保证
13、基本知识的覆盖面,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练习,既照顾优等生又照顾后进生。每次练习题均要有基本题和提高题,基本题为主,提高题为辅,基本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题,提高题供学有余力者选做,以保证各类学生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各自得到发展和提高。4.复习课物理复习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检测评点练习复习课适用于单元复习和知识的归类复习。采用这种方法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一般教学步骤为:揭示目标。阐述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检测。发给学生一份检测题,采用填空题或选择题,针对本阶段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14、和简单应用命题。规定时间(一般 58 分钟)让学生完成。一方面是为了学生自我回忆和整理,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摸准学情。检测点评。先让学生互阅检测的内容,再让学生交流、讨论互阅中发现的问题和体会,最后针对练习中典型的或共性的问题,由教师精点、精评。练习。精选一定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题目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评议。分小组评判练习情况,汇报出现的问题,老师只做适当的引导、补充或更正。(2)组合实验复习课这种方法适用于光学、电学的实验复习。可以把课本中有相互联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机的进行组合。如电学部分的所有学生实验和大部分演示实验就可组合在同一块教板上进行复
15、习,其操作步骤如下:揭示目标。阐述复习内容及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归类整理(一般安排在实验复习前) 。引导学生从书本上查找本阶段共学过哪些实验,实验目的、原理、器材、装置图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是什么。实验与讨论。学生分别上讲台进行操作表演,在同一示教板上做出几个不同的电学实验。如伏安法测电阻的装置,就可完成电学部分的好几个实验。一个同学在讲台上演示,其他学生就认真观察、思考与分析,然后再讨论:实验步骤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正确,必要时还要分析实验的成败原因。最后学生就下列内容进行小结:组合实验中涉及到哪些概念、方法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核心装置和主要元件的作用是什么?组合实
16、验中联系各个实验的纽带又是什么?还可提供其他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如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用纸遮住凸透镜的某一部分,观察和分析成像情况并与原先的假设相印证,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实验总结。学生用文字整理出组合实验中形成的实验知识和方法体系。(3)典型习题为中心的复习课利用典型练习题进行变式复习,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与讨论。这种模式适用于对规律和原理应用的复习,如浮力计算、热量计算、电功率计算等。其一般操作步骤为:揭示目标:阐述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要求。复习相关 知识:引导学生整理出表达物理原理、规律的公式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复习
17、浮力时,可先复习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复习电功、电功率时,先写出所有计算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出示典型题,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教师给出题目主干或中心,学生由简到繁提出问题并解答。通过增减条件,或改变条件形成新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点评:针对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课后合作学习训练:让学生自由合作,在课后练习时相互提出命题,进行变式和解答训练。5. 科技知识了解课这类课如“声的利用” 、 “看不见的光” 、及“信息的彻底”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两章中的大部分课时。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通俗易懂,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
18、趣,便于学生自学,所以这部分内容可视为“自读” 内容来处理。教学时,可以采用集中自学、集中检测、集中教的“ 一学一教”的方法。其教学程序是:新课导入: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常识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是要“常识性了解” 什么,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要求学生当堂识记。学生自学的指导。介绍自学的内容,即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指导自学的方法,其自学的方法一般是边看课本边理解,对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要求学生记住。先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否跟老师指导的一样,并检查学生有没有在课本上重点知识下面画上记号。适时表扬自学得既认真速度又快的学生,对自学进度较慢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激励。常识课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方法,多数是用“自学思考题” 中的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后教。对学生难理解的或表述不清楚的,要组织学生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成课堂作业。常识课的课堂作业,主要是围绕几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进行口头练习,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