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超短波通信系统抗干扰问题摘 要: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技术也有较大的提高,超短波通信逐渐成为我国一种较为常用的通信方式,目前广泛应用于部队指导、空军作战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当今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对超短波通信的干扰也越渐明显,因此,对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的研究变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常见的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进行分析,再就其抗干扰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抗干扰;措施 超短波通信作为国际上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数量多、装备规模大的特征,尤其在军队作战的指挥中应用较为广泛,超短波通信在其设备的设计上较为简单,具有抗毁性和远程通信的功能。但面临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超短
2、波通信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如何解决超短波干扰问题已经成为电子行业最为紧迫的事情。 1 常见的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 1.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问题是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之一,它的干扰源产生于相邻两个频道,在当前超短波通信的应用现状来看,超短波通信系统在VHF、UHF 等电台的应用十分广泛,两个电台之间的有效距离为25KHZ【1】 ,电台之间跳频道的通常有较宽的频谱,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跳频信号中是含有一定数量的边频量的。在频波信号的传输过程中,跳2频信号中含有的边频信号会落入邻道接收器的频道中,进而产生较强的邻道干扰现象。 2.噪声干扰 噪声干扰问题产生于超短波通信系统中的发信机,噪声干扰源主要以载
3、频为核心,通过对其他收信机产生数十千到数兆赫频率范围的载频干扰,影响正常的通信运行,噪声干扰的大小主要由调制器及新频器的工作决定。 3.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一般是由超短波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通道引起,具体是由信号传输通道中非线性传输线路产生。通信信号在超短波通信传输过程中,若频率不同的几个信号同时加入一个非线性线路,传输的频率将形成组合模式,多种频率传输之下的互调干扰问题便产生,超短波通信系统通常有三种情况的互调干扰,即接收机互调、发射机互调及由电缆、天线等由于接地不良造成的互调干扰。其中,由电缆、天线等由于接地不良造成的互调干扰影响通常不大,但在具体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本文着重探讨前两种互调干扰
4、。接收机互调干扰是因为几个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受接收机混频器非线性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干扰问题。发射机互调干扰是由于经由天线传输的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产生的相互调制。 4.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主要由于超短波通信系统的发射系统中带外射过高以及接收机位置原因所致。其中,接收机位置若处于大功率发射台附近,接收机对信号的选择将会变得困难,当接收机有强信号干扰时,干扰信号将3自然而然进入接收机,导致直流工作点变化,饱和现象之下,接收机灵敏度降低,导致射频下降,最终形成阻塞干扰。 2 解决超短波通信干扰问题的措施 1.邻道干扰的解决措施 针对超短波通信中的邻道干扰问题,一是通过选择技术性能和接收性能均良好、中频
5、质量较好的信号接收系统来避免【2】 。二是合理配置超短波通信点,从而增加有用信号的传输功率三是限制信号宽带的传输,一般在信号发送器中安装和使用瞬时频偏控制设备,防止强度较大的信号进入调频器内,降低频偏的几率,从而提升超短波通信功率传输的速率和质量。 2.噪声及阻塞干扰的解决措施 针对超短波通信的噪声和阻塞干扰问题,应从提高接收机选择性和减少倍频次数上着手,其中,对于降低噪声干扰应着重稳住振荡器的供电电源,为电源加上滤波器,能有效减少倍频的次数,进而能有效控制发信机的载频干扰,有效降低噪声。此外,提高接收机的选择性,通过交叉调制可以有效降低外来强信号的阻塞干扰,同时,还可以在发射机内添置一个功率
6、较大的放大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外界信号的进入,保证通信信号的畅通,提升信号传输能力。 3.互调干扰的解决措施 本文主要探讨接收机和发射机两种互调干扰问题,其中,由于接收机互调干扰是因为几个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后因非线性作用引起的互调干扰,所以,在解决此类干扰时,首先应更改接收机内的设计,在接4收机内考虑新设一个指示系统,同时组建超短波通信网,合理设置接收机频率,超短波通信系统经过施工设计后,其运行实践证明此种方法能能有效避免阶波互调的干扰。另外,针对发射机致使的互调干扰,如同阻塞干扰的解决措施一样,最行之有效的是在发射机内加设一个大功率的放大器或在发送机内安置滤波器,通过天线阻挡外界信号或减少信号传输中的谐振信号的功率来提升信号传输的能力和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超短波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经济各个领域中,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超短波通信不断面临各种干扰。本文对超短波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几种干扰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提升超短波通信的信号传输效率和质量,希望对读者在研究超短波通信干扰及抗干扰方面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永辉,刘春友.超短波通讯网络中的常见干扰与防范J.2009, (03):45-47. 2杨芳.超短波通信系统抗干扰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2,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