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贫血概述IDA巨幼贫.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65754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概要贫血概述IDA巨幼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临床医学概要贫血概述IDA巨幼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临床医学概要贫血概述IDA巨幼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临床医学概要贫血概述IDA巨幼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临床医学概要贫血概述IDA巨幼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概 述,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简称血液病。,一、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血液,造血器官,血细胞,血浆,红细胞 RBC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T,胸腺脾淋巴结,微环境,造血干细胞,骨髓,出生后,最主要,血细胞(blood cells)生成,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进而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6 June 2019,一、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血细胞发生,2.血液组成,

2、血液(外周血),血浆(45%),血细胞(5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4)血液病的概念与共同特点,概念:是指原发性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 疾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血细胞、造血组织和某些血浆成分(如凝血因子)数量或质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共同特点:表现为外周血中的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出、凝血机制的功能紊乱及骨髓、脾及淋巴结等造血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第一节 贫血,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同原因的贫血,往往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征,故可看做一种综合征。贫血既可以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

3、也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一、贫血概述,1.贫血定义贫血(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或红细胞压积(PCV或HCT)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或综合征。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共有症状。,国内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2.确定有无贫血,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轻度:Hb91g/L,症状轻微;中度:Hb 6090g/L,体力劳动时心慌气短;重度:Hb 3160g/L,休息时心慌气短;极重度:Hb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3.贫血程度的划分,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一)、贫

4、血的分类,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形态学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有核细胞增生情况分类,(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1. Wintrobe分类法 根据MCV、MCH、MCHC分类:,优点:推测贫血的可能病因,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估计有很大帮助。 缺点:过于简单,对正细胞性贫血的许多病因难以估计。此外,须有Hb、RBC、MCV的准确测定结果,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平均参数,否则将导致分类错误或结果自相矛盾,难以解释。,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2. Bessman分类法按RDW和MCV的贫血分类法,(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RDW红细胞平

5、均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凡缺铁或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所致营养性贫血,RDW均增高,即使尚未贫血,RDW亦可增高。溶血性贫血由于网织红细胞增高,使RDW增高,MCV正常或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RDW均正常,MCV多数增高,而部分病例可正常。,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二)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二)、贫血的临床表现,贫血的症状取决于引起贫血的基础疾病、体内脏器及组织缺氧的程度,以及机体对缺氧代偿和适应能力。贫血的临床表现不仅与贫血的程度有关,也与贫血发生的快慢、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及心脑血管的代偿能力有一定关系。由于贫血可影响全身的器官及组织,因此所产

6、生的症状及体征可涉及全身各系统。,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二、贫血的临床表现,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三)贫血的诊断,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其正确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血液学和其他检验结果。不同类型贫血不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而且也会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对各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仔细观察贫血患者的血涂片,还应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在诊断贫血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是否有贫血;贫血的程度;贫血的原因和类型。临床上针对贫血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贫血的

7、诊断,(三)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三)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四)治疗要点,1) 对因治疗:最重要2)对症治疗:输血、吸氧、防治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3)药物治疗:根据贫血发病机制,合理使用抗贫血药物4)骨髓移植,二、缺铁性贫血,教学目标,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定义、临床表现、护理掌握贫血的临床表现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治疗要点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实验室检查,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概念,二、缺铁性贫血,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

8、)病因1.营养因素(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因饮食中缺乏足够量的铁或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铁吸收和利用减低。我国食物结构一般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肉类较少,因此血红素铁含量较西方饮食为低。,(一)病因营养因素 当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时,如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如果饮食中缺铁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妇女一次月经平均失血量为40-60ml,相当于20-30mg铁,因此需铁是为2mg/d,妊娠期为供应胎儿及分娩时失血所丢失的铁,估计一次正常妊娠要额外补充960mg铁,妊娠中、后期需铁量达4-6mg/d,单纯从食物中是难以获得的。,(一)病因2、铁吸收不良:常见于胃全切或大部切除(胃

9、空肠吻合)术后,胃酸缺乏、小肠黏膜病变、肠道功能素乱均可引起铁的吸收不良。,(一)病因3、慢性失血(铁损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按0.5mg/1ml计算,即使每天出血量少至3-4ml,也足以引起缺铁。如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肠息肉、肠道癌肿、钩虫病、痔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是男性病人引起缺铁最常见的原因,女性病人则仅次于月经过多。IDA常是胃肠道肿瘤的首发表现。,(二)、临床表现,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溃疡病、痔疮、月经过多2.一般贫血的表现:皮肤、粘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促,易疲劳等。3.组织缺铁表现:因为许多影响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的

10、含铁酶(如细胞色素C、过氧化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降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三)组织缺铁表现,1、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匙状甲。2、粘膜损害:表现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引起吞咽困难,或咽下梗阻感等表现。3、胃酸缺乏及胃功能紊乱:吸收不良、食欲缺乏、便稀或便秘。4、神经、精神系统异常:表现为易激动、烦躁、头痛、易动,头晕、耳鸣、晕厥、失眠、畏寒、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少数病人有异食癖,约1/3病人出现神经痛、末梢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小儿严重者可出现智能障碍等。,反甲,匙状甲,异

11、食癖,口角炎、舌炎,(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早期无贫血,严重时呈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血象特点,红细胞(RBC)与正常相比,体积变小且大小不等,中心苍白区扩大。提示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骨髓象及骨髓铁染色: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变小、胞质少。 骨髓铁染色: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减少15(正常20-90%)或消失,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的可染铁)阴性(正常+),这是诊断缺铁最可靠的标准。,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

12、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3.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血清铁 (ST)64.44umol/L(360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 (TS)94fl,MCH32pgMCHC正常,patient,normal,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涂片,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粒红系均出现巨幼变中性粒细胞的胞浆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巨核细胞的核过度分叶。,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图示幼稚红细胞巨幼变,胞体 大、核染色质粗而松,成熟红细胞较大,嗜多色性,BM(骨髓),3.、血清VitB12和叶酸测定:VitB12正常值 200800ng/L 10

13、0ng/L 缺乏;叶酸正常值 56ug/L 3ug/L缺乏,(四)、其他:尿甲基丙二酸 LDH血清胆红素中度,(四)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可诊 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如精神神经症状明显,则考虑为VitB12缺乏。有条件时测VitB12和叶酸水平。,(五)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 注意营养、辅食; 防治感染; 震颤明显可鼻饲对症。,(二)去除病因,(三)VitB12和叶酸治疗: 1.有精神神经症状者以VitB12治疗为主: 肌注VitB12 100ug/次 23次/w 数周 单纯缺乏VitB12不宜加用叶酸,以免加剧精神神 经症状。,神经系统受累表现:1mg/日,2周以上。 VitB12 吸收缺陷: 1mg/月,长期应用。 治疗后反应: 6-7小时骨髓巨幼RBC可转正常。 2-4天后精神症状好转, 网织RBC增加,6-7天达高峰,2周降至正常。 精神神经症状恢复较慢。,治疗 2.叶酸缺乏为主者:,叶酸 5mg Tid 数周 同时口服VitC促进利用 使用抗叶酸制剂者 :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先天性叶酸吸收障碍者 : 叶酸量1550mg/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