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传染病学Infectious diseases in domestic animals,第一章,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 大肠杆菌病,第一节 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系的主要成员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机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虽多数菌株在肠内是非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但确有一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总与或经常 与人或动物的大肠杆菌病相关,而很少出现在健康宿主的肠道内。 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进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于新生畜及幼畜,表现为肠炎、肠毒血症、败血症或组织器官炎症等,使畜禽生长发育受阻和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病原,致病性
2、大肠杆菌: O抗原(菌体):171种 K抗原(表面):80种 H抗原(鞭毛):56种 F抗原(菌毛): F4 ( K88 )、F5( K99 )、 F6 (987P)、F41 抗原式:O8:K25:H9,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种类,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肠毒素:LT、ST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抵抗力:中等抵抗力,巴氏消毒可灭活。,仔猪黄痢,常见病原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为O2、O8、O45、O60、O115、O138、O139、O141、O149、O157等。多数能溶血。,流行病学,多见于新建场和头
3、胎母猪所产仔猪;多发于1-3日龄仔猪,7日龄以上少发; 带菌母猪是传染源,仔猪生后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即发生;死亡率高。,症状,病猪拉黄色或白色水样稀粪,内含气泡或凝乳片,严重脱水,1-2天内败血或失水死亡。,仔猪黄痢的黄色稀粪,病变,胃内充满凝乳块;肠管松弛膨大,内含多气泡液体;小肠粘膜充血,间或出血;肾出血。,小肠气肿,充血,肠内充满黄色稀便,肠内容物为淡黄色米汤样,诊断,确诊: 分离细菌,与F4、F5、F6、F18、F41单抗作凝集反应或与常规抗O血清作凝集反应。,溶血性大肠杆菌培养物,防治,1、自场苗 2、基因工程苗 3、产前和开奶前的消毒 4、预防性治疗,仔猪白痢,部分病原同黄痢,部分为
4、条件致病大肠杆菌。,流行病学,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气温多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改变和环境卫生不良等原因诱发本病;死亡率不高,但严重阻碍生长发育。,症状,病猪排乳白、灰白或黄绿色粥样稀粪,吐奶、脱水,个别死亡。,排出白色或黄色稀粪(Karl-Otto Eich),肛门、后肢被稀粪沾污,病肠道充气、充血(Karl-OttoEich),全段小肠肠腔中充满水样便,肠粘膜充血(C.D.Buergelt等),病变,病死猪消瘦、脱水、胃肠粘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仔猪白痢肠壁变薄,内有白色糊状内容物,肠卡他,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胃积大量乳酪,小肠壁充血,肠腔充气,皮肤脱水干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
5、与症状,防治,1、改善饲养管理,不药而愈 2、适当使用药物治疗 3、特异治疗,水肿病,最常见的血清型为O8、O138、O139、O141,病菌产生志贺氏菌样毒素及水肿素可引发水肿、腹泻和神经症状。,流行病学,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率不高(20%左右),病死率高。 与饲料或饲养方法突然改变有关。 体况健壮、生长速度快的仔猪易发。,症状,无体温反应,步态不稳、易跌到,盲目行动,肌肉抽搐,皮肤过敏,惊厥倒地,四肢乱划,叫声嘶哑或尖叫;眼睑或面部水肿,腹围增大。,眼睑水肿,前额皮下水肿,病变,各组织发生水肿,胃壁尤以大弯和贲门部水肿明显,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肺水肿,肾包膜水肿,脑水肿等; 少数病例缺乏水肿,仅见消化道粘膜出血。,胃粘膜明显肿胀,变平呈半透明,诊断,根据临诊症状、病变 细菌分离鉴定,防制,平时: 1、 注射水肿病灭活苗 2、药物预防,限饲(20%)和逐渐更换饲料(至少有一周过度时间) 3、喂大蒜(10g,连续一个月)或饮水中添加泻剂(Na2SO4,MgSO4,10g,饮水、拌料连续1个月),发病时: 1、减少精料(尤其是蛋白质),增加青绿饲料或多维素 2、抗过敏药(可的松或地噻米松)和抗生素治疗(恩诺沙星注射液),投服泻剂。 3、特异治疗-抗水肿病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