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防护.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568377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的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医务人员的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医务人员的防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医务人员的防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医务人员的防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及防护技术,目录,项目一 认识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项目二 学会护士职业防护的一般技术,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项目四 掌握物理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4,1,2,3,项目六 掌握运动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项目七 掌握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7,6,项目五 掌握化学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5,项目三 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3,项目三 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1.了解常见的生物性职业危害的种类及职业暴露的途径。2.熟悉标准预防原则。3.掌握常见的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方法及意外暴露后的处理要点。4.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对医疗用具及环境能提出修改方案。,学习目标

2、,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认识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1,任务二,2,任务三,3,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了解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任务一,任务一 认识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1,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一 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常见的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护士接触后是否发病及病情的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种类、暴露的剂量和方式、护士本身的免疫状况等。,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一 认识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一

3、 认识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病毒,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一 认识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细菌,真菌感染的发生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最主要的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皮肤黏膜一旦受损,真菌就易入侵。,真 菌,大多数真菌对人无害,有些真菌对人体健康还非常有益,如酵母菌。真菌产毒以及致癌的真菌条件致病真菌,按其侵犯机体的部位和导致机体产生的临床表现又分为浅部感染真菌:与护士职业危害关系最为密切深部感染真菌:如新生隐球菌条件致病真菌,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一 认识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寄生虫,种类 原虫蠕虫昆虫:与护士职业危害关系较为密切,昆虫伤害方式直接

4、危害主要包括叮咬、吸血以及引起变态反应等间接危害主要指其传播致病微生物,如蚊子传播疟疾、登革热。,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一 认识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护士工作的环境是生物性职业危害集中的地方,常见的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中病毒引起的职业危害最常见,也最多见。,任务小结,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一 认识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二了解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任务二,2,了解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

5、护技术,任务二了解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2,3,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 病原携带者也是另一主要的感染源。,护士自身护士的肠道、上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黏膜上寄居有人体正常菌群,或来自环境并定植在这些部位的微生物,引起自身感染或成为感染源。,环境储源被病原体污染的门把手、水池,被细菌污染的呼吸机,长期放置的食物,公用物品如门把手等,均有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成为不可忽视的感染源。,感染源,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二了解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2,3,1,空气传播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6、(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经血液体液传播 血液及血液制品各种诊疗仪器和设备,4,经水或食物传播 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5,经生物媒介传播,传播途径,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二了解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2,1,医院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 医生、护士、技师、卫生保洁员等,在医院工作的相关人员均是易感宿主。,生物性职业危害中的易感宿主主要指: 护士,易感宿主,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二了解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当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护士)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构成感染链,将导致感染发生。护士生物性职业危害的感染源主要是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7、护士自身和环境储源也是不可忽视的感染源。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经水或食物传播及经生物媒介传播。易感宿主主要指护士。,任务小结,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务二 了解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发生条件,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任务三,3,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五、 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一、 实施标准预防,二、 隔离与预防原则,三、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四、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六、 经其他途径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任务三,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

8、其防护技术,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概念,隔离对象,防护原则,具体内容,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部位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将所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既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由医务人员传至患者。,(1) 正确洗手。(2)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 正确处理污染物品。(4) 正确处理锐器。(5) 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实施标准预防,任务三,标准预

9、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之,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五、 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一、 实施标准预防,二、 隔离与预防原则,三、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四、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六、 经其他途径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任务三,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如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的传播,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10、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隔离与预防原则,任务三,之,1,2,3,4,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相应的规定。,隔离与预防原则,任务三,之,5,6,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五、

11、 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一、 实施标准预防,二、 隔离与预防原则,三、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四、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六、 经其他途径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任务三,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和分析提示,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护措施,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任务三,之,1,2,3,4,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和分析提示,1,2008年4月,某大医院口腔科

12、病房接疹患者时,将1例麻疹患儿误诊收入院,3名同病房的患儿都应急接种免疫球蛋白,但仍有1例发生麻疹。同时,在将本患儿转诊到传染科时,导致1名新上岗护士感染。,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和分析提示,1,(1) 该新上岗护士为什么会传染到麻疹?(2) 如果你是当事人,知道如何采取防护措施吗?,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麻疹患者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

13、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也可以经污染的双手传播,很少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播。,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结合相应传播途径而采取隔离与预防措施。,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应对各种传播方式的防护措施,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护措施,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空气传

14、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患者的隔离(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 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手部皮肤破损时戴乳胶手套。(2)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 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 。

15、,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脱防护用品的程序,穿戴防护用品的程序,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

16、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具体要求遵循相关的有关规定。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相关的规定。,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穿戴防护用品的程序,脱防护用品的程序,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3,接触经空气中的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m,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短距离传播的疾病

17、,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措施。,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患者的隔离(1) 遵循隔离与预防原则。(2)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3) 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内,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2) 与

18、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3,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护措施,4,1 患者的隔离 2 医务人员的防护3 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2次,体温超过 37.5及时就诊。 4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 5 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应遵循消毒技

19、术规范。,总体要求,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护措施,4,患者的隔离(1) 将患者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 (2) 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 (3)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戴外科口罩。 (4)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医务人员的防护(1) 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2) 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应按程序穿脱(同前) 。

20、,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 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护措施,4,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五、 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一、 实施

21、标准预防,二、 隔离与预防原则,三、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四、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六、 经其他途径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任务三,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导入及分析提示,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职业暴露后的防护,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任务三,之,1,2,3,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1,2007年8月的一天,某传染科病房刚收治一名艾滋病患者,该患者比较烦躁。护士长亲自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为病人采血,采血程序结束后按常规将采血针放入

22、利器盒。由于当时该病房里只有一个小型利器盒,当采血针头放进后,瓶塞穿刺针未能顺利放入利器盒, 而此时患者更为烦躁,另一位年轻护士难以处理,为保证年轻护士的安全,护士长迅速用剪刀将穿刺针塞入利器盒,就在此时不小心碰到了自己的手,安置好患者后才感觉手上有异样,仔细检查后发现手被刺伤了。,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问题,1,(1) 该护士长发生的意外暴露属何种暴露?伤口属几级伤口?(2) 如果你是该护士长,此时该如何处理?(3) 通过此事件,你觉得该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有无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

23、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艾滋病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之一,艾滋病病毒(HIV)是血源性病原体的一种,也是目前护士职业伤害最常见的病原体。,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被含有 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为0.3;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鼻腔,平均感染率为0.1。仅黏膜或皮肤暴露于感染的血液而无局部损伤的情况下,被HIV感染的危险性大约为1/1000或更低,而当深度损伤、损伤器械上见血、器械接触感染者的血管,被传染的可能性增大。,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若作为H

24、IV传染源的患者在2个月内因艾滋病死亡时,接触者感染HIV的可能性会增加。此外,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也和接触的血量及含血中HIV载量有关,和接触者本身的免疫功能也有关。,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该护士长采血后处理利器时发生了针刺伤,且感染源明确是艾滋病患者,经评估其伤口属于艾滋病三级暴露。在暴露发生后,迅速进行伤口局部的紧急处理,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处理结果,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估后予2种抗病毒药预防服用1个月,1年内定期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

25、。,处理结果,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过此次事件后,医院管理部门及所有医务人员均深刻反思,寻找工作中的漏洞,最后该护士长及科内人员结合当时发生的情况,指出医院使用的利器盒开口太小,操作者使用时不能一次性将用过的利器放入,存在很大的暴露隐患。医院及时将这一信息报告当地管理部门,很快当地所有医疗机构均停用该小型利器盒,改用开口大的利器盒。,事件反思,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血液传播疾病常见的感染场所,重症监护室 血液透析室 急诊室 手术室 产科分娩室 供应室 口腔科 传染科病房等,任

26、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患者的隔离(1) 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同住一室,个人卫生不能自理或出血不易控制、易污染者应单间隔离。(2)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的防护(1)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护理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2)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护目镜;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

27、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3) 患者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应放入防水、耐刺并有标记的容器内。(4) 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化妆和摘戴隐形眼镜等。,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1) 清洗: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但应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被暴露的黏膜

28、,可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 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0%的乙醇,3%的过氧化氢,0.2%0.5%的过氧乙酸,0.5%的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紧急局部处理,危险性评估,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完成暴露部位的紧急处理之后,应尽快向本单位的负责人和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组织专业人员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级别进行评估,并确定处理方案。,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

29、,保密,危险性评估,紧急局部处理,事故的报告,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1) 暴露级别评估:(2) 暴露源评估:,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危险性评估,紧急局部处理,(1) 暴露级别评估,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危险性评估,紧急局部处理,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2) 暴露源评估,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危险

30、性评估,紧急局部处理,对暴露源进行相关病原体指标的检测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丙肝病毒抗体 艾滋病病毒,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2) 暴露源评估,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危险性评估,紧急局部处理,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发生后12小时之内用药 (1) 受乙型肝炎病毒污染者: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

31、,应于12小时内及时肌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30g,在1个月后再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更好地提高预防效果,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20g。同时每月查肝功能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如果出现感染指标,及早采用抗病毒治疗。,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紧急局部处理,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选择用药,危险性评估,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发生后12小时之内用药 (2) 受丙型肝炎病毒污染者:追踪抗HCV及HCV RNA,必要

32、时用干扰素治疗。(3) 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污染者: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对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育龄妇女进行妊娠检测,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如果证实暴露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则应当立即中断接触后预防性用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紧急局部处理,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选择用药,危险性评估,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HIV不同职业暴露的预防性用药推荐方案,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

33、,紧急局部处理,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选择用药,危险性评估,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1) 乙型肝炎病毒暴露者:每月查肝功能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2个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2) 丙型肝炎病毒暴露者:应在暴露46周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接触4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3) 对艾滋病病毒暴露者:分别于暴露后当天、4周、8周、12周、半年和1年进行56次HIV抗体血液检测。,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紧急局部处理,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接触

34、后的随访与咨询,危险性评估,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4) 咨询:发生职业暴露后,虽然医务人员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预防用药,但用药后存在一定的反应,尤其是HIV意外暴露,有的医务人员心理压力过大,胃肠道反应严重,食欲下降,有的还出现抑郁、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及时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协助联系相关专家和心理治疗师,及时向暴露者提供相关信息和心理咨询,进行心理疏导。,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紧急局部处理,记录,事故的报告,保密,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危险性评估,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

35、,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对事故过程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原因、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损伤的程度、接触物的种类和含有病原体的情况、处理方法和处理经过(包括现场专家和领导的活动),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及首次用药时间、药物的副作用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紧急局部处理,事故的报告,保密,记录,危险性评估,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由于目前社会对艾滋病认识的偏差,导致HIV感染者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和压力。因此事故当事人最好仅向单位主要领导和

36、部门主管报告。无论重大事故还是小型事故,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和个人均应严守秘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选择用药,接触后的随访与咨询,记录,事故的报告,紧急局部处理,保密,危险性评估,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任何一次意外暴露发生后,各级部门及暴露者本身均应进行深刻反思,对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反思,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过此次事件后,医院管理

37、部门及所有医务人员均深刻反思,寻找工作中的漏洞,最后该护士长及科内人员结合当时发生的情况,指出医院使用的利器盒开口太小,操作者使用时不能一次性将用过的利器放入,存在很大的暴露隐患。医院及时将这一信息报告当地管理部门,很快当地所有医疗机构均停用该小型利器盒,改用开口大的利器盒。,事件反思,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五、 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一、 实施标准预防,二、 隔离与预防原则,三、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四、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六、 经其他途径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任务三,任务三 掌握不同

38、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导入及分析提示,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严抓职工食堂卫生,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任务三,之,1,2,3,严格执行分诊制度及时疫情报告,4,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和分析提示,1,某院实习护士小张在为霍乱患者吴某治疗时无意中说出自己未吃早餐,患者家属热情地拿出食物给她,由于刚进临床时间不长,防护意识不够,小张推辞不过,只好接受,2天后出现频繁腹泻,入院就诊,诊断为霍乱。,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和分析

39、提示,1,(1) 小张为何会患霍乱?该病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2) 小张该如何处理家属给她的食物?,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指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食管侵入肠道引起感染,并能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主要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病、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分析提示,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手

40、及日常生活用品传播,经苍蝇、蟑螂等非吸血性节肢动物传播。,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医务人员感染消化道传播疾病在医务人员发生的院内感染中占第二位,主要由于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复杂,接触的患者来自多个地区,排出大量病原体,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手如不恰当处理,极易将病原体经食物、水、生活接触等方式引起自身感染。,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消化道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了食物、水源及护理人员的手,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可引起发病,护理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

41、良也易致感染发病。肠道传染病的发病与流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卫生习惯。,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患者的隔离(1) 患者应住隔离病房,同一病原菌感染患者可同住一室,病室应有完善的防蝇设施。(2) 患者的食具、便器要专用,食具污染后可煮沸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也可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按污染物品焚烧处理。(3) 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4) 患者之间不得接触或交换用物、书报等,被污染过的报纸、书籍等可放在烈日下暴晒消毒。(5) 患者

42、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6) 规范病人探视制度,限制病人及其家属进出医务人员工作场所。,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医务人员的防护(1)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护理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2)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护目镜;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3、。 (3) 患者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应放入防水、耐刺并有标记的容器内。(4) 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化妆和摘戴隐形眼镜等。,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严抓职工食堂卫生,3,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进行经常性的卫生检查和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合格率。对食堂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发现患有肠道感染者立即治疗,必要时调离岗位。,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严格执行分诊制度及时疫情报告,4,医院设立肠道门诊,一旦发现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及时进行疫情报

44、告。,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五、 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一、 实施标准预防,二、 隔离与预防原则,三、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四、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六、 经其他途径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任务三,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和分析提示,经皮肤接触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经虫媒介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任务三,之,1,2,3,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和分析

45、提示,1,某医院烧伤科,多名医护人员发生口腔感染、皮肤感染,引起感染管理科的重视,通过检查该科室医护人员的手发现,携带铜绿假单胞菌者为25.9%、大肠杆菌者为22.2%、金黄色葡萄球菌者为14.8%。另外,各种常用物品上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床上物品为24.40%、医护用品为10.54%、洗手槽水龙头为8.80%、床边水瓶塞为26.00%、室内地板为25.20%、拖把及抹布为69.20%。,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案例和分析提示,1,(1) 为何会出现以上情况?(2)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哪些?,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

46、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院内医护人员的手及病室内物品的污染率很高,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接触携带病原体的患者可使自身受感染的机会增加。有调查发现,医院医务人员感染传染性软疣的机会相当于非医务人员的2.1倍, 而皮肤科医务人员是其他医务人员的4倍。,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已有资料证实手的污染是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如常发生的导尿管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新生儿皮肤感染等,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手的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最有效的措施,且简便、易行。,分析提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

47、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皮肤接触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患者的隔离(1) 合理安排诊疗流程,患者就医要求路径简明、标志醒目,给患者挂号分诊、登记询问、体检采样、化验分析、确定诊断等应实行单向连续的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性传播疾病患者播散病原体而引起医务人员感染的机会。(2) 不同种患者分室收住,不得接触他人。,任务三 掌握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职业防护,项目三 掌握生物性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技术,经皮肤接触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2,医务人员的防护(1) 工作环境要求通风对流、光线明亮、宽敞舒适;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应设有显著的内部标示。(2)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制度,如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应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以预防吸入感染。工作完毕,淋浴更衣。(3) 皮肤有破损者,避免伤口换药及护理,必要时戴手套。(4) 工作服、隔离衣不准带至清洁区。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格消毒或焚烧。(5)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